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佳书院吧 关注:3贴子:45
  • 0回复贴,共1

义门陈与东佳书院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的姓氏远不止《百家姓》中的数目,每种姓都经历着千折百转的繁衍征程,有的兴旺,有的衰败,有的鲜为人知,有的则被时光的流沙湮没了。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在南方居多的陈姓已跻身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姓。

诸位陈姓师友的祖上无一不追溯到义门陈,确切地讲,来自一个叫陈旺的唐朝人。
他相中了德安太平乡常乐里的一大块地,于是领着一家子老老少少搬迁到这里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德安这片丘陵地带很称他们的心意,东南方向就是鄱阳湖,水系丰富。陈氏似乎已风光不在,显赫的皇族最终都要走向民间,南北朝的陈朝在被大隋帝国攻破的那一刻,也注定了这个结局。陈朝高贵的皇族血脉被陈旺带到德安这个不起眼的村庄,但令陈旺没想到的是,看起来很平常的买田置产的行为,却拉开了天下第一家的建设帷幕,前前后后332年竟没有分过家,更意外的是他和几个后人享用了宋王朝的皇帝御赐的晋国公等一堆令人神往的封号。
《宋史.陈兢传》里对这个大小知教、内外如一的宗族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余口,不畜仆妾,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

东佳书院晨曦
义门陈缔造了人类社会不可思议的个案,族长神一样地端坐在中间,宗族统一到一口锅里,形成以血缘为基础不再割裂的整体,在德安的一个村庄成功地实施了自给自足的乌托邦试验,一大二公的宗族公社景象呈现在历史的目光下。
坊间曾流传过陈兢本人的一则轶事,他应召入朝,太宗皇帝赐御鸽一只,以示皇恩。陈兢将鸽子带回义门村,切碎和醍酒,与全体族人共享皇上美意。太宗皇帝知道此事后甚为高兴,不亏义门子弟,又赐陈兢一只梨,陈兢当即津津有味地啃光,众人不解。尔后才明白义门人永不分离(梨),有人撰联曰:独食赐梨合族品味悟公意;同啖御鸽满门欣尝知天恩。
故事虽小,却生动地折射出义门人的气象。
义门陈的存在仿佛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日子过得温暖而恬淡,村落布置得精致且意味深长。他们已经不记得什么是市井,什么是仇恨圆滑,什么是堕落荒淫。每一双眼睛都那么澄澈,每一张脸都那么纯真,每一位族人都勤勉耕读,谦恭有礼,书卷与乡土在这里没有界限。

中国民间隐匿着许多高人,我们力图抹去岁月的尘土,让他们的事迹熠熠发光,比如陈崇。
他是陈旺的六世孙,又一个唐朝人。这个中国最知名的一个族长亲手编制对于义门陈最具核心地位的《陈氏家法》,宋人对这个家法极其关注,收藏于国史馆,并赐王公大臣人手一册。家法明确规定:
“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弟侄子女生有赋性聪敏者令入学。稽有学成应举者”
又“立书屋一所于住宅之西,训教童蒙,每年正月择吉日起馆,至冬月解散。童子年七岁令入学,至十五岁出学。有能者令入东佳”

东佳书院瑞雪图
可以清晰地看出,陈氏的宗族家学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分类办学,有学者称其高等教育为中国第一所有规模的私人大学。
陈崇目光如炬,东佳书院是他理性的设计,用深情和战略性的思维使宗族在历史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呈现勃勃生机的图景,这种对灵魂的塑造显然将义门陈推向了绝对的高度。我们注视着一个宗族从遥远走来,义门的价值观及东佳书院是庞大的陈氏血缘体系的原动力。陈崇仿佛是一位不死的族长,无时不在影响他的子孙们。
从此,义门陈诸如“同榜三进士”、“八英九才子”等就不足为奇了,见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记录,应举登科者已达四百零三人。

在权威的陈氏家法主导下,东佳书院担当着家教的职责,深刻规范了族人的思想,并坚守着道德上的共识,从而在相对独立的一方生活空间里涵养出敦厚的家风,根深蒂固的精神法则如同血缘的传递代代相袭,于是,天下都在关注这块神奇的乐土。
这些眼神里有寇准、晏殊、吕蒙正、苏东坡这样的达官贵人,更少不了皇室。
义门陈现象起初是完全符合封建王朝统治思维的,村民守规守矩地活在物质和道德的框架内,摒弃与儒家思想相悖的恶俗,自觉地执行忠义孝悌的伦理标准,皇帝们当然需要表明一下态度。
唐僖宗于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并赐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门香。义门之名就由此而来。
唐昭宗于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
纵然是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也不忘赐“义门”匾额。转眼北宋,太宗赵匡义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御笔旌赐“忠孝世家”,又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赐“真良家”和“义居人”,甚至题诗:“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宋真宗除了赐联“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并于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筑就高台,亲题“旌表义门陈氏。”……
旌表频频,皇恩浩荡。义门陈氏族人们自然涕泪俱下,感恩戴德,到了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三千九百余口的义门陈氏已被标榜全球最壮阔的家庭。
这分明是一个牢固的基层政权。
江湖上风传义门陈几乎人人精神抖擞,个个饱学多才,陈氏宗族震撼了天下,最后让皇帝的内心摇晃起来,鸡犬相闻,尤如世外桃园的义门陈在皇帝的案几上变成严肃的事态。
文彦博、包拯等名臣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聒噪的角色,宋仁宗终于采纳他们冠冕堂皇的建议,即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义门陈陷入盛极必衰的宿命,宗族在鼎盛之际因政治因素突如其来地被分流,绝大多数族人心理上来不及准备,就在华丽的词藻下被生硬地割裂。
族长隐喻式地让一口锅决定他们的命运,这口锅是击鼓传餐的古老集体制大食堂的物证,这口锅象征着“室无私财,厨无别馔”的宗族公有族人共产的大同精神。
在大锅碎裂的瞬间,陈崇的美好规划戏剧性地幻灭。
大锅崩成二百九十一块,于是有了二百九十一个去处。
每个陈家子孙的眼眶都噙着泪水,集体性悲壮地背井离乡,在朝廷恩威并施的谕旨下开始了前后跨时数月的漫行。去远方选择生,迁徙的路是异常艰难。车辚辚,马啸啸,几十里的忠义大军默默各自分飞。河南、湖北、安徽、山东、四川……远的抵达海南、松潘、云贵等地,有的甚至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继续分家,他们走向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坚如磐石的义门陈在这么一天犹如乱沙杂片零落在大地。
流浪虽然漫无止境,但许多遥远的陈氏村落都会高悬一块拒绝遗忘的“义门世家”匾额,它是陈氏子孙望乡意味的哀愁,德安义门村依旧是陈氏朴素温良的故乡。
分家是义门陈编年史上的剧痛,此后令人焦虑的消息不断从义门村传来。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李成为首的流寇纵火焚村;金兀术仇视抗金将领陈士伊,他的故里义门村惨遭敌手袭击,被夷为平地;朱元璋派兵报复性洗劫了陈友谅这片祖居地,并将义门陈氏定为丐户。匪寇、军人肆无忌惮地袭扰对义门陈的瓦解无疑是致命的。

从南昌到德安,农村方正的屋舍粗劣、邋遢,毫无内在地乱掷乱丢在城市之外,我的内心被一种酸楚所纠结。再向县城西北走 三十二公里就是车桥镇义门村。
路上不再有“旌旗迎五马”,门巷不再有“遍多长者车”,更不见“蒸蒸而慕之者”云集,送往迎来、日无暇时已是陈氏后人无不感慨的谈资。沿着古巷往里走,在东佳书院悲喜交加的沿革中逆行,御书楼、义门别墅、陈氏书堂等义门陈氏标志性的场所已在冷暖的世道,流年的沧桑中覆灭,灼伤过的记忆顽强地复原早就荒圮的景象吧,回到“儿童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乐中”的中国式田园,回到“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奇观胜景,让寇准感叹过的楼藏万卷书及“亭台楼阁、耸延四方”的宏大书院复生。
义门陈和东佳书院盘踞在我们对历史的回望中,在现代城市冷漠的外表干预我们生活的时候,在亲情开始流失,血缘开始淡化的当下,它留给后人最美好的怀念是在血的情感上所搭建起来的一个大家庭的秩序,并以中国古老的道德观使这种秩序达到有效。
这个传奇色彩的组织仍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我们解答,历史不是烟云,它鲜活地站立在那里,久久高耸地站立在赣北广阔的丘陵地里。


1楼2019-09-25 17: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