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吧 关注:8,091贴子:371,907
  • 7回复贴,共1

卫星怎样抵御EMP的打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俄罗斯已经获得了在轨道部署打击卫星的核武器的能力,这是最近的新闻。
显然,火球和冲击波没用,依靠的是伽马射线。初步判断,应该是三相弹,因为当年三相弹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本质是60年代的技术,以前因为相关条约禁止才没部署。
这意味着相应的太空武器条约全面失效。 现在有迹象,地下核试验活动也将重开。
中导条约,太空武器条约,核试验,以及核扩散等禁令,都即将变为过去时,今后是核时代重开,当然不是冷战重开。
那么,抵御太空三相弹的办法是什么呢?
好像1毫米的铅板就很有效,1平米1毫米厚铅板重量是11公斤,那么6平米的屏蔽层不过70公斤,再考虑侧面防护,应该1百公斤起步,增加了一半重量。似乎还不错。
当然,这是EMP弹在卫星上方的情况,实际复杂些。
这么看,只要加强防护,卫星还是可以重重下来的。
不防护当然全玩完。


IP属地:北京1楼2024-02-28 20:47回复
    伽马射线命中铅板,铅板对面会产生电磁暴,对无防护设备致命,但有防护设备基本无事,这种防护相对常规,但要付出重量代价。
    难点是天线和太阳能电池,
    天线怕正面被照射,尤其核弹在卡门线爆炸,射流从下方正面袭击天线,几乎无法防御。
    太阳能电池只能靠备份了,另外还应该有非太阳能电池,比如核电池做备份。总之,成本上升一倍或一半,重量上升一倍以上。
    另外,地面备份卫星快速发射补网也重要。
    这些在星舰列装后基本上不成问题,但现在是无法防御的。


    IP属地:北京4楼2024-02-28 21:40
    回复
      近来川普声势浩大,北约胆寒,小国开始想造核武器了,波兰和德国都有动向,一旦启动,三十个国家会动手造核弹。
      战争局势,是无人机真的替代了坦克装甲车,虽然进攻方还不得不使用之,但 防御方则完全可以不用。无人机攻防战将是下一步主要方向,类似当年坦克攻防战。航程 弹量和隐身力,以及依靠轨道卫星远程导航和通讯的能力,再加上激光光电对抗,完全是无人机时代。
      当然,无人机也包括地面机器人战斗车。
      无人机步兵的攻击半径由枪兵的2百米,升级为2-20公里,所以,少量有效单位可以控制巨大面积地皮。


      IP属地:北京5楼2024-02-28 21:46
      收起回复
        氢弹伽玛暴是呈球形扩散的,其强度与距离的三次方反比例关系,所以薄甲也可以将被杀伤距离成倍甚至成数量级下降。
        你想,一千公里外强度只有一百公里外的千分之一,那么还是很容易防护的,毕竟低轨星座是200公里一颗。
        一毫米铅板能防多远距离的三相弹我不清楚,估计几百公里?
        铅-水-钨这样的夹层结构就更强了。水与氢氧燃料电池联动,所以不是多余的。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2-29 17:54
        回复
          太阳能电池:
          展开后完全无法防御,只能靠备份,备份电池卷绕或折叠在铅壳内
          同时,非太阳能备用电池也重要,比较理想的是氢氧燃料电池,技术早已成熟,不成熟的是氢-空气燃料电池,而非氢氧电池。
          水可以防御中子辐射,也可以作为水-氢氧-水循环的燃料电池用品,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为氢氧,分别储存。
          铅的屏蔽能力不如钨 ,但钨太贵,如果用铅和钨做水箱,一举两得,所以比较可行。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2-29 17:58
          收起回复
            装甲卫星的麻烦在于重量,过去发射能力稀缺所以很难装甲,今后发射能力过剩则装甲无所谓了,
            当然,对付EMP弹最好的做法是击落,动能反卫星武器当然重要,拦截器技术是现成的。反正核弹数量有限,比导弹容易拦截。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2-29 18:02
            回复
              低轨道星座化是趋势,包括通讯卫星 光学卫星和毫米波卫星,都将四位数化。这样,只要降低被击毁距离,损失一些无所谓
              光学卫星的本体在装甲箱内,光学部分采用轻金属反射镜,基本不会受害。
              毫米波卫星的天线则很容易受害,可以采取在非战区上空折叠进箱,进入任务区后展开的方式,
              EMP弹的理想爆炸地点是南太平洋上空,这里无人烟,影响最小,那么卫星到这里呈防御状态,在欧亚大陆上空呈展开状态,比较合理。
              但如果非理性,在欧亚上空爆炸,则对地面电器损伤半径超千公里,也造成地面大面积人民DNA受损,所以除非在本国上空爆炸,否则必然变为核战。而在本国上空爆炸,则摧毁本国电气制品和电网,属于自杀行为。所以,在难太平洋上空爆炸是仅有的选择,除非自己不想活了。南太上空爆炸,很难转为核战,又损伤了对方和自己的卫星,卫星对于本国附近的战争作用可有可无,所以,南太是最可能的爆炸地点。


              IP属地:北京17楼2024-02-29 18:15
              回复
                话说回来,时间很紧迫,一年时间足以发射核弹入轨,而且仅需要5枚左右,技术和经济都轻松。
                但加固防御则需要等星舰成熟,还有数年,
                如果今年或明年核爆,则西方卫星多数玩完,仅有少量加固型军用星幸免,而失去GPS和卫星通讯,西侧常规战争能力大降 ,所以对俄的吸引力很大,况且南太爆炸并不会引发核战,所以今明两年使用的可能性大。
                当西侧卫星普遍加固, EMP弹的影响力很低,所以反倒可能不用。


                IP属地:北京18楼2024-02-29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