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四大高山之一——鲁山
鲁山概况
鲁山位于城东南四十公里处,鲁顶海拔1108.3米,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植物360种,动物270种,盛夏极端高温30.8摄氏度。山顶凹处有明代重修的大雄宝殿和旨公殿;风化沙岩千奇百怪,任凭暇思,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狩猎别有天地。滴水崖瀑布、大圣峰、樱桃峰、明石崖、香炉峰、企鹅石等景点体现着鲁山的景观特色。大涝洼景点已建成一级接待设施,使鲁山成为理想的游览、避暑、休养胜地。
环境、气候 风景秀丽的鲁山,雄峙于鲁中心的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诸峰拥簇之中的主峰--大圣峰(又叫观云蜂)座落在博山区池上镇。大圣峰海拔1108.3米,山势绵亘。覆压莱芜、沂源、临朐、博山一市两县一区,是一市两县一区的界山主脉。走向西而东,向北伸出很多支脉,形成池上、南博山几个镇境内的支脉山系。山体北侧系砂石构成,占地800平方公里。地理座标北纬36度17秒,东经118度03秒,为山东第四座高峰(继泰山、蒙山、崂山之后)。山林面积达3000公顷,巍巍然似一绿色屏障,傲然屹立,葳蕤生光。不管日月阴晴圆缺,风霜雨露,不管朝明夕晦,春夏秋冬,皆景色变幻无穷,绮丽诱人。具有典型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
历史状况
《辞海》载:“鲁山:在山东省中部益都、莱芜两县间……在沂源县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颜山杂记》载:“鲁山在镇东南六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后因该山地处齐鲁交境,巍峨高耸,位于当时鲁国之地,故又名鲁山。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博山乡土志》载:“去县城六十里,巍巍然高镇东南的名叫鲁山,有鲁山拖脚之称”。这些记载虽因沿革变化而未具体准确说明,但由此可知,鲁山人文之古、面积之大,实居淄博群山之冠。
在明朝,鲁山的牧台是青州衡王府的养马场,历经600余年。建国后,辟建的第一批国营林场就有鲁山林场。集中连片的森林达15万余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鲁山是淄河、弥河、汶河、沂河四条河流的发源地。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水源涵养,在鲁中地区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文名句
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民间谚语——“泰山高,泰山高,泰山达不到鲁山腰。”
鲁山概况
鲁山位于城东南四十公里处,鲁顶海拔1108.3米,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植物360种,动物270种,盛夏极端高温30.8摄氏度。山顶凹处有明代重修的大雄宝殿和旨公殿;风化沙岩千奇百怪,任凭暇思,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狩猎别有天地。滴水崖瀑布、大圣峰、樱桃峰、明石崖、香炉峰、企鹅石等景点体现着鲁山的景观特色。大涝洼景点已建成一级接待设施,使鲁山成为理想的游览、避暑、休养胜地。
环境、气候 风景秀丽的鲁山,雄峙于鲁中心的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诸峰拥簇之中的主峰--大圣峰(又叫观云蜂)座落在博山区池上镇。大圣峰海拔1108.3米,山势绵亘。覆压莱芜、沂源、临朐、博山一市两县一区,是一市两县一区的界山主脉。走向西而东,向北伸出很多支脉,形成池上、南博山几个镇境内的支脉山系。山体北侧系砂石构成,占地800平方公里。地理座标北纬36度17秒,东经118度03秒,为山东第四座高峰(继泰山、蒙山、崂山之后)。山林面积达3000公顷,巍巍然似一绿色屏障,傲然屹立,葳蕤生光。不管日月阴晴圆缺,风霜雨露,不管朝明夕晦,春夏秋冬,皆景色变幻无穷,绮丽诱人。具有典型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
历史状况
《辞海》载:“鲁山:在山东省中部益都、莱芜两县间……在沂源县北、沂河源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颜山杂记》载:“鲁山在镇东南六十里,孔子登东山小鲁处”。后因该山地处齐鲁交境,巍峨高耸,位于当时鲁国之地,故又名鲁山。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博山乡土志》载:“去县城六十里,巍巍然高镇东南的名叫鲁山,有鲁山拖脚之称”。这些记载虽因沿革变化而未具体准确说明,但由此可知,鲁山人文之古、面积之大,实居淄博群山之冠。
在明朝,鲁山的牧台是青州衡王府的养马场,历经600余年。建国后,辟建的第一批国营林场就有鲁山林场。集中连片的森林达15万余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鲁山是淄河、弥河、汶河、沂河四条河流的发源地。茂密的森林,良好的水源涵养,在鲁中地区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文名句
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民间谚语——“泰山高,泰山高,泰山达不到鲁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