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25,042贴子:357,816

盘点对姜维的不实批评,以及本人依据史料提供的反驳~抛砖引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盘点对姜维的不实批评,以及本人依据史料提供的反驳~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前来补充!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9-25 23:47回复
    在亮吧看到了一个“盘点对诸葛亮历代以来的批评以及评论”。深有感触!!
    一直以来有一些人为黑而黑,并且十分有技巧,在讨论军事问题的时候扯出身问题,动辄便是“一个背国(或是别的什么问题)的人肯定不能信任他的一切军事上的规划都是为了一己私心”,而扯论到生平问题,便又举他军事上的失败来证明“这个人无论他怎么样都是个[]huo”…😂😂(针对诸葛亮和孟达之间的事情,这样的套路便十分常见)
    像这样有意识的引导,让人以为就算是胡说八道的人即便有一个点不对,那也总有另一个点是对的。所以不如把所有的争议焦点都列出来,一一辨明,也可使得不了解人免受其害。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9-25 23:53
    回复
      那么开始!
      有许多人说姜维叛国…
      这个这个这个………我原本以为三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这相当正常不值一嘻~~但是没想到有论史多年的人,言之凿凿的在我别的帖子里写出“一个背国的人肯定是为了自己的权利欲…”
      感觉还是把这个辨明了比较好,省得有人认为这一点被默认了。😅😅😅
      首先尹赏梁绪同姜维一道降蜀汉,他们怎么没人说?这不就是捡名气大的,借机来耸人听闻嘛。而且原袁绍阵营的辛毗张颌,也都是如此。何以无人攻击他们?辛毗叛袁害的全家差点死光光,至于张颌,后世更是有怀疑他的投降才是袁绍崩溃的核心。
      (曹操)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於己也。今一旦求救於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於外,谋臣诛於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国无囷仓,行无裹粮,天灾应於上,人事困於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袁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仲虺有言:‘取乱侮亡。’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脩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次于黎阳。明年攻邺,克之,表毗为议郎。
      然后……“时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太祖兵入,忿辛、郭坏败冀州,乃遣人驰诣邺狱,指杀仲治家。”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26 00:04
      收起回复
        至于张颌投曹之事,后世大多认为进行了掩饰和篡改,这样的认为颇有道理:
        《三国志集解》有弼按:承柞纪事多于本传讳之,而错见于他传。
        (上同)姜宸英:此必郃家传,自文其丑,故与《武纪》《绍传》互异。
        ~
        仔细看便明白了,晋朝受禅让于魏家,把魏国揭的太狠对于晋朝也不太好,所以陈寿就只能对辛毗和张颌多做修饰以及送上好的评价了~
        何况古人早有说法,“良禽择木而栖”。“君择臣,臣亦择君”。有此先例,对姜维还有什么可说的。
        另外从法理上来说,姜维降蜀汉也并非是叛魏国(李鸿也投降了蜀汉,王冲则投降曹魏,即便是真降,当时的三国并非是异族他国,蜀汉和曹魏都志在一统,只不过是换个地方致力于天下归一罢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9-26 00:13
        回复
          姜维背母,是为不孝……
          关于“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记载,仅限于世说新语一条,没有其他的任何佐证。
          所以本人感觉奇怪,论起曹丕迫害兄弟,大家都认为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是胡说八道。为曹丕洗白。
          那为何同样没有别的史料侧面佐证,半小说状态的世说新语记录的“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就可信呢??🤔🤔🤔🤔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9-26 01:24
          收起回复
            然而即便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是真的,(本人觉得这件记载跟曹丕毒死曹彰,曹操让崔琰代替自己,有点像,多有后世编排之意)姜维不肯回来,楼上的回复中已经有吧友做过了解释,有一定道理。
            不过有人把这件事情跟徐庶比较,认为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抓住,从而离开刘备,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姜维应该像徐一样。
            徐庶的话,他应该是他母亲确实只有他一个儿子可以依靠,加上他年轻时候又当过侠客不务正业,对于老母有愧疚。与姜维的家庭情况不太好比~~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而关于姜维家的记载非常少,没有记载他有没有别的兄弟,也没记载他母亲的情况。
            但是别的吧友的帖子里有人说,姜维的母亲不是留守老人,是一个大家族族长??这件事情我完全没有看出端倪来,不知道是真的假的?除了那位吧友外还有谁知道吗?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9-26 23:41
            收起回复
              综上,姜维不肯再回来也是情有可原。加上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因此不能轻易把他跟徐庶比较。 而且我记得姜维的家族情况的记载,有所脱漏,因为按三国志上的说法,“维妻子皆伏诛”,但是唐朝时有将领却是姜维的后人。
              考虑到姜氏在天水一带较有影响力,也许是姜维有别的兄弟之类的,把后代转而过继到了姜维这支的名下,也有可能。
              (唐朝时有)…姜宝谊,秦州上邽人(甘肃天水)。父(姜)远,(北)周为秦州刺史……
              (他是上面的姜宝谊的儿子)(咸亨元年)闰(九)月……甲寅,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伐吐蕃。
              (总章元年)十二月……甲戌,姜恪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9-26 23:57
              收起回复
                此外说句题外话,其实当时诸葛亮第1次北伐,三郡迅速投降不少当地武装也是群起响应以及姜维等人投靠蜀汉,也是有着必然的外在原因的,责任也得怪在曹魏身上。
                曹丕为了建立曹魏得到当时中原的士族的支持,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将选人、用人的权力部分交给了士族阶级,选人权落在士族首领手上。曹魏历史上第一位士族首领是出身颍川大士族的荀彧,其后有陈群和同为颍川士族的钟繇等人。他们和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东海王氏、太原王氏和弘农杨氏等自东汉就已经兴起的百年家族结成同盟、相互通婚。然而,由于雍凉地区并入曹魏较晚,在中原士族看来,西北士族都是戎狄之后,不屑于与之交往。以杨阜这样赔上七个兄弟,自己挨了五刀的境遇,只能封一个关内侯(只有侯的名号,没有领地),而他竟然是整个雍凉地区在曹魏朝廷里混的最好的士族,还没有之一~
                …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陇右平定,太祖封讨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赐阜爵关内侯。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9-27 00:19
                回复
                  此外本人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分析姜维的家属的下落,,但是现在找不到了………与大家分享之~
                  那篇文章采用的姜维投汉的记载,是这样子的,出自魏略:
                  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叵复信,皆贼也。”各自行。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亮见,大悦。"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说法,是冀城百姓见到了姜维他们,推举他们去见诸葛亮的。那篇文章认为因此姜维这时候应该是见到了自己的家人。
                  由于是推举他们去,加上这时蜀军进展顺利,因此冀县不少人可能跟蜀军都有了来往。
                  而诸葛亮撤退的时候,撤走了西县的千余户人家。文章中认为姜维等人的家属也在撤退的人中。因为从地图上看,西县距离冀县并不远。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9-28 04:19
                  回复
                    那篇文章还认为,记录后面的“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是魏军为了迷惑天水百姓,捏造的,所谓的姜维的家人被拘押了起来,实际上是因为一个也没抓着。反正说拘押起来了,天水百姓也见不着了。
                    而且张颌击败马谡后并未追击,只是在等待着更多主力到来,合围蜀军。因此街亭战败到诸葛亮撤退有多久?大概至少有一周吧。
                    文章认为,由于先前徐庶的关系,诸葛亮为了保住这次获得的陇西人才,避免魏军再用家属要挟把他们招走,一定会将他们的家属接走,(毕竟徐庶的前车之鉴就在前面)一并和西县千余户撤入了汉中。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9-28 04:25
                    收起回复
                      找到了,当初拍的这本书的照片,只是可惜姜维的那一段没有拍,这一段是记载街亭之战的。这本书主要是讲诸葛亮第1次北伐的。
                      因为这上面说的和别的地方的记载有些出入,特别是有街亭时魏延去哪儿了,所以当时特别留意了。
                      这上面说当时魏延军团在安定郡,并且诸葛亮安排马谡坚守街亭,最后则由魏延抄张颌后路,解决掉张颌部,稳固雍、凉。
                      而姜维家属的那一段儿,除了看地图上感觉西县和冀县离得近,以及蜀汉曾有徐庶的先例外,似乎没有别的证据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9-29 01:12
                      收起回复
                        傅硷和蒋舒守的阳平关在哪儿?
                        常有非议姜维的防御部署,认为他让魏军直接突到了蜀中的腹地,不过有一种观点是突的最狠的~😅😅
                        说句题外话,姜维的防御部署在蜀汉兵力(主要是他能够动用的)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确实是上上之选。如果蒋不叛变,然后拖到他回来,确实胜负犹未可知。
                        (只不过这步棋确实险,他的沓中离汉中直线距离都有200公里,更何况他还遭到了邓艾等人的阻击,他的战术战略如果没有他自己本人指挥,很难想象别人也可以指挥得转。)
                        我说的这种观点认为蒋傅二人守的是阳安关,而非阳平关,而这个阳安关是在这里: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 护军蒋斌守汉城, 兵各五千。 会使护军荀恺、 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
                        恺围汉城, 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
                        (◎赵一清曰:阳安口,即阳平关,亦曰阳安关。
                        《水经·沔水注》谓之濜口城,以西带濜水,故名。
                        ◎弼按:《一统志》云:古阳平关即白马城,在沔县界;今阳平关乃古阳安关地,在宁羌州西北一百里,关城东西径二里,南倚鸡公山,北傍嘉陵江。 《明统志》以为即古阳平关,误。据此,则赵说亦误。阳平关,见《武纪》建安二十年。
                        ——《三国志集解·钟会传》
                        也就是说,蒋傅二人守的是阳安关,不是阳平关。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9-29 16:37
                        回复
                          如此:三国时期的阳平关和阳安关并不是一个地方,后代设置的阳平关其实是三国时期的阳安关。三国时期的阳平关是在现在的汉中勉县武侯镇附近(也就是引文中的唐朝褒城县西北),而三国时蒋舒傅硷守卫的阳安关口,则在现在的汉中宁强县阳平关镇附近(也就是引文中的明清宁羌州西北)。
                          图中可以直观看出两个位置的巨大差异。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9-29 16:44
                          回复
                            我的看法:宁强县已经和广元接壤了……钟会军跑了这么长,已经不是听敌入平的程度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9-29 16:46
                            收起回复
                              最后的钟会攻蜀之战,邓艾率领的军队,是在弱势的情况下击败了姜维吗?
                              这种说法认为,邓艾率领的军队只有3万人,而且诸葛绪领的军队,对他没有任何的支援。
                              然后在追击战中,“维为艾所摧”,“追败维于强川”,似乎无法确定强川口之战姜维军队的损失,因为廖化和董厥率领的援军数量不详,只能确定他们合并后一共约五万人。
                              既然无法确定姜维的损失也不好界定邓艾是否取得了够大的胜利!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邓艾手下,包括当地的天水等地的太守王颀牵弘杨欣等,他们应该率领的是当地的兵马🐎。
                              那么邓艾的3万人是指这些所有的人,包括当地人马合在一起,还是只指邓艾的本部人🐴马,这些当地太守的兵力另外算?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10-03 0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