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袁枚的《周瑜墓》我读了一个晚上,到隔天早上才赫然醒悟他那前半首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话语把它翻译出来啦!当然加上了自己的感情...
很多推崇「正史向」的孙策的对这版的唧唧歪歪,我一笑置之,在我看,这版的孙策才是最接近正史版的孙策吧?
(个人翻译版)
看那旌旗舞动,雄风凛凛,眼看著巴蜀、荆襄指日就可在我东吴的掌控之内了,这是我东吴大都督周瑜西征的雄师啊!
咦!发生了什麼事?为什麼九泉之下,那个人也已经装束整齐,雄纠纠、气昂昂地等待著出发了呢?……
哦〜〜!明白了。想一想,距此两年前的赤壁之战吧!周瑜一把火把那曹操烧得屁滚尿流、抱头北窜,这种以三万兵胜八十万军、以少击众的打法呀!跟他主子孙策是不是很像?想一想,那时胜仗一得,周瑜应该就已经跑去孙策的墓前,把这捷报告诉他了。
既然如此,如今,孙策又岂会不知周瑜要去攻取荆襄、巴蜀了呢?所以他已经那麼兴奋难耐、也整装待发了呀!
想想,要不是周瑜的身体不好,病死征途,取那巴蜀、荆襄於他们又有何难事呢?连刘备那弱鸡,孔明都知道要他去取个巴蜀也不算要他登天呢!
一如古代的名相管仲、萧何般,周瑜的事业也不是他自己的事业,而是为了他主公(他的主公是谁呢?前半首诗已经暗指了:表面上看是孙权,实际上在周公瑾心里是孙策)打的;可惜啊!谁说出师未捷身先死是孔明的专利呢?谁说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就是诸葛亮呢?年少、风华绝代、有才的周瑜,却也跟少年才子终军与贾谊一般,年纪轻轻的身子已然不保。
我站在这里感叹良久,将手里的半杯酒浇奠在夕阳之下,什麼都不用说了,孙策与周瑜的兄弟、主臣、连襟之情,使我不再屑顾孔明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情了!
难以想像,连古代的诗人都能这麼有想象力,刻画出一幅如此生动的图画,把周瑜与孙策虽然阴阳两隔,却依然知心交心的内心想象出来!
这首诗里孙策很可爱,不改他那极有冲劲的体能、还有有些赤子之心的性格,可以想见他在九泉之下都已经笑著、准备和周瑜一起去接收巴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