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优数据吧 关注:22贴子:111
  • 0回复贴,共1

一边涨价一边生意火爆, 商优数据告诉你海底捞到底凭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运营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涨价是餐厅提高客单价和营收最直接的方式。但谁都不敢随便想涨就涨,“一涨价就没人”是每个老板最害怕的问题。
在对一些餐厅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餐厅选择了涨价,有的保持原价,有的甚至还降价。那么,在混乱的价格竞争中,餐厅到底该不该涨价?如何涨价?
在决定涨不涨价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明白,餐厅的定价标准是什么?
在考虑定价的时候,很多餐饮老板喜欢拿同行的价格来进行参考,并围绕同行的价格区间进行上下调整,以保持餐厅的竞争力。
乍一看,这种方法非常聪明而且简单易操作。然而,这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定价方法。
要知道,决定产品定价的是主要因素是餐厅的运营成本和利润占比。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同一质量的同一道产品,不同的餐厅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是有所差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和出品管理这两个维度上。
因此,成本导向和需求导向才是餐厅定价的策略方向,也是餐厅决定涨不涨价的根本因素。
如何涨价才能让顾客接受?如果说,餐厅涨价了,但消费者却感觉不明显,还不知不觉给商家多掏钱,这是不是最理想的策略?
那么,餐厅该如何巧妙地涨价,让客户心甘情愿地买单?比如今年年中,海底捞郑州门店进行了部分产品的调价。有的涨了几块,有的涨了十几块。
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用餐过后却没有感觉到太明显的涨价,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学一下海底捞的涨价策略。
1PI 值定价策略
PI值也叫千人购买率,是purchase index的简称,也可以称为商品的购买指数、商品的人气度或是商品的聚客指数,也就是衡量商品被客户关注的程度。
它与商品销售量的概念不同,商品销售量只能体现商品在某个特定时间段的销售数量,却无法体现商品被“多少顾客购买”。
PI值与价格敏感度的关系十分密切,PI值高的商品是价格敏感商品。PI值高,说明该商品被客户的关注度高,购买频率也高,这类商品会在客户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价格区间,商品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客户的注意。
商品PI值往往与商品的定价、毛利率呈现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同类商品中,PI值越高,定价越低,商品的毛利率也越低;反之,PI值越低,定价高,毛利也高。
在海底捞,PI值较高的菜品比如:捞派豆花、无刺巴沙鱼、澳洲肥牛、招牌虾滑、捞派捞面等,这些都是购买率高、毛利低的敏感商品,要么没涨价,要么就只涨了2元,涨的幅度最小。
PI值最高的是几个锅底,如清汤、番茄、牛油等,这几种单锅的价格都没有变。还有自选小料和饮料,每位涨了1元,在结账时也不太会察觉。
相反,PI值较低的低敏感商品,涨价的幅度较大,比如猪脑花,涨了12元;鸭掌、鸭舌、乌鸡卷涨了6-8元。
所以说,看起来海底捞的许多菜品都涨价了,但由于大涨的那些都是PI值较低的菜品,因此许多顾客结账时并没有感觉贵了多少。涨价前,海底捞在郑州的客单价基本上在70-90元。涨价后,基本上还是这样一个区间。这样操作,可以减少顾客的心理落差。
2价格弹性系数定价策略
也叫“需求价格弹性”,就是价格变化引起销量的增减程度。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
价格弹性系数远小于1的东西,涨价或降价都不会太影响顾客消费的多少。比如一些生活必需品,粮油米面等,不管价格是涨了还是降了,该买还是得买。
而那些价格弹性系数远大于1的东西,顾客会根据价格变化迅速增减。比如奢侈消费品、家用电器等,一旦降价会导致人们蜂拥购买,而价格上涨便少有人问津。
再说回海底捞,蔬菜类和豆制品类都是弹性系数小的菜品。虽然贡献率低,但刚需量大,是每桌必点的菜品,同时PI值也不高,所以可以大幅度涨价,这两类菜品普遍都涨了4元。
在海底捞,价格弹性系数较大的,比如招牌十捞中的捞派秘制羊肉、捞派麻辣滑牛、捞派脆毛肚等,这些菜品理应少涨或者不涨价,但实际上,这几种涨得幅度都不小,分别涨了16元、10元、6元。
主要原因是,首先,这些菜品的PI值不是最高的;其次,据了解,招牌十捞对营业额的贡献占比是60%,涨价就是为了提升利润。
也许海底捞涨价前并没有做什么高深的研究,但看完上述分析你会发现,“神不知鬼不觉”地让顾客多掏钱的背后,是有经济规律可循的。


1楼2017-12-07 16: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