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迄巴吧 关注:1,621贴子:27,419

回复:法迄二十四 解脱暨断痴毒方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解决烦恼之判断依据
世俗的生活,常会遇到不知怎么想、不知怎么说、不知怎么做才正确的烦恼,我也常遇到。它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般若智慧不足(阿罗汉、六地以上证果菩萨就没有这类的烦恼)所致。所以,如何行的依准,个人建议依佛法、依佛所制戒!
佛陀弘法前期,制有三净肉的戒律,要求吃肉只能吃三净肉(弘法后期是不准食肉),为何三净肉准吃呢?因为,符合它的要求,在未来的解脱修行就不会受到被吃肉的那个众生所障碍之故。(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
若鼻孔嗅到肉香,然后看到肉,然后施主就持这些肉来布施,则出家众须拒绝!因为,虽然没见到杀生场面、没听到动物哀嚎,但怀疑是为我而杀!


IP属地:天津18楼2018-04-21 06:58
回复

    话题拉回到**法友的疑问上。
    >河左边放生,同时河右边抓捕杀生,这样放生是善因还是恶因?
    依理可以判断,恶因大于善因!所以不要做这种放生的事。
    ----
    >河左边放生,不同日之河右边抓捕杀生,这样放生是善因还是恶因?
    依理判断,鱼极可能已游走,这类的放生若在比较急流(已被流走),可以安心去放生。若是在不流动的湖或河川,则不应该在此处放生。
    ----
    明知医治好极恶人,则必然广杀多善人,而医生却坚持依行医誓言,不问善恶的去医治,这类人,我只名之为痴人!
    但若被医者面恶,但却不知是否真恶,则有必要依行医誓言医治好他!
    ----
    所有一切的判断式,只在汝心是否已知!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1楼2017-06-21 06:53


    IP属地:天津19楼2018-04-21 06:59
    回复
      6、修行之省力重点 - 养成净X
      (1)
      (2)个人以为,还是养成净x比较省力。
      因为无始以来的妄x,它已成为可以不经思惟就去执行的状况,于每次察知而觉,又至于消,如此过程若没养成x气(净x),而次次用心察知,是非常费力!是初步功夫。
      所以,这类修行者,敝人建议一定要养成净x。
      (3)这类用心的修行者,在《圆觉经》的开示而言,是属于禅那法!但建议修行者要先悟净圆觉,那么,才比较有可能养成净x,何以故?已断见惑,不存犹疑之故!(没有下三结之疑结)
      2017-6-21 07:01


      IP属地:天津20楼2018-04-21 06:59
      回复
        7、离欲判断式
        本文重点: 分享如何于身口触尘时之对治,以促进欲习浅薄乃至断除!
        解脱轮回的修行,必须离欲,但什么人事物于触及时须离,这是一个大
        问题!


        IP属地:天津21楼2018-04-21 06:59
        回复

          因地沙门比丘主要功课就是离欲,涉世所需持有的少,所以判断也少,
          因此少生心,不生心就不生烦恼,乃至当下可能就断三毒,而解脱轮回 。
          已断三毒的果地沙门比丘,又称为大阿罗汉或菩萨比丘,他们须度化众
          生解脱轮回(主要是解脱烦恼囚禁),是故,生心之处在所多有,其所
          生心不名为识,而名为智,通称为妙观察智。若非菩萨比丘而是一般的
          阿罗汉比丘,则称为一切智!
          本文的重点不放在出世修行,而是入世修行的方法。
          对于入世修行者来说,处处生心是必然的现象,这类的修行,适合菩萨
          乘根器者,而不适合像南传这类以此生梵行,命终不入轮回的二乘根器 者。
          那么,入世修行者必然要面临行住坐卧中的用功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
          “动中修”要如何修的方式...
          ---------
          ①①
          动中修之最困难处,在于:
          1、未发誓(未下决定)于动中六根与六尘接触时如何处理,以致于
             时时生心堕入三毒中,不能解脱轮回(无明故,所以不能下决定
             要时时远离三毒的执着惜气)
           2、已发誓(已下决定)于动中六根与六尘接触时,要远离执着,但
             所接触太多,不知如何择善固执,乃至不知如何离执!
          这里主述的是身口的用功,而不是指心念生灭如何用功。
          心念的用功方式,无论入世或出世,都必须无欲,而无欲时,并非不能
          做事。如同行于路上,看到路边有小石,此时对它无贪取之心,对它无
          贪欲心之故;此时对它无憎恨,未受它伤害过之故。当下虽无贪嗔,亦
          知它是小石之故,亦不落痴习之中。
          是故,于念念之间皆无三毒惜气产生,因此具有妙观察智,以及平等性
          智,这是七地菩萨的用功方式!(详见《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七地的经 文)


          IP属地:天津22楼2018-04-21 07:00
          回复
            ①②
            吾人具世俗智慧,虽了知上述用心的方式,但于身口对治的方便法,却
            常呜乎无知,而上善利根者,他们不必读我此文,自知如何用功断惑乃
            至行菩萨法,所以一般初修乃至未得窍门者,就有必要读此文多思惟善
            巧方便的对治法。
            方法是:
              非重要事,少接触,须舍!
            方法简单,但所触尘所导致的事件类型却非常多,例如:个人的食衣住
            行育乐等事。例如:应酬或与他人相关的食衣住行育乐等事。
            -------
            ①③
            什么是重要事呢?例如:
             ·必要之食
                不食即死,不能继续修行,是故只食能维持肉体存续的食物即
                可,不必多食。
                以我为例。目前的生活,比之沙门比丘来说,相差不多,更可
                能单纯,说我老**亦可。而且,多年以来已养成一日二餐,
                早餐吃一杯流质食物,中午不食,晚餐则视状况吃饭。
                晚餐也不必然须食,因为已习惯无食欲,若观察肉体不需要养
                份,肉体又不产生需吃食的讯息给我时,就不会去进食!
                吃食的惟一目的,是令肉体存续,而能于此生继续修行以断除
                无明!
             ·必要的衣住行育乐等,比照食的原则
             ·必要生活费赚取
                此项对于具智者来说,是不必我多言,比照食的原则就自能得
                出答案。
                具智者了知,人生目的就是在断除无明尘沙惑,那么,吾人自
                问赚钱之目的为何呢?...
                我说:供肉体存续,而能于此生继续修行以断除无明!
                若您认同我的说法,既然明白贪欲爱习不应执着,又何必堕入
                烦恼须赚多少钱的困境中呢?
            淡淡的来世,淡淡的去世,乃至断除无明,继续依愿随缘了业...
            既然本须舍离所有执着,那么,就要认清并于认同后去执行,凡“非必
            要”的,就一切具舍!
            见此文的有缘人们:
              请持笔写在纸上,自问什么是可供您修行的必要事物呢?
            以上,普愿见闻者得法味!
               合十
            2楼2017-11-08 12:43
            凡是不重要的事都舍弃,,,,
            (1)凡,对自我及众生解脱烦恼无助益的事物,皆是不重要,皆须舍!
            (2)若生活只需三件衣服,而却去买第4件乃至第99件,这行为称为“不重要”之事,所买者也是不重要之物。
            2017-11-21 16:01


            IP属地:天津23楼2018-04-21 07:02
            回复
              8、修行断惑之方便法
              ,,,
              (1)这类现象,个人建议要多加修行时间。如同失恋、失大钱的人,当下的心情一定很烦燥,但没有失恋、没失大钱的却不会,差在何处?差在执着习气。要顿断它是很困难的,所以要起方便法,也就是对治法!
              (2)*楼现象的对治法,在于攀佛缘不足。
              上述二类者之消除所遇到的烦恼,那就是要想办法,把当下的情绪稳定下来,去运动是非常好的方法。而吾等修行人之方便法,就是常习断执着的佛缘,它是什么呢?就是常思惟:每个人都会死,所以我应该舍弃一切;有生即有灭,我又何必执着......等之类的。
              若不只于心上用功,又同时能拜佛、经行,则健心又健身,非常好!若同时也常布施,真正舍弃所拥有,那又更易于断除执着!
              (3)众生不可思议,解脱修行人也不可思议。所以,佛经中常有类似听佛弘法,或自己想一想助道品佛法,认同无疑了,然后就证果位的经文。一切惟心造,心的当下是什么,就算是想在桌上变出一个杯子,下一秒也有可能把它变出,即便自已是没修行的凡夫俗子!
              3楼2017-06-21 07:23


              IP属地:天津24楼2018-04-21 07:04
              回复
                9、修心修念 为什么就能起到解脱的作用呢?
                问:
                >修心修念 为什么就能起到解脱的作用呢?
                论:
                  《深密解脱经》卷一: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
                    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
                    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
                  念,是今心。当下的心能自在,就名观自在菩萨!
                  领悟了 “一切惟心造”,就完全开悟了!!然后,须悟后起修。
                  所谓悟后起修,就是一直保持 “心自在” 的现象,那么,可能会疑惑
                  怎样才算是心自在呢?
                  我说:这要分现象及果证。
                  轮回来自三毒,所以,想自在就须:无欲!
                  当行住坐卧都一直保持无欲时(实际无法保持住),最后会证入某种境界,
                  至于是哪一种,要看修行人的根器。若是二乘者,可能证阿罗汉果;若是菩
                  萨乘人,可能证六、七、八地境界(不一定哪一个)。
                  修行过程就是现象;最后证实所悟则是果证!
                  禅宗是教外别传,其目的在破除有缘人的执着,是故,法无定法,救人杀人
                  皆善法,亦是恶法,善恶视人、时、地、事、物而定。但禅宗有一总持法(
                  陀罗尼),它就是:无欲!
                  立志无欲,从初修至成佛都不离此法,从开始无到底,连无亦无,终至恒与
                  定俱,亦不生无(舍离)之念,无功用道(无生法忍境界)之故,觉遍十方
                  (佛地)之故。
                1楼2017-11-28 02:28


                IP属地:天津25楼2018-04-21 07:05
                回复
                  10、慧解脱暨断痴毒方式
                  以前曾经以为今生无法确定真正断痴毒的方式,也在百度贴吧上发文寻求有缘人开示断痴毒的方式(注一),今晨始知其方法,果真如《华严经》开示: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
                  心的作用,决定是否能否断三毒(从慧解脱入,或从俱解脱入皆如此),也决定是否能断无明入佛地!


                  IP属地:天津26楼2018-04-21 16:42
                  回复
                    自问:如何断三毒耶?
                    自答:《大乘楞伽经》云: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盘。
                       分别尔炎识即是意识。
                       但要注意,意识不动也不代表已入涅盘,入四禅无想定也能暂停意识不动。
                       所以,要证二乘阿罗汉果,(相当大乘菩萨五地境界),必须先证入三果
                       阿那含(相当菩萨五地位)。
                       三果(五地)的特征就是:贪嗔断。也就是已没有七情六欲之类的贪欲爱
                       习,此时若向此圣人索求肉体器官之布施,他会施舍!


                    IP属地:天津27楼2018-04-21 16:42
                    回复
                      多年前早已断除见惑,了知有生必灭无有不灭者;领悟所有生灭的背景是无生,生灭如同梦幻、水月,只幻有而实无,若执着为有,则是错觉!
                      虽然不疑上述的知见,却一直无法理解慧解脱圣人,如何能在如同凡夫之无禅定力现象下,而能入无余依涅盘,尤其是肉体受折磨非常痛苦之下,是如何能不被它影响呢?但今日却忽然悟入体会到其原因了!原来,果然一切惟心造...
                      ------------------
                      妄生之后,于是有十方宇宙(世界相续)、第八识(众生相续)、业力(业果相续)产生,而第八识,在《深密解脱经》上又被称为“心”!
                      有心,所以有繁洐,因此有三界,于是不离轮回,如此排列组合之后,三界又有了六道的分类,人道众生,又怎能离心而独存耶?
                      所以,当下心的状况,决定未来如何演变!
                      肉体既然由心所现,慧解脱者,又何必须入禅定才能解脱轮回耶?因此心解脱者,也必然能达慧解脱!(心解脱,在四阿含中是代表证得阿那含果位)
                      **********************************************************************
                      注一
                      ***************
                      如何判断下一动作是断除痴毒的行为?


                      IP属地:天津28楼2018-04-21 16:43
                      回复
                          (二)无色贪(按:无色爱)
                             贪着无色界禅定境界之烦恼。
                             法*巴按:
                             无色界有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
                             空无边处:离色贪能入。
                             识无边处:离空处贪能入。
                             无所有处:离心念之作观能入,但依诸经论说法,入此处,实际上并没有
                                  真正离心念作观,仍有少分识的作用,也就是说还有五遍行的
                                  微细习气在。
                             非有想非无想处:此处仍有因缘和合作用,所以入此处者,又称为因缘定
                                     。我个人认为,入此处者, 虽然是已离识,但这个离识
                                     应该是相对说法,识有生灭,若真已离识的作用,则必
                                     然能断三毒,证三三昧,而实不然。
                                     所以,入此处只是识的作用更微细,之前所离识,应该
                                     是指伏意识,而入此处定境时,则纯粹只剩意根(末那
                                     识)在不断的执取(恒审)受业力驱动所生的第八识相
                                     分。仍有更微细的未停止执着习气在(恒审)!
                                     俱解脱者,从此处而破三毒, 很有可能是证缘觉/辟支
                                     佛位,而不是声闻位。因为菩萨七地的境界,是念念能
                                     入寂灭而不证寂灭,这与由此处破三毒而证三三昧之境
                                     界比较相似。(依《华严经》金刚藏菩萨开示,六地就
                                     能入寂灭,这相当于声闻果。缘觉果的定境又胜声闻果
                                     ,所以可知其定力相当于菩萨七地,而慧力不及)
                        ---------------
                           (三)掉举
                             上二界众生心念掉动而退失禅定之烦恼。
                             法**按:
                             这现象应该理解成微细的贪爱习气仍未断除,而仍在起伏,不能理解成纯
                             粹是如同一般初修时之心念不能入心一境性之类的现象。
                           (四)慢
                             上二界众生恃自凌他憍慢之烦恼。
                             法迄*按:
                             这也是习气。连已断三毒的毕陵伽婆跰尊者也仍有余习,对恒河女神称呼
                             “婢女”,何况未断三毒的修行人呢?
                             所以,这里的慢,是指贡高的极微细我执,只比阿罗汉圣人的余习粗一些
                             而已。


                        IP属地:天津30楼2018-04-21 16:43
                        回复
                             (五)无明
                               上二界众生耽着禅定,而于真性无所明了之烦恼
                          法**按:
                               如我所知,无明也有粗细,未断三毒者是粗,已断三毒而未觉遍十方者(
                               未入佛地)是细。
                               这里的无明习气,应该是指三毒中的痴毒,是无量劫以来养成的,比直觉
                               还更微细的我执!
                               分别有比较,心念最粗;了知仍有观伺,心念较细;直觉的分辨、了知最
                               微细,如练武数十年的国术大师,有飞镖射来,不经大脑就直接的闪躲。
                               例如,我本人念阿弥陀佛佛号也非常纯熟,每次突然滑倒时,于当下都不
                               自住的念“南摩阿弥陀佛”,不是我有心想念,而是已养成习气,在直觉
                               下就不自主的就念出!
                               无明习气是负面,其微细程度,我估计与我这等不自主的念出佛号,应该
                               是很接近或相等的级别/程度,差别在一个是恶习气,一个是善习气,若果
                               真此二者习气是非常接近的同一层级,那么,在下今生解脱轮回就有希望
                               了!
                          1楼2017-11-07 05:57


                          IP属地:天津31楼2018-04-21 16: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