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吧 关注:75,543贴子:417,573
  • 10回复贴,共1

反应篇个人解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反应术比捭阖理解更简单,简单记录一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10 16:20回复
    讲正文前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老子的哲学观点,这对理解反应术有很大帮助。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10 16:22
    收起回复
      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10 16:36
      回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升华与推广。
        这是一个普适的哲学观点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10 16:37
        回复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形实体与无形空间,个体与整体,物质与能量...
          其中有(有形、个体、物质...)为无(无形空间、整体、能量)存在的基础,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而推动有(有形实体、物质、个体、)运动变化发展的却是无(无形空间,能量、整体)。人体如果没有空间性的存在就没有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流通与存储。《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费,则神机化灭。老子用门窗、碗车中空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物质与能量关系更简单,没有能量驱动或是能量不足以驱动物质就无法运动变化了。
          整体决定个体发展没啥毛病,一个国家的强弱,基本就决定了其国民的命运。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10 16:50
          收起回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虚无的存在(阳)恰好是实有的存在(阴)的推动与引导,就比如能量推动了物质,意识推动了形体,文化推动着文明,科技推动着生产,系统引导着元素,社会引导着个人……,
            柔弱才能胜刚强!只有阳性的存在才更具有活性,才更有生机,才更易为人所运用,而可以四两拔千均。阴者实故壮,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无用弱反映的就是用反,要改变容易不道早已的阴性存在,就必须用相反的阳性存在去改善它,不合于之道的表现,都是会导致早衰,而要阻止和改变它,让它重回于道,就只能用无和用弱!
            反者道之动,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人要向前走,就必须反向用力,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向前的推动力。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10 16:51
            回复
              回答原文,反应篇的标题与原文。出现了很多次反字。
              反应、反以观往、反以知古、反以知彼、反古而求之、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这是圣人之意(圣人所使用的方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10 16:54
              回复
                反而求之、己反往、反之覆之、反听、必有反辞、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以反求复,观其所托。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10 16:57
                收起回复
                  说回原文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10 16:58
                  回复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从古到今,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长演变,都是与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大道一起共生的。从有无集合去理解
                    比如人类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是无(无实体形存在),其有为元素(一个个具体实在的人类)。
                    大道其实就是无,抽象无形的存在。而万物是有,实体形存在。是一对多的关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10 17:03
                    回复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这里都很接近白话文了,关键就是用反。
                      好比人向前走,需要脚向后蹬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人要求得未知的结果,需要从已知里面求。这是老子的方法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0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