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2,566贴子:1,316,445

淮阳子(1.9)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轩起
淮阳书社,2024年10月


IP属地:河南1楼2024-10-10 16:00回复
    斯宾诺莎认为,上帝不仅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万物存在的总源头。斯宾诺莎认为神不仅必然存在,而且无处不在,不仅每个人都属于神,而且万事万物都属于神,简单来讲,万物一体,莫不是神!
    在这个世界上,神是绝对的唯一的存在,就像人有四肢五官一样,万事万物都是神的一部分。人活着,属于神,死了,依然属于神,只是变换了形态而已。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
    斯宾诺莎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赖于神而存在,神是一切事物存在与活动的原因。斯宾诺莎认为,神创造人并不是为了人,而相反人只是为了实现神绝对圆满的目的。斯宾诺莎把上帝设想为“神或者自然”。由于上帝是无限的,在上帝之外不可能存在任何其他实体。无论我们称上帝还是自然,实际上谈论的是同样的事物。


    IP属地:河南2楼2024-10-10 17:27
    回复
      爱因斯坦认为,拟人化的上帝与科学精神存在严重冲突,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为了区分拟人化的上帝和宇宙精神,爱因斯坦将宗教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和宇宙宗教。
      当人们还处于受自然力统治的情况下,宗教主要是一种“恐惧宗教”的形式;而当人们处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状态下,宗教主要采取“道德宗教”的形式,这是科学对于神的胜利。
      但是,道德宗教有一种不可克服的弱点,就是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形式。所以,人类经常有宗教冲突。只有第三种,也就是“宇宙宗教”,才是更加高尚的目标。


      IP属地:河南3楼2024-10-10 17:38
      回复
        斯宾诺莎相信万事万物都有着固定不变的秩序和法则。由于这些秩序和法则,万事万物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宇宙)。人始终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只有自觉地遵从这些秩序与法则,使自己与宇宙整体合而为一,才有可能过上幸福美好也即是善的生活。
        斯宾诺莎倡导一种高尚的生活,也就是不单纯顺从我们的欲望、感情和激情,而是用我们的理性去统治、驾驭和节制它们的生活。他坚信人类理性不仅能发现和认识宇宙的秩序与法则,而且能依照这些秩序和法则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感情和激情。
        人的某一个情欲或情感的力量可以远远超过一切别的行为或力量,致使他牢固地为这个情感所束缚住。斯宾诺莎将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人类的理性受到财富、荣誉和肉欲的支配,如果把它们当作目的来追求,就会使人陷入沉沦。


        IP属地:河南4楼2024-10-10 17:38
        回复
          人生的悲哀源自人性对于情感天生的软弱无力,而人性的光辉则闪耀在人类基于保存自身这一本能而不断接受理性命令的指导以达到内心与神性的相契合之中。我们受制于情欲在于我们使用了错误的知识,作为理性的知识和作为直观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经验的无序的知识的误导从而走向理性。
          斯宾诺莎承认并宣扬人的利己性,个人只有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会与其他个体合作,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如果每个人都以理性为指导,那么,每个人的行为都将符合神的意志,理性的命令是最仁慈正义的,他会让个体不仅以满足自我的利益为乐,同时还能从为满足他人利益的努力中得到快乐。


          IP属地:河南5楼2024-10-10 17:39
          回复
            斯宾诺莎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将人的心灵与理性或神联系在一起,使人性逐步从被动的情感奴役状态达到神性的自由状态。受制于情欲而无法自拔的人是奴隶,这种被奴役的生活便是人间地狱,而用理性指导生活的人是自由的、幸福的。
            情欲对人生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使人丧失高尚的生活目标,使人过一种庸俗卑下的生活,而且会导致苦恼、恐惧、怨恨和悲伤,以至使人丧失生命。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他受制于自然,受制于情欲。


            IP属地:河南6楼2024-10-10 17:40
            回复
              如果神具有形体,它会被我们感知,但是人的五感感觉不到神,只能凭第六感意识到神的存在性。既然神没有形体,所以神不是物质的。假设神是物质的,祂必然具有形体,所以神是意识的。神既然不具有形体,那么祂的意识必然遍布整个宇宙。
              人的心灵有善恶,但是人具有神性,善良的人分沾了神的真善美,所以神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斯宾诺莎的的哲学被归为泛神论体系。简单说,就是神就是自然,祂弥漫在整个宇宙,和宇宙融为一体。


              IP属地:河南7楼2024-10-10 17:47
              回复
                斯宾诺莎认为上帝无非就是一个绝对无限的事物,它由无限属性组成。斯宾诺莎认为,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由最高存在范畴开始,按照逻辑规则推出一切其它观念的演绎系统。作为这个系统的最高存在范畴是“神”、“自然”或“实体”,而这个体系的最终归宿则是人的自由与幸福,因此,斯宾诺莎的本体论最终落脚在伦理学上。


                IP属地:河南8楼2024-10-10 17:58
                回复
                  斯宾诺莎《伦理学》:人最不能够做到的,莫过于节制他们的欲望。心灵总是尽可能努力去想象足以提高身体活力的东西。爱情、快乐,这种对身心有益的情绪,总能让人反复想象。一个情感只有通过一个和它相反的较强的情感,才能克制或消灭。知识和理性是克制欲望的,理论上,人越蒙昧,越容易被欲望支配,越理性,则更能克制欲望。
                  斯宾诺莎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伦理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心灵哲学这四大领域。斯宾诺莎死后才出名,生前是被世俗所排斥的。对于斯宾诺莎来说,对知识和智慧的爱,才能接近上帝。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只有知识能带来力量和自由,唯一的永恒快乐就是追逐知识和理解的愉悦。


                  IP属地:河南9楼2024-10-10 17:58
                  回复
                    斯宾诺莎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东西才算得上是至善呢?是财富吗?是荣誉吗?还是感官的快乐?所谓“至善”,它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不是独享的,而是人人可以获得的,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的,以此标准去考量财富、荣誉和感官的快乐,斯宾诺莎认为它们都算不上是至善。神就是那个道德领域人们普遍赞同的,并且人人可以去分享的至善的人性代表。
                    斯宾诺莎认为,当一个人享受感官的快乐时,好像很幸福一样,但当它得到满足时,痛苦也就随之而来,所以感官快乐不是至善的。这里的感官快乐指的是肉体之愉。财富的力量是强大的,但财富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一个人有了钱,他就想要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他又害怕别人抢走。所以,财富的本质也是外在的,它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多数时候使人遭祸。
                    当一个人获得荣誉时,那也是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的,而且这种满足感并不会像感官快乐那样很快陷入痛苦,这是它的优点。但是,荣誉的实质是建立在别人的口碑之上,这意味着一个人为了获得荣誉,他必须要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所以追求荣誉也是不值得的。


                    IP属地:河南10楼2024-10-10 18:00
                    回复
                      叔本华《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社会的存在有其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社会都必然要求其成员互相兼容克制。一个人的个性愈为独特,他就愈难忍受与其他人交往所需做出的牺牲。
                      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或更严格地说,他人是根据什么看待你的,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看法中透露出来。而别人对你的看法,又可以从你所获得的荣誉、地位和名声中明显地看出来。


                      IP属地:河南11楼2024-10-10 18:01
                      回复
                        奥古斯丁:
                        美是事物自身的和谐,是事物自身所引起的喜爱;适宜是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间的和谐,是事物间关系所引起的愉快。
                        你喜欢看太阳,但太阳在傍晚时、在阴雨时,将离我们而去;你喜欢听音乐,但当音乐传入你的耳朵中它便消散了,你无法保留它哪怕一分钟。虚浮的快乐趋向于外在有形体的可变异的事物,真正的快乐趋向于内在的无形体的和永恒的事物。


                        IP属地:河南12楼2024-10-10 18:03
                        回复
                          商谈以达成共识为目标。商谈特别重要,它是调节现代社会日常冲突的机制,用于修复和更新共识,重建社会秩序的理性基础。简单地来说,商谈的语言是符合基本的逻辑和语义规则的。
                          在避免不公正的阻挠和胁迫的情况下,凡具有语言和行动能力的人都能参与商谈,每个人都有质疑和提出任何断言的权利,每个人也有权表达自己的态度、愿望、要求。虽然商谈的规则非常理想化,但是这能让参与者拥有不管他们的身份差异,平等、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能确保商谈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并防止欺骗和胁迫行为。
                          沟通是无强迫性,没有人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被迫说出不真心的话,或者被迫保持沉默,也即有说话的自由,也有不说话的自由。参与沟通必须是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必须尊重和承认其他参与沟通者,尤其是要以对方位置来思考,尊重事实,从善如流,勇于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人们进行的沟通才是理性的,也是交往理性的体现。


                          IP属地:河南13楼2024-10-10 18:05
                          回复
                            当一群人通过理性的商议去互相理解、协调行动、解决问题或处理冲突时,这便是交往理性的体现。其反面就是诉诸暴力与战争。在理想交谈的情境下,参与讨论的机会是开放和平等的,讨论的内容是自由的。
                            说话人的语言行为有着三个不同的有效性要求: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真实性是指语言的内容和语言本身都是真实的。正当性表示在道德规范上是合适的、合理的。如果听话人不认为我们说的话是真诚的、真实的和正当的,共识就很难达成。


                            IP属地:河南14楼2024-10-10 18:05
                            回复
                              交往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承认的基础上,进行互相了解的互动行为,它以理解为取向,从而形成共识。交往行为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交往行为概念有四个功能:一是理解的功能,有助于把握知识;二是合作的功能,使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社会的目标;三是社会化功能,即能够使个体认同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形成某种价值导向;四是社会转型功能。


                              IP属地:河南15楼2024-10-10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