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
普遍认为动画中的语言要夸张一些,但其实也不一定。动画作品中的世界观和风格是非常多元的,不太好一概而论。主要当年最火爆的三大民工漫都是热血向,国内比较火的十冷是吐槽向,小时候看的低幼向动画又都是脸谱化严重,造成了动画要很夸张的错觉。但是向秦时、不良人这种中国风很浓的,它们的配音只是唯美一些(毕竟帅哥美女多),也没有非常夸张。再比如小埋这种日常向,整体配音是很自然的(…无码撸这个角色除外,她变小时候和其他人不是一个画风)。
简单说,配音时夸张与否,夸张多大其实是由画面上的东西决定的,像十冷、凸变英雄这种,人物总是画风突变,秒切另一种人格,整个的节奏也比较快,比较考验口条。但动画角色的配音大多数的确是个性鲜明的,声线要有突出的气质。尤其是低龄动画,脸谱化严重到正派反派一听就知道。
动画的年龄层很重要,一般低龄向的会设计得比较夸张,人物脸谱化重;全龄向的要更生活化一些。即使是迪士尼这种风格大开大合的,全龄向的也非常的自然。
(不过,楼主觉得动画配音的自然化也是一个趋势。老动画比如86版《葫芦娃》里面的配音明显比现在的动画更“端”,像蝎子精“哇呀呀呀呀~”的叫声明显是戏曲式的叫法,现在绝对不会这样配。)
动画如果是后期配音也要求对口型。一方面比影视剧对口型难,因为没有同期声;另一方面也没影视剧要求那么高,因为通常动画里口型动作的制作比较简单。但国漫的画风比较精细,口型做的也更精细,对口型的要求要更高。不过随着技术进步,现在动漫有很多是前期配音,之后拿着配音去制作口型。(网配里给动画学院的学生做配音,多是前期配音,翻配都是后期配音。)不过只拿着台词和分镜本(基本就是线稿、火柴人)去配可能是比对口型更蛋疼的事情。面部动态捕捉技术的推广让动画对口型变成了一个更复杂的事情,像玄机是对着自己的员工(非专业演员)捕捉,迪士尼是直接对着配音演员的脸捕捉的,国内貌似也有录制配音过程然后回去做表情的。网配的话翻配较多,有原声参考对口型的难度低了很多。
由于成本等原因,动画的镜头语言和真人剧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影视剧可以把人的一举一动都拍出来,但动画如果把这些动作都画出来,无论2D还是3D成本都非常高,而且还容易画崩了,所以会用镜头的变化来代替。虽然不能像真人剧一样看到完整的动作,但心里要清楚此时画面中人物的行动。想配好动画,研究“动作规律”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