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48,917贴子:73,224,721
  • 5回复贴,共1

历史上的唐三藏西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游记》这本小说,恐怕小孩子都耳熟能详,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说的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然而这毕竟是神话小说,里面很多东西写的都太过玄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西游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玄奘法师,俗名陈祎,公元602年出生于隋朝洛州缑氏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曾做过县令,幼年的陈祎聪慧好学,跟随父亲学习儒学典籍《孝经》,在陈祎5岁的时候,他母亲去世,10岁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他的二兄出家为僧,在陈祎11岁的时候,也跟随二兄出家为僧,14岁的时候,陈祎正式受戒为僧,法号“玄奘”。
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成为中国新王朝,经过唐高祖时期的东征西讨,其诸子李氏诸王率军扫平了隋朝末年的各路军阀,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而在公元626年,也就是唐朝的武德九年,唐高祖次子李世民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唐朝的皇位,而在同一时期,北部的突厥劼利可汗趁唐朝内乱之机犯边,唐太宗在渭水便桥斥责劼利可汗,双方签订渭水之盟而撤军。唐太宗因此意识到了唐朝实力的孱弱,因此开始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唐太宗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隋末动乱带来的乱民问题,因此开始了百姓大迁徙,由灾害严重地区迁徙道富庶地区,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就有我们今天说的主人公,玄奘法师,陈祎。


1楼2020-10-09 09:47回复


    3楼2020-10-09 09:56
    回复
      玄奘法师西行之路非常坎坷,路径国家多达120多个,还有28个传说中的国家,玄奘法师以其极其坚强的意志,超凡的智慧和深邃坚定的信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让不信佛教的西突厥可汗折服,让排斥佛教的撒马尔罕王从此尊崇佛教,在印度,玄奘法师以其超出常人的智慧让那烂陀地区的僧人折服于玄奘的博学,当时的印度霸主戒日王也尊玄奘法师为佛学大家,心甘情愿为玄奘在印度的佛教交流事业铺路筑基,玄奘以其仁厚,坚强,博学,聪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当时西行之路上所有的君主,在印度跟随戒贤法师学习了整整5年,玄奘在菩提树下领悟到了当初释迦摩尼佛陀的教唔。玄奘法师在印度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学婆罗门教经典、各类梵书。也是在印度,玄奘得到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共同尊奉的一代大师。印度戒日王甚至尊玄奘法师为印度”国师“,而今天的印度古文明最开始被现代人了解挖掘的信息就是出自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因为在戒日王死后仅仅6年,印度重新开始了动乱,此后印度一直处于混战和被征服的状态,曾经佛教徒的灵魂圣地那烂陀寺也曾毁于战火,古印度文明处于断代状态,而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的很多记载为古印度文明解开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为近现代考古印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楼2020-10-09 10:10
      回复
        公元643年,玄奘法师回国,这个时候,一向好战且穷兵黩武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相继征服了东突厥,高昌,焉耆,薛延陀和吐谷浑,并击败了吐蕃,派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也被各族奉为”天可汗“,大唐帝国开始了盛世王朝,玄奘在回归路上,路径于阗的时候,上书天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请求宽恕,而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玄奘法师的东归,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欣喜若狂,派遣朝廷使者迎接玄奘法师。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首都长安,长安城百姓夹道欢迎。而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整点军队,准备东征高句丽,听说玄奘法师的归来,迫不及待的让玄奘法师去洛阳朝见皇驾。玄奘法师在和皇帝的接触中感觉到了皇帝对佛法并无兴趣,倒是对他一路西行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因为此时的唐太宗除了征讨高句丽以外,还要试图重建丝绸之路的秩序,彻底征服西域,所以需要对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还有民俗国力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让玄奘法师编写了一路的见闻,这便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5楼2020-10-09 10:19
        回复
          而就在玄奘法师译经过程之中,也出过一个对他非常不利的事件,那就是玄奘法师的徒弟辩机和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私通的丑闻,这极大的震惊了唐太宗本人和李唐皇室,唐太宗和李唐皇室自此对佛教徒的道德品格产生了怀疑,这对玄奘法师的名誉可以说是当头一棒。后来辩机被腰斩,玄奘法师翻译经文也失去了得力助手。公元649年,一代枭雄圣君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而在唐太宗李世民生命的最后余晖中,经常将玄奘法师叫到身边,可以说陪伴唐太宗李世民最后岁月的便是玄奘法师,玄奘法师超常的智慧让唐太宗李世民开始了自我反思,对于其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生产生了重新的思考。李世民驾崩后,李治继位,便是唐高宗,唐高宗一样非常欣赏玄奘法师的才华,因此继续让玄奘法师翻译经文。玄奘法师曾多次利用和皇家的关系,上书唐高宗回少林寺,也曾上书请求唐朝皇帝对佛教的宽仁,不要将佛教放在道教排位之下,但被拒绝,甚至惹得唐高宗龙颜大怒,有碍于其崇高的地位和才华,唐高宗才平息愤怒,但从此便有些疏远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在后期利用自己和皇室的关系,在尽力的去为佛教徒争取生存空间,真的是为了信仰和理想而达到忘我精神的大师啊。


          7楼2020-10-09 10:36
          回复
            麟德元年(664年),玄奘法师译出《咒五首》1卷后,遂成绝笔。同年二月逝世。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他还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等。不仅是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此书传世版本很多,这三个古本,对校勘、研究《大唐西域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玄奘法师圆寂后,他的声名和贡献响彻东方大地,他译经之多,行程之远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他以超凡的智慧,坚定的意志,仁厚的品德和执着的信念完成了他对东方佛教传播的巨大贡献,玄奘法师也为东方两大文明古国的交流筑起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桥梁,玄奘法师是东方宗教历史上的一颗巨星,他的巨大贡献甚至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那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一种舍生忘死的意志,他的经历也代表了东方民族的深邃底蕴和精神。


            9楼2020-10-09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