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auk教吧 关注:5贴子:112

第二章:存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开个新的放着——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26 00:33回复
    第一小节存货的确认和计量。它就是资产负债表里面的资产,同时它是短期的是流动资产,为什么它是短期的,因为企业它生产完的产品它即将要卖出去,他会认为你会在一年以内要卖出去。比如说你开始你是一个水果店的老板。你的存货是什么?就是你的水果,这个水果如果你半年内或者说一年以内你卖不出去那就变质了。存货,它指的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已被出售的产成品或者商品,或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套用的原材料等等。它核心的目的是说什么?以备出售。以备出售就是准备拿要拿去卖的好存货,它有两个条件,这个就是资产的条件一样,第一个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个能够可靠计量。
    ·
    它有一些核算的范围。这里有六个范围,只需要记三大类,第一类叫原材料。第二类叫在产品。第三类叫产成品,这个产成品,它可能一般有的内容也会叫库存商品。来看看美的集团它的存货是什么?库存商品,就是他的空调。原材料它这里不说是什么原材料,它可能说的比较隐晦,空调的原材料一般是什么?一般是这种钢。什么叫在产品,正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它这里还有个什么委托加工,这是存货的一个核算范围。
    ·
    存货的初始计量。随后它是按照一些相关的成本计量的,那我们存货它会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模式的第一种叫外购,第二种叫自产。先看一下存货的初始计量,什么叫初始计量?就是第一天的时候,或者说一开始的时候他怎么去确认。
    先来看看2.1外购,我就以美的为例,我是个生产空调的公司,那我的存货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我自己可以生产,第二种我去买别人的,我去买格力的过来然后我贴美的商标可以吗?当然可以,这是经济这个领域里的一种合规现象,只是你用了别人商标你要给钱的就可以。外购存货的成本一般来说会有几个类型,第一个叫购买的价款,比如说我买这个产品,它市场上值100元,这个叫价款,还有相关的税费。还有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这些全部都要进入你外购回购的成本里。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29 12:27
    回复
      这里会引入一个小小的税的概念,相关税费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关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等还有增值税,注意:增值税它是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接下来科普一下什么叫增值税:它是当下我们说经济领域里一个流转税。比如说我买一台设备价值100元,其中对方给我开具增值税发票13元。路上有六元的运输费有七元的装卸费和一元的保险费,现在问你这个存货,我买进来的时候,我会计上应该要怎么记入账价值?购买价款100元要记,增值税13是不计的,六元运输费要记,七元的装卸要记,一元的保险要记。所以我真正入账的金额是100加六加七加一等于114,这个才是我存货入账的价值,我就会用这个114元去做我的会计分录。
      ·
      增值税为什么不计?因为增值税是我们国家里面很独特的一种税种。我们国家以前是没有我们国家以前是有个叫营业税,后来取消了,营改增全部改成增值税,是一个链条税。假设我一个 a 公司。我现在会找别人采购,我也会找别人销售。我还举美的,那我在生产我的空调之前,或者说我把这个空调卖出去之前,我肯定会做一些采购,我会找格力去买。假设我去找格力公司,买一台空调价值113元,这个113元要拆分成购买价款100元,还有增值税13元。我作为美的,我买一个产品,我会得到一个进项税,什么意思?进项税的大概的逻辑是增值税这个环节卖方是要交税的,你卖东西你要交增值税,买方你是可以得到一个增值税,就类似一个资产。那美的拿到这台空调之后,它会按哪个金额入账,是113还是100?他会按100录上入它的存货,成为他的存货。现在美的把他买来的产品再卖给消费者,卖给个人他卖200元。市场售价200元,同时按照国家的要求,13%要交增值税,它一共会卖226元。他会把226元卖给这个人,226会分成200元的收入和26元的增值税,是销项税。
      ·
      大概的故事是这样,就是这个公司他会去采购,他也会去销售。他在采购的过程中,他会得到一个进项税,他不计入产品的成本。同时他会卖一个产品,作为卖方国家要求你要交增值税,而且你是销项,他也会去交销项税26,到了月末美的公司去税局交税的时候,税局会找他要多少钱?或者说他要交多少的税?他要交的税是等于销项的26。再减去进项的13,他这个月他只用交13元的税。为什么这个税叫增值税。大家想美的公司它的进货成本价是多少?100,他卖了多少?200,因为他的进货价是100他卖200它增值了多少?100,我们国家的增值税的税率是13,你看你增值的部分是100乘以13,你最后交的税也是13,你看是不是很合理?你只对你增值的部分交税,就是你赚的那部分,你要交税,你不赚的部分是不交税的。所以增值税它这个链条是设计的非常清楚,就是增值税这个东西不影响成本。它不计入你的成本就是你在卖的时候它也是单独核算的,所以它不影响你这个采购和销售。
      ·
      比如说格力,他把这东西卖给美的,他要交税吗?他也要交这个113元是价税合计,其中包括了100元的成本和13元的税,那格力这个13元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销项。对于美的来说是进项。卖方你要交销项,对买方你会得到一个进项税。有什么用,进项税可以抵扣你的销项税,让你去交税的时候少交一点。为什么可以少交?因为你买东西的时候,它里面本来就有税,所以你可以少交一点,大概是这个链条。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29 17:07
      回复
        2.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的成本。第一个词叫当期损益,损失利益是什么?第一反应就是他要记入利润表。存货是什么?存货是资产,它是 BS 科目里面的资产。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想告诉你,下面的事项发生的时候要进入利润表,不要进入资产负债表大概是这个意思。比如说第一个非正常损耗。就是前面讲到的这种跟非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什么自然灾害火山地震泥石流等等发生的损耗,它应该进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成本,非正常损耗导致毁损,灭失,这里进的是营业外支出。只要是跟自然灾害有关的全,只考虑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你看它损失还是收入就可以了。比如说我们捡到钱就是营业外收入。我之前出门摔了一跤导致我头破血流了,这个叫营业外支出。
        ·
        下一个仓储费用。什么叫仓储?就是现在一般企业如果特别是超大企业,他去生产的时候,他都会买很多的原材料买很多,没地方放怎么办?这个就叫仓储,我会去租,或者去买一两个仓库来放,它就是保存你这个原材料所发生的一些费用。你租了一个仓库,仓储费用会有哪些租金,你还要请保安来定时的看你还要买什么摄像头,这些都是仓储费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你这个存货在入库以后,就是你进了你的家门之后的保存费用,它是不计入存货的成本的,应该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当期损益就是管理费用。
        ·
        它这里又说了一个: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未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它应该要计入存货的成本。怎么理解?一般来说,企业的加工的过程,它是有好几道的,比如说你进了一个水果店,标准化成白果园,它的水果它怎么产,就是他会先把先去找农户买水果第一道工序叫洗,洗就是要就是用那种高压水枪,把那些水果都洗一遍。第二道叫削皮,就是有机器自动的削皮了。第三道切,第四道叫装盒,你看它是每一道工序都有,那这里怎么去理解?在生产过程中会达到下一个阶段所发生的仓储,就比如说我从第一个生产车间,洗我要运到第二个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这个仓储费用它是要计入存货的成本的。
        它其实就是构成这个存货价值的一部分,你这个水果你你这个水果洗完之后你要削皮。那削皮的这个投入这个开支,它其实就是会形成这个资产价值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是一种能够使这个产品增值的一个资产,因为你就如果洗完之后,消完毒之后它才有价值,它才能升值,它才能值这么多钱,所以它要计入资产的成本。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29 17:27
        回复
          第一小节主要是存货都有哪些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以及哪一些会计入存货的成本,比如说购买价款,运费保险。其中增值税是不计入这个存货的成本的,还有我入库以后的这个仓储费,它是不计入这个存货的成本的。
          第二小节我们学的是发出存货的计量,这里会有四个计算方法。为什么会有这个发出存货的计量?如果我是个公司,我每个月我都去买一些原材料,比如说我买钢铁,我每个月或者说我每天都去买,但是我每天买的价格和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图,假设我买了这么多,那我把这个产品做好之后,我现在我要发,这里一共是600件,我现在要发300件,那我怎么发,这300件价值是多少?用平均吗?还是用什么特定的方法去考虑这个价值,就是我们第二条节所要讨论的一个点叫发出存货的计量。
          ·
          这里有四种方法,第一种叫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啥意思?就是先进来的东西先出去。它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比较标准的一个方法。比如说在这个例子里,我5月10号。我要发出去400件,那这400件我该发哪一个?按照先进先出法的原理,我是不是应该先把300件发出去,这100件我们后来再发。所以我发出去的存货的价值是300乘以2加上100乘以2.2,这个就叫先进先出法。
          ·
          第二种叫移动加权平均法,假设我5月10号我不是要发出去400件吗,我现在想知道我发出的价值是多少,那400件我先算在我发出之前,5月1号有300件,它是两元,加上5月8号有200件,是二两块二。除以我先做一次加减,平均除以300加200。得到一个A,这个A就是移动加权平均。我先把我发出之前所有的存货先做了一个平均,这个就是我的平均价值,那我5月10号我要发出400件,我直接用400乘以这个 a 就可以了。
          ·
          第三个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它跟第二种方法相比多了一个词叫月末。顾名思义,他这个家庭平均他一个月他只做一次。我把期初我5月1号是有300件,乘以两块钱。我8号我进200件乘以二块二。我5月20号我又进了300件乘两块三。我5月30号又进了200件乘以两块五,这个是我这个月所有的进账,我把它全部加起来,让他们做平均,数量分别是300加200加300加两百,这个就是我本月期初加上我这个月所有的进账,我直接用按月的角度全部一次做加权平均,得到一个 B,这个 B 就是我这个公司这个月所有的平均成本。现在我要算发出去的这个产品它值多少钱,我发过两次,一次发400一次发200。那我发400的时候我就用400乘以这个 B。200的时候就200乘以这个B就可以了,这个就是在算我发出的价值。
          ·
          你对比会你会发现跟上面的第二种它有什么区别?第二种是在发出前他就会先做平均,他不考虑后面的。但是第三种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它会考虑全部,我这个月的全部来做一个平均。在企业实操里面,一般来说都会用这个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因为它比较方便,他一个月能做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你用第二种移动加权平均,这个太复杂了,很多企业他每天都买东西的,所以这个不太实际。
          ·
          第四种叫个别计价法,它指的是某一些存货,它因为很特殊,我无法给它做一些定价,比如说珠宝玉石,比如说名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05 11:47
          回复
            实际上它要我算了两个,第一个是算发出的价值,还有5月31号结存的成本,就是剩下来的那部分它值多少钱。第一个用的是先进先出法,有什么特点?就是先进来的先出去,那我再算我发出存货的成本,我发出我一共发出过两次,第一次发发出的时候那发的是400件,按先进先出的原理。第一个我应该要发原始的300件,加上5月8号购入的这个200件里面的100件,这是第一次发出。应该用300乘以2加上100乘以2.2。但第二次发出我发的是200件。这个200件应该要先发8号,当时还剩了100件,还要再发剩下的5月20号的100件,这个就是100乘以2.2加100乘以2.3等于450,两次发出的合计是1270。我们结存还剩余就是5月20号的还剩200件。同时5月31号还剩200件,这是第一小问。
            ·
            第二,讨论用的是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原理是在我每一次发出之前,我都要做一个平均。第一次我发出400件之前我有300件乘以两元。加上200件乘以2.2除以总数500件,等于2.08,这是个平均价格,我发出了400件就用400乘以2.08得到三到832。这是第一次发出。那到了第二次发出,我又发了200件。那第二次发出的时候我还剩多少,分别是因为我第一次总数是500件,我只发了400,说明什么,说明我还剩100件没有发,这100件应该用什么样的价值,应该用平均价用第一次的平均价2.08,是100乘以2.08,加上我之前我是不是5月20号还买了300件,300乘以2.03。再除以400平均下来就是2.245,第二次的发出就用2.245乘以200等于449,两次发射的和就是832加449等于1281。那结存怎么算?结存平均的时候,这个2.245在做平均的时候还剩了200件没发那就应该等于2.245乘以200件,再加上5月31号还剩了200件,200乘以2.5的和就是949,这是第二小问。
            ·
            第三小问用的是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这个干扰的地方就是我在期末的时候一次考虑加权平均,它用的是所有产品的价值,比如说300件除以二,这个是期初,然后加上购入的三批次。把它们全部加起来再除以数量得到一个平均数,2.23,这个就是本月全部的平均。那这个月我一共发出了两次400加200我一共发了600件,那发出的成本就是600乘以2.23。等于1338,这个就是我全部的发出。那结存只有400件,400乘以2.23等于892,这个就是我的结存。这就是存货的四种方法,先进先出,移动平均,月末一次平均还有个别计价法涉及到的三个计算题。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07 13:47
            回复
              我们在做存货的发出计量的时候,准则上是不会有后进先出法这个东西的。如果有一旦有后进先出法,就会形成一个问题,前面进来的货物会形成积压库存会形成永久的留置。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这个月,假设我原始库存有100件产品,我同时我又买300件,我又出200件。就这么累积下去,我每次的出都比我每次进都要少,那你会发现这个100件它会永久的留存,你从来用不到它。因为如果你用后进先出法这个方法的话,后面进来的先走会导致你原始的这个100件永远都会被积压和留着,那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大家要存货这个东西它的变价是很快的,你这个100件你是按历史成本计量,假设你当时买的时候是三元,假设我用后进先出法,这个企业经营了五年了,这个100件的存货还没有使用,这个时候它已经不值三元了,所以就会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和问题。企业的存货可能它的价值和它的实物是不符的,所以我们的第三小节叫期末存货的计量。期末存货就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就是到期末的时候。资产负债表日是12月31日,我们要去怎么去评估我的存货的价值。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07 14:22
              回复
                假设我是个小米公司,那我的囤货就是我的车,但是这个车的价格它每个月可能都不一样,这个月可能是20万下个月我就卖19万,再过了半年我可能就卖17,18万,那这个时候我的车它可能就会发生一定的减值。那会计上怎么去考虑这个减值问题,这个就是第三小节涉及的内容。
                ·
                第三小节首先学的叫存货跌价,其实就是减值的一个跌价。这里前面两句话都是比较精华的知识点。第一句话,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第二句话,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计入当期损益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净利润表,利润表这里的科目叫资产减值损失。所以以后当我们看到,当你去解读一家公司的会计报表的时候,你看到有资产减值损失,这个科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它有东西有跌价了,不值钱了或者坏了。第三章固定资产它也会坏,他也会提跌价,他的这个跌价也会进入这个资产减值损失一样,都在这个科目里。
                ·
                那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第一个首先期末成本,因为存货它是一个资产负债表科目,到了期末以后,它会有一定的价值。它的价值会去跟我的可变现净值去比。可变现净值怎么算的,第一章导论提到的可变现净值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这个产品可以快速变成现金的价值。比如说我这个手机。它的可变性净值是多少,那我想查怎么办?我去看那个什么转转什么二手回购,上面的价格就是它的可变现净值,那这个净值可变性净值该怎么算,它应该等于这个产品的预计售价,就是你卖的价格,减加工成本,再减去销售费用销售相关的一些费用和税费。会计这里不需要你去算什么税费这里,这里都会题目都会告诉你这些数值是多少,我们去学税法这里才会教怎么算。这里只是学会计,所以可变现净值它的计算方法等于存货的预计售价,减去加工成本,再减去销售相关的费用,比如说手续费,再减去销售相关的税费,比如说这个转转,他上门,他可能要收十块钱的路费,这个就叫手续费。你用这个价值去跟你的期末成本去比。看谁低你就用谁。假设我的期末成本是100元。我的可变现净值是80元。那按照孰计量谁,当然用80,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期末存货的价值100偏高了。它不值那么多钱,那我就要就会提跌价准备。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2-07 16:05
                回复
                  可变性净值这里有两个公式,第一个公式叫可变现净值,它等于售价减去销售相关的税费就可以了。第二个公式你会发现它多减了一个东西,减:至完工时估计还要发生的成本,它其实就多减了这一块,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做这个可变性净值估计的时候,因为存货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叫产成品。它可以直接用第一种公式就算出来,如果这个存货是在产品,它正在生产过程中,你怎么去估计它的可变性净值?那我只能用售价减去它要完工还要再发生的成本,再减去税费才可以。你怎么判断主要是看这个产品它是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如果它已经是产成品了那你直接用第一种。如果它是在产品或者说它正在加工,那你要用第二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10 11:58
                  回复
                    在算可变现净值的时候题目有个混淆的点,他已经告诉你,这个 Y 单独销售,它的价格是5000,这个5000元其实是没用的。为什么?首先我们先来理一理,这个 Y 它是能生产出 X ,这个 X 市场上是有售价的,它的价格是7000,但是,你要生产成这个 X,你还需要再进一步的投入。或者这么去讲,这个 Y 在存货上它是属于什么,属于在产品,所以它应该用第二种公式,就是要用这个产成品的售价,这个 X 的售价就是7000,减去进一步就是你要投入还需要再发生的成本1800,再减掉销售 X 产品需要的相关的税费300等于4900,才是Y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
                    如果这道题改编一下,我问 X,它的可变现净值是多少?那这道题就直接简单的变成7000减300。就是6700。所以先判断这个产品它是属于在产品还是属于产成品,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公式去计算。如果我用这个5000算,我要算Y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它理论上就等于一个产品的售价,5000减去销售这个产品预计要发生的税费,但是这道题没有告诉你销售Y产品需要多少税费,这里缺乏这个内容所以算不出来。所以用公式一条路是走不通的,你只能用公式二。
                    ·
                    继续把这道题再来深化一下,我会问你销售Y材料产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是多少元?这个就是100。这个怎么来的?从4900推出来的。那既然我能算出这个Y产品,它的可变现净值是4900,它的材料成本是5600,那我们来比一比这个外产品发生了多少的减值?我们的存货减值的方法叫什么?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4900最小那说明按4900去计量,账面上有5600说明什么?说明它虚高了。所以这个Y产品发生了700元的减值。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2-10 12:20
                    回复
                      1.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这里就会涉及到会计分录了,我们前面学的理论怎么算,这里会教我们写这笔会计分录。先从原始的基础开始计提跌价,我们先想我们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存货它不值钱了,说明这个资产的价值是在减少,资产是借方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说明贷方肯定有一个资产。我既然提了跌价,说明我产生了一个损失。比如说我这个手机原来值5000这个月它只值4000,说明什么,说明我损失了1000元。所以这笔会计分录就会写成: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首先借方资产减值损失是利润表科目,它是这里的损失,损失增加了,所以借方表示增加。
                      ·
                      来讲讲存货跌价准备。会计上我们只有存货这个科目,那存货跌价准备是什么?存货跌价准备它其实是存货这个科目项里面的被抵科目,被抵就是抵减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的二级科目,就是存货科目还可以再划分成存货成本,还有存货跌价准备。损失的增加是在借方,同时会导致这个资产的价值减损,所以贷方会是一个资产科目。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2-10 13:59
                      回复
                        下面是2020年CPA 的单选题:这里的一个核心知识点叫成本与可变性净值孰低计量谁低选谁。所以很明显,我们先比第一个 M 产品。账面是2000万,可变现净值是2400,谁低?2000,说明是2000。第二个1000和800,800低,所以期末存货它的价值是2000加800元,2800。这道题我把它难度提升:M 产品和 N 产品。这两个产品分别发生了多少的减值?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谁低用谁,那第一个 M 产品2000跟2400,2000低,正好就是我的账面成本。什么叫账面成本就是企业会计处理的时候的那个成本。说明是它没有发生减值。第二个1000和800 选800,800是可变现净值,但是我现在会计账面上是1000说明它多了,多了200,所以 N 产品发生了200的减值。那会计分录该怎么写?借资产减值损失200,贷存货跌价准备200,这样就可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12-10 14:09
                        回复
                          刚刚那个内容叫计提,第二个词叫转回。什么叫转回?这个存货因为存货的价格它的售价波动是很大的,那我的存货就会发生减值。但是有一种情况,下个月他可能不减值涨价了怎么办?比如说这个月20万,下个月它先变成19万。下下个月变成了25万。你看先跌再涨,像股票一样先跌再涨,那涨的部分我当年提过减值了,该怎么办?这个就可以转回来。大致的说,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这个减值因素它已经消失的,那减值部分可以恢复,可以还回来。可以在已计提的减值金额内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我们就直接看这笔会计分录,就是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会发现这个分录跟上面计提是反过来的。那这个分录表明什么?贷方表明我这个损失变少了,所以他才会在贷方。为什么变少,因为我发生紧急的因素迹象消失了,比如说我之前今天刮了个台风,我这个屋顶这个房盖被卷走了,我当时我评估下来我应该扣100万。但是过了第二天又来一个龙卷风,把盖房盖又卷回来了。这个时候我的减值因素消失了,因为我的资产回来了,我就可以转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2-10 16:02
                          回复
                            下面这道题:账面是500,可变现净值475,孰低计量,按475计量,说明账面的500多了25,所以这个时点它的减值是25。但是大家注意存货它是个资产负债表科目,它是个时点数。在12月31号这一天,他当时已经提了100的减值,那到了6月30号这天我的减值是25。那说明什么,说明我当时这个100提多了,我要转回75,那关于第一个事项应该要做的会计分录就是借存货跌价准备75,贷资产减值损失75。第二个成本仍是500。现在它的价格进一步上升,变成了555。这个时候孰低计量,那就按500计量,正好是账面的成本,说明它没有发生减值。但是资产负债表它是一个时点数的概念,我之前在6月30号这天我已经把它调整到了25了。现在期末它应该减值是零。我还得再转一次,我还得再转回25。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12-10 23:21
                            回复
                              接下来是存货的结转。当然这个地方教材上它漏掉了一个分录,先思考一下销售存货,我把一个存货卖掉,我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就从这个角度想,再把借方和贷方找出来。卖存货就是卖产品我会得到钱,在会计上它使用的科目叫货币资金,或者叫银行存款,或者对方不给你钱的时候说他先赊着,那个叫应收账款。有三种可能,货币资金就是现金,要么给你转账,就是银行存款,要么就先欠着先不给你,叫应收账款。这个是得到的东西,这三种它们都是资产。我卖东西会既然会得到钱,我的资产增加是在借方资产借方表示增加。那贷方是什么?想一想我卖一个产品同时我会得到一笔收入,就是我卖东西我的利润表上会形成一个收入,贷方这里叫主营业务收入。这就是第一笔会计分录。
                              ·
                              利润表用营业收入开头,营业收入又分成主营和其他业务。什么叫主营业务?一个企业它生存或者说它运营它最主要就是为了销售它的主要产品,所以卖存货一定是会产生主营业务收入。就比如说我假设我是小米,那我卖的是车卖我手机手表,这个就是我的主营业务,比如说我们大学生,主营业务就是卖我们的知识卖我们的这个内容,卖我们的技能。那还有一个叫其他业务,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叫主业,一个叫副业。其他业务,比如大学生,我们会做哪些副业?摆地摊这就是有可能,炒股,这个就是你的副业。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它的主营业务就是卖它的存货,它的副业会是什么?后续有个章节叫投资性房地产。你可以把你的房子拿出去租给别人,或者说你把你这个企业里面的垃圾你自己捡完了,然后拿去卖这个叫废品也可以,就是除了卖存货以外的其他都叫其他业务,可以这么理解。
                              ·
                              第二笔我同时卖存货卖产品,我这个产品它是会消失的,因为我卖掉了,它不属于我了,那这个产品会形成什么东西?它会形成成本。比如说我今天把这台手机卖出去,首先第我会得到一笔钱。第二个我会得到这笔卖价,因为我卖出去我会得到这个卖价会形成我的收入,同时我这台手机会消失,会给到那个买家,所以我的资产会不见。比如说他手机,目前价值5000元我卖6000元,那我会得到一个6000元的现金,同时会得到一个6000元的收入。那这个手机会不见会变成5000元的主营业务成本。你会发现我这个业务会产生6000的主营业务收入和5000的主营业务成本,净赚是多少?净赚1000,这个会计是这么运作的。所以这笔分录我给写全,销售存货会产生两笔会计分录,第一笔我会得到一个钱,会得到一个收入。第二笔我的存货会消失,变成我的主营业务成本,变成了成本的一部分。
                              ·
                              当然这里中间还有一个科目叫存货跌价准备。因为第二笔分录我的存货会不见,会变成我的成本,如果我这个存货,它当年发生过减值,它一定要跟着这个产品一起消失。比如说我这个手机。他折了一个角,但是我把这个我当年提过跌价,我提过100的减值。但是现在我要把这个手机卖给别人了,那我这个损失是不是一定也要消除掉,因为我都卖掉了这个手机都不见了。所以我这个损失也要跟着这台手机一起卖掉一起消失。我们先想当年存货提跌价的时候,这个会计分录是怎么写的?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这是当时发生跌价的时候,它在贷方。那现在我这个手机它一起都要卖给别人了所以这个跌价它也会跟着一起消失。那怎么一起消失,他之前是在贷方,我只需要在一个借方再给他,一一样的数字一样的科目一样的存货对象就可以了。你看借跟贷一样就会约分。所以第二笔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借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我这个存货变成了我的成本,同时我的减值一起消失。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12-10 2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