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919贴子:645,579

组合楼阁发展演变:整体折角结构为明清特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我打算把我正在攥稿的《界画史》大型帖子里面重要的一些部分先摘录出来给大家先睹为快。

过去,由于大量明代绘画错误断代为宋,以及宋、元绘画混为一谈,导致界画中楼阁发展演变的规律模糊不清。

随着21世纪以来,对岸,日本,欧美对于绘画断代深入的研究,大量绘画的年代得以修正。

界画中楼阁由简至繁的发展脉络和逻辑逐渐清晰可见。

《界画史》将从好几个脉络和维度给大家呈现界画楼阁的发展。



这里,主要先说两个主题:

一、宋,元,明组合楼阁的发展脉络。

二、“整体折角”式的组合楼阁应为明清特有。

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组合楼阁的两种不同形式:

第一种,拼接抱厦:



第二种:整体折角




注意的是,只有一层的工字结构早期就存在,比如宋代绘画《醴泉清暑》。

然而,通过对界画,实物,其他工艺品的仔细梳理,会清晰的看到:

整体折角式的组合楼阁,始于明代,应该是明清特有的形式。

整体折角式的组合楼阁,应为明清特有的形式。


IP属地:北京1楼2023-01-06 22:16回复
    我已经长生不老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我们来一步一步看组合楼阁的发展。

    由于过往大量绘画错误断代,以及宋元界画混为一谈,导致流行文化中存在宋代界画复杂丰富的印象。

    实际上,大多数宋代界画,相比元明作品,建筑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朴素。

    以南宋李嵩的十字歇山类绘画为例,绝大多数,都是重檐单层,或者单檐双层的非组合楼阁形式

    南宋李嵩水殿招凉(重檐单层)


    IP属地:北京3楼2023-01-06 22:25
    收起回复
      可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06 22:27
      回复
        梳理上图这些方形地盘的简单楼阁,

        向组合式楼阁发展的脉络,

        很重要的一点,是弄清楚楼阁抱厦的发展。

        早期建筑,包括唐,北宋,正面的抱厦,多为仅在一层的龟头屋:

        晚唐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正立面的龟头屋,仅在一层)


        IP属地:北京6楼2023-01-06 22:30
        收起回复
          笔者过去一直找不到宋代建筑,向元代组合式楼阁过渡的关键信息。

          但我一直不相信事物的发展会有突然的跃进。

          终于,我找到了南宋多层正面抱厦的雏形。

          南宋,李氏,焚香祝圣图。

          仔细看,正立面有一个较为简略的双层抱厦。


          这个抱厦顶部仅为不设铺作的简略卷棚,和元明时期结构完整的高层抱厦还有所区别。

          但这的确是早期建筑向元明组合楼阁发展的关键一步。


          IP属地:北京7楼2023-01-06 22:34
          回复
            这个东西有什么技术壁垒吗


            IP属地:四川8楼2023-01-06 22:37
            收起回复
              到了元代,我们现在所说真正意义上的组合楼阁,才开始成熟。

              我们看元代王振鹏的龙池竞渡图局部,王振鹏的宝津楼,远比宋代版本复杂的多,不能混为一谈所谓“宋式”,而是典型的元式。

              这个建筑,有着比南宋焚香祝圣远远更为扎实完善的正立面抱厦。结合唐宋时期就出现的两侧耳楼。

              可以说,飞云楼的雏形出现了


              IP属地:北京9楼2023-01-06 22:41
              收起回复
                到了明代,抱厦的运用更加兴盛。

                这一幅明人望海楼图,与元代王振鹏的楼阁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但是,元人的楼阁,在一个立面往往只有一层有带有装饰的抱厦。

                而明代,出现了多层,分层,独立的抱厦装饰:

                明人望海楼图


                运城钟楼,明代建筑


                飞云楼,明代建筑


                IP属地:北京10楼2023-01-06 22:56
                收起回复

                  下面,

                  到了本贴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

                  “整体折角”式的组合楼阁,在年代明确的艺术作品中,仅限于明清。

                  是明清楼阁的特点。




                  IP属地:北京11楼2023-01-06 23:04
                  回复
                    只有一层的工字殿,在宋代的《醴泉清暑》中就有出现。

                    然而,在年代明确的绘画当中,多层的“整体折角”式楼阁,最早出现,是在这一幅明代前期的《滕王阁图》上。

                    明人滕王阁图轴(旧传元)


                    IP属地:北京12楼2023-01-06 23:16
                    回复
                      笔者遍查我能找到的,年代明确的宋,元绘画。

                      均不见“整体折角”式的组合楼阁。

                      尤其是元代王振鹏,李容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式中国历史上除郭忠恕之外最伟大的界画家,其画中描绘的元代楼阁,丰富多彩。

                      笔者遍查金明池系列,李容瑾汉苑图,元人明皇幸暑宫图,元人广寒宫图,元人建章宫图,元人阿阁图(旧传宋)

                      等等。

                      均不见“整体折角”式的楼阁。

                      仅见:

                      "拼接抱厦"式的楼阁:



                      因此,没有任何“整体折角”式的楼阁在宋代出现,经元,而传明的蛛丝马迹。

                      应为明代初现,是为明清独特的楼阁形式。


                      IP属地:北京13楼2023-01-06 23:23
                      回复
                        整体折角式的楼阁,

                        因为可以在突出的折角上,再加抱厦,

                        楼阁的形态丰富多彩!!!

                        明清整体折角式楼阁:



                        IP属地:北京14楼2023-01-06 23:28
                        回复
                          明代不仅绘画上有“整体折角”式楼阁。

                          实物楼阁有。

                          漆器上也有整体折角式楼阁:

                          明剔红岳阳楼盘


                          连明代悬塑中都有“整体折角”式楼阁。



                          IP属地:北京15楼2023-01-06 23:36
                          回复

                            可以说,

                            “整体折角”式的楼阁,为明清时代特征的证据,如此的丰富。

                            然而,长期以来,却每每将这样的明清楼阁称为“宋式”楼阁。

                            常常用此类明清楼阁的样式,来兴建所谓“仿宋”楼阁。

                            这样的状况,不断加强倒退论的印象。

                            对建筑发展史模糊的印象,对于早期建筑没有节制的想象空间,加上对后期建筑的鄙夷,正是助燃以倭代华的重要因素之一。

                            悲啊

                            悲啊

                            悲啊


                            IP属地:北京16楼2023-01-06 23:40
                            收起回复
                              赞👍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1-06 2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