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需要,加之对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的喜爱,笔者迫切希望能够更深刻理解中小学教材中选登的《三月三》年画创作背景,学习欣赏作者李洪修更多的美术作品,了解画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前不久,终于有机会采访著名画家李洪修。
74岁的李洪修先生精神矍铄,平易近人,思维活跃。他是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数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其中《三月三》(合作)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三届年画评比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作品《老哥俩》《富贵在勤》《热炕头》等,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深受公众喜爱。
他的艺术之路始终与乡村和大地紧密相连。“但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会有丰盈厚实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如果没有这两点作为根基,再华丽的表象都是空中楼阁,难成大器。”李洪修说。
李洪修出生在乡村,从小热爱艺术,喜欢写写画画。年轻时在山东艺术学院进修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国画、剪纸、年画等13门专业课程,为他后期创作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功底。
李洪修给笔者讲述了年画《三月三》的创作过程。那是一个雨后初晴,云淡风轻,晚霞明丽的傍晚,平日里善于观察事物、捕捉素材的他前往食堂就餐,途经路旁果园的一片空地时,看到横卧的一根电线杆上,一群可爱的儿童正踮着脚尖站在上面,欢声笑语,兴高采烈地望着美丽撩人的天空。这个画面瞬间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他疾步折回宿舍,灵感喷薄而出,与同学臧恒望一起创作,几经修改,最终诞生了《三月三》这幅经典之作。
年画《三月三》描绘了春回大地时一群孩子欢快地放风筝的情景,作品色彩浓烈,造型纯朴而饱满,构图完整、角度独特、富有动感,展现了孩子与风筝齐飞的动感韵律。作品以传统年画的线与色为基础,大胆创新,融合现代艺术的抽象美,让作品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色彩运用、题材内容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说到李洪修在年画领域的成就,不能不提他创作的长帧画卷《迎亲图》。该作品绘有近200个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和蔚为壮观的送亲迎亲场景,生动逼真地展现了中国人在美好时刻的隆重过程。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李洪修在造型塑造方面擅长夸张、变形、写意。他巧妙地将年画创作经验融入国画创作中,舍弃或者弱化和物象关联不大的部分,对体现物象本质特征的部分,则重点刻画,表现人性中最本真的美好,创作了很多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乡村题材国画作品。
如《富贵在勤》国画系列,大胆采用平面构图法,给主题人物以足够的空间,而整个画面看起来饱满而不压抑,人物与环境和谐相映,充分表达了勤劳生财的意涵。《祖孙情》《黑山羊》《小木匠》《笑语金秋》《彩虹落乡间》《巧婆姨》《乡间记忆》《忙秋的婆姨》等画作,都以描绘家乡老农和村妇日常劳作、生活场景居多,那些熟悉的身影,无不透出他们勤劳朴素的美德和面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笔法粗犷中又有细腻,大巧若拙,让善良、勤劳、朴实的乡村人物形象跃然而出。
欣赏李洪修的众多国画写意作品,似乎能嗅到雨后田园的空灵与干净,那是一种通达境界与专业素养的升华,是艺术美与人性美的呈现。
本文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