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传承准提吧 关注:348贴子:2,023
  • 9回复贴,共1

《了凡四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了凡四训》使我对学佛,对准提咒都有了更好的认识,有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都能想明白了。我家里有本《了凡四训》插图版的书,想寒假期间内手写更完,希望能够造福更多的有缘人。


1楼2016-12-31 15:21回复
    第一训 立命之学
    第一篇,首讲“安身立命”之学。“立”即建立之意,“立命”就是说人要自己创造并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命运的束缚。“立命之学”就是创造并掌握自我命运的学问与道理。本篇了凡先生将自己亲历及亲见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事迹告诉儿子,要他勇于摆脱命运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命运。虽然前生造因决定人生气数,但此生心性可以改变命运。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如此便可以获得快乐美满的人生。
    原文: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尓父夙心也。
    译: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家人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博得声名,这是你父亲一向的心愿。
    释:了凡先生讲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叫他放弃科举仕进之路,转而学习医术。选择不同的行业便有迥异的人生,因此人生对于行业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便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位列朝班与悬壶济世都是拯救黎民,多少有点相通之处,是同样受到追崇的两种职业。


    2楼2016-12-31 15:40
    回复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并考中秀才,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说:“我姓孔,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因此我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地待他,试试这位先生的推算灵不灵,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


      3楼2016-12-31 16:00
      回复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我于是有了读书的念想。我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设有学堂,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4楼2016-12-31 16:05
        回复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孔先生替我推算我命里所注定的数,他说:”在你没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时,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考第九名。到了第二年,果然三处的考试,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相符。


          5楼2016-12-31 16:09
          回复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终生的吉凶祸福,他说: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做县长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家乡。到了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你命中没有儿子。这些话我都一一地记录起来,并且牢记在心中。


            6楼2016-12-31 19:15
            回复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预先所算定的名次。


              7楼2016-12-31 19:17
              回复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唯独算我做廪生所应领的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被批准补为贡生。哪里知道我吃到七十一石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贡生。我私下就怀疑孔先生所推算的,有些不灵了。


                8楼2016-12-31 19:21
                回复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后来果然被另外一位代理的学台杨宗师驳回,不准我补贡生,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见我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没有考中,替我惋惜,并且感慨道:“这篇卷子所做的五篇策竟如同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让他埋没到老呢?”于是他依准县学的申请文补我为贡生。经过这番的波折我又多吃了一段时间的廪米,算起来连前所吃的七十一石恰好补足,总计是九十一石五斗。我因为经受了这番波折就更加相信:一个人的进退沉浮都是命中注定的,而走运的迟或早,也都有一定的时候,所以把一切都看的淡然,不去追求了。
                  一个人空有才能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命。命运主宰着一切。命、时、因缘都是有定数的。虽然命中注定有这样的成就,但时机未到因缘不成熟,也不会发生。以上所讲皆是定数。了凡先生明白了人生有定数,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却不明白除去定数之外还有着一个相对的变数。即使是注定的命运,也还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所改变的。以下文字主要谈论人生之中的变数,谈论掌握改变命运的理论方法。遵从立命的理论方法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9楼2016-12-31 19:39
                  回复
                    最近断了,明天开始每天坚持早晚课,帖子更新


                    10楼2017-01-08 2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