送我流年吧 关注:770贴子:85,298

回复:【好书分享】呻吟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静中真味,至淡至冷,及应事接物时,自有一段不冷不淡天趣,只是众人习染世味十分浓艳,便看得他冷淡。然冷而难亲,淡而可厌,原不是真味,是谓拨寒灰,嚼净蜡。
天地人物,原来只是一个身体,一个心肠。同了便是一家,异了便是万类。而今看着风云雷雨都是我胸中发出,虎豹蛇蝎都是我身上分来。哪个是天地?哪个是万物?
罕譬而喻者,至言也;譬而喻者,微言也;譬而不喻者,玄言也。玄言者,道之无以为者也。不理会玄言,不害其为圣人。
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
君子之于事也,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于言也,语乎其所不得不语,默乎其所不得不默。尤悔庶几寡矣。
断则心无累,或曰:“断用在何处?”曰:“谋后当断,行后当断。”
宇宙内原来是一个。才说同,便不是。



16楼2012-07-12 09:40
回复
    利刃斫木绵,迅炮击风帜,必无害矣。
    千万病痛只有一个根本,治千病万痛只治一个根本。
    世之治乱,国之存亡,民之死生,只是个我心作用。只无我了,便是天清地宁、民安物阜世界。
    惟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凡深言者,皆得道之浅者也。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于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于急遽。
    天地间惟无无累,有即为累。有身则身为我累,有物则物为我累。惟至人有我而无我,有物则忘物。此身如在太虚中,何累之有?故能物我两忘,化则何有何无?何非有?何非无?故二氏逃有,圣人善处有。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17楼2012-07-12 09:40
    回复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但自不可过耳。
      只一个俗念头,错做了一生人;只一双俗眼目,错认了一生人。
      少年只要想,我现在干些甚么事?到头成个甚么人?这便有多少恨心!多少愧汗!如何放得自家过?
      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与不读书;祸福无他,在为善与不为善;贫富无他,在勤俭与不勤俭;毁誉无他,在仁恕与不仁恕。
      只见得眼前都不可意,便是个碍世之人。人不可我意,我必不可人意。不可人意者我一人,不可我意者千万人。呜呼!未有不可千万人之意而不危者也。是故智者能与世宜,至人不与世碍。
      心要有城池,口要有门户。有城池则不出,有门户则不纵。
      名心盛者必作伪。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
      


      19楼2012-07-13 09:37
      收起回复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闻。
        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
        万物安于知足,死于无厌。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立身行己是我主张。此三者,不相夺也。
        毁我之言可闻,毁我之人不必问也。使我有此事也,彼虽不言,必有言也者。我闻而改之,是又得一受业之师也。使我无此事也,我虽不辩,必有辩之者。若受闻而怒之,是以多一不受言之过也。
        只一个贪爱心,第一可贱可耻。羊马之于水草,蝇蚊之于腥膻,蜣螂之于积粪,都是这个念头。是以君子制欲。
        世有十态,君子免焉:无武人之态(粗豪),无妇人之态(柔懦),无儿女之态(娇稚),无市井之态(贪鄙),无俗子之态(庸陋),无荡子之态(儇佻),无伶优之态(滑稽),无阎闾之态(村野),无堂下人之态(局迫),无婢子之态(卑谄),无侦谍之态(诡暗),无商贾之态(炫售)。
        


        20楼2012-07-13 09:37
        回复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近情事。
          君子有过不辞谤,无过不反谤,共过不推谤。谤无所损于君子也。
          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君子之出言也,如啬夫之用财;其见义也,如贪夫之趋利。
          刚、明,世之碍也。刚而婉,明而晦,免祸也夫!
          处身不妨于薄,待人不妨于厚;责己不妨于厚,责人不妨于薄。
          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都不免。彼强辩以饰非者,果何为也?
          蜗以涎见觅,蝉以身见粘,萤以光见获。故爱身者,不贵赫赫之名。
          


          21楼2012-07-16 09:13
          回复
            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
            不逐物是个大雄力量,学者第一工夫全在这里做。
            吾人终日最不可悠悠荡荡作空躯壳。
            读书人最怕诵的上古人语,做的是自家人。这等读书虽闭户十年,破卷五车,成甚么用!
            不由心上做出,此是喷叶学问;不在独中慎起,此是洗面工夫。成得甚事?
            上吐下泻之疾,虽日进饮食,无补于憔悴;入耳出口之学,虽日事讲究,无益于身心。
            悟者,吾心也。能见吾心,便是真悟。
            扶持资质,全是学问。任是天资近圣,少此二字不得。三代而下无全才,都是负了在天的,欠了在我的。纵做出掀天揭地事业来,仔细看来,多少病痛?
            


            23楼2012-07-16 09:14
            回复
              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救赎?我真的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我此刻的心境。受益匪浅,楼主辛苦了


              24楼2012-07-16 23:53
              收起回复
                劝学者,歆之以名利;劝善者,歆之以福祥。哀哉!
                君子知其可知,不知其不可知。不知其可知则愚,知其不可知则凿。
                以是非决行止,而以利害生悔心,见道不明甚矣!
                自性德中来,生死不变;自识见中来,则有时而变矣。故君子以识见养性德,性德坚定,则可生可死。
                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乘之。
                无所为而为,这五字是圣学根源。学者入门念头,就要在这上做,今人说话第二三句,便落在有所为上来,只为毁誉利害心脱不去,开口便是如此。
                为学之要,心平气和。
                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25楼2012-07-17 08:59
                回复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
                  役一己之聪明,虽圣人不能智;用天下之耳目,虽众人不能愚。
                  身不修而惴惴焉,毁誉之是恤;学不进而汲汲焉,荣辱之是忧。此学者之通病。
                  除了中字,再没道理;除了敬字,再没学问。
                  休蹑着人家脚跟走,此是自得学问。
                  实见得是时,便要斩钉截铁,脱然爽洁。做成一件事,不可拖泥带水,靠壁依墙。
                  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味。人问之,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矝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26楼2012-07-17 09:00
                  回复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躁急者多短。故烈风骤雨无崇朝之朝,暴涨狂澜无三日之势;催拍捉调非百板之声,疾策紧衔非千里之辔。人生寿夭福祸,无一不然。褊急者可以思矣。
                    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俭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默默留意;攘臂极力,一犯手自家先败。
                    柔而从人与恶,不若直而挽人与善;直而挽人与善,不若柔而挽人与善之为妙也。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不惟帝王为然,虽二人同行,亦离此道不得。
                    


                    27楼2012-07-17 09:00
                    回复

                      


                      28楼2012-07-17 16:07
                      回复
                        察言观色,度德量力,此八字处世处人,一时少不得底。
                        我益智,人益愚;我益巧,人益拙。何也?相去之远而相责之深也。惟有道者,智能谅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知分量不相及,而人各有能不能也。
                        论理要精详,论事要剀切,论人要带二三分浑厚。若切中人情,人必难堪。故君子不尽人之情,不尽人之过。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饰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亦天地涵蓄之气也。
                        以时势低昂理者,众人也;以理低昂时势者,贤人也;惟理是视,无所低昂者,圣人也。
                        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万弊都有个由来,只救枝叶,成得甚事?
                        与小人处,一分计较不得,须放宽一步。
                        


                        29楼2012-07-18 13:34
                        回复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累。君子应事接物,常赢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便好,若应酬时劳扰,不应酬时牵挂,极是吃累的。
                          使气最害事,使心最害理,君子临事平心易气。
                          字到不择笔处,文到不修句处,话到不检口处,事到不苦心处,皆谓之自得。自得者与天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临义莫计利害,论人莫计成败。
                          遇事不妨详问广问,但不可有偏主心。
                          君子与人共事,当公人己而不私。苟事之成,不必功之出自我也;不幸而败,不必咎之归诸人也。
                          姑息依恋,是处人大病痛,当义处,虽处骨肉亦要果断;鲁莽径直,是处事大病痛,当紧要处,虽细微亦要检点。
                          处人、处己、处事,都要有余,无余便无救性,此里甚难言。
                          


                          30楼2012-07-18 13:34
                          回复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天下之事,在意外者常多。众人见得眼前无事,都放下心。明哲之士,只在意外做功夫,故每万全而无后忧。
                            有一芥必吝者,有千金可轻者,而世之论取与,动曰所值几何,此乱语耳。
                            无识见底人,难与说话;偏识见底人,更难与说话。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即得之未必容,而况无益于得,以博小人之名,又小人而愚者。
                            而今只一个苟字支吾世界,万事安得不废驰?
                            饭休不嚼就咽,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想就说,事休不想就做。
                            真善恶在我,毁誉无相干。
                            天下之事,常鼓舞不见罢劳,一衰竭便难振举。是以君子提醒精神,不令昏目;役使筋骨,不使怠惰。惧振举之难也。
                            


                            31楼2012-07-18 13:34
                            收起回复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的前言: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涵容姐姐,@恬淡涵容 


                              32楼2012-07-19 09: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