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金利来档次怎么样这个问题,我想起歌手李健曾在港乐节目《声生不息》里说,在东北有一句话叫“这个人很港”,意思是这个人很时髦,“港”代表一个标准。
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今天,“港风”依然在时尚圈的复古潮中大放异彩,然而,“港货”这个词,似乎已经很少被提及,“港”字标准可以引领新时代吗?经历了五十多年变迁,以金利来为代表的港产品牌如今档次怎么样?让我们一一揭秘!
国际市场竞争中催生的高品质基因
曾几何时,“港货”这两个字,是高品质的象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迎来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制衣业钟表、玩具制造等轻工业。由于历史的特殊性,香港品牌在诞生初期,就面临着众多成熟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正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金利来等港产品牌刻下了追求品质、锐意进取的基因。
另一方面,香港出口型工业大多以代工生产模式运作,尤其盛行于制衣、电子、塑胶、钟表等行业的大中型工厂,欧美客户对品质要求高,本地工厂为适应外国的品质标准,必须提升工厂的管理和生产水平,间接推动香港工业操作水平的上升。
在这一时期,香港兴起了一批本土品牌。1956年,祖籍广东台山的商人伍舜德、伍沾德兄弟,在满是外国人西餐厅的香港,开设了美心餐厅。那时的香港西餐厅就像外国的餐厅一样,没有供应热茶,但美心餐厅一见到中国人,便会奉上一杯热茶。当年的西餐厅,桌上最多只放一盒火柴,而美心餐厅会安排每个侍应都带备打火机,一见客人点烟,便趋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正是凭借对品质和服务的极致追求,让美心在众多西餐厅中脱颖而出。
1968年,广东梅州人曾宪梓怀揣6000元港币,到香港创立金利来公司,售卖领带。那时候,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名牌领带占据香港市场,为了和洋领带一争高下,曾宪梓用一个月一家人的生活费买下四款高档进口领带,一条一条拆开,研究面料的性能、缩水程度、布料织造,再一遍一遍地剪裁、缝合,直到彻底掌握高档进口领带的制作技术。几天之后,他自己做的金利来领带和进口领带放到一起,连行家也分不出差别,从此,港产领带敲开了高档百货公司的大门,堂堂正正与洋货挂在一起。
饮“头啖汤”者亦需与时俱进
这些港产品牌,在与洋货的竞争中打磨品质,获得了先天的产品优势。当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市场打开,港产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吃到了最早的红利。1984年,金利来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出现,宣告进军内地市场。那时,大陆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穿着依然朴素,尤其是男士,可选择的服装非常有限。而金利来为消费者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男性世界。一时间,“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家喻户晓。90年代初,金利来将产品扩展到西装、衬衣、T恤、夹克,迅速成为高端男装代名词。
也是90年代,香港休闲服饰品牌佐丹奴、班尼路、堡狮龙先后进入内地,开设连锁专卖店。那时候,展现在这些港产品牌面前的内地市场,几乎是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蓝海。优衣库、HM、ZARA这些国际品牌尚未进入,而安踏、森马等内地品牌也还未崛起,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对品质开始有追求,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借助与生俱来的高品质优势和“港货”的名头,港产品牌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港产品牌在内地市场如鱼得水,单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已足够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但或许也正是这种利好的环境,让它们渐渐失去了当初在香港和洋货竞争时,那种强烈的危机感和锐意的进取心。
当然,刻在港产品牌基因里的高品质并没有变,美心的月饼从用料到口感依然可以傲视同行,金利来服装的面料,足以媲美一线奢侈品牌,事实上,它还是一些高端服装品牌的面料供应商,每年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极高。
但也许正是这种对高品质的自信,使一些港产品牌在市场沟通上显得不够灵活,甚至带着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味,很少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寻求品牌的创新迭代。
这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毕竟,港产品牌的诞生,就伴随着与强大对手的竞争,无畏竞争,艰辛努力,一直是流在香港血脉里的精神。上个世纪的竞争,为他们刻入了高品质的基因,新世纪的竞争,或许会促成金利来等港产品牌的另一次重生。
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今天,“港风”依然在时尚圈的复古潮中大放异彩,然而,“港货”这个词,似乎已经很少被提及,“港”字标准可以引领新时代吗?经历了五十多年变迁,以金利来为代表的港产品牌如今档次怎么样?让我们一一揭秘!
国际市场竞争中催生的高品质基因
曾几何时,“港货”这两个字,是高品质的象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迎来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制衣业钟表、玩具制造等轻工业。由于历史的特殊性,香港品牌在诞生初期,就面临着众多成熟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正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金利来等港产品牌刻下了追求品质、锐意进取的基因。
另一方面,香港出口型工业大多以代工生产模式运作,尤其盛行于制衣、电子、塑胶、钟表等行业的大中型工厂,欧美客户对品质要求高,本地工厂为适应外国的品质标准,必须提升工厂的管理和生产水平,间接推动香港工业操作水平的上升。
在这一时期,香港兴起了一批本土品牌。1956年,祖籍广东台山的商人伍舜德、伍沾德兄弟,在满是外国人西餐厅的香港,开设了美心餐厅。那时的香港西餐厅就像外国的餐厅一样,没有供应热茶,但美心餐厅一见到中国人,便会奉上一杯热茶。当年的西餐厅,桌上最多只放一盒火柴,而美心餐厅会安排每个侍应都带备打火机,一见客人点烟,便趋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正是凭借对品质和服务的极致追求,让美心在众多西餐厅中脱颖而出。
1968年,广东梅州人曾宪梓怀揣6000元港币,到香港创立金利来公司,售卖领带。那时候,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名牌领带占据香港市场,为了和洋领带一争高下,曾宪梓用一个月一家人的生活费买下四款高档进口领带,一条一条拆开,研究面料的性能、缩水程度、布料织造,再一遍一遍地剪裁、缝合,直到彻底掌握高档进口领带的制作技术。几天之后,他自己做的金利来领带和进口领带放到一起,连行家也分不出差别,从此,港产领带敲开了高档百货公司的大门,堂堂正正与洋货挂在一起。
饮“头啖汤”者亦需与时俱进
这些港产品牌,在与洋货的竞争中打磨品质,获得了先天的产品优势。当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市场打开,港产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吃到了最早的红利。1984年,金利来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出现,宣告进军内地市场。那时,大陆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穿着依然朴素,尤其是男士,可选择的服装非常有限。而金利来为消费者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男性世界。一时间,“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家喻户晓。90年代初,金利来将产品扩展到西装、衬衣、T恤、夹克,迅速成为高端男装代名词。
也是90年代,香港休闲服饰品牌佐丹奴、班尼路、堡狮龙先后进入内地,开设连锁专卖店。那时候,展现在这些港产品牌面前的内地市场,几乎是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蓝海。优衣库、HM、ZARA这些国际品牌尚未进入,而安踏、森马等内地品牌也还未崛起,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对品质开始有追求,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借助与生俱来的高品质优势和“港货”的名头,港产品牌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港产品牌在内地市场如鱼得水,单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已足够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但或许也正是这种利好的环境,让它们渐渐失去了当初在香港和洋货竞争时,那种强烈的危机感和锐意的进取心。
当然,刻在港产品牌基因里的高品质并没有变,美心的月饼从用料到口感依然可以傲视同行,金利来服装的面料,足以媲美一线奢侈品牌,事实上,它还是一些高端服装品牌的面料供应商,每年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极高。
但也许正是这种对高品质的自信,使一些港产品牌在市场沟通上显得不够灵活,甚至带着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味,很少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寻求品牌的创新迭代。
这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机会。毕竟,港产品牌的诞生,就伴随着与强大对手的竞争,无畏竞争,艰辛努力,一直是流在香港血脉里的精神。上个世纪的竞争,为他们刻入了高品质的基因,新世纪的竞争,或许会促成金利来等港产品牌的另一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