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巫山见云雨吧 关注:32贴子:1,146
  • 5回复贴,共1
虽然得到这信息,但当务之急是行宫问题,启杨在暗查行宫起火之后,便一心投入修缮工程,与云彻翻查典籍后决定效仿宋朝丁谓之法,从行宫处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以解决新土问题,河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等到完成运输,把水排掉,把施工**填入沟内,使沟变为平地。云彻却觉得时近梅雨,不可挖沟,以免控制不住水位反而淹了平地,启杨同意。(云彻,启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23 10:43回复
    (先是跟二伯在实地查看了一番,又在八卦的大娘哪儿得了信儿,结合起来一看,委实是非常不简单。但首要之事并不是追究行宫究竟如何失火,而是事已至此,必须先解决这残破的行宫。)
    (翻阅了一夜的典籍,眼睛差点瞎在这儿,叫我翻出了一条万全之策,记录下来,正欲寻人商讨,却听云彻大人登门,赶早不如赶巧,就是这么个理,忙喊人把他请进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22 18:24
    回复
      (他入内,先是一礼,我亦回他,于工部而言,众官皆是我师,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你看看,我正要去寻你,你就送上门来了。
      (他提及可有法子可解决行宫修缮,我觉得可真是心有灵犀极了,不像跟老五一点儿默契也没有,说话可费劲,便兴致勃勃将昨晚所看的典籍记载翻出告知。)
      我准备效仿丁谓之法,挖渠引水,用水力运输材料,省时省力。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22 18:29
      回复
        (我道完,他有疑问,是意料之中的,又将典籍往后翻了一页,将解决之法指给他看。)
        你看,这儿也有说,待工程完毕,只要将废土废料填回沟渠里即可。
        (这法子总体来说是省时省力得很,就是挖沟要点时间,但一想后头运料便利,便也是值得的了。)
        你看,这法子可好?
        (到底是翻了一夜的典籍,千挑万选找出来的,自然会是万全之策,就差没把这些书撕烂全吃下肚子里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22 18:34
        回复
          (见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点点头,毕竟是在工部待了许久的官员,平日里见的例子一定比我多得多,假以时日,我也当如此了。)
          就是这么个理,既然要做,自然要用最好的法子做。
          (又听他问及工程计划,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流程,写了个详尽,边写边解释,我想到时候只需要按照这路子去做,准是不会出问题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5-22 18:38
          回复
            (百密一疏,竟忘了梅雨这一茬,云彻大人提醒的好,二人商议工程推后,先禀报二伯。余下不表。)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22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