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电视剧,要想寻找它的瑕疵,总会找到一些。在这里,本人并非吹毛求疵,只是想以一个七十年代出生者的身份,浅谈一下自己对这部剧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荧屏一度被抗日神剧、古装剧、扛枪剧、鲜肉剧霸占,而《南来北往》的播出,令人眼前一亮,它唤起了至少两代人的美好回忆。
剧中的很多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尤其是街景、商店布局、演员衣着,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邻里之间团结互助的氛围,令人无比怀念。就连每个人物的姓名,都很朴实、很接地气,听起来倍感亲切。这些设计,凝聚着编导及主创人员的心血,因为真实,所以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
至于不足之处,和剧情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希望编导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尽量避免。
第一点:马燕想辞职,家人投票表决时,最应该投弃权票的人应该是马健才对。当时马健又想举左手、又想举右手,左右为难。他思来想去,最终投了弃权票,而汪永革误打误撞,投票时却站在了老马的一边,这让老马很惊喜。这样设计更具戏剧性,也把汪永革潜意识里对老马的愧疚之情,借机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也更符合人性。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人,好像不想卷入是非,在表决时居然起身退场,令人大跌眼镜。
第二点:在火车上,小男孩居然拿着馒头去卫生间,并主动施舍给落魄的老盲人,有点不可思议。老盲人嗅出熟悉的味道后,进而发现了线索,此处剧情过于牵强。
正常情况下,老盲人应该在火车过道上走路的时候,先嗅到大碱味馒头的味道,然后询问吃馒头的人,得知吃馒头的人是个孩子,通过和孩子简短交流、以及孩子身旁散发出来的相同气味,继而发现这个小男孩的母亲就是人贩子时,他非常震惊。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接过馒头先吃了几口,然后急忙去通知乘警,这样设计才合情合理。
第三点:该剧结尾处,与乘警熟悉的几位故人,竟然同时出现在火车上,过于巧合。虽说无巧不成书,虽说艺术可以虚构,但是过多的巧合,会脱离实际,导致水分太大,令人无法信服。文学及影视艺术的魅力,就是要努力将巧合部分,降低到最低限度,让矛/盾去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不是让巧合去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四点:马汪师徒破案时,在路上偶遇毒枭贾金龙,更是巧合得离谱。此处如果换个方式设计会不会更好?比如:春节期间,很多店铺歇业,师徒二人想找个小饭店吃饭,有点费劲,正犯愁,途经歌舞厅时,在门前先遇到的人是姚玉玲,然后被她拉进舞厅叙旧,之后毒枭贾金龙接到姚玉玲的电话才粉末登场,马汪师徒惊喜过后,在开怀畅饮中,老马意外地通过气味,猛然发现毒枭的蛛丝马迹......
第五点:绝大多数毒枭亡命天涯时,凭他们的智商,是轻易不会选择乘坐火车出逃的。因此,没必要非得安排敌我双方在火车上展开较量。正常情况下,当贾金龙派人刺杀同伙未成功时,就已经意识到,他们已经掉进马汪师徒挖好的陷阱,如果事后几人依然乘坐火车出逃,等同于往枪口上撞;如果贾金龙没意识到这是陷阱,只能说明他的智商太低,这不符合毒枭奸诈的特性。
另外,汪永革身为病人,在拘留所给老马跪下那一幕,其实挺震撼心灵的。他放弃男人最后的尊严,并决定断绝父子关系,不是为了祈求老马的原谅,而是为了两家子女的幸福。这一跪,令人泪目。但是那一刻,老马似乎有点无动于衷,他没有将自己纠结、矛/盾、悲恸的心情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表达出来。比如:双手猛地握住铁栅栏,眼含泪花,却欲言又止;或是双手扶着墙壁,缓缓地低下头,甚至用拳头狠狠地捶了一下墙壁......然而,当时他像木头一样站着,表现得有点冷酷,这大大降低了他的人格魅力,这种剧情的设计不仅显得很生硬,而且对后面人物性格的转换,也显得很突兀。
当然,瑕不掩瑜,此剧虽有瑕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南来北往》仍然是一部制作优良的电视剧,它是继《潜伏》之后,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在此,向该剧全体演职人员致敬,但愿今后还能看到其他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本人也希望该剧外景基地中,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建筑、小巷和街路,继续保留,千万不要拆掉,给怀旧的观众留下一些念想。
白敬亭、金晨、刘冠麟、姜妍、宋家腾,等新生代艺人的演技相当不错,希望他们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最后我忠心祝愿,中国文学及影视艺术事业,乘风破浪,蒸蒸日上。
大家都知道,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荧屏一度被抗日神剧、古装剧、扛枪剧、鲜肉剧霸占,而《南来北往》的播出,令人眼前一亮,它唤起了至少两代人的美好回忆。
剧中的很多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尤其是街景、商店布局、演员衣着,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邻里之间团结互助的氛围,令人无比怀念。就连每个人物的姓名,都很朴实、很接地气,听起来倍感亲切。这些设计,凝聚着编导及主创人员的心血,因为真实,所以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
至于不足之处,和剧情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希望编导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尽量避免。
第一点:马燕想辞职,家人投票表决时,最应该投弃权票的人应该是马健才对。当时马健又想举左手、又想举右手,左右为难。他思来想去,最终投了弃权票,而汪永革误打误撞,投票时却站在了老马的一边,这让老马很惊喜。这样设计更具戏剧性,也把汪永革潜意识里对老马的愧疚之情,借机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也更符合人性。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人,好像不想卷入是非,在表决时居然起身退场,令人大跌眼镜。
第二点:在火车上,小男孩居然拿着馒头去卫生间,并主动施舍给落魄的老盲人,有点不可思议。老盲人嗅出熟悉的味道后,进而发现了线索,此处剧情过于牵强。
正常情况下,老盲人应该在火车过道上走路的时候,先嗅到大碱味馒头的味道,然后询问吃馒头的人,得知吃馒头的人是个孩子,通过和孩子简短交流、以及孩子身旁散发出来的相同气味,继而发现这个小男孩的母亲就是人贩子时,他非常震惊。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接过馒头先吃了几口,然后急忙去通知乘警,这样设计才合情合理。
第三点:该剧结尾处,与乘警熟悉的几位故人,竟然同时出现在火车上,过于巧合。虽说无巧不成书,虽说艺术可以虚构,但是过多的巧合,会脱离实际,导致水分太大,令人无法信服。文学及影视艺术的魅力,就是要努力将巧合部分,降低到最低限度,让矛/盾去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不是让巧合去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四点:马汪师徒破案时,在路上偶遇毒枭贾金龙,更是巧合得离谱。此处如果换个方式设计会不会更好?比如:春节期间,很多店铺歇业,师徒二人想找个小饭店吃饭,有点费劲,正犯愁,途经歌舞厅时,在门前先遇到的人是姚玉玲,然后被她拉进舞厅叙旧,之后毒枭贾金龙接到姚玉玲的电话才粉末登场,马汪师徒惊喜过后,在开怀畅饮中,老马意外地通过气味,猛然发现毒枭的蛛丝马迹......
第五点:绝大多数毒枭亡命天涯时,凭他们的智商,是轻易不会选择乘坐火车出逃的。因此,没必要非得安排敌我双方在火车上展开较量。正常情况下,当贾金龙派人刺杀同伙未成功时,就已经意识到,他们已经掉进马汪师徒挖好的陷阱,如果事后几人依然乘坐火车出逃,等同于往枪口上撞;如果贾金龙没意识到这是陷阱,只能说明他的智商太低,这不符合毒枭奸诈的特性。
另外,汪永革身为病人,在拘留所给老马跪下那一幕,其实挺震撼心灵的。他放弃男人最后的尊严,并决定断绝父子关系,不是为了祈求老马的原谅,而是为了两家子女的幸福。这一跪,令人泪目。但是那一刻,老马似乎有点无动于衷,他没有将自己纠结、矛/盾、悲恸的心情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表达出来。比如:双手猛地握住铁栅栏,眼含泪花,却欲言又止;或是双手扶着墙壁,缓缓地低下头,甚至用拳头狠狠地捶了一下墙壁......然而,当时他像木头一样站着,表现得有点冷酷,这大大降低了他的人格魅力,这种剧情的设计不仅显得很生硬,而且对后面人物性格的转换,也显得很突兀。
当然,瑕不掩瑜,此剧虽有瑕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南来北往》仍然是一部制作优良的电视剧,它是继《潜伏》之后,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在此,向该剧全体演职人员致敬,但愿今后还能看到其他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本人也希望该剧外景基地中,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建筑、小巷和街路,继续保留,千万不要拆掉,给怀旧的观众留下一些念想。
白敬亭、金晨、刘冠麟、姜妍、宋家腾,等新生代艺人的演技相当不错,希望他们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最后我忠心祝愿,中国文学及影视艺术事业,乘风破浪,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