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吧 关注:352,107贴子:3,825,575

【科普】小议各种配音形式——除了广播剧,还有很多可以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有些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有些是在和老师、前辈们谈话以及他们的文章中学到的,还有一些仅仅是我的审美体验。有些不合理之处在所难免,还请看到这的朋友擦亮眼睛,保持清醒。不服的话,你来打我啊ε=ε=ε=ε=ε=ε=┌(  ̄▽ ̄)┘
没什么干货,也教不会什么,懂的自然懂,不懂的看了也不懂。
主要是谈谈不同形式的差别和要点。因为网上的小伙伴受过训练的少,很容易把所有形式的配音一概而论。比如会把看动画时学到的技巧迁移到广播剧中,但却未必合适。
但是也许会有你们不知道的东西,说不定可以涨姿势。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28 23:53回复
    【广播剧】
    制作成本低,创作自由度大的特点使其成为网配圈的主流形式。不用受限于演员表演,不用考虑对口型,所以它比影视剧等有画面配音更容易上手。但是从某种角度上,广播剧更难配,因为没有参考画面,所以对CV的想象力、情景重建能力的要求更高,也更考验对象感、动作感等内部技巧。也因为没有画面,广播剧配音的张力也要比影视剧稍大、表现也要更细腻,但相对于动画还要更生活、自然。
    广播剧对声音的要求也比视配要高。广播剧是纯粹的听觉艺术,只能通过CV的声音来感受和区别他所塑造的形象(……视配还可以看脸看动作),所以在广播剧配音中,声音中最好能有性格,而且声音的区分度一定要明显。(…虽然这主要是导演的责任。顺便吐槽,现在好多剧听一遍的话,都不知道谁是谁。)此外,由于没有画面,也没有字幕,对口齿清晰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有一种说法:广播剧就是去掉画面的电视剧。这种说法用于向不知道广播剧的人解释什么是广播剧,没有问题。但是作为CV,千万不要这样去理解广播剧。


    IP属地:吉林2楼2017-03-01 00:08
    收起回复
      ----------------------------------科普一下商配广播剧的制作--------------------------------------
      很多的商配广播剧的制作和网配基本相同(网配怎么做剧?抓只策划问去...),采用的是单收+后期混音的方式。不过你们也许想不到,商配中很多广播剧收的是现场同期声,包括人声和拟音(没错,音效也是现场做出来的)。
      一般录广播剧都是比较大的棚子,一场戏所有人进去一起录。房间的中间会放着或者棚顶会吊着一个话筒收整体的声音,主要角色的面前会放一个话筒,拟音师面前会放一个话筒。然后多轨分录。
      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录音棚,房间里还会有一个楼梯,可以上去录居高临下的声音。楼梯的台阶有四种材料,木头、水泥、铁板、大理石,可以边走边录,录出各种地面的走路声。还有一个盘旋的巷道,用来模拟声音的场景感,比如从地底下、山洞里传出来的声音。


      IP属地:吉林3楼2017-03-01 00:11
      收起回复
        【剧情歌】
        圈内流传过一个说法:剧情歌毁戏感。这是无稽之谈。也许剧情歌的故事都比较短小,难以培养整体把握剧本的能力。但也因为几句对白就要勾勒出剧情、刻画出人物,所以还是很能锤炼语言的准确性的。可能很多人一配剧情歌就喜欢端喜欢作,但无论剧情歌还是其他形式,都要记住:说!人!话!
        剧情歌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剧情类,一种是群像类。
        剧情类比如《咫尺相思》《眉间雪》,形式上有多人对话,而且歌词和念白所描绘的故事和情景十分明确,这种剧情歌按照人设和情节像广播剧影视剧一样正常去配就好。
        群像类比如《风华录》《江湖意》,形式上通常是一个人物说一句或者一段话,不存在对手戏,台词中蕴含的情景可能在歌词中有提示,也可能完全靠CV自己补充,这种特征其实和游戏中的角色类(技能喊话等)配音十分相似。短短一句话,要体现角色的性格或者群体的特性,还要让听众能感受到这句词背后的情境,所以要求表达准确而且丰富,其实很考验人。怎么下手呢?从歌词中挖掘,或查阅背景,来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并为补全情景提供依据。然后发挥想象力,像正常配音一样构建情景,在脑中形成画面。还要注意对象感,群像类剧情歌在大多数情况其实暗藏了一个说话对象,不能因为明面上没有对手就把念白变成读课文,也不能把对话的感觉变成自言自语。必要的话,可以对声线进行修饰,来强化人物的感觉。
        不管哪类剧情歌,最好不要无视歌词,要把歌词和念白穿起来。一个合格的剧情歌,歌词加上念白一定能讲出一个别人听得懂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也许有个更大的背景,也许是从某部作品中提炼而来,方便的话补补背景或原著能更好地抓戏感。


        IP属地:吉林13楼2017-03-01 23:29
        收起回复
          【举个关于群像类剧情歌的例子,以风华录为例】
          唐玄宗的词:“姑姑,千错万错,你不该效法则天皇帝。到了黄泉路上,记得回头看看侄儿治下的盛世江山。”这个背后的情节是李隆基登上皇位,太平公主(姑姑)试图发动政变失败,最后被李隆基赐死。知道了这段故事后,才好把握这里的感情,大概是一个腹黑帝王怀着李氏对武氏的积怨(太平也是武则天的女儿),以胜利者的姿态打击失败的政敌,顺便表达励精图治的雄心。不了解这句词的背景,配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单薄的。而这段背景在歌词中也没有提示。
          即使是开篇柴绍的词“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净。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啊”也不是简单的朗诵。这句话是词作改编的,原话的出处是明清小说《隋唐演义》中柴绍年轻时给一座舍利塔题的对联。所以声线的年龄感上是大气的青年音,而不是中年音。在感觉上也是对一个景物抒怀发出赞叹,而不是躺在那里感慨何等悠闲。


          IP属地:吉林14楼2017-03-01 23:34
          回复
            【cos舞台剧】
            cos舞台剧的配音是比较少有的前期配音,一般流程是先找配音然后跟着制作好的音频排练。这意味着角色语言的节奏完全由CV自己把握,和广播剧一样没有什么约束,甚至coser表演时要基于配音进行二度创作,比如说配合着配音的重音做出挥刀的动作。(……配音翻身把歌唱有木有,想想那些配音演员总是被影视演员的渣表演和同期声折磨,不得不在屎上雕花,扬眉吐气啊)。由于有舞台表演所以不需要像广播剧一样塑造很强的画面感,比较简单。
            由于舞台剧是舞台形式的配音,题材又是以动漫游戏为主,所以需要比较大的张力,表演的艺术化色彩也比较重。很多舞台剧都有打斗的戏份,配的时候要够热血够中二,一定要放得开。设备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放低,去过漫展看表演的朋友都知道,现场人很多非常嘈杂,而且音响的功放也比较烂,所以前期录音时候不需要很好的设备。


            IP属地:吉林15楼2017-03-02 20:07
            收起回复
              下面是我作为一个coser的想法:舞台剧是cos的衍生物,cos讲究的是什么?还原!(私以为,cos追求的绝对不是单纯的美,否则小柔前期也不会挨那么多喷。她还是挺好看的,但是所有角色都是一个妆面,没有丝毫的还原度可言。)其实这一点和人物配音也是相吻合的,人物配音追求的是“还魂”,好像就是那个人物本身在说话,我们在cos时候也会有“我就是人物”的这种幻想。所以,也许包括我在内的许多coser,都希望舞台剧中的配音能够尽量贴合原作,当然音色上不可能做到,但也要“神似”。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悖于配音艺术个性创作的原则,自己拿捏吧。


              IP属地:吉林16楼2017-03-02 20:11
              回复
                【有声读物】
                随着听书的普及,有声读物不再限于小说,绘本、教材、百科等都出现了音频形式。对于接了有偿、定更、保量任务的主播来说,最重要的是嗓子要耐艹,俗话讲叫“铁打的嗓子”。相对于这一点,戏感什么的都要靠边站。录有声非常非常考验基本功,嗓子怎么才能耐操?气息基础好,这样录起来声带负荷小;普话好,识读能力强,提高效率减少重录。
                有声读物有多人和单人两种。多人有声基本可以当成是制作稍粗糙、旁白居多的广播剧。单人有声则倾向于播讲,其实就是讲故事。但讲故事也需要表演,画面感、动作感、对象感等东西全都不能少。不过这个表演不需要那么“真”,“写意”即可。比如说一个老年角色的声线听着像是个年轻人装出来的老年音,这在广播剧里是不行的,但在单人有声里是OK的。再比如隔着50米和人打招呼的情节,剧配为求真实可能需要实打实地喊,音调很高音量很大;但在单人有声里只需要以气托声,声音拉长,让听者明白这两个角色离得很远就够了。所以在单人有声播讲中,停连重音语调以及“气徐声柔”等一类的外部技巧是非常实用的。
                (赵岭老师的一条微博:好友问:你理解的小说演播是什么?演为基础还是播为基础?试着回答:我理解小说演播就是讲故事吧。播是书中叙述部分,演是书中人物语言部分,既然同属一体,二者就应互相交融共同为作品服务。至于标准:套用台词要求,要听得清听得懂。加一条,听得舒服。另,太忙没发新作望朋友们谅解。[呵呵])


                IP属地:吉林20楼2017-03-05 23:21
                回复
                  =============以上都属于无画面配音,下面是有画面配音==============
                  总的来说,无画面配音的创作比较自由,语速节奏等完全由CV自己把控;在人物塑造方面,CV配出来是什么样,那个人物就是什么样,只要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即可。但有画面配音就要受更多的限制了,如果画面是动态的,语速节奏等就要跟着画面走,感情也要与画面内容同步,还需要对口型,除非是先配音后做画面或口型;人物塑造上,语言除了考虑到身份性格等信息外,还必须要“贴脸”(当然,其中一半也要看导演),不能用贫乳的感觉去配一个大奶。


                  IP属地:吉林21楼2017-03-09 23:23
                  回复
                    【影视剧】
                    各种形式中,影视剧是最讲究台词生活化的,声线和感情都要求自然真实,不能有太多雕琢的感觉。这在影视剧中是一个流行的趋势,该“水”的时候就得水着配。放在以前,这是要挨前辈抽的。(可以听听老红楼和老西游怎么说话的,现在的电视剧怎么说话的。)影视剧在口型上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如果是国产剧,要求每一个字都要严丝合缝地对上;译制的话开合和长短对上就可以(…然而上译的标准基本也是要求严丝合缝)。本来对口型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东西,但由于现在不称职的演员,这门技术越来越高深了。不少演员的语速和坐火箭似的,直接对口型肯定会说不清,这时候需要花式技巧去偷词。还有些演员花式数数,而且他们数数是不在乎字数的,这时候怎么把正确的口型配进去又要动脑筋。好在现在的后期技术能够分担一定的压力。网配没这个问题,学生和coser拍微电影都知道背词的。
                    影视剧配音是基于演员表演的二度创作,配音演员需要“隐藏自己”。除了对口型外,动作表情甚至气息都要对得上,声音要贴脸(但不要求和原声相近)。我的一位老师说,气息同步是隐藏自己最重要的手段。影视剧配音的自由度小,因为演员的表演是固定的,画面的长短也大多是定剪的(…实在没法配的也会剪掉,比如夏磊老师多次讲过的biubiubiu~的梗)。但相对的,配音者所要表达的东西画面上已经有充分提示了。(也未必,如果是商配时间比较紧,看到的毛片是没经过后期的,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城池啊、树林啊,全都是绿布。)讲道理,影视配音应该去还原演员本身的表演,价值上是这样的。事实上呢,大陆好多演员演技实在太烂,真严格按表演来就有意思了。有些演员演戏全程波澜不惊,配音也不能配合着他们的表演读稿子啊(……严格还原的话就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影的配音要比电视剧要求更高,其他方面无甚差别。


                    IP属地:吉林22楼2017-03-12 22:54
                    回复
                      【动画】
                      普遍认为动画中的语言要夸张一些,但其实也不一定。动画作品中的世界观和风格是非常多元的,不太好一概而论。主要当年最火爆的三大民工漫都是热血向,国内比较火的十冷是吐槽向,小时候看的低幼向动画又都是脸谱化严重,造成了动画要很夸张的错觉。但是向秦时、不良人这种中国风很浓的,它们的配音只是唯美一些(毕竟帅哥美女多),也没有非常夸张。再比如小埋这种日常向,整体配音是很自然的(…无码撸这个角色除外,她变小时候和其他人不是一个画风)。
                      简单说,配音时夸张与否,夸张多大其实是由画面上的东西决定的,像十冷、凸变英雄这种,人物总是画风突变,秒切另一种人格,整个的节奏也比较快,比较考验口条。但动画角色的配音大多数的确是个性鲜明的,声线要有突出的气质。尤其是低龄动画,脸谱化严重到正派反派一听就知道。
                      动画的年龄层很重要,一般低龄向的会设计得比较夸张,人物脸谱化重;全龄向的要更生活化一些。即使是迪士尼这种风格大开大合的,全龄向的也非常的自然。
                      (不过,楼主觉得动画配音的自然化也是一个趋势。老动画比如86版《葫芦娃》里面的配音明显比现在的动画更“端”,像蝎子精“哇呀呀呀呀~”的叫声明显是戏曲式的叫法,现在绝对不会这样配。)
                      动画如果是后期配音也要求对口型。一方面比影视剧对口型难,因为没有同期声;另一方面也没影视剧要求那么高,因为通常动画里口型动作的制作比较简单。但国漫的画风比较精细,口型做的也更精细,对口型的要求要更高。不过随着技术进步,现在动漫有很多是前期配音,之后拿着配音去制作口型。(网配里给动画学院的学生做配音,多是前期配音,翻配都是后期配音。)不过只拿着台词和分镜本(基本就是线稿、火柴人)去配可能是比对口型更蛋疼的事情。面部动态捕捉技术的推广让动画对口型变成了一个更复杂的事情,像玄机是对着自己的员工(非专业演员)捕捉,迪士尼是直接对着配音演员的脸捕捉的,国内貌似也有录制配音过程然后回去做表情的。网配的话翻配较多,有原声参考对口型的难度低了很多。
                      由于成本等原因,动画的镜头语言和真人剧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影视剧可以把人的一举一动都拍出来,但动画如果把这些动作都画出来,无论2D还是3D成本都非常高,而且还容易画崩了,所以会用镜头的变化来代替。虽然不能像真人剧一样看到完整的动作,但心里要清楚此时画面中人物的行动。想配好动画,研究“动作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IP属地:吉林23楼2017-03-12 23:35
                      收起回复
                        【有声漫画】
                        有声漫画算是一种新兴的形式。相对于广播剧它有画面来丰富,相对于动画它制作又简单得多,加上授权好解决(动画化的版权问题比较麻烦),很多网配甚至商配团队都对这一形式有相当的兴趣。
                        有声漫有的是完全静帧,有的是在静帧基础上加上些简单动态效果,但配音上两者无甚差别。整体配音风格和动画配音差不多。一点微小的差别在于有声漫的动作没有动画丰富,基本是张嘴眨眼等简单动作,对于CV的创作没什么束缚但也没什么提示作用。如何丰富对角色的演绎还需要开脑洞。(基本上,画面上的信息越匮乏,绑手绑脚的东西就越少,但也更需要动脑展开想象;画面上的信息越多,提示也就越多不会太烧脑,但就要被口型、动作等因素限制发挥。上帝是公平的。)流程上先配音后做PV,和先做PV后配音的都有(楼主遇到的前者多些)。不过无论哪种,和画面同步的问题都不大,因为画面没有定剪。


                        IP属地:吉林27楼2017-03-13 19:20
                        回复
                          【游戏】
                          游戏配音绝对不是个新生产物,国外的如98年的星际,01年的红警;国内如01年的傲世三国,00年平原惊雷都是有配音的,而且正版是全程剧情配音。更早的有没有就不清楚了。
                          游戏配音对于声音要求高,相对于电视剧什么的比较挑声音。很多魔幻题材的角色是非常不真实的,这种角色的声音也会不真实,对声音化妆的技巧也有要求。(...对于专业配音演员这其实是件更简单的事情,因为声音化妆是配音演员的必修课。然而通过声音化妆变出的很多声音比较作,不真实,影视剧里是用不到的,但是在游戏中都会有用武之地。)
                          出于保密协议,很多游戏在配音时候是看不到画面的。所以配时候全靠脑补,比动画要难。听说游戏公司有自己对口型的黑科技,不知道真假。


                          IP属地:吉林33楼2017-03-13 23:17
                          回复
                            (承上,由于有敏感词,分段发)
                            很多游戏配音出色的配音员,自己也是个老玩家,对不同题材游戏的不同风格非常熟悉,比如东方和西方、玄幻与武侠等,包括各种角色类型,比如神仙、魔兽、地精等等。这样才能在拿到脚本后,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IP属地:吉林38楼2017-03-13 23:23
                            回复
                              (承上,由于有敏感词,分段发)
                              (插一嘴,因为配音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的时候会有一个“资料库”,比较直接的来源就是日常生活。但游戏里的各种非人类的角色离生活实在太远,所以做游戏配音时,这个“资料库”会非常不同,从别的作品中获取会更为直接。)


                              IP属地:吉林39楼2017-03-13 2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