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吧 关注:476,066贴子:4,203,394
  • 4回复贴,共1

周瑜死后东吴的三次逆转大势机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说一下,三国格局稳定时,曹魏和曹魏的各个敌人/潜在敌人的力量总和,其实是差不多的。
曹魏443万口,东吴230万口,蜀汉94万口,然后曹魏北边有鲜卑公孙渊之类(这俩比起蜀汉东吴日常殴打的南中,山越之类,要强出很多)
所以并不是什么一州打九州,不存在的。平均来看基本算是1打1或者1打1.5。当然三国时代进攻困难……这个不谈了。
所以只要给对手主力以足够大的打击,还是能逆转天下大势的。但是历史上吴蜀双方曾经数次打出过歼灭敌人数万的战绩(赤壁,襄樊,陇西,东兴)
但是这些胜利都不足够强——赤壁胜利战果算最大,之后吴蜀吃了南郡和荆南,襄樊关羽面对徐晃就直接战败了,陇西之后乘胜追击吃了段谷,东兴之后乘胜追击吃了新城……其中赤壁是周瑜死前,也不谈了。也就是说周瑜死后,一次歼敌数万也还是不够的。
那么就只能考虑,重创或全歼曹魏【10万人】级别的军团。这个历史上有吗?还是有的,当然蜀汉那边确实没有,三次机会都在东吴这边。
第一次,曹丕三路伐吴。其中西路攻江陵,军团总人数是10万级。过程不赘述,机会就是潘璋火攻成功,然后陆逊部拉过来断其后路——陆逊部满编制是3万人,在整个三路伐吴时期驻守夷陵没有参战。如果潘璋火攻成功,则中洲的3万曹军有可能全灭,陆逊部留1万驻夷陵,剩下2万加入江陵战场,双方力量和士气可以一下子逆转,是有机会的。
然而历史上曹丕朝中就已经有人看出问题所在,中洲曹军提前撤退,只留下了数千人而不是三万人。
这就没办法,【对手不给机会】……
第二次,石亭之战。曹休部也是10万人级别的,朱桓建议自领所部1万堵住曹休后路,直接团灭之。如果陆逊同意了的话,此战曹休主力未必撤的回去。
然而陆逊没同意(和周瑜比还是差一些,周瑜听到好意见一向从谏如流),结果曹休是大败(并且之后被气死),但主力仍然成功撤退。
这就属于【有机会,但没抓住】……
第三次,淮南第三叛,也就是诸葛诞给吴国称臣的那次。此叛由于诸葛诞本身实力最强,同时又和吴国有关,而且司马家一向内部不稳,所以司马家出动了全三国历史有记载的最强兵力——26万。
顺带一提此战邓艾也参加了。邓艾算是司马家军事上的王牌了……不过当时好在他地位不够(后面段谷带万人迎击姜维数万大军才算正式出道),否则这次就真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次机会在哪呢,因为吴国实际上是可以出动20万大军的——就在诸葛诞举事的前几年,诸葛恪攻合肥新城之战。但是此战结果是吴军大败而回,然后等到诸葛诞的机会来了,也就只能派几万人了。
这次想要重创或者歼灭敌人军团的难度最大,但这次本身的要求也最低——只要吴军一方能击退司马家就行了,击退司马家后,东吴可以以淮南为跳板继续北上骚扰。
这次属于【有机会,但在出机会之前把自己实力浪费掉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2-07 13:16回复
    不对,我发现我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淮南第三叛的时候邓艾已经在西线和姜维搞基了……
    应该是我记错了,邓艾参加的应该是淮南第二叛而不是第三叛。那这样就更加有利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07 13:51
    收起回复
      合肥之战问题简述:
      孙权一攻合肥,损失数百人,
      孙权二攻合肥,损失数千人(包括瘟疫)
      孙权三攻合肥,损失数百人,
      孙权四攻合肥,损失数百人
      ……
      曹魏把合肥从旧城迁移到新城。
      诸葛恪攻合肥新城,动员20万大军,损失数万人。
      战后东吴国内政变,诸葛恪被灭族。
      再几年后诸葛诞叛乱,东吴只能动员出数万救兵……
      合肥之战基本算智商检测器,孙权在【明知自己统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基本是做到最好的。每次动员军队来回,或多或少也能搬一些人口回来,把曹魏的主力调动一下。
      对了,孙权合肥之战的总损失,【还不如夷陵之战一次战役刘备损失的五分之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2-07 17:06
      回复
        这个第14楼貌似根本没看懂江陵之战最后是怎么结束的……看来我还要特地解释一下。我以为这是常识了。没想到尬黑吴军战斗力的人,他不读书啊。
        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璋曰:"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適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璋下备陆口。权称尊号,拜右将军。——《潘璋传》
        简单来说,就是潘璋准备好了大量火船,等到【长江水位上涨时】用火攻一举烧毁浮桥,【把夏侯尚3万人关在江心洲里团灭掉】
        而魏军方面,董昭看出问题来了:
        大驾幸宛,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攻江陵,未拔。时江水浅狭,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慼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事将危矣,惟陛下察之!"帝悟昭言,即诏尚等促出。贼两头并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将军石建、高迁仅得自免。军出旬日,江水暴长。帝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正使张、陈当之,何以复加。"——《董昭传》
        董昭指出,【随着江水水位上涨,魏军越来越危险】,一旦被吴军反攻,【夏侯尚3万人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所以应该尽快把魏军撤出。
        皇帝照做,但是【被吴军追杀,将军石建,高迁仅以身免】,也就是后军损失了数千人。
        撤出没多久,果然江水暴涨……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机会,【如果没有董昭看出问题,潘璋火攻成功,那夏侯尚3万人基本要团灭】,如果陆逊部再趁机反击……
        当然,历史上敌人不给机会也是没办法。最后只留下了数千人而不是3万人——但是,江陵之战怎么吴军就“被动挨打”了?说这话的人,不会是完全不知道这一节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2-08 12:2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2-08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