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奶奶吧 关注:9贴子:1,860
  • 3回复贴,共1

【正所谓不懂的就要百科一下!】系列之__________________色素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百度百科
虽然不能保证100%正确,但至少能增加点常识(喂你确定这种东西属于常识范畴嘛!?
听说某同学要切色素瘤,于是维基了一下,发现居然还没有- -
只能查查百度个不靠谱的百科了
度科说色素痣是一种瘤,就当它是吧。。


IP属地:上海1楼2012-03-20 21:18回复
    百科名片
    色素痣也简称色痣,斑痣或黑痣,是由正常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于的皮肤良性肿瘤,偶见于粘膜表面。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还有没有颜色的无色痣。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概述
    哪些黑痣容易发生癌变
    症状体征
    诊断依据
    疾病病因
    病理改变
    色素痣治疗处理原则
    疾病名称
    中文名:色素痣
    英文名:nevus pigmentous
    别 名:痣细胞痣;痣;黑素细胞痣
    疾病概述
    如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等,还有巨痣、蓝痣、幼年黑瘤等。有些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恶变,值得重视。色素痣多发生在面、颈、背等部,可见于任何正常人体。可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后早年逐渐显现。多数增长缓慢,或持续多年并无变化,但很少发生自发退变。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疗效良好。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先天良性肿瘤,大多均属良性;在后期有恶变者,色素痣一旦恶变,其恶性程度极高,转移率也最快,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该病均可见于皮肤各处,面颈部、胸背为好发部位。少数发生在粘膜,如口腔、**、睑结膜。对某些好发交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恶变征状的色素痣及时切除。

    疾病分类
    黑痣是一种体表良性肿瘤。按病理学分类黑痣有三种:
    (1)交界黑痣: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稍高,大小在1—2毫米之间,呈淡棕、棕黑或蓝黑色。有癌变可能,可发生为黑色素瘤。
    (2)皮内黑痣:存在于真皮层内。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大于1毫米,呈片状生长,平坦或稍隆起。颜色较深而均匀,呈浅褐、深褐或墨黑色。一般不发生癌变。
    (3)混合黑痣:为上述两种混合而成,一般像皮内痣,因有交界痣的成分,故也能癌变。
    哪些黑痣容易发生癌变
    倘若黑痣于短期内突然增大,迅速形成隆起的结节,而且颜色加深,就应提高警惕。黑痣不断向外扩展,其边界模糊,甚至出现伪足,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状增殖或破溃,形成小溃疡(常呈喷火口状),表面容易出血、渗液,或覆以血性结痂,其周围常出现黑色小点、黑晕或色素沉着的结节,黑痣附近的区域淋巴结常常肿大,可以摸到。与此同时,患者感到局部刺痒、灼热和疼痛不适。身上黑痣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变化,应当立即就医,最好是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症状体征
    交界痣为淡棕色或深棕色斑疹、丘疹或结节,
    色素痣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表皮。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此外,并由此可能发生恶性变症状:如局部轻微痒、灼热和疼痛;痣的体积迅速增大;色泽加深;表面出现感染、破溃、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黑线、黑色素环;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等。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交界痣。一般认为,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这类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亦系来自交界痣部分。
    诊断依据
    1.痣的位置、大小、色泽及形状,表面有无毛发,增生或溃疡。
    2.注意发病时间,发展速度,病情平缓。
    3.病理切片检查区别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疣状痣等。
    


    IP属地:上海2楼2012-03-20 21:21
    回复
      疾病病因
      1.皮内痣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
      2.交界痣,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呈多个巢团状,边界清楚,分布距离均匀;每个巢内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则在真皮浅层内。这些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
      3.复合痣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为上述两型痣的混合形式。
      病理改变
      1.交界痣 局限的痣细胞巢位于真、表皮交界处。
      2.皮内痣 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内,其中可见多核痣细胞。
      3.复合痣 痣细胞巢见于真、表皮交界处和真皮上部,真皮痣细胞呈立方形此交界处痣细胞小且含很少色素。
      色素痣治疗处理原则
      大多数良性黑素细胞肿瘤无须治疗,总原则是不治则已,治则彻底。
      1.普通后天性色素痣和普通蓝痣治疗无须治疗,若发生于易摩擦和受损的部位,最好行手术切除,小的皮损亦也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和(或)Q开关激光治疗。普通CO2激光、冷冻、超高频电、化学剥脱等较难掌握其深度,易留瘢痕或治疗不彻底。
      2. 尽量手术切除,由于恶变一般发生于30岁以后,所以切除的时间可待成年后。
      3.先天性巨痣治疗由于恶变率较高,而且恶变的一半发生于5岁以前,所以应于出生后尽早切除。
      4.疑有恶变应采取手术治疗 全部切除的痣均应做病理检查,发现恶变应扩大切除并酌情治疗。
      治疗措施
      不需治疗。对常跖、甲床的色素痣要予以注意,平时不要随便刺激,不要滥涂腐蚀性药物,以免诱发激惹其恶变。若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色泽加深变黑,边缘发红不规则,表面出血、破损以及周围出现卫星状损害,表明痣有恶变征象,应予手术切除,现时送病理检查。
      治疗方案
      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
      色素痣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无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也可采用全部切除,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肤移植。如怀疑有恶变,应采用外壳手术一次全部切除活检;手术应在痣的边界以外,正常皮肤上作切口。必须小的痣切除后,可以潜行剥离皮肤创缘后直接拉拢缝合。
      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达到预期效果,伤口愈合,形态较好。
      2.好转:治疗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伤口愈合较好。
      3.未愈:未达预期效果,伤口愈合不佳。
      色素痣切除手术
      并非面部所有色素痣都需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
      ①初步确定为交界痣,或有恶性变前驱症状者,如颜色改变,病损范围扩大,出血及炎症变化等。
      ②范围较大、表面粗糙、有结节、长毛等影响外观者。
      手术方法:切除缝合术
      适用于面部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面积较小,
      切除后可直接缝合者。以额部痣切除缝合术为例简介如下。
      在痣周缘正常皮肤上设计梭形切口,其长轴与皮纹一致。楔形切除色素痣所累及的皮肤组织和少量正常皮下组织,以使缝合后的切口比较平整。如痣面积较小,可直接用3/0不吸收线作皮内缝合。再用5/0不吸收线作皮肤间断缝合。如痣面积较大,可在切缘两侧作皮下潜行分离减张后,再分真皮皮下、皮肤两层缝合[1]。
      注意要点:
      (1)切口应距肉眼可见痣色素周缘1~2mm处,以免切除不彻底而局部复发。
      (2)应呈楔形切除病理组织及部分正常皮下组织,如此缝合后切口对合严密,表面平整。
      (3)面积较大的皮内痣,如一次完全切除不能拉拢缝合者,可分次手术切除,两次手术间隔一般为3~6个月。


      IP属地:上海3楼2012-03-20 21:26
      回复
        九、色素痣中央出现硬结或溃疡、出血时。
        十、色素痣变黑不是恶变的绝对指征,因为在性成熟及妊娠时,所有的色素痣都可以变黑。但任何单个痣在短期内比其它痣变黑或变为黑色不均匀时,或有迅速增大时,则都是癌变的早期信号。
        色素痣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巨痣
        Greeley认为位于躯干、肢体者,其面积超过900c㎡者为巨痣。作者认为,巨痣的标准应因年龄、部位等而异。如颜面等特定部位的色素痣,面积虽不足以上标准,但手术切除后创面不能直接缝合者,也可视为巨痣。而婴幼儿亦无法用此标准恒量。巨痣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常见多部位侵犯,表面往往高低不平,粗糙肥厚,并常见生有毛发。巨病的病理性质属于混合痣或皮内痣,因此也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2.蓝痣
        多表现为瓦青、深蓝,也或为棕褐色的丘疹样或小节结样的孤立病变。分一般型和细胞型两类。 一般型面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表面光滑质韧;而细胞型表面粗糙且面积常较大,多见于女性。病理检查一般型蓝痣,在真皮的中、下层可见长扁的黑素细胞,而细胞型则还有较大的圆形或梭形细胞岛,具有形状不同的胞核,病变可深及皮下脂肪层。细胞型蓝痣可以发生恶变,但极少见。
        3、太田痣
        1938年,日本太田首先报道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灰蓝色斑,亦称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此痣多发于一侧颜面呈斑块状,约2/3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约1/2患者出生时即已存在,其余患者出现在10岁后。病理见黑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有些深部组织如眼眶骨膜也可有黑素细胞浸润。
        4.疣状痣
        呈淡褐、棕褐或污黑色。丘疹样、**样或疣状病变。表层角化过度,常局限于身体一侧,多于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时期内出现。组织学检查,表皮有显著的过度角化现象,棘细胞层不规则且肥厚而有**状变化,基底细胞层的黑素往往增多,无痣细胞或炎性细胞浸润。
        5.雀斑
        为弥漫散地分布的无数小的淡褐色斑点,表面平滑,不突出皮面。好发于身体的外露日晒部位,以颜面最为显著,偶见颈、肩、手背等部,组织切片检查,黑素细胞的数量并不增多,但异常地形成大量色素颗粒,雀斑无恶变倾向。
        6.老年性黑斑
        发生于中年和老年人的身体外露部位,如面颊、颈、手背和前臂等部,多发散在棕褐色,呈面积大小不等的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平滑或稍高出皮面的斑块。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的黑素细胞增多,不发生恶变。[2]
        六大“痣变”
        1.病变增长较快或面积大小虽无明显变化,但显著增厚。
        2.颜色改变,色增深,或特别是见有淡蓝色调出现。
        3.发生脱毛,脱痂或有卫星灶出现。[3]
        4.表面破损,出血,形成溃疡。
        5.有刺痒或疼痛、炎症等不明原因症状出现。
        


        IP属地:上海5楼2012-03-20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