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羊吧 关注:65贴子:1,508

【咩】转载一篇n久前的老文,Mary Sue相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百度


IP属地:河南1楼2011-01-21 17:37回复
    一 Mary Sue的概念
    Mary Sue可以简写为Sue,中文版翻译有玛丽苏,或者直接称呼为“苏”。因为其名字而被定义为女性,其男性版本为Marty-Stu或者Gary-Stu。
    对于Mary Sue的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一个典型的Mary Sue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拥有出众的外表,显赫的身世,高超的才华,等等
    2、情节中趋于主导地位,是所有主要角色的中心
    3、个性过于理想化,缺乏值得注目的缺点
    4、常常成为作者在故事里面的替身,是作者“美梦成真”的产物
    5、非常具有异性缘(这一点经常会带有作者自身的YY幻想)
    对于Mary Sue概念不熟,或者想了解更多Mary Sue相关变体的,请参见附录一【Mary Sue的流行概念与相关变体】。
    然而,无论是以上列举特点还是网络上常见的对Mary Sue的定义,都只列举了Mary Sue的典型特征。全部符合的不一定是Sue,不符合的也不一定不是Sue。这有点像我们描述一条蛇,我们可以说蛇有着细长的身体,没有四肢,浑身贴满了鳞片。然而同样的描述也适用于黄鳝。我们可以将Mary Sue认定为【完美的人】,也可以认定为【夸张了让人感觉失真的角色】,若是前者,那么Mary Sue只不过是一个中性词,是后者则铁定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了。
    


    IP属地:河南3楼2011-01-21 17:40
    回复
      二 Mary Sue是否一定糟糕
      因为现今对Mary Sue定义的混乱状况,我不妨先从常常与Mary Sue混在一起使用的概念着手。
      1、Mary Sue代称——【完美的人】
      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完美的人】。这可以用柏拉图的理型概念来解释。举个例子,我们可能会见过各式各样的马匹,见过黑马白马斑马瘸腿马。随后,我们从中抽提、美化出一匹理想的马的形状。可能在你眼前的是一匹有缺憾的三腿马和一匹断了尾巴的马,但是你能将两者在大脑中拼凑起来,合成一匹健全完美的马来。对于【完美的人】而言,就是我们在见过各种人之后,综合了他们身上所有的优点,在脑中刻画出一个人的完美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拥有A的容颜,B的才智,C的耐性,D的热情。换句话说,完美的人这个概念,是一个【集优点于一身】的模型,只存在于【大脑】之中。
      (首先声明:此处指的【集优点于一身】的人,同时还指代【没有缺点的人】,与后面【能力出众的人】不是同一个概念。毕竟后者是有缺点存在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弄清楚第二个问题——“世上有没有完美的人”。有不少人争辩道,他们就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就不可能又美丽又有才华性子又好呢??的确,长相是天生的,才华是可以后天习得的。这些硬性的东西是可能揉合在一个人身上,并且历史上的确出现过通才,比如说达芬奇,而天才更是数不尽数。(不行我们就可以拉出一个通才整整容,硬性打造出才貌双全的人XD……)但对于一个人性格【优点】的整合,问题则要多得多——
      


      IP属地:河南4楼2011-01-21 17:49
      回复
        A)对于一个人,总会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面临大量重复性抉择。大脑在最初几次尝试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套路,以缩短判断时间,节约精力。(若我们每天都要判断是不是要刷牙,那脑细胞就耗损的也就太快了……)这点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了一个人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就是大脑习惯性做出的选择不同,这其中有先天因素(大脑),也有后天培养(与环境的互动反馈)。
        B)性格并没有优劣之分。性格是由大脑的偏向性选择造成的,而优缺点则是在具体环境中、透过不同人的视角体现的。比如说,一个总是爱说话的女士,你可以说她活泼健谈,也可以说她聒噪长舌,这取决于你对她是否感到厌倦;一个慢性子的人,你可以说他沉静有大气,也可以说他总是慢吞吞太邋遢,这取决于他所作的事情是否适合慢慢来干。那么。若想要集全部优点于一身,就需要一个人随时变化自己,以适应各种情况。也就是说,这样完美的人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性格特征。那么,综合A来看,由于人必定会存在一定的性格特征,那么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其实,神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神集优点于一身,没有缺点,但也是最不可捉摸、没有性格特点的存在。)
        


        IP属地:河南5楼2011-01-21 17:49
        回复
          “高大全就是另一个例子。主人公高大全(是的起因就是有个小说的主人公叫这个),天生积极向上,心思永远纯正。


          IP属地:河南7楼2011-01-21 17:58
          回复
            心思永远纯正。遇到敌人英勇搏斗总有人来救。反派自然是愚蠢到死邪恶到死——当然这是由于宣传,但是也看得出来缺乏点文学素养。


            IP属地:河南8楼2011-01-21 17:59
            回复
              毛主席当年在延安谈话的时候就要求过要深入生活,写劳动人民的戏,写真实的戏,结果变成这个样子。后来倒是叫一本书扭转了红色宣传的局面,就是《亮剑》。亮剑的李云龙聪明到死,但是他不苏,他有自己的烦恼,有想不通的一面,所以他让人觉得真实。”


              IP属地:河南9楼2011-01-21 18:00
              回复
                2、Mary Sue常用代称——【能力出众的人】
                到这一块我就不用那么费神了,因为能力出众的人实在是比比皆是。小说中也出现了大量能力出众的成功典范,福尔摩斯的探案超能,《水浒传》中各路身怀绝技的英雄好汉,《红楼梦》中的诸多姐妹也都个个才华横溢,不比寻常人家。所以说,能力出众的人的设定,并不是糟糕的根源。
                然而,为什么当我们在看到某些同人中优秀过头的人物形象时,会频频皱眉呢?这里有几个问题——
                1)、【能力出众的人】中作者的赞扬与人物的表现不一致。作者赋予了她数不尽的优点,但她的表现却是另一码事,比如说首先赞美了她言辞机敏,举止高雅,却只能让她吐出“啊!!你好帅啊!!”这样的言语,难免会令读者哑然失笑。
                2)、【能力出众的人】需要与情节中的表现、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这就好比人物C在故事中需要100点的战斗力,但限于故事背景,作者只给他5点,这就让人觉得他胜的很牵强,是作者“偏爱”“袒护”他成功;若作者天花乱坠赋他100000000点的战斗力,情节100点战斗力的表现又不足以支撑C的能力,那又似乎是作者在YY,就和1)类似了。
                3)、【能力出众的人】往往朝全能、超能方向发展,以为拥有了一项技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说以为女性容颜美丽就能迷倒所有男性,呼风唤雨肆意而为。殊不知即便引起了一场战争的美女海伦,都还要遭受被绑架离家十多年的命运。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结局死的死,散的散,还有远嫁它方一去不回。。。
                4)、【能力出众的人】可能超出了文本本身对人物的设定。比如说福尔摩斯探案超能,但这都是基于他敏锐的观察与杰出的逻辑推理,这让我们感觉一般人是有可能做到的(虽然我们不一定有他那样的聪明脑瓜)。然而,若写的过于玄乎,超出了角色的设定,就有可能造成人物与现实脱钩的感觉。就连诸葛亮都遭到鲁迅“多智而近妖”的评论,可见火候的把握实在重要。
                


                IP属地:河南11楼2011-01-21 18:01
                回复
                  3、Mary Sue常用代称——【作者替身】
                  作者在进行创作途中,很少有不融入自己情感的,只是个人带入的程度不同而已。“美梦成真”的初衷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并不是人人都能编织出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的美丽梦境来,这需要非常高超的写作能力。
                  其实【作者替身】会失败,根本上讲是作者【主观意愿】太过强烈。作者操纵【作者替身】在故事中纵横驰骋无所不能,肆意歪曲情节,只顾自己高兴,却不管不顾这些情节是否合理。这样带来的后果是——
                  1)不合理的情节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不真实的感觉。
                  2)【作者替身】强烈的作者个人印记,让人有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
                  3)【作者替身】带有作者本人的强烈幻想,读者就好似无意中偷窥了他人的隐私,尤其当这些幻想带有明显的低俗意味的时候,难免会让读者产生厌恶与反感。
                  4)【作者替身】承载的幻想,如包装不当,很容易落入俗套。女性Mary Sue总是年轻美貌、拥有超强能力、能随意支配其他人、身边被无数帅哥包围。而男性Gary Stu却又会被刻画成身高马大,拥有超强能力,轻易操纵天下兴衰,一挥手就有一群小弟俯首哈腰,一堆美女投怀送抱……这样的故事刚看看还行,但看多了自然会心生厌倦。俗套了!并且若再加上“没有特定性格特点”这一块,让读者感觉与太多的小说角色重合,那么就真是俗上加俗了……
                  


                  IP属地:河南12楼2011-01-21 18:02
                  回复
                    4、Mary Sue常用代称——【走形失真的人】
                    走形失真不一定是坏事,这得看作者是写的那一类的文。若是故意想要写出一个走形失真的人,来场热辣辣的讽刺幽默,博取大家一笑,那么这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相反,恰当的夸大走形会增添作品的魅力。但若是在不想走形的时候失了真,那么——就不用我说这是好是坏了吧……
                    PS:感觉这一定义有失偏颇,【走形失真的人】范围实在是太大了,Mary Sue总是带有那么一丝理想的味道。至于为什么Mary Sue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是“Mary Sue”总是随情节而动,而不是随人物本性行动,这会让人产生走形失真的感觉。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参见第三部分第2块的分析。会让人产生走形失真的感觉。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参见第三部分第2块的分析。


                    IP属地:河南13楼2011-01-21 18:02
                    回复
                      5、Mary Sue——【恶俗情节】
                      其实Mary Sue的本质并不是【恶俗情节】。有苏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作品(这在第三部分会加以展开)。但问题是,若想要彻底避开Mary Sue,写出有真实感的人来,是需要一定的写作功底的。而即便是名师大家,也难免不会写出一两个苏来。所以在良莠不齐的同人小说里,我们平常大量读到的,都是非常糟糕的Mary Sue。并且限于作者水平,Sue们常常与恶俗情节相伴相生。实际上,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在附录一里面列举网络上流行的Mary Sue概念,大多都是在描述某种Mary Sue常用的恶俗套路。小说创作本身就是毫无定法新意百出,若是能被众人总结出某种套路来,那就一定离恶俗不远了。有些人并不讨厌Mary Sue,但却无法忍受与Mary Sue常伴而生的恶俗情节,为了避开小白而只好将Mary Sue归入天雷。
                      


                      IP属地:河南14楼2011-01-21 18:03
                      回复
                        但是为什么有许多人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没有那么抵触?我想可能是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紧紧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故事的开篇就利用哈利和德拉科互换身体的假设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注意,随后又不断的出现被困、救援、逃离、大战,让我们总是为人物命运捏了一把冷汗。而其中又掺杂复杂的情感纠葛,又让我们总为主角的情感故事平添一丝担忧,差不多是时而令人紧张,时而让人发笑,时而又催人泪下,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有戏剧有动作有神秘有悬念,总是不断的转移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不要把目光汇聚到Mary Sue问题身上。
                        2、循序渐进,按情节需要一点点引入Mary Sue的能力,降低读者心理设防。作者很聪明的没有在一开始就一股脑赋予主角一系列特殊才华。而是循序渐进,在情节需要时补添一笔,降低读者的心里抵触感。比如说对于赫敏的容貌,开篇作者只字未提,只有到情节需要时,作者才貌似随意的描述了一下赫敏的长相,并对她的相貌变化打上逻辑补丁。
                        3、心理描写,尤其适用于为某些莫名其妙的爱情铺路。其实对于这篇而言,前面几条已经足矣,不过若加上一些心理描写将一些不太容易撮合而成的东西巧妙的联系起来,好为后续情结铺垫,比如说一开头描述的赫敏对哈利的暗恋,就是从原著到同人的过度性环节。
                        (暂时想不出了……感觉这块就是教授各位如何写就高明Mary Sue……泪……)
                        并且这个故事的确是要情节有情节,要悬念有悬念,要言情有言情,充分满足了某些读者Mary Sue心态,所以……受到不少人的喜爱那是当然。
                        


                        IP属地:河南17楼2011-01-21 18:04
                        回复
                          然而,若是你对人物塑造要求更高,或者缺乏与作者同样的“梦境”,或者是被劣质Mary Sue雷多了,一眼就拆穿了Mary Sue的障眼法,那么,Mary Sue即便有再曲折的情节,再复杂的内心刻画,都难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让他们安然入梦。这就好比魔术表演,对于那些看不出魔术师是怎么变的人而言,魔术是令人着迷的,但对于那些看腻歪了,或者已经拆穿了魔术师把戏的人,看起来就会索然无味,甚至心生厌烦。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怎样,若是小说能给读者带来一场不会因小说本身的问题而叫醒的梦境,那么小说就算是成功的了。不过由于读者水平不同,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追求故事情节的来说,Mary Sue是不那么重要的关键,所以苏一点他们看不出来,叫不醒他们。对于对人物塑造要求较高的读者,或者说被苏雷过无数遍产生抗体的读者,Mary Sue的问题就会凸显,成为惊醒她们美梦的一块石子。(也就是三叶所说的“这角色得改”——>瞧,显然是一副被惊醒的模样……),何况……小说的优劣,不也是在与其他小说中比较中的出来的么……
                          2、故事情节造成的Mary Sue
                          若是从创作角度而言,这类根本不算苏,因为她们只不过是作者“情节决定人物性格”的牺牲品。具体而言,可能是作者一开始情节架构有问题,因此决定牺牲一个人物B来摆脱困境。可是B这人的性格又没有设计完全,于是接下来碰到其它情节问题,再请B出来解决,写着写着就让这个角色就成了“在恰当的情境展示恰当的性格特征”,整体的性格被扭曲,B也就苏起来了。
                          我手头有一个很典型的“情节苏”,是我翻译的《异域来客》中哈利的妹妹Rose(这是由三叶分析出来的,膜拜一下吧……)。其实Rose是一个挺讨喜的角色,不过可能是作者不擅长刻画女性,结果在她的个性刻画方面出现了断层。在哈利被捕之后,忧郁的他需要有个热情妹妹来热场,于是她阳光登场。但是哈利出走家里需要有个人来回忆回忆,引出相关故事情节,Rose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回忆哈利。但是哈利又要个刚强女孩坐后盾,所以在火车被袭的时候,她又成了理性女强人。到了假面舞会那一段,为了让哈利能接受她,Rose又被描述成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这就让读者产生了云里雾去的感觉,摸不透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因为她的强大,所以读者会感觉到苏的意味。
                          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依然由三叶提供)。《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不一的女性角色,却唯独出现了一个苏,那就是薛宝琴。她出身大户人家,见多识广,一出场就声势夺人,受到连宝钗都难以企及的交口称赞。她容貌端庄,才华横溢,联诗仅次湘云,取梅赛过《双艳》,并深受贾母宠爱,并曾一度提及要将其许给宝玉。她是很完美,但通篇下来,我们没有看出她个人的特色。作者说他年轻心热,但她的举止时而活泼,时而沉稳,写出来的诗句也不像是个年纪轻轻比宝钗小的姑娘所为。作者让她置身权利斗争中心,她却像个透明人似的丝毫不受影响。这是因为雪芹写她的目的,不是出于对她本身的人物塑造,而是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者需要一个人能让老太太喜欢的死也要给她订亲,好刺激一下多方的神经,带出宝黛钗三角关系以及贾家的权力斗争,所以宝琴完美登场。宝钗需要个热情妹妹来反衬,所以她成了年轻心热。后面为了表现宝钗家教甚严,宝琴又成了守成持重。反观作者与评注的态度,无论是脂批还是雪芹先生自己,对宝琴结局的透露都是最少的,并且脂斋对宝琴的批注奇怪的很少关注宝琴这个人的性格,却总是着眼在她对于推动情节有什么作用(比如说在联诗中才华出众来衬托湘云),也可以作证她的龙套身份。
                          可能是因为写作技巧,情节构架出了问题,或者纯粹只是作者对这个角色不上心,都有可能在某一处冒出一个情节苏来。小说中作者就是上帝,他能决定人物的行为,有时候很容易凭着性子指挥角色行动,却忽略了角色本身的性格会导致他们做出怎样的行为——这毕竟是一个极度费脑子的事情……
                          那么,由于“情节苏”只是作者手法问题无心造成的一种失真,与第一种苏还是有着天壤之别。“情节苏”只要多加修改,是可以写成一个好角色的。(当然若是太炮灰的人也没必要刻画的太过性格鲜明……)但是第一种的苏是作者有意识写成的Mary Sue,那么即便技巧再高超,依然会有苏的存在。。。
                          


                          IP属地:河南18楼2011-01-21 18:05
                          回复
                            五、如何避免Mary Sue
                            其实若是仔细研读过以上几个板块,或者看过附录三,或许各位对本板块将要写什么已经心知肚明。不过我必须首先声明,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写小说的高手,恐怕以下提到的几条建议,并不能保证成为避开Mary Sue的护身符。并且小说创作本来就居无定法,重在别出心裁。我只是对一些想要避开Mary Sue的作者提供一些小小的Tips,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1、给自己的角色定位。
                            Mary Sue的关键是没有性格基石。性格随情节而变。那么若是在一开始就把人物的性格基调定下来,以此发展,贯穿始终,让人物依照自身性格发展,而不是让情节牵着人物的鼻子走的话,那么Mary Sue的概率就会小很多。若是初学写作觉得这样的做法太过困难,不妨找一个生活原型,或者从别的优秀著作里面选取一个角色当作参照,而不是仅仅依照自己脑子里的理想进行刻画。
                            2、让情节随着人物而动,而不是让人物随着情节而动
                            Mary Sue的一个特点是“性格随风而动”。那么,不妨当你写完之后,再回头用定位好的性格套一套,看看有什么不合理的情节。若是发现你设定的角色是个冷静理智的人,却让他在没有什么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一下子愤青起来。那么,可能你就需要好好修改修改了。
                            有时与朋友们相互交流,看看她们认为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或许也能找出文章该修改的所在。
                            3、给予角色相称的美貌与能力
                            若是相貌、能力的描述即没有情节的推动,又没有性格方面的特点,那么,就不要给予角色过多的溢美之词吧。毕竟,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总是人物性格的闪光之处,而不仅仅是一张漂亮的脸。
                            4、减少直白的评价,让读者自己去品评
                            空泛的赞美一个人,却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支撑,总会让人有种空洞的感觉。不强加评注,让你笔下的角色通过可观可感的故事来展现自己,就让读者自己去体验角色的美丽吧。
                            5、加缺点是好办法,但也要适当,加对位置,否则只能令人心生厌倦。
                            在附注三有更为精彩的评注。。。
                            


                            IP属地:河南22楼2011-01-21 18:09
                            回复
                              末了,我必须注明的是,尽管我讨论了那么多有关性格一贯性的问题,但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复杂,并且还跟自身的环境、经历有关(请参见附录三的第二条)。一个人可能主导性格是A,但还有一种附属性格B存在在他心里,只不过一直被A压着很少表现出来。比如说一向鲁莽的张飞,在久攻不下的城池面前还会用点计策。不过这样的描写,一定要【比例适当】,并且要放在【恰当的环境】里,才显得真实可信。否则,处理不好的话,不仅不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多样化,很可能又成了Mary Sue了。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还是从人物一贯性方面做起,比较不容易走样。


                              IP属地:河南23楼2011-01-21 1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