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吧 关注:1,338贴子:33,501

【史论】崇祯帝密旨收葬魏忠贤说考辨——兼论“甲申”政治叙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保定府城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25 02:19回复
    作者:胡丹
    文献名:胡丹.崇祯帝密旨收葬魏忠贤说考辨——兼论“甲申”政治叙事[J].贵州文史丛刊,2020(03):17-24. DOI:10.14040/j.cnki.52-1004/k.2020.03.004.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25 02:20
    回复
      一、“密旨收葬”说的由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25 02:24
      回复
        需要指出的是:此事五天之后,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25 02:25
        回复
          当国变的消息传来,身在南京的著名文人冯梦龙,采访陆续南逃的人士,广辑北京之变的消息,很快编成《甲申纪闻》一书。他说:
          龙辑《纪闻》已毕,且付剞劂矣,复有传来《燕都日纪》一册,不知出自何手,其叙事颇详,多前所未闻,且云出于目击,自三月朔迄四月十三,凡四十二日事,并刻以备史臣参酌之用。[5]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1-25 02:26
          回复
            可知《燕都日纪》的流传早于《甲申纪闻》的成书,它是江南最早的关于北京之变的新闻报道之一。次年(弘光元年乙酉,1645年),冯梦龙又将其收入甲申之变的“新闻集”《甲申纪事》。此外还有一种《纪录汇编》本,即莫釐山人增补本。[6]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称《燕都日纪》:
            是书惟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一事,为诸稗乘所未载,颇属异闻。尝读祁门张静斋侍郎(按:即张瑷)请毁香山碧云寺魏忠贤墓疏,窃疑逆奄身受显戮,安得易代后尚有遗冢?及阅是书,始知庄烈帝曾有是命,殆即其党曹化淳为之营造欤?[7]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1-25 02:27
            回复
              傅以礼是晚清学者,所著《华延年室题跋》考证晚明史料颇详,从其所述“是书惟密旨收葬”来看,他所见《燕都日纪》为莫釐山人增补本。该书原本三月十四日仅记“起复曹化淳”一事,增补本不仅多了一条“南京孝陵夜哭”,还多出一句“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应据《明季北略》所补。[8]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25 02:28
              回复
                傅以礼说《燕都日纪》“惟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一事,为诸稗乘所未载,颇属异闻”,未确。明末人杨士聪在对时事坊刻作“核真”工作时,亦提及此事(见下节);在另一种流行的新闻出版物《再生纪略》里,也有简略记载,系于三月十四日“上颁罪己之诏”条下,云:
                上忽传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群臣力止之。[9]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1-25 02:29
                回复
                  粗粗一看,似与《燕都日纪》无异。可是细绎文本,两说其实很不同:其一,《日纪》说“传谕”,《纪略》却说是“密旨”。其二,《日纪》仅言“传谕收葬”,没有提到廷臣的反应,《纪略》说“群臣力止之”。其三,《纪略》未言旨意是对太监曹化淳奏请的反应(“忽传”之因不明),也没有“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奏言。二相校读,除了“收葬魏忠贤遗骸”这一动议外,其余均不相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25 02:30
                  回复
                    二、“收葬魏忠贤”说不可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11-25 02:32
                    回复
                      所幸明末材料丰富,我们回到历史本身,利用史料相互参证,不难发现,所谓“收葬魏忠贤”是一个根本站不住脚的“假新闻”。主要有四不可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11-25 02:33
                      回复
                        一不可信:该说以太监曹化淳为动议者,称曹曾“事故珰忠贤”,这是一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11-25 02:34
                        回复
                          曹化淳是明末著名太监,他出身崇祯帝潜邸(信王府),这是他飞黄腾达的根本原因。曹氏最早见于史籍,是崇祯二年三月,以皇子诞生加恩,“司礼监太监高时明、沈荫、宋普[晋]、王永祚、李凤翔、金忠、曹化淳各荫弟侄一人为锦衣卫指挥佥事”。[11] 此时曹化淳已是炙手可热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而就在这次加恩的前几日,崇祯帝刚刚发布上谕,钦定以魏忠贤为首的“逆案”,一大批魏氏名下太监遭到惩处。[12] 假如曹为魏的私人,以崇祯帝的“察察之明”,岂会重用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11-25 02:34
                          回复
                            事实是,曹化淳出自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前司礼太监王安之门。史载:崇祯十年秋,常熟人张汉儒讦奏钱谦益、瞿式耜,钱氏下狱几死。幸亏他曾经为故太监王安写过祠记,“司礼太监曹化淳出王安门,愤其冤,发汉儒等阴谋,立枷死”。[13] 明确记载曹化淳出自王安名下。王安惨死后,魏忠贤对其名下宦官进行了迫害,把曹化淳派到“冷局”王府当差,算是一种贬逐,谁知机缘巧合,信王后来继承皇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11-25 02:35
                            回复
                              曹化淳深得崇祯倚信,地位越来越高,先后总督东厂、提督京营戎政,直至升任司礼监掌印。[14] 但在崇祯后期,曹化淳失宠,罢官闲住,可能因为在农民军攻来前,他奉旨捐献,比较慷慨,拿出白银数万两(一说三万,一说五万),以此复得崇祯欢心,才在城破前几天,命他戴罪守城。而所谓“密旨收葬”,就附记于此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11-25 0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