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嘉宾 亚长牛尊
2000年寒冬,有安阳当地村民向考古队反映,在殷墟宫殿区迤南约500米的麦地里,夜间有人行动诡秘,很可能是盗掘古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工作人员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并于当晚就派五个人在墓口上面搭建工棚,轮流看守,经过发掘后,发现这是一座长方形竖坑墓,墓主人头向正北。墓口南北长5米,东西宽3.3米、深7米有余,在墓中发现了截至目前,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牛尊。
牛尊呈写实的牛形,保存完好,体态健壮、肥硕。牛抬头前伸,微张口,口内中空。背微下凹,上有长方形口,有铜盖扣合其上。腹部浑圆,四腿粗短。臀部上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注口长12.9厘米、宽9.1厘米,重7.1千克。
这座墓的主人身份是谁?判断墓主人身份,最直接的线索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妇好墓一样,这座墓共有131件青铜器上铸有铭文“亚长”二字。“亚”字可能专指带兵打仗的武官;“长”是墓主人家族的姓氏。经过对比分析,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亚长的地位可能仅次于武丁王的王后妇好,与另一位叫亚址的贵族地位相当。
所以该牛尊也被称为“亚长牛尊”。
选择理由:
首先可以通过亚长牛尊来考证殷商时期的畜牧业状态,据研究,牛尊的横截面呈三角状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浑圆的体态,生动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从此可以推断,殷商时期的水牛与黄牛不同,仍为野生,尚未驯化。甲骨卜辞中常常记载商王外出狩猎,捕到一种叫“兕”的动物。法国甲骨文研究者、汉学家雷焕章指出,“兕”不是犀牛,是野生水牛,而甲骨文中的“牛”字应专指黄牛。家养水牛很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前后从南亚西北部首先传入中国的,中国本土水牛从未被驯化。
何毓灵介绍,亚长牛尊呈现了殷商时期青铜铸造的顶峰状态,选择它一方面是因为文物本身保存状态和价值比较好,另外墓主人亚长很有故事性,他的墓葬没有被盗掘,而且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光是玉器、青铜器就有200多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大体上了解亚长应该是35岁的男性,死亡原因是战争,所以关于他的故事延展性应该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