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流年吧 关注:770贴子:85,297

回复:【好书分享】呻吟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即使做了没有用,也应该“尽人事,听天命”。所以儒家并不是不知道“自然”的道理,只是“当然”之所在,就决不推辞自己的责任而已。也就是成语“当仁不让”所包含的意思。
有天欲,有人欲。吟风弄月、傍花随柳,这都是天欲。声色犬马、财货利益,这都是人欲。天欲不可没有,没有就成了禅了;人欲不可以有,有就不高洁了。天欲就是好的人欲,人欲就是不好的天欲。
儒家讲求入世,正是肯定了人欲有其合理的一面,因而需要加以引导,使之向善耳。
朱熹说:“不求别人知道,只求上天知道。”这是对初学者说的。君子行善道,只是为了本性应当这样,或不这样心里就过不去。天知、地知、人知、我知,都不是君子所求的。只是心中有其中一求便是伪,求而不得,则为善的念头一定走入末途。
如果将身体作为内,那么身体之外的东西都是外物。所以那些富贵通达,影响着我们的生存,也给予我们荣耀,但是如果它们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那么君子就不会占有它们。如果把我们的心灵当作内,那么身体也同样成为外在事物,所以贫穷忧患,被辱被杀,只要是能够维护正义,君子都会万死不辞。
以心为内,则身亦可弃。
如果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话,那真是可怜。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5楼2012-08-03 14:21
回复

    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必须学习,然后才能明白事理,参悟大道。《礼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所以学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在学习中充实自己,然后可以“上达”,所谓上达,达于道也。学习就像通向道的阶梯,既然人没有翅膀,要想达到目标,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如果不肯经历那攀登的艰辛,只是躺在原地幻想,或是抱怨上天为什么不给自己一双翅膀,那只能永远停留在地上。
    既了解别人也能认清自己,不光是兵法如此,就是为人处事也是一点不能少的。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知人之智,而尤其贵有自知之明。
    凡是有志于道,虚心向学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宁静的心态。如果心中杂念纷扰,难以忘却外面的繁华,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学习,细细体会思考的乐趣?但静中的冷和淡,只是如山中的古潭,不受干扰,所以不起波纹。如果投一块石头,它也能发出深幽的回声。所以静中的冷,不是死冷;静中的淡,不是枯淡。真要做到身槁木,心如死灰,那就是坐禅,而不是宁静了。


    66楼2012-08-13 08:57
    回复

      万事万物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追其本源,却都是由道所衍生出来的。所以万物既各不相同,又都有共同的地方。只看到不同,而看不到背后相同,是迷惑于事物的变化和表象。认识到相同的道,然后再来观照万物,明白它们怎么来的,就能推测它们怎么发展,能看到天地都是一家。
      很少打比方,而能让人明白的,是最高明的话;需要打比方,才能让人明白的,是隐微的话;打了比方,还不能让人明白的,是玄妙的话;玄妙的话,是说了也没有地方可用的话,不理会玄妙的话,不妨碍圣人成为圣人。
      儒家入世,关心世道人心,所以注重语言的实用意义,圣人不理会玄言,不妨碍其成为儒家圣人。
      当心情平静下来之后,才能够专心思考,就像平静的水面,能够照出物体形状一样。
      君子做事当做则做,当说则说,当止步就止步,当沉默就沉默。对于君子来说,以道义作为决定行止的标准,才是减少过失,不留后悔的最好途径。
      


      67楼2012-08-13 08:58
      收起回复

        古人说“谋定而后断”,谋定之后就应该决断。谋定之后还不决断的,毛病在瞻前;行动之后还无法决断的,毛病在顾后。瞻前顾后的人是不足以成大事的。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原本都出于同一个东西,古人称它为“道”。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草木蝼蚁,都无不是道在运化生成。所以说事物不同,则它们又有共同的本源;说它们相同,则它们又有不同的变化。一切事物,都是同与不同的对立统一。事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既要看到事物的共同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差异,才不会被所知所见所蒙蔽。
        世界上最柔弱的是水,却能凿穿坚硬的岩石。可见,世上最有力量并非最刚硬的东西。同样的道理,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小人的中伤,不仅不会伤害到自己,反而更显出自己的胸襟;用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的错误,不仅更有利于工作的进行,还能为你赢得别人的尊敬。
        莎士比亚: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多么高贵的行为。
        只有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之后,才能把它用最浅显的话语表达出来。凡是说话晦涩难懂的人,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68楼2012-08-13 08:58
        回复

          池田大作: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并不等于就是智慧。
          世界上的事,常在从容中有所收获,而在奔忙中失之交臂。
          古人说“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触手能及的地方。有人问:“那为什么我得不到呢?”那是因为修养不够,时机未到,所以要努力学习,慢慢积累,等修养到了,自然有一天会恍然大悟。
          在世界上只有“没有”不会拖累你,“有”就是你的累赘。譬如拥有身体,身体就是你的拖累;拥有某种物品,那个物品就是你的拖累。只有那些智慧超常的人,能够拥有自我而不被自我所拖累,拥有某种物品而不被物品所拖累。
          外物是牵累。对于身体来说,金银财宝可以是外物;而对于心来说,身体又可以是外物;进而对于道来讲,人心又何尝不是外物?但只要还是人,就不能真正的摆脱“有”。既然无法摆脱,就不如积极对待,善于处理。
          


          69楼2012-08-14 14:27
          回复

            当遇到大事、难事时,看一个人能否承担起来;在逆境、顺境中,要看一个人的气度大小;当遇到高兴事、可气事时,要看一个人的涵养如何;当大家一起行动、一起歇息时,则能看出一个人的见识如何。
            人在为人处事时要留有余地,以后便会得到益处。如果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所有的力气都用完了,只不过是个薄命之人。
            年轻人对自己的感情,应该进行控制而不要过于随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老年人对自己的感情,应该避免压抑而做到开朗通达,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
            年轻人缺少阅历,但激情又是最充沛、最蓬勃的,如果不用理智加以克制,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年轻人要警戒被一时的激情所左右,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老年人把生活中的生离死别、爱恨悲喜几乎全都经历了,他们拥有的是最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容易产生看透世事的消极悲观心理,应当以积极热情的情绪来鼓舞生命。
            当坐在一起大家都在谈笑时,而我却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当大家都悲愤感伤时,我却面露喜色,这就是所谓的乖张怪僻,对人对己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70楼2012-08-14 14:27
            回复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帮助,需要依赖他人。人类的休戚相关是个体拓展的必要前提。”
              一个人感觉快乐、不幸、幸福等等,都是在与别人的关系中才会发生。如果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快乐,首先你要给予快乐,这样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
              使自己的心胸开阔,以容纳天下之物;使自己的心胸敞开,来接受天下的善良;使自己的内心平易,来议论天下的事情;使自己的内心专一,来观察天下的事理;使自己的内心稳定,来应付天下的变故。
              人的一生中都必须坚持不断的学习,否则,他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知识不仅能够开阔人的视野与思路,还能够丰富人的心灵。一个人不可能亲自体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但通过读书、向别人讨教,他能够感同身受地获得类似的体验。
              人的心灵越宽容,人的智慧就越丰富。
              《论幸福》中说:“学习是幸福,而人们总在学习,人们知道的越多,学习的能力就越大。”


              71楼2012-08-14 14:28
              回复
                称赞他人的善良时,我就有了一个善行,所以何必去嫉妒别人呢?议论他人的恶行时,我就有了一个恶行,所以何必去诋毁别人呢?
                自律是人格修养中最困难的一环,一个人在群众中总是能表现正直、符合道德规范的样子,因为群众中有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如果谁表现出对此规范的背离,就会受到其他人的指责。然而,那种人前表现的样子难免带有表演的成份,最关键的是面对自己的时候,如果仍然坚持某些准则,那些才是真正融入了自己血液的信仰及价值标准,是无须外界的规范力量就能维持的,这才是内心的道德约束,而这种内心的道德、准则约束,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面目。
                我获得,别人就可能失去;我获利,别人就可能受害;我荣耀,别人就可能受辱;我有美名,别人必有愧色。所以君子尊崇道德而谦让名声,宁可使自己不完美而有残缺,使别人和自己一样。绝不吵吵闹闹地去标新立异,表现自己,而使自己的心里充满无限的快乐。孔子十分谦虚,常将自己比作寻常之人,其中的确有非常深刻的含意。
                


                72楼2012-08-16 08:58
                回复
                  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身外的虚名就像云烟一样轻易的消散。
                  脑子要经常使用,身体要经常运动。脑子越使用就越灵活,身体越运动也就越强壮。但也应该保持适度而不能过分。
                  思想有时是痛苦的,但正因为这痛苦,才能雕琢出高尚的灵魂。
                  只是因为一个庸俗的念头,竟会断送了一生的人品;只是因为一双平庸的眼睛,竟会错认了一生的前途。
                  青春是人们永远礼赞的对象,因为他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诚如歌德所言:“即使青春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迅速得到纠正的错误。”青春是生命赋予我们最宝贵、最美好的礼物,尽管年轻难免轻狂,但是,年轻的错误很快会得到纠正,年轻终究是幸福的,因为它有来未来。对年轻人来说,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青春拥有最热烈的热情,最蓬勃的力量,只要全力去追求。
                  聪明与愚蠢的区别没有什么,只是由于读书与不读书的缘故;灾祸与幸福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于行善与不行善的缘故;贫穷与富贵的区别没有什么,只是由于勤俭与不勤俭的缘故;诋毁与赞誉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由于仁爱宽恕与否的缘故。
                  


                  73楼2012-08-16 08:59
                  回复
                    人生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牛顿就说过成功不过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百分之一的天才大概每个人都有,区别其实在后天的努力与否。
                    如果觉得眼前所有的事都不合自己心意,那就是个有碍世界的人。别人如果不合我的心意,那么我必然不会合他人的心意,不合他人心意者只有我自己,不合我心意者却有千万人。唉呀!世界上哪有违背千万人心意而不发生危险的人!所以智者能与世界相适应,智人不与世界发生冲突。
                    一个人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人,所以人们之间发生龉龃是正常的。但是,一个人也不可能完全孤独的存在,所以人们之间也一定有温情的联系。如果谁对都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不满意,那么,并不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而是他本人出了问题。
                    这个世界不会来适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必须调整自己来应当世界的要求,人们的利益总有相互冲突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实现所有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某些方面必须退让一步,放弃一些。每个人都这样做,那这就是个有情世界了。
                    


                    74楼2012-08-16 08:59
                    回复
                      寒窗,你给我的印象又有些混乱了。额。。。我得再好好想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2-08-16 17:27
                      收起回复
                        人心就像一座城池,要有大门来把守。有了城墙,心灵就不会随便出入,有了城门,心灵就不会任意妄为。
                        《悲哀时代》:“朝好的方向去,只有一条道路……这就是信仰。它指引着灵魂,它是人类的最大的发明,最大的力量。”
                        虚荣是灾祸的根源,过分追求虚荣的直接后果就是急功近利,更甚一步就会不择手段。虚荣就好像一个精心化妆过的面具,其实内里空空,没有任何真实的成就作为支撑,所以它终究难逃覆败的命运。
                        上帝是公平的,你想要什么都可以,但要在天平的另一端放上同等的代价。想要收获,必定先要付出实在的劳动。
                        人生最大的过错,只能出在自以为是,自私自利上面。
                        自满、自大和自私,是人生航程上的暗礁。卢梭曾说:“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自己的优点的,他们看出自己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以为是的人一定会在自负里栽跟头,他们的虚荣注定了他们无法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自然不可能取得过人的成就。俄国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就说过,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赞扬,而自负的学生恰恰相反。历史证明,谦虚总是和个人的才能成正比,而自负则成反比。一个自私的人与一个自负的人一样,只会想到自己,因此被拘囿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难有宽大的视野。
                        


                        76楼2012-08-20 15:12
                        回复
                          贫穷并不是本质的东西,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就可以自食其力;卑微也不是决定性,历史上很多成功人物都出身寒门;人逢暮年并不悲哀,只要无愧于自己的一生。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惋惜的东西,但人们往往只看表面,而不看本质。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肯努力,终有改变境遇的一天。出身卑微但发奋图强,即使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虚度光阴。老年或许有许多不便之处,衰弱的身体,迟缓的思想,但是老年人拥有最丰富的经验与阅历,这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的表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没有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
                          有些事情是力所不能及的,圣人不用无法做到的事去难为人;但是心却要尽量地去考虑问题,做事要不遗余力,圣人不用无可奈何的事进行自我推诿。
                          一个人必须有使命感,必须担当某些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推托。虽然在现实中,可能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并不代表人就可以没有理想,否则,人的灵魂就失去了方向。
                          


                          77楼2012-08-20 15:13
                          回复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顺心,便把此身埋在鸩毒中。
                            贪婪会把人导向堕落的陷阱,让人沦为欲望的奴隶,像一部追求欲望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直到死亡。
                            吉凶祸福是由上天主宰的,毁誉予夺是由人来主宰的,立身养德是由自己主宰的,这三种情况并不矛盾。
                            命运是命运的,而奋斗是我的。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人们的观点也多样的,很多事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每个结论都有自己的道理。
                            


                            78楼2012-08-20 15:13
                            回复
                              诋毁我的话可以听,但诋毁我的人不必去问。假使我有了这种事情,即便他不说,也一定会有人说。我听到后会加以改正,便等于又得到了一位老师的帮助。假使我没有这样的事情,我虽然不去辩解,必然有人替我去辩解。若听到后便发怒,就又多了一个不愿接受别人意见的错误。
                              美国著名作家罗威尔:“人世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让我们使用,也可以使我们割伤。看你是抓住刀刃还是抓住刀柄。”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了七宗要下地狱的罪恶,其中之一就是贪婪。贪欲是人生的毒药,一旦滑入贪婪的陷阱,你就已经把灵魂卖给了欲望。你不再是自主地追求心中的理想目标,而变成了欲望所驱使的一具驱壳。
                              好运来得太多太快,就容易滑倒,而将一切都撞得粉碎。
                              做人要本分,说话要真心,做事要近人情。
                              有信念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与准则,不会为了某些利益扭曲自己以迎合世俗的要求,他们深深地明白自己,能够把握自己。
                              


                              79楼2012-08-22 0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