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少年组
小K和Anu是年纪最轻的一组,其实以我心目中的标准,他们的音乐还缺乏岁月的洗练和沉淀,站上歌手的舞台,商业或政治的因素大于实力的因素。但正是年轻和无畏,我们也在这个舞台看见了新生力量的努力和成长。他们也是本场奉献惊喜、瑕不掩瑜的一组。本场我更喜欢Anu的表演。
小K《记得》
唱得不错。中文标准度惊到我了。可是,可是,比林俊杰版本低了3Key啊!
和当年LaLa在歌手,信心的高音不过C5一样,所有的思路都是在C5处爆发最高潮,然后向下搭建。小K也同样,他的现场胸声最高音实锤G4,还要安排一次感情升华的升Key,结果就是最低音下探到了2组。
本来《记得》或者说《不懂》最高音只是短暂的A4,虽然小有难度,但也属于大众可以唱一唱的歌曲,这样一降以后,彻底变成KTV歌曲了呀。
当然演唱远非KTV水平能比,干净的声线,稳定的气息,良好的强弱转换,以及数个非常有欧美感的转音,都是他训练有素的表现。而歌曲我最欣赏的还是最后那段假声的转音,非常有质感,给了歌曲一个非常漂亮的结尾。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小K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没人会苛求一个外国人的中文水准。在这一点上,小K超水平的完成了任务,展现了足够的诚意。在演唱上也可圈可点。声音到位了,但整个精神状态,包括眼神肢体,都完全没有表达出这一首非常痛苦无奈的歌曲的情绪,反而大部分时间都面带微笑的。这情感的缺位已经不能用年少缺乏经历来解释。毕竟易家扬的歌词已经写到那种程度了。
这样的表演,作为一个中文的录音作品是合格了,但放在歌手的舞台,却成色远远不足,就是友台节目,让玻璃导师或者刘欢导师,甚至杨坤导师,转过身去听,都不一定会拍按钮的吧。
就唱中文的诚意点赞,心理排位排到杨坤上面。
Anu 《路弯弯》
这是藏族少年组合在这个舞台上迄今三首歌里我最喜欢的一首。它自在,它自如,它自成一体。
前奏那个鼓点一响,我眼睛就亮了一下,这两要唱雷鬼。
国人唱雷鬼总是感觉未尽人意,要么就是只是当作元素使用,没有充分的把这种音乐自由的、懒散的、逍遥的精神表现出来;要么就流于程式化,沙滩裤一穿,墨镜一戴,尤克里里一弹,形同cosplay。
他们感觉就不一样,藏文雷鬼居然形神兼备,唱出了一字一音的国语所缺乏的洒脱和连贯。巴雅的嗓音深沉宽厚,宫巴粗砺奔放,配合无间,唱得有模有样,感染力极强。
但最让我惊喜的,却是中间插入的那一段民族小调般的藏文歌谣加口白,就连最后那声“哈哈”的笑声,虽然无疑是精心设计和排练,表现出来却是如此的轻松质朴,这笑声,便是他们血液里的东西。
让我想起了去年刚刚去过的那片雄浑壮阔的土地,想起了那里的古老到结满硬茧的文化。想起我在拉萨街头、后藏乡间,见过的那些人。不管是奔忙的快递小哥、小贩,还是休憩的司机、牧民,随口唱起这些千回百转的小调,都是如此的绵长悠扬,仿佛这是酿在藏民心中的美酒,不需勾兑,张口就是满野的微醺。这是藏民在穷山恶水间跋涉的坚韧,在生命苦旅中的虔诚和乐观。
那悠扬的小调,可能是对家乡的思念,可能是对某个姑娘旖旎的遐想,也可能是毫无意义直抒胸臆的哼唱,不需要动辄喜马拉雅那般高亢那般穿云裂帛,而只需要在喉间温柔的呵出。而字幕的存在反而消解了它给我最初的幻想空间。
这才是anu的音乐根基所在,真正有生命,有温度,有能量的精神宝藏。
直到藏文rap,这都是一段让我惊喜十足的表演。和上一场一通元素乱炖品味极差的anu完全形同两组。
但是转折终于出现了,rap过后的中文部分,一下子让我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们的普通话,这并不是是否标准的问题,而是是否能用它思考、用它真诚表达的问题。我不知道普通话对他们能不能算母语,但是一进入普通话的唱段,那种感情的流淌,那种自如和自然,顿时都消失不见。
如果说第一段的中文歌词,始终杂糅在藏文中间,又处在开场极浓的雷鬼唱腔的状态里,还显得非常自然舒服,那么到了后半段歌曲唱普通话时,就原形毕露,特别是巴雅的中文唱段,显得相当老派油腻,甚至不如小K的中文表达。
这大概也是当Anu离开自己母语时所遇到的困境,他们前两首歌曲给我廉价感的根源。他们仿佛希腊神话里的安泰,只要双脚不离开他们音乐的土壤,就可以把他们的民族元素和全世界的音乐做最天马行空的嫁接,走在探索的前沿,毫无违和;但一旦离地,却立刻变成二流水准的偶像组合。
因而综上所述,Anu给出的是一个喜忧参半的表演,但瑕不掩瑜,这首歌依然是值得点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