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吧 关注:1,830贴子:408,339
  • 1回复贴,共1

古文字之取象思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字取象思维,源自易经,言取象,不外乎阴阳、刚柔、仰观俯察、远物近身,此中有确切不移之道,言其象者,必有其道。易经取象明爻,古文取象以六书,爻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古文有说文部目,有象有辞有解有法。
今人驳许慎,谓其以汉流行之五行术数思想论汉字,实今人偏见。吾人今日经年累月,识字读书,独独不能读经史之书,只能读浅薄之书,乃至于不愿读书,只听人讲书。此国民堕落之兆。
文字岂可脱离六经乎,文字乃经学入门,尚能脱离经学而独存者,即今之不中不西,不今不古之文字教育,亦即今之语文教育,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载道。拼音文字,或可脱离上帝而成独立学科,唯独吾国文化,经史不分,即经是史,实则文字亦史亦经,譬如甲骨考古,金文佐证等,足以证经史。
海印今言,民国以降,章太炎师徒,于文字有功,于文字亦有过。如欲真如钱玄同等人所言,中国汉字彻底脱离经学而成独立之学科,则文化腰斩于文字。今言文字是语言服务的,语言是人民口耳的话,又何以强令去圣,灭圣言,今欲弘扬国故,必则恢复:文字是为经学服务的,经学是为吾国文化而立的,经天纬地之学,自立于经天纬地之古文字。
古小学,即是经学之入门,以文字而开经学之门,此古人教育不易之理,岂可以不中不西之字,定我国祚之鼎哉。
经籍明言,伏羲画八卦,仓颉依八卦而造字,造字之理,确凿出于八卦,八卦首于取象,取象既是法天则地之学,故教汉字既是教易理,绝非今日学校之为语言符号之理。一画开天地,即一画以成象、八卦分列,万物成形。取象有本义,有刍议,有旁通、有衍生。观象而明理,既是读书明理的本义。此书可是河图洛书,此理可是天人万物之理。
天地万象,万变不离其宗,在八卦,在阴阳,在无极,在太极。比如饮食之类必属坎离,坎为酒,离为口;行动之属必属震巽,震为足为动,巽为进退;疾病之属必为坎,坎为病,医药之属必为离,离为火;财富之属必为巽,巽以利市以倍;鸟兽鳞介之属必属离,离为飞鸟,甲为网罟;乾龙震马艮虎坎狐;草木之属比为震,其震下又分八卦,以类之。如坎荆巽杨,故,爻卦本于取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此象之始也,亦象形取象思维之始。
书契兴而结绳远,圣人广为之象,开物成务,既是万象,象亦有数,故曰象数,此亦文字、图画、数学同源之理。
象有辞,故曰彖,言乎其象,圣人设卦以观象,而有系辞,仓颉依八卦而造汉字,而有六书。系辞之吉凶者,得失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画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象之不明,意言何有?
近取身,远取物,至人事以合天道,无所穿凿附会,此远近之道,即是天地之道,故所谓做人之道,既是知远近以合天地之道也。
凡夫只言作人,不言天地,不合取象之本意,字学本贯通三才万物,尽人之达天之谓也,其大乎?拟诸形容,象其物宜,见乃谓之象,往来不穷之谓通,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则通,通则久,故成大化。
观象而忘言谓之文,观象而通象谓之悟。得心而忘象,通而后能得,得而后能忘,忘而后能本。
文字之所起者,画也,理意之所变者,易也,认字不通易,不足以观天地人物之变。天垂象,见吉凶,天何以言,近取人,远取物,即是正言,亦象也。又有象中之象,亦有无象之象,此唯圣知。君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取象而知。文字之大象,即天地之本舆;文字之小象,必叶韵诵赞,玩味不足,则咏叹之!
易为六经之首,乃天地之书,述天地之本原,尚书者,天地之功业者,诗经,天地之性情也;三礼,天地之文章也;乐经,天地之音律也;春秋者,天地之法度也。
洁净精微谓之易,是为天地之心也。功业之所出,性情之所统,文章音律法度之所生也,故曰天地本原也。故文字者,天地之心所化,以易为心,以六书为笔。何以哉?天地非象无义教圣人,圣人非象无义教天下万世,离象而言易,离易而言文字,则为空疏无用之学矣。
天地未分,混混沌沌,象帝之先,不见上帝,斯何象乎,天地即分,阴阳流行,斯何象乎,阴阳即判,五行成列,斯何象乎,伏羲氏出,合天之心,举天之眼,运开天之手,提代天之笔,能于一物不生,一念之前,一理不形中,大画为一。即此一画开天地,继之一画分奇偶,天下数生,再奇再偶,重奇重偶,一至于三,三才成立,卦象已成,三奇为至健,乾也,刚也;三偶而至顺,坤也;乾坤者,万物之父母也,乾坤不交,万物不生。乾之初爻交坤为震,坤之初爻交乾为巽;乾之中爻交坤为坎,坤之中爻交乾为离;乾之三爻交坤为艮;坤之三爻交乾为兑;乾坤也、震巽也,坎离也,艮兑也,八卦成。
孰可以象之乎?象之者,天地也,水火也,风雷也,山泽也。故天地之交,不能无水火;水火之交,不能无风雷;风雷之交,不能无山泽。
以一象之,一以贯之,一至三,生数也,四至六,成数也。由生而成则变,由成而生则化,不变不化,则生成之机息。生化至六十四卦,既是变化之道,亦是汉字取象之道。
太极象也,两仪象也,四象象也,八卦象也,六十四卦象也,三百八十四爻象也,文字,皆象也。八卦即五行,五行即阴阳,阴阳即太极,太极归无极,原本无极,物物一太极。以阴阳而成卦象,以卦象而成爻辞,所以经史子集,三教百家,无不在其中矣。
象也者,变化之显也,吉凶之先见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知其象则知其理数,知其理数则知天地之造化之钥,以此开格致之门;在人则知吉凶,知吉凶则知善恶,知善恶则知命,以此开人道之门。
此所谓文字取象之思维乎!
考诸小学历史,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以六书,即教以法天则地之学,非教以记诵符号之学,今之文字教法,涂鸦不是,刻画不是,符号不是,穿凿附会,全凭己见。文字之乱,文化亦乱,事小而害甚,语文教育之改革,何日能至此?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9-16 11:56回复
    转载——海印国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9-16 1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