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抄袭吧 关注:70,820贴子:491,900
  • 5回复贴,共1

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抄袭是仿鉴&如何区分抄袭与相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次看见抄袭犯和抄袭犯的粉丝,拿这句话拿来洗白抄袭= =
如果全天下的文章都是抄袭,我国千年流传至今的从先秦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剽窃么?
基本逻辑就不通。
我国有极其丰富璀璨的古话城,每一块砖头都有它的理念,大多数古话是善意的、催人向善的。
就看人如何理解。
想说一下,我自个儿对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理解咯。


IP属地:四川1楼2016-01-28 16:49回复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模仿、借鉴、化用……而不是照抄、照抄、引用不注明出处。
    把这个“抄”当成是抄袭,这逻辑也是蛮有趣:全世界都在抄袭,所以我喜欢抄袭也没错。
    ——呵呵。
    这个抄,我的理解是模仿、借鉴(合称仿鉴)。如果是化用须注明出处。如果不注明出处(除非读者都很熟悉被引用的作品,比如西游记),相当于剽窃了也构成抄袭侵权。
    而抄袭的抄,分为低级抄袭,高级抄袭。
    这两个概念是国家版权局提出的。
    ————————
    我国1995年1月15日,国家版权局颁布了一条法规,法规的标题是《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如何认定抄袭】行为给××市版权局的答复》,时效性是自1995年1月15日生效,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是部门规章法律,发文字号是权司[1999]第6号。
    内容如下。
    “一、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是同一概念(为简略起见,以下统称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抄袭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二,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第三,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有过错。由于抄袭物需发表才产生侵权后果,即有损害的客观事实,所以通常在认定抄袭时都指经发表的抄袭物。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是,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发表。”
    这一段说的是,抄袭侵权,不管你发没发表,抄袭,即为侵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现在的网文有的抄袭犯自称“我就是发在网上自娱自乐一下又没出版赚钱所以我抄袭没错”,这个说法是不合法的。网络发表,便是公开发表。
    【发表抄袭文,已经构成侵权。】
    “二、从抄袭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也有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份窃为己有的行为,前者在著作权执法领域被称为低级抄袭,后者被称为高级抄袭。低级抄袭的认定比较容易。高级抄袭需经过认真辨别,甚至需经过专家鉴定后方能认定。在著作权执法方面常遇到的高级抄袭有:改变作品的类型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例如将小说改成电影;不改变作品的类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成分并改变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例如利用他人创作的电视剧本原创的情节、内容,经过改头换面后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电视剧本。”
    这一条里面提及了两个概念,低级抄袭,高级抄袭。
    低级抄袭:
    简单来说,几乎原样照抄的,文字句段的照搬。
    【低级抄袭——抄句段。一眼就能看出来“复制粘贴”的剽窃痕迹。】
    高级抄袭:
    ①改变类型,比如于正的电视剧抄袭小说,比如郭敬明的成名作小说抄袭日本动漫。
    ②同类型,不直接复制粘贴原作的文字句段,而是抄原作的独创部分,抄来当做自己的原创。
    【高级抄袭——照抄具有独创性的情节内容、人物设定、背景设定等等。简称抄情节,抄人设,抄背景。】
    “三、如上所述,著作权侵权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其中,行为人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对抄袭侵权的认定,而不论主观上是否有将他人之作当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四、对抄袭的认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还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评、是否构成抄袭物的主要或者实质部分为转移。凡构成上述要件的,均应认为属于抄袭。”
    这两条说的是,抄袭侵权,不管抄袭犯如何狡辩说“我虽然抄了但我也没说我这点是原创啊”、“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抄袭文,所以抄袭也可以啊”、“又没抄太多,只是抄了一点点”、“只是心情好,喜欢原作才抄了一点点,不要骂我是抄袭,影响我欣赏的心情”——法律不管抄袭犯心情好不好,不管你说多少借口理由。
    【不论主观上是否有将他人之作当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不论主观上是否有将他人之作当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只要是抄袭,再多的借口理由,依然是侵权。抄袭侵权,侵权犯法,这应该是每一个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常识。】
    连这点常识都没有的人不如重新上小学,小学老师会教,偷盗是犯法的。
    诶,说不定幼儿园也会教孩子:偷盗是犯法的。


    IP属地:四川3楼2016-01-29 02:30
    回复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
      问曰:何为抄袭?
      “照抄其文字句段而不知其意,袭为尸衣,形似而无原创的神韵、灵魂。这是低级抄袭。”
      “照抄其情节、人设、背景,复印别人的路子,也只是西贝货。这是高级抄袭。”
      “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抄袭是仿鉴。”
      仿鉴的是人家的形式,而不是照抄句段。
      仿鉴的是人家的意旨,而不是照抄内容。
      绝非偷盗抢掠窃夺人家的智力与精力之果实。


      IP属地:四川4楼2016-01-29 02:31
      回复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模仿借鉴是原创,不是照抄,不是剽窃,不是引用不注明出处,不是自己乱改编还不注明出处。
        天下文章一大抄(正例):
        北周的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是原句,这个句式被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模仿借鉴了。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没错,王勃抄庚信,但这抄可不是抄袭。
        抄袭的东西,就算能靠着糊弄无知低龄读者,或者炒作而流行一时,也不可能长久流传。
        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必然是耗费心血原创的。
        举个简单例子,琼瑶,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言情,但也尊重这位言情鼻祖,她的《梅花烙》是上个世纪的老剧,但是看过梅花烙的人都能记得里面的大概,以致于于正抄袭琼瑶,这事儿在网上几乎一边倒。(也许这也和“于正有难八方点赞”有关?)
        于正擅长炒作,是很有名气的编剧,而为什么他制造的抄袭剧被琼瑶奶奶打官司告赢了呢?
        因为他是抄袭,而人家是原创。上个世纪的原创,到了这个世纪还是原创,版权仍然受人尊重。
        抄袭呢?这个世纪,很多抄袭犯凭着抄袭侵权而自己牟利。
        偷窃炮制的西贝货始终是西贝货。
        西贝货不可能流传太长时间,就算无知低龄读者永远智商无法成长,但是版权法律会继续完善,我国版权环境会慢慢变好。


        IP属地:四川5楼2016-01-29 02:33
        回复
          天下文章一大抄(反例一):
          席慕蓉: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 我最初和最后的月夜。
          沧月①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 在最初和最后的雪夜。
          席慕蓉: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 生命的狂喜与刺痛 都在这顷刻 宛如烟火
          沧月②冰冷寂静的荒原上 并肩走过的我们 所有的话语都冻结在唇边 一起抬头仰望 你可曾看见 七夜的雪花盛放了又枯萎
          席慕蓉:为那荒芜了的岁月 为我的终于无法坚持 为所有终于枯萎了的蔷薇
          沧月③为那荒芜的岁月 为我的最终无法坚持 宛如短暂的相聚和永久的离别
          席慕蓉: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沧月④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 却终究抵不过时间
          沧月⑤请原谅于此刻转身离去的我——
          以上,按照①②③⑤④的顺序,组成了沧月自己放在小说扉页的诗= =
          只有⑤这一句,我没什么印象,应该席慕蓉的诗集里没有。其他的都很熟悉,默写的时候查了一下网络,没有默写错误(噢耶,剪刀手!)
          怎么说呢,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就收藏过席慕蓉诗集,最不幸的恰好是,包括被沧月抄袭的这几句在内,我还曾经制成书签送闺蜜(所以能默写出来= =)所以当我看到那个抄袭过温瑞安武侠小说(说英雄系列太长,我看过一点)的抄袭犯,又照抄了席慕蓉——
          那一刻心里也是蛮伤心的,现在的抄袭者只是抄小说,没想到连短短的诗都不放过。


          IP属地:四川6楼2016-01-29 02:34
          回复
            自古以来,红豆,就等同于相思。
            红豆俗名相思豆。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点了井底灯,烛火深深,与郎君掷骰子共玩长行局(唐代的博戏),但是我不和你对弈。
            ——这里有俩谐音,深烛伊,深嘱伊,围棋,违期。
            前两句隐语很含蓄:井底灯,所处很深,我也有深意嘱你,我们共赏时光博几局长行,而你很快就要长行离去,愿你莫要违期,按时归来不要让我等太久。
            这玲珑骰子,彻骨焦心的相思,知不知?
            这词里的谐音双关、譬喻、暗示,都暂且不提,那些都只是形式。
            我只说〖入骨相思知不知〗这一句就够了啦啦啦也是多年以来最喜欢这句。
            在温飞卿(温庭筠,字飞卿)所处的时代,骨制骰子,六面都落着红豆,红豆即相思,所以说,相思已入骨。
            这是温飞卿独创的譬喻,很是精致巧妙,含蓄而深沉。
            相思刻骨铭心,是怎样的一种极为深情又委婉的相思意?
            那个〖知不知〗,更是寓意深。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一句没有主语的问,和他整首词惯用的双关一样,是〖双问〗。
            一句知不知,问的是自己,也问的是远行的郎。
            〖一,问君知不知〗
            这玲珑骰子,彻骨的相思,我所思念的人你是否知晓?
            温飞卿写的女子这心语,诚挚而缱绻深情。
            〖二,自问知不知〗
            那个曾与我玩过骰子的人,走了以后。
            我问自己,你是什么时候对他一往情深的呢?情不知所起,你知不知道,你对他,竟然情深至此……已然思念至深……连看见骰子上的相思豆,都能想到他。
            温飞卿写的,这是一个女子,恍然发觉自己情根深种,有点难以置信,自己竟然那么思念他。
            无意之间,后知后觉,相思刻骨,不可自拔。
            【在这首借着双关、隐语来表白女子情意的词里,知不知这三个字也很重要,不可篡改。】
            依温飞卿的一贯文风,这首词他是写的一个女人的相思,如果他想表达的是,这个女子在说:我喜欢的人,你不知我已经相思入骨。
            那么他可能会写成〖入骨相思无人知〗或者〖入骨相思君不知〗,很直白,但是也留着古代的含蓄之美。
            唯独不可能写成〖入骨相思君知否〗,因为玲珑骰子安红豆本就是一句精致含蓄极了的绝妙比喻,后面不可能接一个败笔,去问那个远行的男人知不知道。
            前后不搭调。
            爱好古风诗词的说抄袭比温庭筠的好的唐七粉的言论,来看一下,抄得真的好吗?
            “玲珑骰子安红豆,相思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首先,为什么一定要在中间插一句相思红豆?
            凑字数么呵呵。
            谁不知道红豆在古代便是相思,用得着重复化用吗。
            抄袭者是想表示这是抄袭者原创的么?
            嗯?
            古人的诗词句子之所以美,就在于凝练,字数少而寓意深,绝无废话,能流传至今的,不可能唠唠叨叨的生插入重复语。
            话唠?
            为了强行改变古词句而强行插入毫无风韵的重复,已经是够破坏词意,后面还有半句,直接毁了原句。


            IP属地:四川8楼2016-01-29 04: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