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和吧 关注:49,545贴子:913,546
  • 11回复贴,共1

【干货水】以一破题,略窥数斑——漫聊“同人文”与提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又名:教你如何通过文审——从入门到放弃。
↑别信。是抖机灵23333
写在前面:
我是想拿干货出来的。真的。看我诚挚的眼神。
算是一个入门级别的引导?
本帖仅面向“同人文”这一话题起笔,概述一些关于同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通用方法技巧和一些所谓“意会言传”的点,同时也尽量让萌新们少走一些弯路。
因楼主本人并不是多么高明的写手,开这个帖子也是诚惶诚恐,但也本着分享一些体会和感悟的心态来试着写一写。仅起抛砖引玉作用,欢迎各路朋友来讨论,然后产更多的优质粮(?)
镇楼图已获画师授权。LOFTER ID:霁月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2-09 21:48回复
    【食用说明】
    1.为什么开这个帖?
    是因为担任(划水)文审的途中见了一定的送审文章,有的孩子审核过不了或者艰难过审的原因竟或多或少有一些共通之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好看的文章各有千秋,水准不够则内因或同。”←我瞎掰的。但确实是这么回事。开帖旨在指出部分痛点,同时给出一些从作者本人的经验和参考过的文章中提炼出来的见解,希望能起到些许作用。
    2.本帖所有观点皆从本人立场出发,经验主义为主,并不是“教写文”,仅作参考之用。看官们斟酌阅读,取之精华即可。
    3.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尽相同或许会出现本人立场和观点与君相左的情况发生。若觉键盘上的手指蠢蠢欲动,欲与本人大辩三百回合者——作为讨论的“辩”,在下极度欢迎;作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却又想强加自己写作思路的“辩”,请上拉第二条并大声重复第一二四句话三遍。 若仍觉怒意难平,那么——看到右上角的叉了吗?点一下。
    4.本帖掺杂大量本人私货,诸如审文时遇到的情况,或平时看文得到的感悟。但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一个指南向的标准。
    5.目前主要漫谈“同人文”的共通基础,后面的进阶部分视情况提及,也会说到关于vc的同人文——当然前面也说过,本人并不是什么高明的作者,诸位皆可一笑置之。
    6.写东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得到知识亦是。若能帮到诸位则是在下的荣幸。共勉。
    7.是一边写一边更。想到什么写什么——大概?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2-09 21:49
    回复
      【基础篇】
      Part 1. 当我们看同人文时,我们在看什么。
      当你点开一个文贴/打开一个合集/戳开一个tag的文字页面去找文粮吃的时候,最先决定你是否要继续滑动滑块往下看的是什么?
      文笔?剧情?排版?人物?亦或是其他的……?
      ——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所谓“观感”。以上和本人未标明但切实存在的一些point就是看一篇文章时最主观和最直观感受的组成部分——即观感。
      这种观感其实是双向的,同时取决于文章作者和读者。因本帖主要重心放在“作者”方,“读者”方面暂且按下不表。但并不是说读者方就可以忽视了!【敲黑板】写同人是为了啥?为了爽;写完之后发在社交网络又是为了啥?为了有人看见,有读者。就这么简单。
      -
      ——回到观感问题。当一篇文章有着上佳的观感,自然会吸引人继续往下读;反之亦然,观感欠佳甚至糟糕则会令读者萌生一种强烈的点X欲望。观感决定了你能否让读者选择你而非其他的文章,也决定了读者的“粘度”。
      -
      ↑插句题外话,此处引申到文审处,则是文审第一眼愿不愿意给你的文章过审的重中之重。而往往就是这一个念头定了接下来的走向。
      -
      由此观之,我们可以得出——观感是贯彻同人文写作的基础、进阶,甚至是日臻佳境时的一个永远不可忽视的核心之一。而这个定义的范围如此之广,那必须得有其他的小块的部件一点点拼起来撑起整个“观感”的氛围。
      注意,此处的“小块部件”几乎可以与细节划等号。只有足够细致的处理才能使根基变得稳固,文章也不会薄的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
      -
      那么,什么是撑起观感的小部件呢?
      让我们从最最最最最最基础的部分说起——标点。


      IP属地:湖南7楼2018-12-09 22:57
      回复
        Part.1.1 标点符号真的非常重要。
        想必各位都已经至少有小学在读及以上的学历了。为什么我第一件事就说“是个人都知道”的标点问题呢?
        因为,标点的,误用,真的,非常,普遍。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目前送审看到标点运用有误的起码在30%-65%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三篇文章里面有一到两篇的标点使用是不!合!格!的!
        在很多饱受诟病的文章中,我们仔细读一读会发现,其实他们的文笔其实并不算差——至少稍微润润色也是能看的。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标点符号的运用实在是……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这四个字,每一个字之间都用了一个顿号停顿以做到“一字一顿”的效果,希望你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感情。
        大段大段的波浪号砸脸;大段大段的无冒号或逗号开启对话;大段大段的文末不加句号;大段大段的符号误用;大段大段的“。。。。。。”和“,,,,,”或者“、、、、”——我真想把小学一年级的书糊到这种作者脸上然后指着书上后面的标点符号用法规范附录让他抄个五十遍——对不起,激动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当你提起笔写东西的时候,我希望能自己问问自己:我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吗?
        诚然,同人创作并非一板一眼的作文写作,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随意性,而这也间接地促成了语句通顺和标点符号往往在这种大环境下处于一种长期被忽视的地位——“是个人都懂”的存在嘛,还需要多花时间去刻意修改考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标点不重要。恰恰相反,它的重要性是渗透进整个文本的,有时甚至能一眼定生死——钻牛角尖如我,看见送审的文章里标点符号使用过于随意,这篇文章我基本就会不给过了。理由?回教科书上找——一个能将标点使用得得心应手自成一派的dalao作者甚至能由此获得文章的高辨识度;而初阶甚至进阶的选手们不求做到尽善尽美,也应做到能够将一套从小就教给我们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法则”掌握透彻,做到使用正确。这是最基础的东西。
        标点,其实是文章“小白”感浓厚与否的重要源头之一。
        鉴于各位或许小一的教科书都没有了,同时本文也是面对“同人”及“同人写手”的漫聊文,下面在下就挑出部分同人写作时常用的标点来浅述。当然各位可以自行再去找找相关文献,发掘标点更多更灵活的用法——建立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
        在开始科普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情:标点在具有给语句划分层次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情感译码的用途。而在同人写作中,对后者使用的熟练程度提高往往意味着更灵活多样和更具有感情色彩的行文,不死板,有血有肉。


        IP属地:湖南8楼2018-12-09 23:31
        收起回复
          ---
          【。】
          首先是句号。
          句号是标点符号中使用的最为广泛也最为平常的一个,通常用于语意完整的文末,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但尽管如此,在文末不加句号的文章我仍然见过不少——包括现在,立马就能从文审楼里提拎两个出来。
          这里我要强调,请不要把平日的聊天习惯代入正文写作中——包括但不限于句末不加句号。过于随性的标点使用会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lowb感,是写文的大忌。句号好好加上才是断句的根本。
          同时,句号所蕴含的感情意义在于使文段变得简洁有力。在冷静睿智而富有决断力的人物身上,语句间句号的合理运用能给他们身周镀上一层酷酷的暗蓝色冷光——是不是显得很干练有力?同时,句号也可以起到把长句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短句,以营造一种场面紧张气氛的作用。这里仅抛砖引玉,句号的用处还有很多,就等大家在实践中摸索了。
          【,】【、】
          然后是逗号和顿号。
          这二者都能表示较句号来说更短停顿的作用,但用法和适用语境却不尽相同,这也是它们容易被互相混淆的原因。前者适用性更广泛,是起到略微缓冲和分隔句子作用的存在;后者停顿感较逗号而言更短,多被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又或者表示语句中人物说话时的磕磕巴巴。
          或许有人注意到我在之前的回复里有提到“少量标点符号的误用无伤大雅”,指的就是这两个家伙。因为它们实在太容易在语句中被混淆使用了,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往往相近——而表达出我们内心所想就是同人文写作的目的之一。所以在保证“一眼看过去观感OK”的情况下,少量【划重点!!】的误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想想一篇文章的逗号全部被顿号所替代,这感觉可是相当难受。
          【……】
          好的,终于到了我积怨已久的省略号老师。
          在此我先diss一波把省略号写成“。。。。。。”或“,,,,,,”或“、、、、、、”或“······”的人。
          你就是写六个英文句号叠起来也比上面这四种(或更多)情况看起来更像个省略号啊!!!
          平心而论,惯于甚至滥于使用省略号的文章,观感质量的提升无形中就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谁愿意看满屏点点点啊?过多的省略号使用会有一种“你这人说话怎么这么慢”的黏连感,故而并不建议在所有文段中大段大段地使用省略号。更遑论用六个句号打出来的东西——比一般省略号长两倍的空白横亘在文段里,看起来真的很……突兀,泛着一股“我是小白”的气息。
          既然要用省略号就好好打出来行吗。看你的键盘,在中文输入状态下按住shift,然后按数字6。省略号就出现了。手机更方便——打开符号栏,拉到中文页,找到省略号就行了。简单粗暴。学会了吗?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被省略的语言单位可长可短,可以是字、词、短语、句子、诗行以至若干个段落。
          当要表现一个角色踌躇不定拿不定主意时,在她所说的话语中使用一两个省略号会更有助于体现角色情感。当然,虚弱状态下的角色同样可以运用。内容省略的话还可以用作场景的切换,至于如何使用请参考分割线。另起一行,重开一段剧情。
          【——】
          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我在这里把它列出来的原因是它和上面的省略号偶尔也会形成混淆误用,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省略号较多地表达迟疑,而破折号更多地表达延续和语气拖音。同时也可以在破折号的后面另起一句,表达话题转变或解释说明——就像这样。适当的破折号使用可以是文章分句变得更生动和层次分明。
          【“”】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通常用来圈括人物对话、物品名称、引用甚至是带反语意味的词语等。这个就按照平时的使用规范用就ok,但由于受到日轻和港台小说的影响,类似用【『』】【「」】等曲尺形引号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运用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用对用规范一切好说,但说到底还是【“”】【‘’】的引号更符合我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故笔者在此更推荐使用正常的引号。
          ——however,就算是曲尺形引号也不等于类似【】、[]、<>、()等符号——它们并不符合引号的定义,也并不适用于文本内部。它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粗略地归为括号——老师告诉过你可以用括号表示对话吗?请不要把语c习惯带到正文写作中来,正如不要把聊天习惯带过来一样。看到用【】括起来的对话,我的难受程度和看到“。。。。。。”的省略号相当。因为真的、真的太难看了,疯狂扣分。
          【?!】
          问号和叹号,是最容易表现人物情感的两个符号,分别表示疑问和惊叹语气,合在一起使用如更能表现出惊疑的色彩。适当使用依然能起到丰富人物性格的效果。
          但是本人并不建议养成连续数个问号或叹号的习惯。
          一串???或!!!能起到加重情感色彩的作用,如果是轻松向的非正剧文章,那么使用这些情感加强也无妨。没准还能让角色更可爱呢不是?但是正剧内,过多过杂的情感表述会有一种各种情感杂糅之后的冲击,然后产生一种和正剧本身的气氛一种奇妙的冲突感——然后演变成一种莫名的滑稽。正剧向作品是作者向更高层迈进的必由之路,整体情感的把控是很重要的一环。
          【~】
          嗯,好的,到了我同样非常想讲的波浪号选手。
          波浪号严格地来说其实是不属于我们平日使用的标点符号范围内的,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数学和变音意义上,文学意义则是“A~B”相当于A到B,取表示一定范围的意思。
          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的逐渐扩大和聊天工具的普及,波浪号也随之被赋予了网络时代的用法:反映聊天者意味不明、暧昧、高兴等,可以表现语气的活泼欢快和上扬语调。
          但我建议在正剧向的写作里把它扔出你的键盘。如果是欢乐轻松的非正剧文章也切勿多用。波浪号表达欢快的情绪的“程度”是很难把握好的,一长串波浪号出现极其容易使整篇文章变得极度不着调。观感极差。极、差。【重音
          所有我见过的不合格的文章,或者说弥漫着一股“小白”气息的文章里,“~~~~~~~”和“。。。。。。”出现的几率各占一大半。
          令人发指。
          -----
          以上是选出的几个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误用的标点符号。其实标点符号的运用并不需要多么刻意,只需要不标新立异,贴近我们的日常阅读习惯,做到一眼看过去不突兀很舒服的感觉,就是好标点——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请确保你的标点使用合乎规范法则。答应我,不要让你的小学老师失望好么【认真
          当然,各位自然可以在水平提高之后探索新的标点使用技巧来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巧妙的标点使用可以起到为整篇文章增色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点真的很重要。


          IP属地:湖南19楼2018-12-11 21:36
          收起回复
            在19楼与吧友进行讨论过后发现了一点需要补充的问题。
            就是,“合理规范的使用标点”并不等于“一逗到底”的文段。一逗到底的贫瘠表述能力也会带来不那么好的观感。建议多看看书提高阅读量,然后适当临摹一下dalao的标点运用,多体会体会合理穿插各种标点起到的不同表达效果。
            同一句话,不同的标点会起到不同的情绪表达。譬如:
            你是谁。
            你是谁?
            你是谁!
            你是谁……
            -
            分别阅读,是否感觉其中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呢?这就是标点的作用。合理运用比图方便而一逗到底要好看的多。


            IP属地:湖南23楼2018-12-12 21:37
            收起回复
              Part.1.2 断句、分段与排版
              当你确保你能够分清楚同一句话不同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情绪之后,你就已经具备了初步建构一个句子的能力。那么,一个全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把句子们“漂亮”地组合起来。
              注意,这里的“漂亮”指的并非文笔或写作技巧上的让文字看起来更漂亮的组合。而是单纯的,字面意义上的看起来“漂亮”。说直白一点,就是怎么让你的文章一眼看过去让人感觉舒服,不累人。这就是本段所说的“漂亮”。
              我们从小到大说起。
              一、断句。
              断句方面其实可以与上一篇的标点符号结合起来看。因为断句的基础在于标点的使用,不同的断句节奏也会有不同的表意效果。
              通常来说我们将句子按长度分为长句和断句,它们的特征顾名思义,表达效果也有些微的不同。长句的语气相对而言更为平缓,更适合用于叙述性和描写性等蕴含情绪较少的类型,泛用性较短句强;而短句通常短小精悍短促有力,可以表达的情绪烈度也更高,通常用于凸显某种东西或者情感,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气势,或者用于长句与长句之间形成一种对比,或者用于某种点题的情况。排比,复踏和回环都属于短句的活用范畴。
              当然我上面说了短句的那么多种运用类型并不是说短句用的多就好了。正确的使用姿势应该是和标点一样综合使用,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效果。这其实是一种放松——大段的长句读起来容易犯困,而堆砌的短句读起来也很容易感到精神紧绷而疲惫。恰到好处的交错使用读起来光是节奏感就足够吸引人了w。
              以上仅为抛砖引玉,更多的使用方法还需各位在具体的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风格。这里只做一些针对基础的方面发表意见,至于具体如何使用还请各位看官自己做出自己心中的选择。
              二、分段与排版
              同样的,分段亦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无论你是打两句话就习惯性按回车星人还是一口气一大段讲完才敲回车星人——都是有的。但无论你选择分长段落还是短段落,段,都是必须要分的。
              众所周知,度娘喜欢吃很多东西——楼,楼层,还有格式。一层楼密密麻麻所有的文字堆叠在一起,好几千字黏成一块,任谁看了都想抓狂——毕竟谁喜欢看一整片黑色还难以区分的文字呢?
              如果正在看这篇的各位有谁撞大运遇上这种事儿了,请不要将这个苦逼的事儿放置play,抱怨两句度娘抽风就完事了——保不齐你还会回头看看呢不是?那时候你才发现排版的重要性,可是或许就有读者已经耐不住性子了。
              分段的作用事实上在于留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排版”。留白可以用来调整文章的节奏,留给读者阅读消化的空白时间;同时也使你的文章看起来干净爽利,不拖泥带水。
              ——嗯,其实说实话,怎么分的美观好看总的来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就如同我说的观感一样是没有准线的。但它确实玄之又玄地存在于字里行间,漂亮的排版可以迅速拉高一篇文给人的初印象——比文笔来拉要快得多。
              所以这或许也是一种“小技巧”,用以提高阅读舒适度。而且它的使用也不难——只是到该断的地方点点回车而已,对吧?
              如果你并不善于分段,那么记住两个词:简单粗暴,干脆利落。
              在并没有找到擅长的分段方式的情况下,分得碎一点多一点永远比一大堆文字堆起来看着舒服。当然,并不是说要一句一分,4-5句左右甚至以下分一段是看起来比较爽利的段长。在经过练习找到分段的手感之后再慢慢选择性地进行整合,最终达到错落有致的漂亮分段效果——虽然不难,但是需要练习。
              段与段之间分得美观其实也有技巧在里面。你可以试着点一次回车,也可以试着点两次——前者在段与段之间不留空白,而后者会留出一段的空白格。空白格的作用,就是留白。留白能够给人思考的休息整理时间,在合理的张弛中插入空白行能够起到调节文章观感的效果——过于琐碎时使文章看起来紧凑,而大段阐述过后同样需要留白来松弛和保留文字的空隙感。
              那么问题来了,分段应该分在哪里呢?
              一般而言,当你需要分段时,那一定是一次逻辑关系的结束。把一个逻辑关系的始末分为两段实在是不太明智的行为。当你的一个想要表达的语意用一句话不能讲清楚,需要接下来补充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剩下那几句话分成两段。空白行的形成会切断语义,当一个语义太多次地被切断就会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滞涩感,从而影响读者对文意的理解。
              相反,如果你觉得前后说的两句话没有那么强的逻辑关系,那么就放心大胆地分吧!
              同时,空白行的存在也能起到对后面文字的强调作用。一般而言,空白越多,对下一段的注意力越集中。如果这么说你无法理解的话,那么——
              这样呢?
              这种强调的效果(物理)相当不错,大片空白后的的起始总是引人注目。总结性句子如何出彩?直接把它拎出来,单独成段,不信没目光。如果还觉得不够引人注目,那就空行。没什么是空一行不能吸引的,如果有就空两行。
              分段可以起到强调主次和轻重缓急的效果,恰到好处的分段可以部分弥补在正文中来不及控制的主次环节,进而是文章读起来更舒服。多分段总比不分段的堆叠来得好,堆叠造成的信息杂乱主次不分让人抓狂——但分段过于琐碎以致一路强调的疲劳也应当避免。
              所以,分段是门技术活。分段的要旨无外乎两点:一是美观,二是便于理解——实际都是在于面向读者。由于分段的门槛很低,并且可塑性极强,所以分段的方法作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作者的风格。当然,所有优秀的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段都分的很漂亮。


              IP属地:湖南30楼2018-12-22 22:43
              回复
                另,手机端用户可以用“-”符号来形成分段的空白行,譬如
                -
                -
                -
                -
                -
                -
                这样。
                -
                这样的话,手机端用户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空白行的存在——word电脑空行在贴吧看起来貌似是会缩……orz


                IP属地:湖南31楼2018-12-22 23:28
                回复
                  【补充】
                  所有文体和文章都是以流畅而不急不缓的叙述为基础中的基础。
                  ——古文老师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8-12-24 16:37
                  回复
                    赶在坟的边缘大鹏展翅。狗币word吃我存稿,我气死了。
                    Part.2
                    当你能够合理利用分段产生的空白、分割线,甚至百度楼层选择来做到使文章的排版完善,同时能做到标点符号基本使用正确,那你的文章就已经达到了一个一眼看过去能及格的印象分。
                    最起码的,在这种及格线上的文章,读者可以耐着性子看下去,而不至于一眼按叉。
                    在此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考虑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如何提升文章本身的质量。
                    一般而言,对同人小说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大领域:文笔,人物塑造和剧情表现。其中,多数情况下,后两者的重要性要大于文笔,文笔多属于锦上添花的部分。
                    ——“大多数情况下”,同样包括老师的教导和文评,甚至于我们的文章审核标准都是如此:文笔一般是能够平实完整地构筑故事之后再考虑提升的东西,在文章本身中重要性并不是那么高。
                    But,上文所述是“重要性”而非“影响力”。
                    就我个人而言,在这么久的同人文阅读中,初见之下,文章中平实通顺但并不平淡的文笔给人留下的初印象影响力要远大于一个完整自洽的世界和逻辑体系、一个看似满藏伏笔的开篇段或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理解。
                    因为文笔是读者能最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笔力和表现力的地方,接触最直接,影响也同样最直接。换句话说,足够漂亮的文笔能够一定程度上遮掩你人物和剧情构筑上的不足——甚至带动它们发展。(当然,前提是这二者不是那种一眼可见漏洞的凌辱智商的类型……)
                    同人文嘛,就是拿来给同好们看的。如果连讲好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的语言能力都没有的话,再阔大的剧情设想再深刻的人物理解都是一纸空谈。因为你的同好们根本看不下去。
                    所以,事实上,文笔能够很清晰地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打分心理。由于同人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确可以通过扣文笔来提升bigger,一定程度上也能迅速拉开与同水平文手的观感差距——但并不提倡如此。
                    几年前我和一个前辈有过聊天,我当时问他“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呢?”
                    他的回答是,“大量的细节描写。”
                    大量的细节描写是他的方法,我在试着使用时发现确实能够极大地提升文字的生动性,临场感也更强。
                    前辈的文章,我当时读着的感觉就是高于一般水平的作者,很有实感。而在他告诉我他的技巧这一点后再倒过来看,发现细节描写的确功不可没,bigger提高的同时很好地掩盖了前辈剧情方面的薄弱点。
                    但是,在他擅长的细节描写上亦有把握不好的地方:而这种把握不好也会显得文章赘余或着重强调点变得奇怪,或者产生类似分段过多导致的切段语义的滞涩感。甚至于有些地方我认为只是在“追求”文笔了。
                    太过追求文笔的华丽就容易变得呻吟无物,堆砌辞藻。这种堆砌并不适合用在同人文写作上。Part1.2所说的长句也是如此。太长的句子,太文艺的段落并不适合基本可以被归类在“小说”中的同人文。


                    IP属地:湖南41楼2019-01-30 13:24
                    回复
                      ↑以上是针对某种特殊情况下的“不提倡”。但是它在同人界有时确实可行。当你的文章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时,你就拥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在后期来上手剧情和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剧情文笔,这三者的提升都是一个缓慢而琐碎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磨砺和练习才能有效果。每一个单独拿出来说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下不才,只敢斗胆浅谈。
                      当你觉得这三座大山都不是太ok的情况下,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再去死扣曲折的剧情和人物的ooc了。脑洞大到随手给你一个世界观就可以讲起来的人比比皆是,而能做到把一件枯燥的小事讲的引人入胜出神入化的人才算少——文笔的提升,就是花时间来琢磨这一块。文章耐看与否,文笔占了很大因素。在一楼就挂明了表示“渣文笔”来表示自己文章或许不是那么耐看的警戒条,个中无奈实属不少。
                      个人认为文笔是距离作者和读者们最近,最直观,提升也是最快的部分。故而在下先浅聊文笔。但并不是说文笔就很简单了啊【抹泪】随便一个拿出来说道说道都能说上个三天三夜,文笔这方面只是相对啊!相对啊!这是三座难爬的大山!!
                      文笔的提升固然不会简单到哪里去,但通过一定的技巧使用,绝不至于“无药可救”“不堪入目”。它之所以难以提升,正在于文笔是一个很重视综合能力和琐碎细节的部分。本着从小地方开始的原则,我们先从一个楼上有吧友反映,也是小学就开始说的东西起笔——语病。


                      IP属地:湖南42楼2019-01-30 13:51
                      回复
                        我寻思还是自己顶一下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9-02-03 0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