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演绎吧 关注:666贴子:4,879
  • 11回复贴,共1

【教程】关于香道,知识整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是一些香道知识,转载于香道吧


1楼2010-11-02 21:33回复
    香道器具简述
    乱箱(装香道工具的箱子)
    四方盆
    长盆
    总包(包试香包和本香的包)
    香炉:
    是为了闻香味,或使用炭团的必要的工具
    闻香炉(见下图)
    火取香炉
    点火道具:
    ·银叶挟
    ·香筷
    ·香匙
    ·莺(一种别针,包香包用)
    ·羽帚
    ·火筷
    ·灰押(见下图)
    ·地敷
    ·银叶
    ·名垂纸
    ·香包
    割香工具:
    ·锯
    ·小刀
    ·厚刃刀
    ·槌
    ·凿子
    割香时使用的台子称“割香台”
    


    2楼2010-11-02 21:35
    回复
      香与时辰1.我询问了本地弘法寺的僧人,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像现在的GB标准或ISO,不是可以随便做的,一柱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2."一炷香的时间”是缺乏现代计时器的时代的一种比较模糊的计时方法。   
      究竟是多少时间,这要看这炷香的材料、长度、粗细、潮湿程度以及当时的气温和湿度等等。一般,能作为约定时间的标准、可能是当时大家日常广泛使用的普通熏香吧?!   
      古时候时的香大部分能烧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   
      3.“一炷香的时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根据北京鼓楼的相关资料,一炷香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为了区分时辰里的更点,还要在香的上面画上刻度(标线)。   
      影响计时准确的因素: 材料、长度、粗细、潮湿度、气温、气压、风力、风速等。   
      一时辰就是2个小时。   
      天色计时法 地支计时法 现代计时法   
      夜半 子时 23点--01点   
      鸡鸣 丑时 01点--03点   
      平旦 寅时 03点--05点   
      日出 卯时 05点--07点   
      食时 辰时 07点--09点   
      隅中 巳时 09点--11点   
      日中 午时 11点--13点   
      日昳 未时 13点--15点   
      晡时 申时 15点--17点   
      日入 酉时 17点--19点   
      黄昏 戌时 19点--21点   
      人定 亥时 21点--23点  
        
        
        
      


      3楼2010-11-02 21:36
      回复
        香品的使用
        自古以来,东西方国家在祭祀神明、祖先的仪式上中都有熏烧香品(古称“烧香”)的习俗。不同的宗教、民族、地区,敬奉不同的神明,具体的仪式规程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很相似的基本的规范。对于一些纯仪式性的程序,日常用香或许不便严格奉行,但对于这些基本的规范仍然值得注意遵循:
        保持正确的心态,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信任之心、感恩之心,慈悲之心,忏悔之心,知足之心等等,这是敬香和所有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让良好的心态贯穿到神情、仪态、举止动作之中,达到外在的端庄和虔敬; 心中默念(或声念)所敬奉的神明和祈愿的内容; 发愿,祈愿他人获得幸福,自己做出利益他人的贡献,回报神明的恩典; 用相应的姿势和动作强化自己的心念,如低头、合掌、躬揖、跪拜、匍匐等; 香案的高度不宜高于敬奉的神像; 适当摆放花卉、灯烛及其他供品; 香品点燃后的明火,可用手轻轻扇灭,不宜吹灭,; 注意敬香的时间,保持相对固定的规律。例如,阴历的初一、初三、十三、十五、节气、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九月初九等都是适宜敬香的日子。(自前一天的子时之后即为次日,例如每月十四的夜11点后即为十五)
        注意敬香的地点。宗教祭祀场所、家中的神龛及其他清净安泰之地都是适宜敬香的地方。
        注意香品的选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使用较好的香品;尽量选用天然香料制作的熏香。
        修炼打坐用香
        修炼打坐时的上香有双重涵义,既是为了营造一个沉静美妙的空间,帮助修炼者入静,冲关,开窍,同时也是一种祭礼,所以上香时应保持端庄恭敬。
        静心、打坐时,身心放松,呼吸深入,周身毫毛孔窍开放,香气对人的影响很大,固对香品的选择也应格外谨慎。原则上应采用天然香料制作的香品,即使其级别稍低一些,香味浅淡,也优于合成香料制作的香味浓郁的香。
        不同的香品香气浓淡有别,用香数量没有定规,以自己感觉安心舒适为准。
        熏香的使用
        使用熏香时,比较简便的办法是直接点燃,此类香品在古代称为“焚香”、“烧香”;此外,还可以不直接点燃香品,而用其他发热的物品“间接熏烤” 香品,可以免于烟气,也可使其香气的释放更为舒缓,此类香品古称“熏香”。(按现在的习惯,古称的“焚香”、“熏香”可一并称为“熏香”。)
        借助木炭来熏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其基本要领是:不直接点燃向品
        熏蒸的方法
        其主要程序是:
        将水和香品一起放入容器中;
        将衣物等需要熏香的物品置于容器上方;
        给容器加热,控制到适当的温度,使香气不至挥发太快;
        可选择一个狭小的空间,较大的容器,或“罩”在帷帐里,避免香气散失。
        古人“兰汤熏衣”就是用熏蒸的方法,
        药香的使用
        要使药香产生理想的养生祛病的功效,应注意几点:
        选择有特定配方的针对性较强的香品;
        选择大小适宜的用香空间;
        要达到足够的用香数量和频率,使香气保持足够的浓度;
        适当控制空气流通,不宜太快,也不宜长时间封闭;
        选择恰当的用香时间,如,身心放松、安静时,睡眠时,等等。
        香品的贮藏
        对香品采取适当封闭措施,防止香气散失。熏烧类的香品在常温状态下挥发很慢,封闭与否不是特别明显,但对自然散发的香品,封闭措施就非常重要。
        注意防潮。香品受潮会变味变质,应置于阴凉、干燥处。
        防止香品串味。不要将香品与气味浓重的物品混放在一起;不同的香品也应单独放置
        


        5楼2010-11-02 21:37
        回复
          香道的历史
          “香道”这门艺术被正式确立是江户时代的事,但根据大枝流芳在德川中世写的一些有关香料著述记载,南北朝时代的佐佐木道誉既是元祖,其后东山将军足利义政也很喜好香料,而志野流香道始祖宗信据传是足利将军义澄时代的人,那个时候香道就开始正规化了。香总给人以一种神秘感,随着时代的变迁,香的用途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在奈良时代,香主要用于佛教的宗教礼仪,人们将香木炼制成香,少数也用于薰衣或使室内空气芬芳。
          平安时代,香料悄悄走进了贵族的生活,伴随着国风文化的兴起,焚香成了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香的用途还只是限于作薰物。将各种香木粉末混合,再加入炭粉,最后以蜂蜜调和凝固,这就是所谓的“炼香”。随着季节的更替共制六种薰香——“梅花”、“荷叶”、“侍从”、“菊花”、“落叶”、“黑方”——这都是因贵族的嗜好所需而制的。用香薰衣,在室内燃香,连出游时仍带着香物,贵族们对香的偏好为辉煌的平安王朝更披加了一件华服。薰香的配方现都由平安贵族的后人小心珍藏一代代传下去。
          到了镰仓、室町时代,贵族衰败,武士当权。一种纯粹对香的爱好的风气滋长了起来。建立在“善”的精神之上,武士尊崇香的幽远枯淡。同一时期,佛教中密教信仰与净土禅的发展,绘画中水墨画的出现等使这种强调精神性的风潮影响不断扩大。
               香料越制越精细,闻香分香道具的改良进一步加快了香的普及。香的艺术性也开始逐步展现出来,从不少的和歌或物语文学作品中可看到对闻香的着重描绘。当时还有比试自己所藏的上等香的活动,而流行的连歌会也在一边燃香的环境下进行。“焚继香”与赛香的活动就是现行香道的雏形。
          以足利义政为中心的东山文化将闻香与茶道、连歌密切联系了起来。香道二大流派始祖——御家流的三条西实隆与志野流的志野宗信——最终确立了香道的基础。
          现在香道使用的组香大多是江户时代所制的。美丽的小道具以及精巧的盘物使的香道更为女性所喜好。町人阶层的兴起使香道也频砌现在平民的文化生活中,香道的传播更广泛了。
          然而,明治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香道一度衰退,再次成为只有上流阶层参与的高级嗜好。
               二战后,随着花道、茶道的振兴,香道也向一般平民打开了大门,御家流与志野流的继承人们正在努力着日益扩大香道的影响。
          注:香道中有“六国五味”之说,六国是指六个产香之地,因以地名来命名香木,故此六名也是香木之名。联盟中有人取名“兰奢待”,其实这就是一品名香,是伽罗香的一种
          


          6楼2010-11-02 21:37
          回复
            六国(香名)      五味
            1 伽罗            辛
            2 罗国            甘
            3 真南蛮          檀辛
            4 真那贺          无
            5 佐曾罗          酸
            6 寸门多罗        苦
            何谓香道?
            人类生活在无限的气味之中,经过感性和理性的选择,知道如何应用生活周遭的香料,渐渐地演变成情操教育的一环——香道。这是人类由嗅觉官能的享受到精神层面修身养性的诉求,所产生的一门生活美学。
            那么香道的定义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有关「香气的艺术」。如果要进一步说明,就是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兴奋、感伤……等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修行法门,就叫做香道。
            香道究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呢?
                 我国早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尚书》之中,就已谈到「香的精神层面」,所谓「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又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古人董说(若雨)所着《非烟香记》,提到所谓的「振灵之香」。他说:「……振灵香屑,是能熏蒸草木,发扬芬芳……振灵之香成,则四海内外百草木之有香气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灵,化而为香,故曰振灵。」由此可知古人对于香气的阐释,已经不只是物质、官能层面的东西而已。
            《圣经.出埃及记》之中,上帝指导梅瑟(摩西)制作「圣香」,吩咐他要把香制成「纯洁和神圣」的东西,将它当成「圣物」看待,由此可以看出古希伯来人对于「香」的重视程度,香已经超越了官能享受的范围,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第十》也提到笔者称之为「香道的理想国」的遥远地方。这个国度距离我们所住的「婆娑世界」有四十二恒河沙之遥,众香国里的如来,佛号「香积」,在这个佛土里上,亭台楼阁充满着香气,土地是香的,花草园林也都会产生香气,佛菩萨们所吃的是香气,毛孔当然也散发着妙香。这是个完全笼罩着香气的「清净乐土」,所以说「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如此可爱的「香道的理想国」能不令人向往吗?或许今天提倡「环保」的人士,应该以这个「香道的理想国」为追求的目标吧!
            


            7楼2010-11-02 21:38
            回复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的生活时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写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在《醉花阴》里写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不惟李清照,还有周紫芝的词《鹧鸪天》里有''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词中的''金猊''、''金兽''都是这种用来熏香的器具,词中所写的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围炉熏香,剪灯夜话则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满情致的生活场面的具体反映。
              一般来说,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原因一正如周邦彦《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二就是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正如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里论香说的''仓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颜氏香史》中也说到''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还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则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悬佩之香:古代很早就有佩带香的风俗,《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说文·巾部》''帷,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这种风俗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古诗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带香囊的最早反映。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谢安怕其玩物丧志,但又不想伤害他,就用嬉戏的方法赢得了香囊,烧了,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端佳话。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秦观《满庭芳》里有''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的句子就是明证。
              不仅仅身体佩带香囊,香还被用来散撒或悬挂于帐子之内,据载后主李煜宫中有主香宫女,持百合香、粉屑各处均散。洪刍在《香谱》中则提到后主自制的''帐中香'',即''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
              不惟帐中用香,宋代贵夫人的车里也悬挂香囊,成为一时的风尚。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特别记下了当时的这种风尚''京师承平时,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毬,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在宋词中常有''油壁香车''''香车宝马''这样的词,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悬挂香囊的犊车。如晏殊的''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李清照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涂傅之香:此类香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
              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
              


              9楼2010-11-02 21:39
              回复
                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
                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此外还有香发木犀香油,亦可为面脂,乌发香油,此油洗发后用最妙。合香泽法,既可润发,又可作唇脂。五代词《虞美人》''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裾轻轻敛''此处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种浅红色的化妆品。韦庄《江城子》''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这儿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种香料调配而成的。在汉代还有上奏言事口含鸡舌香的风俗,为的是除去口气。
                唐代妇女的化妆品中,已经出现了补鬓油和润面油,蜀地贡给宫中,也用到了乌沉香、白脑香,宫中称锦里油,此后经宦官之手传到民间,富人家大多称之为西蜀油。见诸诗词的温飞卿《菩萨蛮》中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另有《归国遥》''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此处的''蕊黄 ''和''黄蕊''都是指的此间流行的一种眉妆,是贵族女子用花蕊研制成的一种黄色香料,涂在额角,以增美观,叫做额黄。
                印篆之香:一般的香粉,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百川学海》''香谱''条中说:''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这是说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10楼2010-11-02 21:40
                回复
                  上香方法
                  将香点燃后,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姆指顶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像,再举香齐眉,之后,手势回到胸前,开始用左手分插。插香的方式及观想也有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第一香插中央,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香插右边,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第三香插左边,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程序和第一种完全一样,只是念的是「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总括又简单。插完香后合掌,心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告礼成。如果上的是环香,就要以点燃处向佛,两手如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心中默念如前即可。要是上檀香(檀木劈成小枝)时,要用双手大指及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然后插入香炉,第一根用左手拈起右手插,第二支右手拈起左手插,第三支和第一支同,观想默念的方法都和上长香时一样。
                  


                  12楼2010-11-02 21:41
                  回复
                    各地焚香习俗
                        香是人类数千年来的良伴,几乎所有古老文明,都曾开发出自成一格的用香文化。根据可考的历史记载,埃及是最早用香的民族,用香的起源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当时埃及人为了稳定香料来源,还曾兴起多场征战,这也难怪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图坦卡门金字塔里,会发现许多存放各式香料的容器,由此可见香对古埃及的重要性。
                        在上古时期,香还是尊贵地位的象征,所以古波斯的富贵人家,多半会在自家的花园里种植茉莉、紫罗兰、红玫瑰等种种珍贵香花,以衬显其地位。在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从波斯带回各种珍贵香料,自此,用香也逐渐演变成希腊贵族阶级的身分象征。
                    


                    13楼2010-11-02 21:42
                    回复
                      香具
                      香具是使用香品时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称为香器(严格说来,制香时使用的工具称为“香器”,用香时的工具称为“香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 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型的香品,同时也是一些美观的饰物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炉、筒式炉、莲花炉、鼎式炉等等。材质多为陶瓷或铜、铝等金属,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来流行铜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富于变化。其他材质的香炉,常在炉底放置石英等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手炉】
                      手炉是可握在手中或随身提带(带有提梁)的小熏炉,用于取暖,也可薰香。多为圆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镂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图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纹样;材质多为黄铜或白铜。
                      【香斗】
                      香斗,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供佛。柄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常薰烧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香筒】
                      香筒是竖直熏烧线香的香具,又称“香笼”(以区别于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镂空成各种花样,筒内设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插线香。其质材多为竹、木或玉石,也有高档的象牙制品。
                      【卧炉】
                      卧炉,用于横向点燃线香,也称横式香熏。类似于香筒,但横竖方向不同。
                      【薰球】
                      薰球又称香球,呈圆球状,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两半球之间以卡榫连接。内套数层小球,皆以承轴悬挂于外层,最内层设有焚香的小“ 杯”,无论薰球如何转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杯内香品也不会倾倒出来。其设计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故也称“被中香炉”,其原理与现代的陀螺仪相似。
                      【香插】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或棒香)的带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数量有各种款式,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线香。
                      【香盘】
                      香盘,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盘,多以木料或金属制成。
                      【香盒】
                      香盒用于放置香品,又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方型,多以木、铜、铝等制成,大小不等。既是容器,也是香案、居室的饰物。
                      【香夹】
                      香夹用于夹取香品。
                      【香箸】
                      香箸即“香筷”,多为铜制。
                      【香铲】
                      香铲常用来处置香灰,多为铜制。
                      【香匙】
                      香匙用于盛取粉末状或丸状香品
                      【香囊】
                      香囊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随身携带或挂佩,多为刺绣丝袋,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材质的镂空小盒。
                        
                      


                      22楼2010-11-02 21:48
                      回复
                        ——————————未完待续


                        23楼2010-11-04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