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吧 关注:155,993贴子:1,235,787
  • 0回复贴,共1

网络游戏,正在如何影响中国的孩子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年研究

近些年,各种因沉迷游戏引起的不良后果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父母银行卡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游戏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网络游戏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变得随处可得,它们正在如何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孩子们呢?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8年5月开始,针对全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纸质问卷调查,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学校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31158份问卷。
我国
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
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57.7%
手机成为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网设备,使用比例达到92.0%

编者按:为什么未成年人远高于全国人口平均?
阿Q认为,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年人网络普及率有点低,于是拉低了全国人口平均水平。
从学历情况看:
小学学生,上网比例达到89.5%
初中学生,上网比例达到99.4%
高中学生,上网比例达到96.3%
中职学生,上网比例达到99.0%

编者按:对这个数据有何感想?
阿Q认为,学生们的上网比例确实有点高了,孩子们眼睛受得了吗?
从上网地点看
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92.4%主要在家里上网,39.4%经常在学校上网。
编者按:为什么家庭上网高出学校上网这么多?
阿Q认为,中国的教师是负责的,中国的父母是偷懒的…..
城市孩子的网络游戏图景
根据《研究报告》,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比例为95.1%

江苏:“孩子玩手机游戏瘾非常大,空余时间几乎离不开手机,以前成绩能排在班级前十,前阵子都已经班级倒数第一。”眼看自己的孩子王强(化名)明年就要高考了,却还陷在游戏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南京市民龚女士越来越焦心。
湖北:湖北襄阳市民尚女士向记者反映,14岁的女儿和7岁的侄女用她手机玩游戏,短短4小时花出5.6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其中5万多元都用来打赏视频主播了。
湖南:我是湖南长沙市宁乡县老粮仓镇人,目前在广西贵港市一家快餐店打工,我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为了撑起这个家,我到广西贵港打工,在快餐店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我尝试着努力去改变生活,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最困扰我的是我15岁的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如今完全沉迷于手机游戏。
河南:河南一中学63人班级,八成学生带手机进班,过半学生拿手机玩游戏。这个班里有63人,主任从窗户边可以清楚的看到,有一半的学生都在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看小说,还有看视频的。
乡村孩子的网络游戏图景
根据《研究报告》,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比例为89.7%

河北:进入暑假,河北初中生杨晓龙便开启了“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网络游戏:绝地求生),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这是神马游戏,阿Q也不懂..),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
暂时挣脱了学校的约束,父母又远在北京务工,杨晓龙算是彻底“放飞自我”,而把这些看在眼里的杨晓龙的奶奶却是一声又一声地叹气,“老了,老了,管不动了……”无奈,杨晓龙爸妈便把他接到了北京,然而在北京爸妈也无暇陪他,情况并没什么大转变。“不玩游戏干啥?”正在玩游戏的杨晓龙头也不抬地反问。在不能玩水,不准爬树,没有活动、补习班,甚至没有父母在旁管教的乡村,还有什么比游戏更具诱惑?
广东:“就是要那种刺激、心跳加速的感觉!”一位来自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官村的中学生向记者描述,只有在游戏中她能“嗨”到忘我,但回到现实却尽是平淡和无趣,“学习多无聊”,“都没意思”。
被“留守”的孩子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较于非留守儿童8.8%“每天玩4—5小时”,留守儿童这个比例达到了18.8%。
河南:小光今年13岁,家住河南扶沟县源屯村,小光的父母在外打工,他和姐姐从小就跟着祖父母生活。在奶奶的口中,小光是个乖巧的孩子。
没想到,一年前,接触到手机游戏的小光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游戏场景给了小光极大的吸引力,他的生活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令人难过的是,当时的小光,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引导和管理。眼看小光陷入游戏之中无法自拔,原本在外打工的小光母亲回到了家中,却也于事无补。
小光的情况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在村子里随便转一转,树荫下、墙根边,都是玩游戏的孩子。他们说,喜欢玩游戏,上瘾,停不下来的感觉。
孩子们,为什么如此迷恋?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手机游戏的强刺激特点,在视觉、听觉、节奏等方面表现力强烈;同时,由于农村有吸引力的活动较少,农村孩子更容易沉迷。
其次,手机游戏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轻松的,无论玩得好还是玩得差,游戏结果对孩子而言相对轻松,不像学校的学习活动,一段时间之后总会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与反馈,会给孩子带来紧张感。因此,手机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渠道,甚至成为发泄紧张情绪的一个通道。
再次,许多手机游戏的互动性强,孩子的参与感强、存在感强、互动性强。特别是一些学习上成就感不强的孩子,或是平常缺乏关心、孤独感强的孩子,在手机游戏互动中,更容易找到自我,体验存在的快意。
最后,许多成年家长不会和孩子一起玩,也不会和孩子相处,于是想找一些替代品,让孩子自己玩,甚至不让孩子打扰自己,他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手机游戏,这增加了孩子沉迷的风险。
不能让农村孩子被游戏废掉

沉迷游戏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仅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怕是难以抗衡被精心设计的游戏,而自己保持适度、理性。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刘成良:
调研写到,“在农村社会,被手机废掉的孩子有一大批”,轻者作息不规律、视力下降、成绩下滑,严重者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而辍学、打工,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更自由、更有经济来源地玩游戏。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认为:
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宜疏不宜堵,“游戏是人的天性,网络游戏本就有好有坏,不能简单地说玩游戏就是不好”,但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安排些丰富的活动,并且要和孩子进行“约定”,约定好学习、娱乐、生活等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留守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刘成良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比如沉迷游戏等,“不能管、不敢管、缺乏手段管”的现象值得反思。“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在打工经济和村庄空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学校更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责任,用更加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楼2020-01-18 14: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