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194贴子:4,340,251

回复:25日,北京纪念陈发科先生进京90周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30楼2018-11-27 08:42
收起回复
    雷老师还强调,要像杨式那样舒适得力,这也是我们折一枝的特点。


    IP属地:北京31楼2018-11-27 08:50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32楼2018-11-27 08:58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33楼2018-11-27 08:59
        收起回复
          见到桌子上写着有保定来的传人,应该是李经梧老师那一脉的。


          IP属地:北京35楼2018-11-27 09:55
          回复
            我的师兄李超---李雨樵老师,在老家徐州和深圳,传了不少弟子,这次派来参加纪念活动,是月坛的师妹招待的。


            IP属地:北京36楼2018-11-27 09:58
            收起回复
              前面朋友说,介绍一下传人。
              我多年前,接触到冯老师弟子,吕宝春师兄。当时我们还没合上劲,到他手里,怎么摆弄怎么是。
              他讲到学陈式拳缘起。和原来和张旭初老师学八极,是优秀的弟子。有国外有人来,体委就请他表演,估计也是通过张旭初老师。冯志强老师也去表演。两人完成任务,到更衣室换衣服,聊了起来,他问冯老师的拳能用吗?冯老师说可以,两人就试了试。说冯老师把他发出去几次,决定和冯老师学。
              后来,听说到国外教拳去了。


              IP属地:北京41楼2018-11-30 10:34
              回复
                另外一个师兄,叫卢春,没接触过,听说的,也是以前和张旭初老师学八极,后是冯老师弟子,不知是不是吕宝春师兄带过去的。听说他和普京的保镖试过手,对方也是高手,被他拿跪下了。
                因为太极拳本是高级班,所以很多以前练其他拳的,反倒出成绩。或者,起手练太极拳得,应更注重基础。前一段上海那个交流会,说杨守中老师一脉,开始要顶一下,把结构搞扎实,我觉得很好。武术反对躐等,还是拾阶而上比较好,不然,从高高云端,要有具体的下降法,也好。
                过去许多病人,练松静的太极拳,身体好了后,兴趣大继续找,成为高手,就一定是加入更多、更基础东西。这批人中,也出了一些高手。


                IP属地:北京42楼2018-11-30 10:47
                收起回复
                  吴向光老师,田秀臣老师弟子,在紫竹院教陈式太极拳和吴式37式,一起的,有位单老师。八十年代。都已是60多岁了。
                  我因为架子学得慢,老师走的早。就和两位老师学二路。
                  吴老师又是我邻居,所以接触多些。他是老八路,小时候练过二郎拳,拿着大片刀翻墙越脊,在河北老家当武工队员。后来是兵器工业部二十院的秘书长,就是和吴运铎老师同事。
                  写字很漂亮,教人打拳,要像写字,起承转合,起笔、运笔、顿笔。领我们去看冯志强老师,我因为工作忙,觉得天坛太远,就没去冯老师那里继续学习。我们一起的小张,到了冯老师那里学习。
                  和田秋茂老师提起吴向光老师,他记得这位老师兄。


                  IP属地:北京43楼2018-11-30 11:06
                  回复
                    到月坛雷老师这里的,还有杨德厚老师---陈发科先生学生、杨益臣老师弟弟,汪炬、杨文笏、高瑞老师---陈照奎老师弟子,田秋茂老师,陈瑜老师。


                    IP属地:北京45楼2018-11-30 12: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