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吧 关注:3,737贴子:103,284
  • 5回复贴,共1

国庆节话题:有关文化各方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关这个话题,这次真的十年了,以前的帖子:祝大家国庆节快乐!(2020~2023)
https://tieba.baidu.com/p/6991451692

这次主要从这几方面出发: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关联(位置与作用),文化怎么继承与发展。

……

一、什么是文化,这里采用发散型收集的叙述方式。第一个方面,比如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主要是素质方面的,引申为文明的化育。文明,相对于野蛮,一般会有一定建树与发展。第二个方面,比如说传统文化,像是一种有特色的方式,有时候文娱并列,可能是因为也包括——让人喜欢,这一个因素,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载体,一个是具体的文化,可以直接看见,比如说文字、书法、乐器,东西本身就是,本身有特别的美,也有实际作用,也可以关联更多其他方面的文化。第二个是生活方式,比如说节日、音乐、娱乐活动。还可以是特别的技术、方法,比如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是理念价值观之类。

当代的新的文化,也有是否流行这方面因素。流行的东西,也存在优秀与糟粕两方面。

……

二、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历史经验,文化也不能脱离现实,至少,生存与发展,处于必须考虑与有作为的因素。教科书上也提到:经济、政治、文化,文化是上层建筑。孔子提出过“兵粮信”的观点,这个信念也可以是一种文化认同(在处于劣势仍然义无反顾保护的,是家,家的感觉,是港湾,也不会因为自身的弱小就被嫌弃,然后可能就是有特色的文娱与成长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加强了认同感。当然也有本身是正义事业之类的因素)

理论上,文化应该能维持主流经济,还有基础秩序,当然还有符合需求的不受外敌入侵的能力。然后,需要有生活,符合大众的需求,让人开心与成长,才能深入人心。

文化,如果说经济与制度以外的文化,可能是不知不觉形成的,也许是发现与别人不一样,就会体现出不同。而文娱方面(美食方面,这也说明有些与资源,从历史来看,经济方式与天时地利等资源不可分),适当的文化多样性,客观上会增加娱乐方式与获得新鲜感的机会。

……

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这方面如果说干预,正常来说是以“被动更新”为原则,也就是不适合全面替换成最适合当下的,而是能保留就保留,实在严重阻碍再主动替换。毕竟经济的细节是可能会变的,文化很难说哪个是最好,有时候开心就好。——理念是基础,具体的文化作品,自然会与当代的观念与审美有关。

继承这方面,也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但文化是可以精炼的。比如说传统的循环论(可能来自于农业的四季更替),认为世界不变要顺应自然,如果说全盘套用董仲舒以后的儒家版(比如说终身依附,地主就喜欢),肯定是过不下去的。但如果对比西方文化,可以提炼出“注重天人关系”这个点,环境与经济一个整体考虑,这个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项。——提炼的关键,是找到优秀文化(至少在某个较长时期产生过正面效果)共同点,比如说经济基础等的共同点,比如说都要面对自然环境,这个是关键!

发展,首先需要的是理解文化内核,但不是全盘认同没有怀疑那种,而是先是通过了解历史,真正理解为什么好,什么情况下会有副作用。——然后是想象力,需要创造新的内容,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一种创造。(不是看当下高度,而是看成长可能。在保障基础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允许犯错与弯路,同时要求尊重与被尊重,如果有实践检验,就有可能成长。当然多是家境尚可的更有条件)

发展需要创造,就会有不同观点。一方面集体观念趋同也有益于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需要有适量更新的能力,必须包容不同观点,这就需要尊重——不是简单的谁让谁、谁退谁进(传统的等级观念),而是每个人怎么前进,哪里退哪里进。包括现代法治,不是谁错就打谁,而是考虑各方基本权益,保护合理的部分,打的是不合理的部分(法律有权威,但根本作用是减少社会矛盾,回到人人平等与尊重的这个方向的认同才行,大家认同这个才好。还有就是普法,等等)。——适当的容错,适当的主动交流、互相尊重的习惯,其实在新时代很有必要。

如果说各方面的全面的发展,包括人的方方面面,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全面的认识与扬弃(取精华去糟粕),从某个源头的继承。这个就很专业了,楼主大概尝试下只做参考。——具体来说历史,大概有几个阶段:周以前部落联盟、周的井田分封时代(易经、洪范、尚书,过渡时期的诸子百家)、秦始皇以后到近代以前的大一统小农(又可以以黄巢为界,前期门阀后期科举官僚)、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可分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比较高端的文化:诸子百家秦代法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与世界文化中心、宋明理学与明代心学,清代朴学(训诂和考据),等等。

贯穿始终的,中国的概念、民族融合理念、注重天人关系,注重社会作用,儒家以后的平天下,秦始皇以后的天下一统,等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03 20:10回复
    (补充 2023年)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十年了,国庆的话题:有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听说在一个行业努力十年,就会成为在那一行比较有成就的人。楼主这里关注文化也十年了,唉,当年年少也浪,现在觉得是不知不觉投入了太多,也没什么结果,兴趣与专业的距离,唉,不知是否浪费了十年——即使真的懂了很多又怎样?高不成低不就,在研究很多问题上积累都不够,永远是初级阶段。就像一直在追求一个高端妹子,但是没什么结果,然后大量的资金就消失了。如果楼主当年感兴趣的是专业对口,现在可能会怎样呢。—— 楼主在国庆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别人的十年可能会很隆重,但楼主还是从简吧。)


    〔这十年,发生了不少事情,稍微查了资料(有少部分未校对),这些是一部分:
    ……
    2013年,斯诺登曝光美棱镜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开始大力度反腐,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与玉兔登月),
    2014年,第22届APEC会议,马航MH370事件,克里米亚公投,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希腊债务危机,亚投行成立,
    2016年,阿法狗击败李世石,英国脱欧公投,南海仲裁,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
    2017年,特朗普就职,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C919首飞,复兴号首发,055首舰下水,FAST望远镜发现脉冲星,19大(全面小康,等),北斗全球组网,
    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国产航母海试,
    2019年,嫦娥四号在月球软着陆,华为被制裁,香港有人闹,美联储降息,女排世界杯(中国11连胜),70周年国庆,武汉开始新冠,
    2020年,新冠封控,香港国安法,天问一号发射成功,嫦娥五号(发射采样返回成功),
    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党的100周年,东京奥运会(百米跑进决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足亚洲杯夺冠,美联储开始加息,俄罗斯开始特别军事行动,卡塔尔世界杯(球王诞生),中国初步建成空间站,chatGPT发布,防疫新十条(取消严格封控),
    2023年,华为开售5G芯片手机,杭州亚运会,……〕

    也许随着中国的发展,自身也会更重视自身,也许自然会有人去想。这里就大概说几个(一、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二、楼主为什么要研究文化?三、楼主认为现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

    一、什么是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出现的概念。承认是中国,也是传承之一。

    文字?思维?习惯?——楼主不能下定义,但可以尝试作总结。文化,也许可以解释成,文明的化育。也许,大概就是能基本保证多数人生存的情况下,怎么想(观念)、怎么待人处事之类。——从历史来看,具体的过程,受环境、资源、经济、制度、舆论民俗,等的影响。这些也会影响文字演化(比如说大家都见过的,就不需要多解释,象形文字更好。没有见过的,就需要用别的事物让别人想象,拼音文字更方便)与观念。

    据说商朝是内外服的部落联盟,周朝是井田的分封制,秦以后开始大一统的小农的郡县制,近代以后就工商业开始发展。

    易经,天道,天人合一。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近代开始出现民族观念。

    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朴素的、共鸣的(相对于定义)、综合的、关联的。基础不变(浅层是经验总结,深层就是规律总结)的角度。——再抽象的理论也会有具体的现象(除了接近古代的适合短期实践的不变的基础,也可以是对于现代科学理论。相对来说需要讲先后,有助于理解),这个是原理。

    ……

    二、楼主为什么要研究文化?

    楼主在很小还没读书的时候,就会想各种特别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我与别人都是人,但我就不是从别人,不是从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的,为什么我是我?…… 也对古诗词的比喻比较着迷,觉得很优美。特别是一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觉得既优美又很有哲理价值!

    实际生活的痛苦,容易让人陷入追问。然后也接触了科普相关的,就也对科学与技术感兴趣了。——然后,真正学物理的时候,虽然也听过一部分公式,但就只讲个概念,然后通过纯思维去训练。而我在尝试研究三大定律,觉得题目无趣。——讲到纯思维,对于几何证明还是有优势的,也没有刷题,偶尔遥遥领先,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后来又关注教育,感觉这种方式就是与现实脱节的,因为整个做题过程不涉及真正的实际问题,而一切在于大纲——是为了竞争而学,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与增长技能,连增长见识也只是点到即止。——还是小学的时候,老师与课本就都告诉我们说,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发现不是这回事。老师与同学也还好,至少比听说到的霸凌的情况要好不少,我们的老师没有真正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

    ……(2024版省略)应该是爱好与需求都有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03 20:18
    回复
      三、楼主认为现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楼主认为需要注意的其中之一是,尊重下一代的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适当的安全感。基本的营养,情感的被理解,不纵容,还有倾听孩子的想法与鼓励合适的部分。——至少是这些,人就是健全的,为下一步的发展作基础,否则,永远出不了对人的关怀的内容,就是低层次生存与执行命令(当然社会也不需要太多高层次的,但如果全社会空间太少,就会缺乏创造需求的能力)。——也许会因为觉得孩子没效率,时间紧迫,然后就强迫孩子完全听话,有助于做事。短期效率确实高,也许有时候也是唯一避免被淘汰的方法,但是,不适合人的发展。生活压力大的时间少的家庭就难有耐心,但生活条件略好的家庭,希望有这种意识吧。

      很多人总是想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也许是对自己好,也许是想着这会对孩子好,但都忽略了孩子自发的情感与动力,为了当前效率,而过度挤压孩子自发的空间(一般都会否定孩子以高效提倡自身),缺少必要的交流与讨论,孩子是不容易有机会成长的。——不过如果生活条件困难,孩子就不会在意这些,也不会注意到自己是否成长。但是,如果过于压榨,而缺少关心(即使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对孩子来说家里不是港湾而是修罗场,那把家当家的孩子,就容易否定自己的一切(包括存在的意义),就会不健康甚至有危险,这个是需要注意的。
      (据说有个女孩站在楼顶被众人劝回来,但她母亲打了她几巴掌,然后第二天她就直接跳了。——据说劝别人生存的,绝不能提家里人,这是否说明,这方面,如果,如果能改变,是否能救很多人,让很多人幸福?)

      然后人与社会,有人说,没主见的人容易管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威协与利诱就容易听话。但这样,会是一盘散沙。稳定地摆烂。——如果说只提倡社会利益,而忽略个人利益,但实际上注重个人利益(至少能有基本保障)的更容易生存。多数的人们,总会追求个人利益的,如果社会不能让个人持续获利,那是没有太多吸引力的。实际上,在几乎任何时代,人与社会是交互的,有点像家长与孩子。——而如果可以,那就会很拥护社会。远大的理想,虽然不能对为养家糊口发愁的人有最大的吸引力,但也是有作用,适合少数成长健康的有主见的人,如果有足够的保护,也是能存在并且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互相照顾,才可以真正是能为了理想而长期奋斗)。
      (20231001)
      (威胁与利诱容易听话的人,除了是散沙,还会不坚定。相对来说平静的跟风人是更稳定的,多数跟随社会,但平静不等于没有目标。真实获得保护,与得知足够的理由需要团结,也是可以增加凝聚力。)
      理论上来说,多数相对保守,少数有道德修养有才能的人有主见(某些时候鼓励提出不同的合理的见解,建议如果情况合适,需要有验证),社会在非关键的观念,对有主见的人有适当的包容,也许可以出现。——社会需要合力,也需要探索。
      当前的时代,市场经济,科技发达,对人的了解也更专业,比过去的孤立的小农经济,有更多的可能把蛋糕做大。物质方面(温饱)相对足够以后,是有机会研究经济在循环内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互相促进,等等更多这些了。
      (20231005)
      2014~2020
      m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03 20:18
      回复
        有关文化的话题,由于这几天略忙,前十年的内容就来不及看了。这几年接触这方面专业的内容比较少,只能讲基础一点了,如果没有内容就不多写,也包括明年。(这个原来是想放在开头的,超字数)

        (这个本来放在后面,但楼主水平有限,这里也不太重要)如果说现在(楼主也不是特别专业,大概讲一下楼主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在过去,市场经济前期作为基础产业多劳多得的惯性,还有经济高速增长,增加了功利主义、拿来主义与拜金,市场经济需要供需平衡,有需求需要时间与资金(比如说股市应该有效),有核心技术能立足,有生活空间才能生存与发展(包括带孩子的时间)。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理论上,多关心社会与人们、保护基本权益、与保护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弱者,制度上体现保护与尊重(文化上才会鼓励),就会更健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03 20:37
        回复
          还有,社会观念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识大体顾大局的理念,确实是很重要的优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0-03 20:38
          回复
            还有文化也需要交流,然后保持内核就好,关键是关注与因为当下本身互相关心的凝聚力。可以精炼看看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效果,也适用于其他文化,发挥过作用就有原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0-11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