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吧 关注:801贴子:3,871
  • 7回复贴,共1

电视剧《南来北往》的成功与不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任何一部电视剧,要想寻找它的瑕疵,总会找到一些。在这里,本人并非吹毛求疵,只是想以一个七十年代出生者的身份,浅谈一下自己对这部剧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荧屏一度被抗日神剧、古装剧、扛枪剧、鲜肉剧霸占,而《南来北往》的播出,令人眼前一亮,它唤起了至少两代人的美好回忆。
剧中的很多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尤其是街景、商店布局、演员衣着,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邻里之间团结互助的氛围,令人无比怀念。就连每个人物的姓名,都很朴实、很接地气,听起来倍感亲切。这些设计,凝聚着编导及主创人员的心血,因为真实,所以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
至于不足之处,和剧情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希望编导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尽量避免。
第一点:马燕想辞职,家人投票表决时,最应该投弃权票的人应该是马健才对。当时马健又想举左手、又想举右手,左右为难。他思来想去,最终投了弃权票,而汪永革误打误撞,投票时却站在了老马的一边,这让老马很惊喜。这样设计更具戏剧性,也把汪永革潜意识里对老马的愧疚之情,借机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也更符合人性。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人,好像不想卷入是非,在表决时居然起身退场,令人大跌眼镜。
第二点:在火车上,小男孩居然拿着馒头去卫生间,并主动施舍给落魄的老盲人,有点不可思议。老盲人嗅出熟悉的味道后,进而发现了线索,此处剧情过于牵强。
正常情况下,老盲人应该在火车过道上走路的时候,先嗅到大碱味馒头的味道,然后询问吃馒头的人,得知吃馒头的人是个孩子,通过和孩子简短交流、以及孩子身旁散发出来的相同气味,继而发现这个小男孩的母亲就是人贩子时,他非常震惊。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接过馒头先吃了几口,然后急忙去通知乘警,这样设计才合情合理。
第三点:该剧结尾处,与乘警熟悉的几位故人,竟然同时出现在火车上,过于巧合。虽说无巧不成书,虽说艺术可以虚构,但是过多的巧合,会脱离实际,导致水分太大,令人无法信服。文学及影视艺术的魅力,就是要努力将巧合部分,降低到最低限度,让矛/盾去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不是让巧合去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四点:马汪师徒破案时,在路上偶遇毒枭贾金龙,更是巧合得离谱。此处如果换个方式设计会不会更好?比如:春节期间,很多店铺歇业,师徒二人想找个小饭店吃饭,有点费劲,正犯愁,途经歌舞厅时,在门前先遇到的人是姚玉玲,然后被她拉进舞厅叙旧,之后毒枭贾金龙接到姚玉玲的电话才粉末登场,马汪师徒惊喜过后,在开怀畅饮中,老马意外地通过气味,猛然发现毒枭的蛛丝马迹......
第五点:绝大多数毒枭亡命天涯时,凭他们的智商,是轻易不会选择乘坐火车出逃的。因此,没必要非得安排敌我双方在火车上展开较量。正常情况下,当贾金龙派人刺杀同伙未成功时,就已经意识到,他们已经掉进马汪师徒挖好的陷阱,如果事后几人依然乘坐火车出逃,等同于往枪口上撞;如果贾金龙没意识到这是陷阱,只能说明他的智商太低,这不符合毒枭奸诈的特性。
另外,汪永革身为病人,在拘留所给老马跪下那一幕,其实挺震撼心灵的。他放弃男人最后的尊严,并决定断绝父子关系,不是为了祈求老马的原谅,而是为了两家子女的幸福。这一跪,令人泪目。但是那一刻,老马似乎有点无动于衷,他没有将自己纠结、矛/盾、悲恸的心情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表达出来。比如:双手猛地握住铁栅栏,眼含泪花,却欲言又止;或是双手扶着墙壁,缓缓地低下头,甚至用拳头狠狠地捶了一下墙壁......然而,当时他像木头一样站着,表现得有点冷酷,这大大降低了他的人格魅力,这种剧情的设计不仅显得很生硬,而且对后面人物性格的转换,也显得很突兀。
当然,瑕不掩瑜,此剧虽有瑕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南来北往》仍然是一部制作优良的电视剧,它是继《潜伏》之后,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在此,向该剧全体演职人员致敬,但愿今后还能看到其他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本人也希望该剧外景基地中,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建筑、小巷和街路,继续保留,千万不要拆掉,给怀旧的观众留下一些念想。
白敬亭、金晨、刘冠麟、姜妍、宋家腾,等新生代艺人的演技相当不错,希望他们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最后我忠心祝愿,中国文学及影视艺术事业,乘风破浪,蒸蒸日上。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4-03-01 14:35回复
    汪新干到二监,在警界已经属于高级领导了,正常情况下,这个级别的人是不能亲自提审嫌疑人的。如果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还要基层人员干嘛?
    剧中给他安排了一把椅子旁听,本来这个细节做得很好,但是他居然开口亲审,一下子使得剧情脱离实际。虽说这起案件曾经是他经手的陈年案子,但是应该由基层人员审问。他若想知道来龙去脉和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心理,应该在审讯室以外的非正式场合,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是为了避免职务威慑,从而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24-03-04 11:17
    收起回复
      其实本剧最大的疑点就是老盲人的嗅觉能力,真有那么厉害吗?但是大多数观众并没有提出该疑点,或者不忍心提出该疑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老盲人苦难的人生,激发了人们灵魂深处的爱与同情。因为对他的同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一瑕疵。
      编剧很聪明,他知道老盲人的超长能力有些夸张,所以让他始终没能嗅出大碱味馒头中的特殊成分究竟是啥,从而掩盖了人们对其具有如警犬般嗅觉能力的质疑。
      一部剧拍的好,成了导演的功劳,拍的不好,成了编剧的问题。老高被誉为金牌编剧,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他的剧本选材普遍很好,但是有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就是剧本里边经常出现大尺度的设计。比如在《我的娜塔莎》中,男主角身为中国人,居然在日本军事机构当秘书,这个剧情在现实世界中绝无可能。
      看他的剧本,就像下棋,招招精彩,但冷不丁会出现一个昏招,让人扼腕叹息。作为资深编剧,仍需要体现生活,不然会出现审美疲劳,甚至江郎才尽的尴尬。


      IP属地:内蒙古16楼2024-03-08 09:40
      回复
        当某种文学、影视、或歌曲模式推出后,一旦受到社会认可,马上就有一大堆雷同的艺术作品问世。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今后一两年内,这种怀旧感十足的年代剧,将如雨后春笋,接二连三走进观众视线,直到拍烂、拍臭为止。
        中国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拍的作品不胜枚举,拜托各位导演和编剧,不要互相模仿,更不要随意翻拍经典作品,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一部翻拍作品的口碑超过原剧的。
        比如:大侠霍元甲、陈真、上海滩、白娘子传奇......


        IP属地:内蒙古17楼2024-03-08 15:13
        回复
          老马劝慰牛大力那段儿,表演得就很好。那是个瑞雪飘零的夜晚,在姚玉玲家门前,老马先肯定了牛大力是个热心正直的好小伙子,劝他不要过分痴迷、留恋眼前的浮华,而是出去“撒目撒目”,也就是提醒他,做人要努力放开眼界,打开格局,才能迎来机遇。
          老马语重心长的话,牛大力肯定听进去了。有时候,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哪怕只有寥寥数语,都有可能改变他的整个人生。因此身为年长者,永远不要隐藏心中的善和大爱,社会永远需要正能量。
          我非常喜欢此处的情节设计,环境烘托得好、人物形象饱满,整个构思设计堪称本剧亮点之一。


          IP属地:内蒙古20楼2024-03-12 10:32
          回复
            汪新对老马说:“那你是没遇上好师父啊,这你能和我比吗?”紧接着,流露出自鸣得意的眼神。
            这种花式拍马屁法,既诙谐幽默,又体现出事实,也是本剧亮点之一。
            在《潜伏》中,谢若林拿出两根金条问余则成:“你能告诉我,这两根金条,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
            这两处剧情虽短小精悍,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很经典。


            IP属地:内蒙古21楼2024-03-12 10:47
            回复
              老马跳车的事,越想越觉得离谱儿。身为老刑警,何必为难同行?他这么一跳可倒好,自己违法,还连累了两名押送的警官,极有可能导致二人失职,受处分。
              此处情节,可以换个思路,大家看看行不行?
              话说老马被押回原籍,他登上火车,重新见到无比熟悉的工作环境,心情百感交集。就在他心事重重、感慨万千的时刻,列车上出现突发情况,几个混混在打斗。出于职业习惯,老马不顾押送人员劝阻,前去制止。闻讯赶来的几位乘警,将混乱的场面勉强控制住。老马准备追击另一人时,因其戴着手铐,与迎面赶来增援的汪新发生误解,被汪新当场擒拿,并死死地按压在行人通道上。
              两名押送人员急忙亮出警官证,由于时间及相关纪律等因素,暂时不便向其做详细解释,导致汪新一直认为老马是在逃人员。
              几天后,铁路派出所召开会议,欢迎某位老同事归队。大家正好奇,某同事究竟是谁?接着老马突然出现,汪新纳闷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发了几句牢骚。这时胡队长批评他说:“发什么牢骚,以后他就是你师父。”
              汪新不情愿,又无奈......
              编剧不能为了吸引观众的视线,为了所谓的收视率,而忽略了逻辑性。不然虽达到目的,但会留下一堆毛病,难以自圆其说。只要后续故事精彩,开场部分,平铺直叙没什么不好。这和写作一样,不要总是担心读者弃文而有意打乱叙事节奏,或者为了所谓的技巧,而千篇一律的交叉情节,要么弄一个华而不实的悬念去吸引读者,结果写来写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支撑该悬念,导致读者有上当的感觉。
              作家与编剧要提升自己的自信,要坚信自己的作品是美好的,至少是与众不同的。至于谁想放弃,那就让他放弃好了,不读不看,与精彩擦肩而过的只能是他。


              IP属地:内蒙古22楼2024-03-13 11:44
              收起回复
                《南来北往》编剧获奖了,男一女二也获奖了。向几位演职人员表示祝贺,希望主创人员再接再厉,今后拍出更优秀的作品。


                IP属地:内蒙古32楼2025-02-04 0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