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都走了。录音棚里只剩下梁倩一个人。刚才还因鼎沸着各种乐器的音响和嘈杂的人声而显得拥挤的大厅,一下子显得那么空荡。真静!就连掉在地上的一声叹息,似乎也可以听到回声。不过梁倩不想叹息。叹息有什么用?难道她叹息的还少吗?假如她还有一丁点力气,她打算立刻躺到地板上,从大厅的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小的时候,她总是用这种办法来发泄心中的愤怒。
她抱着胳膊肘,站在空荡荡的录音棚中间,跟站在旷野里一样。灯光,从高高的天花板上冷落地洒下来,照着她那张木然的、落漠的脸。细小的皱纹,像河道的支叉,流淌着从全身心里渗出来的劳顿和疲乏。不知从哪里吹来一股冷风,使她清醒:不该在这里失魂落魄地站着。她顺手灭了录音棚的灯,走进隔壁的工作间。
这工作间简直像轮船上的驾驶舱。她坐在那一排录音设备后面,活像一个船长。对面,半扇墙那么大的隔音玻璃那边,熄了灯光的录音棚里黑咕隆冬。梁倩有一种被包裹在一团因为黑暗而分不出远近、深浅,从而被视觉误差夸大了的空间之中的感觉。这是错觉!然而她分明觉得孤单。她想起读过的杰克·伦敦的一部小说《海狼》,那是写一个船长的故事。梁倩可不愿意像他那么惨,作恶多端,剩下孤家寡人,最后像一条恶狼那样死掉。她环顾四周,她身后紧挨着墙壁的那一大排沙发上,丢着一只不知谁用纸烟盒里的箔纸叠的小燕儿。用手拉一拉翘在后面的尾巴,两个翅膀还像那么回事儿似的扇一下,带着一种可怜巴巴的、竭尽全力的笨拙。很像她自己。
录音师傅、乐队、指挥、作曲家全都忿忿然地走了。好像准备罢工似的。好像她是个工厂主。
最后那句话,梁倩简直是把勇气鼓了又鼓,而且是把眼睛看着天花板才说出来的:“明天咱们九点开始好吗?”她真不敢看那些脸,那些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还有,她原来准备说八点开始,不知怎么回事,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九点。
好吗?
既然她是导演,就应该这么说:“同志们,明天九点开始,请大家准时。”
可是,就是那样,当场还有人顶了她:“九点半!”
好吧,九点半就九点半,她没有敢说半个不字。
“真讨厌,这老太婆还有完没完?”
这是骂她,不过梁倩装着没有听见。
没完,亲爱的,对不起,只要那种孤苦无望的挣扎表现不出来,那就不会完。
梁倩的要求早己和作曲、指挥谈过了。在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音乐处理上应该是什么样的。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梁倩自己也没说清楚。她结巴,脸红:“这里是不是应该再那个什么一点?”
“什么叫再什么一点?”
她看见指挥斜睨着眼睛,站在不大也并不高的指挥台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不耐烦地用指挥棒敲着乐谱。他显然不拿梁倩那些含含糊糊的要求当回事,好像她不是导演,不过是他指挥棒底下,一个吹巴松管的无足轻重的小演奏员。
谁让她不是一位名导演,谁让她头发还不像他那么白,谁让她不是李德伦或韩中杰。
她这是怎么了,何必埋怨这个、埋怨那个。问题在于她自己,为什么她不能准确地说出她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白复山奚落过她:“陈景润解答哥德巴赫猜想,也没像你这么吃力!”他总算知道还有个哥德巴赫猜想。到底,他还当过音乐院的研究生啊!
“你何苦花这样的力气呢!你没看见现在的电影吗?怎么花哨怎么来,现在好些人就吃这个。再说,谁又记得你导演呢?人家只记得演员,不信你去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问。你图个什么,折腾个什么劲儿啊!摄制组的人谁不烦你啊,你看不出来吗?”
难为他把她的事情过了过心,他总算没忘记他还是她的丈夫。可他这套生意经,全然不对她的胃口。
她看出来了。她怎么能看不出来呢!她又不是傻瓜。
他们走的时候,谁也不看她,谁也不理她,谁也不听她那絮絮叨叨、不说不甘心,说又明知惹人烦,因此便陪尽了笑脸的话。
真像撇开一个耳聋眼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懂,只能活在除了她自己,对谁也没有意义,谁也没有兴趣的,往日的陈旧的记忆里的老太婆。
真惨!
梁倩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工作间的隔音玻璃上照了照自己的影子。苍白,干瘪,披头散发,精疲力竭,横眉立目,一副要跟人吵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她把脑后那条己经从束着的头发上滑落下来的小手绢解下来,拢了拢披到额前、脸旁的头发,又用小手绢在脑后束了起来。她放松自己脸上的肌肉,舒展开紧绷着的嘴角。不行,还是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一点不讨人喜欢。
才只有四十岁,就已经变成了老太婆。
她的青春,哪里去了呢?她甚至没有来得及漂亮一下,没有把“年轻”这回事体会足,它便匆匆地离去了。
梁倩羡慕刚才骂她的那个最末一名小提琴手。廿一、二岁的样子。光亮的、曲鬈的长发,明亮的眸子(她一定哭得很少),红的唇,没有一条皱纹的前额(自然想的也很少)。唯一让梁倩觉得别扭的,只是她的耳朵上,手指上,胸口上,颈项上有着太多的假首饰。
有哪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漂亮,青春永驻。可是,她有时间一大清早起来像外国女人那样,在自己脸上磨蹭两个小时么?什么粉底霜,什么眼膏,什么卷睫毛的卷子,还有按摩……梁倩只好听天由命,于是她的额头便像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木头。她倒是买过一、两瓶“美加净银耳珍珠霜”。说明上这样写着:“本品用天然银耳、珍珠、脂肪醇等精炼而成,经常搽用,可嫩艳肌肤,青春永驻。”但梁倩的额头仍然像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木头。也许她缺乏耐性。经常搽用,“经常”到底是多久?也许她一直搽到进了坟墓,也看不到她嫩艳的肌肤了。完全是广告。青春要是离去,那是什么也挽留不住的,更不可能让它再回来。就算保持住自己容貌的美丽,又有什么意义?总得为着一个自己心爱的人。没有。要是有,她宁肯花上一些时间去搽“银耳珍珠霜”。
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像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那样还有时间给孩子做蛋糕,并且穿着得极其入时,堪称世间的奇女子,只能是女人里的偶然。
倒好像她真干出了一番事业似的。为什么她总难以找到表现她心中感觉的准确的形式?也许这一切不过是一场误会,她把自己对导演这一事业的爱好,当作了可以成为导演的能力。也许她一生会导演出几部片子,却没有一部可以让人记住。这也是一种悲剧,像那些害了单相思的人一样,爱,然而毫无呼应。
刚才指挥撂了耙子,那意思分明看她不起:“你行,你来!”
要是她也能像孙悟空那样拔根汗毛吹口气,立刻就会变出另一个梁倩,那么她准会拔一大把汗毛,学作曲、学指挥、学灯光、学表演……什么事都能说出个所以然,让他们全按她对作品的理解拍戏,而不是照他们自己的理解。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梁倩坚守这一条。如果不是这样,指挥可以开交响音乐会去,那时,他将是乐队的灵魂。他爱怎么理解作品就怎么理解作品,爱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如卡拉扬或小泽征尔,如阿波罗乐神之音,可以把《致哀丽丝》的乐句拆得七零八散。幸亏贝多芬死了。谁知道呢?也许他气得在坟墓里翻跟头也说不定。阿波罗乐神之音仍然固执己见。
从摄制组成立以来,不,从打算上这部片子起,她装了多少次孙子,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磕头,作揖,装二皮脸。这真不是女人干的差事。先是为了通过本子,后来是为成立摄制组要人,全像打发叫化子。到头来,还说她靠的是她爹的那块牌子。哦,她爹能替她去拍外景吗?她爹能替她去招待那些蚊子、臭虫、跳蚤吗?整整十个月,那个风吹日晒,那个一头倒下去便不知人事的疲劳。她爹能代替她把心中的感觉表现出来吗?她爹能代替她承受那种目光吗?——好像有个快死了的病人,是个挺固执、挺有权势的小老头,听说乡下有她这么个医生,非让人把她找了来,而病床边却站满了得过学位的医学博士,单等着看她这个江湖医生开出什么起死回生的药方。
没什么,这一切都没什么。只要她能顺利地、准确地表达她所追求的艺术的真髓。
为什么要在那个地方停下一切音响,单单突出那几声鼓呢?那也许给人一种恐怖迫在眉睫的紧迫感,然而它并不是这样……那么应该是怎样?愚钝像茧一样紧紧地包裹着她。梁倩觉得窒息得透不过气来,但她挣脱不出。她希望自己有锋利的牙齿,将那束缚她的茧咬破。
心里郁闷极了。梁倩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银幕上那棵无助的、孤零零的、在天空和大地挤压下的小树。歪歪扭扭,结结疤疤。
她受不了啦,再也受不了啦!她奔进那已经熄了灯光的录音棚,用力关上那扇沉甸甸的隔音的门,拚却全身的力气,歇斯底里地大叫一声……声音在黑暗中渐渐地消散,好像隐藏到黑暗后面去了。这一瞬间,她感到一种解脱和无我。
静止。瞬间的静止。哦,它在这儿!
只有落漠的荒原,只有低垂在天边那穷凶极恶的、翻江倒海似的乌云,无声地压向那颗孤零零的、突起在荒原上的小树,没有一声挣扎的呼喊。
哦,太好了。世界重又变为可以感知的,她终于摆脱绝望——那要人命的恶鬼。
心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吮吸着这恢复了自信的新鲜的感觉。
梁倩重重地倒在那条长沙发上,泪水顺着眼角滴落下来。她流泪了。为她是一个老太婆,为她没有享受过便失去了的青春,为她那么困难才找到的一点感觉。
有谁在拍她的脚尖。开什么玩笑,在这种时候。梁倩恨透了,她嚯地睁开眼睛,却是白复山那永远好意思的笑脸,他正坐在她的脚边。
他一定有事求她。准又是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不然,他们半年、一年,也不会见上一面。梁倩就是让汽车轧断了一条腿,或是被劫进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窟穴,白复山也不会找她。
梁倩立刻起身,拉好自己的衣裳,坐到另一张沙发上去。生怕有人进来,看见他们坐在一张沙发上,会招人闲话似的。对她,白复山早已像一个陌路人,在他面前,梁倩很注意检点自己。
这次,也足有半年没见了。梁倩无言地打量他。依旧风流倜傥,男人是经老的。如果不是眼睛底下那两块松弛的肉坠,说他三十多岁也有人相信。就是那两块肉坠也并不是岁月的痕迹,而是烟酒无度的印记。
这种样子,还能拉好琴么?
梁倩旋即意识到,这思虑的多余。毕竟是女人!管他呢,拉得好琴拉不好琴与她又有何干?
说起来好像是她迷信。梁倩总觉得拉琴也好,画画也好,写文章也好,总有一股灵气在支撑着。如果那股灵气没有了,就好比祖传的坟地里跑了风水。那就干脆把你的弓子,你的画笔,你的稿纸,折断、撕碎,再别在那里瞎胡混。
真的,他们两个人之间,究竟是谁害了谁呢?要是白复山不和她结婚,仍然是那个做提琴师傅的儿子,要是他随便娶个卖馄饨的小妞,也许他的灵气跑的不会这么快。
梁倩曾爱他,也愿意被他爱。结婚初期,为了讨白复山的欢喜,梁倩也曾着意地修饰过一阵子。那几件漂亮的连衣裙,如今还像没穿过似的压在箱底。真可惜!但梁倩也不愿意送人,生怕那衣服上的楣气会给人家带来厄运。衣服还没等穿旧,他们就互相看透了。
你会在男人怀里撒娇吗?
不,不会。
你能说清楚德彪西吗?
不,不能。
你知道什么是男人的虚荣?
不,不知道。
你愿意爬上黄山去看始信峰的云吗?
不,我不想爬。
这游戏应该在结婚以前做完。然而那感情来得太快,如同消失得太快一样。像仲夏里的一场骤雨。她太年轻,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像一块不大的云,载不了太多的雨。
离婚吧!
“离婚?何必呢?咱们不兴离婚这一套,不如来个君子协定,各行其是,互不干涉。我是个极其开通的人。对外还能维持住你我的面子,岂不实惠?”白复山说这些话的时候绝不激动,跟在自由市场上和卖活鱼的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一般。
白复山说的对。梁倩还应考虑她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然而,这种地位所给予他们的损害是不容易为外人理解的。不是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像腐蚀剂一样,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锈蚀着他们的灵魂么?他们在很多方面不是令人侧面而视么?
难道白复山变成今天这种样子,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么?她可以不再爱他,但她不可以不公正。在这点上,她倒是同情白复山。除了梁倩自己,谁也不会懂得,这种家庭的地位,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就算她不为自己的离婚闹得满城风雨,他们这个家庭,还不够引人注目的吗?父亲的那些老战友,大眼瞪小眼地盯着她,别说父亲,就是他们也决不会允许她为离婚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这不但会败坏他们梁家的门风,同时也败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门风。他们会拿出维护她父亲的形象,甚至是维护什么什么事业的尊严这样的理由来劝阻她。她知道,白复山透彻理解这一点。他自有自己的生活之道。
好吧,离也罢,不离也罢。大家都这么耗着。反正也没有哪一个爱她的人在等待着她。
“我到处找也找不到你,最近活得怎么样?”他从衣袋里拿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支递给梁倩,挺殷勤地给她点上火。自己也抽出一支点上吸着。
“谢谢,不好也不坏。”梁倩眯着眼睛看了看香烟上的商标:三五牌的!他可真会享受!
“戏拍得怎么样?”
“不顺利。”竟然还想着问上这么一句。难得。
“有人从中作梗?”
“哦,没有,是我自己。”梁倩根本不想和白复山多说。她知道,他说的这几句话和一般人说的应酬话没什么两样。于是,她便专心致志地摇晃着脱了一半、还在脚指头尖上挂着的凉鞋。
白复山看见,梁倩的袜套上有一个破洞。怎么会搞到这种地步,她又不缺钱用!他顺着这短袜一路看上去,上面是细得麻秆一样的小腿,再往上是窄小的胯,再往上是瘪的胸,再上,是暗黄的、没有一点光泽的脸。他在梁倩身上,真是再也找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了。她在他心里再也引不起男人对女人的一丁点兴趣了。她怎么活得这么蹩曲、这么窝囊啊!
白复山想不通梁倩为什么要把他拒于千里之外。她从不妒嫉除她之外的任何别人。要是他们之间没有了夫妻之爱,他们可以搭个伙计啊!那样他们就可以互相补足彼此的欠缺。只要她肯在老头那里为他通融,用不着她自己这样挣命,他在外头什么都会给她张罗好,她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她可以安心在家当个太太,养得再胖一点。香港那里有各种各样女人用的化妆品,她可以不致像现在这样不堪入目。像她现在这样拚死拚活的,能落下什么好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她能折腾出来点什么?白复山看不出梁倩有什么惊人之才,她不过死用功罢了。就算她能折腾出来一点什么,后来的人也会很快地超过她,如同他自己拉琴就是这个下场。要想保持不败的记录,要有奇特的天赋,并且舍得牺牲一切物质的诱惑和享受。那太苦了,划得来么?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争教育,争吃饭,争就业……
白复山早已在香港存了一笔钱,只要找到个机会,他就会到海外去,或开饭馆,或做丝绸买卖。这里,没有他的位置。白复山并不愿意和梁倩正式离婚。就算老头不在了,他那个身份仍然还会像英国人可以传代的贵族头衔一样,给他带来一定的好处。假如梁倩愿意,他也可以带她一同出去,她可以写点回忆录那样的东西,那她就会赚大钱,然后他们舒舒服服地过完后半生。
想到这里,白复山心里竟也生出一点点温情。他走过去,在梁倩的身旁坐下,肩膀稍稍地挨着她的肩膀,仿佛无意中的。他知道不能太过地贴紧,那梁情就会立刻躲开去。
“何必那么认真呢!”
哦,他的声音依旧是动人的。梁倩感到他肩膀上那块坚硬的肌肉,和从那块肌肉上传过来的温热。她想起初婚的那个夜晚,他怎样欢喜若狂地抱着她在卧室里打转。他们没有开灯,明亮的月光从落地窗里照进来,包裹着他们。每当她被他旋转到朝向窗口的时候,她就看见浮在月亮旁边的,那一块说不清是金色,或是银色,或是淡紫色的,透明的,亮晶晶的,薄羽似的轻云。她的心仿佛被那块云填满了。满得想要流出来。
“拉琴给我听吧。”她对他耳语。仿佛怕她话里的热情被人偷听。
那大约是她听到过的,他一生中最好的一次演奏。可惜当时她并不知道,她那时以为一切不过是开始。唉,应该录下来,现在再放给他听听,他会怎么样呢?
梁倩微微地向白复山侧过头去。那双布满红丝的眼睛在试探地、警觉地研究着她。那眼睛里再也找不到一点清亮的闪光了。而且昨夜大概又是整宵地喝酒。
一切都是不可追回的。她何必痴心妄想,他早已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烧酒。
乏味的感觉向她袭来。现在顶好只剩下她一个人,让她倒在这长沙发上好好睡一觉。那有助于恢复她细腻的感觉。
“找我有什么事?”
白复山知道,梁倩希望他赶快离开。
“能不能带我去看看老头?”
梁倩的眼皮一跳。一般情况下,白复山是不提这种要求的。他在外面,门路多得很。光凭某某人的女婿这个身份就能通行无阻。现在不少事情就是这样,真正要办成点事,有多少是通过正常的组织手续?只要亮一亮谁谁的牌子,比组织介绍信管事。要是不巧撞了车,那就只有比谁的牌子硬了。现在要见老头,一定是有什么非得老头亲自出面的事。
“什么事呢?”
“我想出去!”
他想出去!现在好些人都犯了“出去狂”。梁倩暗笑。好像外面是个大金窟,只要带个口袋出去,往地上一蹲,张着口袋往里拣就是了。
再说,他出去又能干什么?拉琴?他那手琴早已经不行了。除非他上街头去做拉琴的高级乞丐。
可是,他怎么想起要出去的呢?难道他出了什么事,呆不下去了不成?“你想潜逃?女人问题?走私问题?还是里通外国?”
“这是哪儿来的话?”白复山觉得情况不妙,梁倩的情绪已经从冷淡变为刻薄。他尽可能地低声下气,又把右胳膊绕到梁倩身后的沙发靠背上去。梁倩立刻感到自己被包裹在白复山胸前所散发出来的热气之中。她往右挪了挪身子,干巴巴地说:“我不能带你去,他最近身体很不好,连我自己也很久没去打扰他了。”
“那么我自己找他去。”白复山夹着香烟的手指颤抖起来。
像过去许多年一样,他仍然拿她毫无办法。她还是个女人吗?啊!简直是个刀枪不入的巫婆。
“我会打电话给那边,不让你进去。”
她说得出就会做得到。这女人,真狠!
梁倩看见,白复山的腮上,鼓起一道道肉楞。她想提醒他,这不好看。可是给白复山下面紧接着的这句话惹火了。
“你真不管?”
口气里,很有一些威胁的,翻底牌的味道。那意思是:“别跟我假装正经。”
利用父亲的关系,办点事情的情况,梁倩是有的。但那都是为了确实应当解决而又不好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过了分寸。再说又有几件事是为了她自己?荆华和柳泉离婚之后没有住处,她能不管吗?谁谁父亲的冤案一直拖着不给人平反对吗?她要拍的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好,硬是不给通过?凭什么她这个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高材生,当了十几年的副导演就不能导一部片子?要按论资排辈的办法哪一年才能轮到她?这要求有什么过份吗?就算她不是某某人的女儿,她也会尽一切力量去奋斗的,但像白复山那样想借父亲的牌子去做过份的事,她从来没干过。
真不像话!告诉他老头有病,他连问都不问一句。别说是对自己的岳父,就是出于一般人的礼貌,也该说句不花本钱的假话,问问长短。竟连这点面子上的事都不办,他心里只有他自己。
“你想逼死老头?爹上辈子不知倒了什么楣,这辈子要当这么个官,闹得人人都躺在他身上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坑他,拿他的大头。人人都想在他身上捞点什么。现在又惦着让他把你弄出去?你为自己张罗的还少哇?你在外头打着老头的牌子办这办那,捅了漏子就往老头身上一扣,闹得不了解情况的人对他有意见。他整年整年地见不着你,他知道你干了什么?啊?他是吸了你一根烟,还是吃过你一顿饭……你给我请!”
梁倩跳起来,拉开工作间的门,把门敞得大大的。
白复山看了她一眼。这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再不说什么,把烟头往地上一扔,像每次独奏完毕,谢幕之后,微微地侧着身子,退向后台那样快步地走出门外。
这个家伙,到了这种时候,还忘不了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可偏偏不顾及这没有熄灭的烟头会烧坏地板的。梁倩走过去,将那燃着的烟头踩灭。
从幽暗的走廊里,白复山又送过来一句成心气她的话:“你别忘了,你还是我老婆,你父亲还是我的老丈人!澄澄还是我的儿子!”
走廊里发出了微弱的回声。好像哪部电影里演过的,一个代表渺远的过去的幽灵,从古堡里、墓穴里发出的回声。
梁倩恨不得贴一张海报,声明她父亲是她父亲,她是她,白复山是白复山,谁该上天堂就上他的天堂,谁该下地狱就下他的地狱,各人自己负责。为什么人们非要把他们捏在一块不可呢?梁倩可怜自己的老父亲。世人都只以为当官的人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谁能知道父亲的苦处呢?
父亲一定寂寞。寂寞极了。可父亲不能像她那样,找荆华、柳泉发泄一通,骂上一通。能够随便地喜笑怒骂,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享受。
当梁倩还没有出嫁以前,她常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廊子下的藤椅上,自己跟自己下棋,直到天色已暗,看不清棋子他才住手。然后便呆呆地坐在藤椅上沉思。或是,整个钟头、整个钟头地看鸟儿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做窝。有时也会前言不搭后语地对梁倩说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做人要本份……”
现在,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像长满了羽毛的鸟儿,各自飞离了那个老窝,就剩下老头一个人了。不知道他闲来是不是还在一个人下棋,或是看老槐树上的鸟儿做窝。记得有一次梁倩回去看他,站在那幢老房子的廊檐下,偶一抬头,却不见了那鸟窝。她随口问父亲:“咦,老槐树上的鸟窝怎么没了?”
父亲仰着头,向那曾经座落过鸟窝的空空的枝娅望着。梁倩站在父亲的身后,透过稀疏的白发,她可以看得见父亲淡褐色的头皮,她忽然觉得父亲像个孱弱的婴儿。
她听见父亲苍老而唦哑的声音:“前两年就没有了,一场暴雨给打落了。”梁倩心里笃地觉得失去了什么。想必父亲也会有这种感觉。
澄澄还是他的儿子!这一点他想到的太迟了。像他们这种缺乏做父亲和母亲责任感的人,根本就不应该生孩子。
谁的儿子也不行,谁也不能代替谁生活。谁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澄澄摊上他和她这样的父母,如同她摊上一个做官的父亲一样。要是她是一个小职员的女儿,或一个炸油饼的女儿,她就可以免去许多苦恼。不论她做出什么,只要有人说上一句“她是谁谁的女儿!”那么,她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她的一切成就全是白拣来的,全靠的是她父亲的荫庇。到什么时候她才能成为她自己,她还要为自己被社会承认奋斗多久啊!
梁倩狠狠地用拳头砸向沙发的靠背。一点也不疼。就跟她刚才发过的那些感慨一样,毫无用处。
现在,有用的行动是打一个电话给谢昆生,问问柳泉的工作究竟落实不落实。
红色的电话机子让人想起救火汽车、灭火器之类的东西。这颜色让人看了感到不舒服,好像生活里的强刺激还不够多。原本是为了醒人心目,然而适得其反,处处都想警人,便都不警人了。应该有更多的颜色。
电话老是拨不出去,不是这边总机没有外线,便是那边占线。梁倩自从拍片子以来,吃够了打电话的苦头,偌大个北京城,哪里有时间处处去跑,只有打电话。而电话的线路也少,机子也少,不知有多少时间要浪费在打电话上。
那边总算接通了。梁倩看了看表,整整花了十二分钟。
“喂——”一个千娇百媚的声音。准是那位姓钱的女人。
这声音让梁倩感到一阵鄙夷又一阵羡慕。这声音使人产生一种泡在一澡盆子热水里的感觉,可以解除人的疲劳,松弛人的精神。在这种情绪下,一切事情会变得更好通融。为什么她和荆华、柳泉一点也学不会呢?她们的嗓音,没有一点女性的甜润、柔媚,一个个全像是京戏里唱老生或是唱黑头的角色,唦唦地。也许她们互相听惯了,感不到有什么欠缺。那么,让男人听起来呢?大概就像一个“娘娘腔”的男人,让女人们生厌一样。
“喂,请问谢主任在吗?”
“不在!”千娇百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
“劳驾,请你告诉我他上哪儿去了?”
“咔嗒!”那边干脆把电话给挂上了。一股怒气直冲梁倩的头顶。这女人,还有一点点做工作的热情吗?梁倩在谢主任的办公室里见过她:经心修过的眉毛,勒得紧紧的、过早地发胖的腰肢,一张抹过淡淡的唇膏的大嘴......
梁倩上来了牛脾气,拿起听筒再拨,仍然是“嘟、嘟、嘟”地占线的声音。可是她非打通不可。
“喂——”还是那位千娇百媚。
“我是梁倩!”梁倩几乎是用一种恶狠狠的口气赶紧自报家门。
“噢!梁倩同志,你好,好久不见了,你怎么不来玩啊?你的片子拍得怎么样了,一定很顺利吧?我们都等着看呐!”
姓钱的女人真是老练。从梁倩那恶狠狠的语气里,她大概猜到了刚才她不耐烦地打发掉的电话,就是梁倩打的,所以问题提得连珠炮一般,不给梁倩留一点可以回味刚才的机会。
梁倩不由地把电话筒从耳朵旁边移开,看了看手里那个电话筒。它还是刚才那个电话筒吗?啊?!看来人们还是吃这一套。梁倩忽然之间泄了气,她看不起这一套,但是要办事情还得来这一套。她又比谁高明在哪儿呢?
她的口气变得和缓:“劳驾请你帮我找谢主任听电话!”
“好咧,你等着,别挂啊!”倒好像她求着梁倩似的。
从电话筒里隐隐约约传来谢昆生的声音:“……这件事情嘛,就这样说定了,你放心,那边我给他们打个招呼就行了……”一副大包大揽的口气,不知又给谁办什么事呢!
“喂——”腔子拖得长长的,又透着一种懒洋洋。好像他不知道是梁倩给他打电话似的,梁倩不信那位姓钱的没告诉他是谁来的电话。
“我是梁倩呀!”
“啊,啊!”那边立刻提起了精神。“怎么样,是给我电影票还是怎么回事?”谢昆生打着哈哈,那个熟悉劲儿,就好像梁倩是他家里的二弟。
“电影票?好说! 好说!我是问柳泉的工作落实了没有?上次您说让我等着听回信,晃晃就一个月过去了,我想我别等了,还是打个电话吧,没准您早给忘到脑后头去了。”
“哪里,哪里。别人的事敢忘,你的事敢忘吗?”这也许是实话,外事局的办公室主任,这是现时顶惹人眼红的差事,又是白复山打着老爹的旗号给他折腾的。想必谢昆生也是给白复山办过什么事情。“小白刚从香港演出回来吧?我还没见着他呢,带回来什么洋货了?能不能给我搞一个袖珍录音机啊!”
“狗蛋!”梁倩心里暗暗骂道。不怕吃多了撑死!有这么明目张胆地进行敲诈勒索的吗?对她梁倩尚且如此这般,对别人又该如何呢?
梁倩冷冷地笑了:“这也好说,今天能不能先把这件事砸死了。您说吧,什么时候能够调人,您可别净拿人涮着玩!”
那边不敢放肆了。倒不仅是因为梁倩有那么一位老爹。谢昆生知道,就是梁倩自己,一年之中也未必能见到老爹几次,况且她老爹也管不到他这等人物的头上。单只梁倩便是一个不大好惹的人物,她不像个女人,倒像旧小说里闯江湖的侠客。喜、笑、怒、骂,真真假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拉下脸来,给人一个下不来台,或是使出什么杀手锏来,闹得人一败涂地,丢尽了脸面。女人要都变成这个样子,那可怎么得了,这个世界上,还要男人干吗使呢?他瞥了瞥等在一旁让他签字的钱秀瑛。大嘴大脸,却是丰丰满满、千娇百媚。谢昆生宁愿和这样的女人打交道,而不愿和梁倩那样的女人打交道,又干又硬,像块放久了的点心,还带着一种变了质的油味儿。
谢昆生一收方才那种随便的口气,郑重其事地说:“下个星期,怎么样?”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放下电话,梁倩苦笑。这么一会儿工夫,扮演了几个角色?当年电影学院里的表演课真是没有白上。那时候,在这门功课上,梁倩是个劣等生。可见教科书能给予人的,比生活能给予人的少得多。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比想像中的大得多。然而舞台上的一切不幸、屈辱、痛苦、失意……都是别人的,而在生活里,一切都是自己的。
箔纸折的小燕儿还丢在沙发上,在电灯光下闪着微弱的反光。小燕儿让梁倩想起自己小学一、二年级时上过的劳作课,那些用笨拙的小手指头折出的小船儿、小燕儿、小猴儿、小裤子小袄……哦,那热诚的,单一的,坦荡的小姑娘们哪里去了?她尽力回忆那些伙伴们的小脸,不,一点也想不起来了,连她自己少年时代的模样,她也回想不起来了。能够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的,是她们,和她自己的那些未老先衰的白发、皱纹,滞重的、对周围的花花世界不及暇顾的眼神,永远像是在追赶什么的、急促的脚步,永远顾不上修饰的发式、衣著……
和荆华、柳泉说过多少次了,她们不能这么过日子,她们也应该拣上一个日子,骑上车子,带上些吃食,到郊外去游游。这提议从春天推到秋天,从这一年推到下一年,终于还是没有实现。她们三个人之中,不是这一个,便是那一个,总被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情羁绊着。永远是一个坎子还没过完,另一个坎子已经等在那里了。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喘息的时候啊!她们总是说:“等这件事办完……”
现在,她们又在说:等柳泉的工作安排好;等梁倩的片子拍完,顺利地上演;等荆华正在挨批的那篇论文引起的争论、批判有了个了结……她们一定出去玩一玩。可这些事,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她们谁也说不准!
都走了。录音棚里只剩下梁倩一个人。刚才还因鼎沸着各种乐器的音响和嘈杂的人声而显得拥挤的大厅,一下子显得那么空荡。真静!就连掉在地上的一声叹息,似乎也可以听到回声。不过梁倩不想叹息。叹息有什么用?难道她叹息的还少吗?假如她还有一丁点力气,她打算立刻躺到地板上,从大厅的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小的时候,她总是用这种办法来发泄心中的愤怒。
她抱着胳膊肘,站在空荡荡的录音棚中间,跟站在旷野里一样。灯光,从高高的天花板上冷落地洒下来,照着她那张木然的、落漠的脸。细小的皱纹,像河道的支叉,流淌着从全身心里渗出来的劳顿和疲乏。不知从哪里吹来一股冷风,使她清醒:不该在这里失魂落魄地站着。她顺手灭了录音棚的灯,走进隔壁的工作间。
这工作间简直像轮船上的驾驶舱。她坐在那一排录音设备后面,活像一个船长。对面,半扇墙那么大的隔音玻璃那边,熄了灯光的录音棚里黑咕隆冬。梁倩有一种被包裹在一团因为黑暗而分不出远近、深浅,从而被视觉误差夸大了的空间之中的感觉。这是错觉!然而她分明觉得孤单。她想起读过的杰克·伦敦的一部小说《海狼》,那是写一个船长的故事。梁倩可不愿意像他那么惨,作恶多端,剩下孤家寡人,最后像一条恶狼那样死掉。她环顾四周,她身后紧挨着墙壁的那一大排沙发上,丢着一只不知谁用纸烟盒里的箔纸叠的小燕儿。用手拉一拉翘在后面的尾巴,两个翅膀还像那么回事儿似的扇一下,带着一种可怜巴巴的、竭尽全力的笨拙。很像她自己。
录音师傅、乐队、指挥、作曲家全都忿忿然地走了。好像准备罢工似的。好像她是个工厂主。
最后那句话,梁倩简直是把勇气鼓了又鼓,而且是把眼睛看着天花板才说出来的:“明天咱们九点开始好吗?”她真不敢看那些脸,那些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还有,她原来准备说八点开始,不知怎么回事,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九点。
好吗?
既然她是导演,就应该这么说:“同志们,明天九点开始,请大家准时。”
可是,就是那样,当场还有人顶了她:“九点半!”
好吧,九点半就九点半,她没有敢说半个不字。
“真讨厌,这老太婆还有完没完?”
这是骂她,不过梁倩装着没有听见。
没完,亲爱的,对不起,只要那种孤苦无望的挣扎表现不出来,那就不会完。
梁倩的要求早己和作曲、指挥谈过了。在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音乐处理上应该是什么样的。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梁倩自己也没说清楚。她结巴,脸红:“这里是不是应该再那个什么一点?”
“什么叫再什么一点?”
她看见指挥斜睨着眼睛,站在不大也并不高的指挥台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不耐烦地用指挥棒敲着乐谱。他显然不拿梁倩那些含含糊糊的要求当回事,好像她不是导演,不过是他指挥棒底下,一个吹巴松管的无足轻重的小演奏员。
谁让她不是一位名导演,谁让她头发还不像他那么白,谁让她不是李德伦或韩中杰。
她这是怎么了,何必埋怨这个、埋怨那个。问题在于她自己,为什么她不能准确地说出她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白复山奚落过她:“陈景润解答哥德巴赫猜想,也没像你这么吃力!”他总算知道还有个哥德巴赫猜想。到底,他还当过音乐院的研究生啊!
“你何苦花这样的力气呢!你没看见现在的电影吗?怎么花哨怎么来,现在好些人就吃这个。再说,谁又记得你导演呢?人家只记得演员,不信你去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问。你图个什么,折腾个什么劲儿啊!摄制组的人谁不烦你啊,你看不出来吗?”
难为他把她的事情过了过心,他总算没忘记他还是她的丈夫。可他这套生意经,全然不对她的胃口。
她看出来了。她怎么能看不出来呢!她又不是傻瓜。
他们走的时候,谁也不看她,谁也不理她,谁也不听她那絮絮叨叨、不说不甘心,说又明知惹人烦,因此便陪尽了笑脸的话。
真像撇开一个耳聋眼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懂,只能活在除了她自己,对谁也没有意义,谁也没有兴趣的,往日的陈旧的记忆里的老太婆。
真惨!
梁倩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工作间的隔音玻璃上照了照自己的影子。苍白,干瘪,披头散发,精疲力竭,横眉立目,一副要跟人吵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她把脑后那条己经从束着的头发上滑落下来的小手绢解下来,拢了拢披到额前、脸旁的头发,又用小手绢在脑后束了起来。她放松自己脸上的肌肉,舒展开紧绷着的嘴角。不行,还是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一点不讨人喜欢。
才只有四十岁,就已经变成了老太婆。
她的青春,哪里去了呢?她甚至没有来得及漂亮一下,没有把“年轻”这回事体会足,它便匆匆地离去了。
梁倩羡慕刚才骂她的那个最末一名小提琴手。廿一、二岁的样子。光亮的、曲鬈的长发,明亮的眸子(她一定哭得很少),红的唇,没有一条皱纹的前额(自然想的也很少)。唯一让梁倩觉得别扭的,只是她的耳朵上,手指上,胸口上,颈项上有着太多的假首饰。
有哪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漂亮,青春永驻。可是,她有时间一大清早起来像外国女人那样,在自己脸上磨蹭两个小时么?什么粉底霜,什么眼膏,什么卷睫毛的卷子,还有按摩……梁倩只好听天由命,于是她的额头便像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木头。她倒是买过一、两瓶“美加净银耳珍珠霜”。说明上这样写着:“本品用天然银耳、珍珠、脂肪醇等精炼而成,经常搽用,可嫩艳肌肤,青春永驻。”但梁倩的额头仍然像一块久经风吹日晒的木头。也许她缺乏耐性。经常搽用,“经常”到底是多久?也许她一直搽到进了坟墓,也看不到她嫩艳的肌肤了。完全是广告。青春要是离去,那是什么也挽留不住的,更不可能让它再回来。就算保持住自己容貌的美丽,又有什么意义?总得为着一个自己心爱的人。没有。要是有,她宁肯花上一些时间去搽“银耳珍珠霜”。
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像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那样还有时间给孩子做蛋糕,并且穿着得极其入时,堪称世间的奇女子,只能是女人里的偶然。
倒好像她真干出了一番事业似的。为什么她总难以找到表现她心中感觉的准确的形式?也许这一切不过是一场误会,她把自己对导演这一事业的爱好,当作了可以成为导演的能力。也许她一生会导演出几部片子,却没有一部可以让人记住。这也是一种悲剧,像那些害了单相思的人一样,爱,然而毫无呼应。
刚才指挥撂了耙子,那意思分明看她不起:“你行,你来!”
要是她也能像孙悟空那样拔根汗毛吹口气,立刻就会变出另一个梁倩,那么她准会拔一大把汗毛,学作曲、学指挥、学灯光、学表演……什么事都能说出个所以然,让他们全按她对作品的理解拍戏,而不是照他们自己的理解。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梁倩坚守这一条。如果不是这样,指挥可以开交响音乐会去,那时,他将是乐队的灵魂。他爱怎么理解作品就怎么理解作品,爱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如卡拉扬或小泽征尔,如阿波罗乐神之音,可以把《致哀丽丝》的乐句拆得七零八散。幸亏贝多芬死了。谁知道呢?也许他气得在坟墓里翻跟头也说不定。阿波罗乐神之音仍然固执己见。
从摄制组成立以来,不,从打算上这部片子起,她装了多少次孙子,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磕头,作揖,装二皮脸。这真不是女人干的差事。先是为了通过本子,后来是为成立摄制组要人,全像打发叫化子。到头来,还说她靠的是她爹的那块牌子。哦,她爹能替她去拍外景吗?她爹能替她去招待那些蚊子、臭虫、跳蚤吗?整整十个月,那个风吹日晒,那个一头倒下去便不知人事的疲劳。她爹能代替她把心中的感觉表现出来吗?她爹能代替她承受那种目光吗?——好像有个快死了的病人,是个挺固执、挺有权势的小老头,听说乡下有她这么个医生,非让人把她找了来,而病床边却站满了得过学位的医学博士,单等着看她这个江湖医生开出什么起死回生的药方。
没什么,这一切都没什么。只要她能顺利地、准确地表达她所追求的艺术的真髓。
为什么要在那个地方停下一切音响,单单突出那几声鼓呢?那也许给人一种恐怖迫在眉睫的紧迫感,然而它并不是这样……那么应该是怎样?愚钝像茧一样紧紧地包裹着她。梁倩觉得窒息得透不过气来,但她挣脱不出。她希望自己有锋利的牙齿,将那束缚她的茧咬破。
心里郁闷极了。梁倩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银幕上那棵无助的、孤零零的、在天空和大地挤压下的小树。歪歪扭扭,结结疤疤。
她受不了啦,再也受不了啦!她奔进那已经熄了灯光的录音棚,用力关上那扇沉甸甸的隔音的门,拚却全身的力气,歇斯底里地大叫一声……声音在黑暗中渐渐地消散,好像隐藏到黑暗后面去了。这一瞬间,她感到一种解脱和无我。
静止。瞬间的静止。哦,它在这儿!
只有落漠的荒原,只有低垂在天边那穷凶极恶的、翻江倒海似的乌云,无声地压向那颗孤零零的、突起在荒原上的小树,没有一声挣扎的呼喊。
哦,太好了。世界重又变为可以感知的,她终于摆脱绝望——那要人命的恶鬼。
心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吮吸着这恢复了自信的新鲜的感觉。
梁倩重重地倒在那条长沙发上,泪水顺着眼角滴落下来。她流泪了。为她是一个老太婆,为她没有享受过便失去了的青春,为她那么困难才找到的一点感觉。
有谁在拍她的脚尖。开什么玩笑,在这种时候。梁倩恨透了,她嚯地睁开眼睛,却是白复山那永远好意思的笑脸,他正坐在她的脚边。
他一定有事求她。准又是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不然,他们半年、一年,也不会见上一面。梁倩就是让汽车轧断了一条腿,或是被劫进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窟穴,白复山也不会找她。
梁倩立刻起身,拉好自己的衣裳,坐到另一张沙发上去。生怕有人进来,看见他们坐在一张沙发上,会招人闲话似的。对她,白复山早已像一个陌路人,在他面前,梁倩很注意检点自己。
这次,也足有半年没见了。梁倩无言地打量他。依旧风流倜傥,男人是经老的。如果不是眼睛底下那两块松弛的肉坠,说他三十多岁也有人相信。就是那两块肉坠也并不是岁月的痕迹,而是烟酒无度的印记。
这种样子,还能拉好琴么?
梁倩旋即意识到,这思虑的多余。毕竟是女人!管他呢,拉得好琴拉不好琴与她又有何干?
说起来好像是她迷信。梁倩总觉得拉琴也好,画画也好,写文章也好,总有一股灵气在支撑着。如果那股灵气没有了,就好比祖传的坟地里跑了风水。那就干脆把你的弓子,你的画笔,你的稿纸,折断、撕碎,再别在那里瞎胡混。
真的,他们两个人之间,究竟是谁害了谁呢?要是白复山不和她结婚,仍然是那个做提琴师傅的儿子,要是他随便娶个卖馄饨的小妞,也许他的灵气跑的不会这么快。
梁倩曾爱他,也愿意被他爱。结婚初期,为了讨白复山的欢喜,梁倩也曾着意地修饰过一阵子。那几件漂亮的连衣裙,如今还像没穿过似的压在箱底。真可惜!但梁倩也不愿意送人,生怕那衣服上的楣气会给人家带来厄运。衣服还没等穿旧,他们就互相看透了。
你会在男人怀里撒娇吗?
不,不会。
你能说清楚德彪西吗?
不,不能。
你知道什么是男人的虚荣?
不,不知道。
你愿意爬上黄山去看始信峰的云吗?
不,我不想爬。
这游戏应该在结婚以前做完。然而那感情来得太快,如同消失得太快一样。像仲夏里的一场骤雨。她太年轻,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像一块不大的云,载不了太多的雨。
离婚吧!
“离婚?何必呢?咱们不兴离婚这一套,不如来个君子协定,各行其是,互不干涉。我是个极其开通的人。对外还能维持住你我的面子,岂不实惠?”白复山说这些话的时候绝不激动,跟在自由市场上和卖活鱼的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一般。
白复山说的对。梁倩还应考虑她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然而,这种地位所给予他们的损害是不容易为外人理解的。不是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像腐蚀剂一样,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锈蚀着他们的灵魂么?他们在很多方面不是令人侧面而视么?
难道白复山变成今天这种样子,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么?她可以不再爱他,但她不可以不公正。在这点上,她倒是同情白复山。除了梁倩自己,谁也不会懂得,这种家庭的地位,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就算她不为自己的离婚闹得满城风雨,他们这个家庭,还不够引人注目的吗?父亲的那些老战友,大眼瞪小眼地盯着她,别说父亲,就是他们也决不会允许她为离婚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这不但会败坏他们梁家的门风,同时也败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门风。他们会拿出维护她父亲的形象,甚至是维护什么什么事业的尊严这样的理由来劝阻她。她知道,白复山透彻理解这一点。他自有自己的生活之道。
好吧,离也罢,不离也罢。大家都这么耗着。反正也没有哪一个爱她的人在等待着她。
“我到处找也找不到你,最近活得怎么样?”他从衣袋里拿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支递给梁倩,挺殷勤地给她点上火。自己也抽出一支点上吸着。
“谢谢,不好也不坏。”梁倩眯着眼睛看了看香烟上的商标:三五牌的!他可真会享受!
“戏拍得怎么样?”
“不顺利。”竟然还想着问上这么一句。难得。
“有人从中作梗?”
“哦,没有,是我自己。”梁倩根本不想和白复山多说。她知道,他说的这几句话和一般人说的应酬话没什么两样。于是,她便专心致志地摇晃着脱了一半、还在脚指头尖上挂着的凉鞋。
白复山看见,梁倩的袜套上有一个破洞。怎么会搞到这种地步,她又不缺钱用!他顺着这短袜一路看上去,上面是细得麻秆一样的小腿,再往上是窄小的胯,再往上是瘪的胸,再上,是暗黄的、没有一点光泽的脸。他在梁倩身上,真是再也找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了。她在他心里再也引不起男人对女人的一丁点兴趣了。她怎么活得这么蹩曲、这么窝囊啊!
白复山想不通梁倩为什么要把他拒于千里之外。她从不妒嫉除她之外的任何别人。要是他们之间没有了夫妻之爱,他们可以搭个伙计啊!那样他们就可以互相补足彼此的欠缺。只要她肯在老头那里为他通融,用不着她自己这样挣命,他在外头什么都会给她张罗好,她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她可以安心在家当个太太,养得再胖一点。香港那里有各种各样女人用的化妆品,她可以不致像现在这样不堪入目。像她现在这样拚死拚活的,能落下什么好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她能折腾出来点什么?白复山看不出梁倩有什么惊人之才,她不过死用功罢了。就算她能折腾出来一点什么,后来的人也会很快地超过她,如同他自己拉琴就是这个下场。要想保持不败的记录,要有奇特的天赋,并且舍得牺牲一切物质的诱惑和享受。那太苦了,划得来么?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争教育,争吃饭,争就业……
白复山早已在香港存了一笔钱,只要找到个机会,他就会到海外去,或开饭馆,或做丝绸买卖。这里,没有他的位置。白复山并不愿意和梁倩正式离婚。就算老头不在了,他那个身份仍然还会像英国人可以传代的贵族头衔一样,给他带来一定的好处。假如梁倩愿意,他也可以带她一同出去,她可以写点回忆录那样的东西,那她就会赚大钱,然后他们舒舒服服地过完后半生。
想到这里,白复山心里竟也生出一点点温情。他走过去,在梁倩的身旁坐下,肩膀稍稍地挨着她的肩膀,仿佛无意中的。他知道不能太过地贴紧,那梁情就会立刻躲开去。
“何必那么认真呢!”
哦,他的声音依旧是动人的。梁倩感到他肩膀上那块坚硬的肌肉,和从那块肌肉上传过来的温热。她想起初婚的那个夜晚,他怎样欢喜若狂地抱着她在卧室里打转。他们没有开灯,明亮的月光从落地窗里照进来,包裹着他们。每当她被他旋转到朝向窗口的时候,她就看见浮在月亮旁边的,那一块说不清是金色,或是银色,或是淡紫色的,透明的,亮晶晶的,薄羽似的轻云。她的心仿佛被那块云填满了。满得想要流出来。
“拉琴给我听吧。”她对他耳语。仿佛怕她话里的热情被人偷听。
那大约是她听到过的,他一生中最好的一次演奏。可惜当时她并不知道,她那时以为一切不过是开始。唉,应该录下来,现在再放给他听听,他会怎么样呢?
梁倩微微地向白复山侧过头去。那双布满红丝的眼睛在试探地、警觉地研究着她。那眼睛里再也找不到一点清亮的闪光了。而且昨夜大概又是整宵地喝酒。
一切都是不可追回的。她何必痴心妄想,他早已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烧酒。
乏味的感觉向她袭来。现在顶好只剩下她一个人,让她倒在这长沙发上好好睡一觉。那有助于恢复她细腻的感觉。
“找我有什么事?”
白复山知道,梁倩希望他赶快离开。
“能不能带我去看看老头?”
梁倩的眼皮一跳。一般情况下,白复山是不提这种要求的。他在外面,门路多得很。光凭某某人的女婿这个身份就能通行无阻。现在不少事情就是这样,真正要办成点事,有多少是通过正常的组织手续?只要亮一亮谁谁的牌子,比组织介绍信管事。要是不巧撞了车,那就只有比谁的牌子硬了。现在要见老头,一定是有什么非得老头亲自出面的事。
“什么事呢?”
“我想出去!”
他想出去!现在好些人都犯了“出去狂”。梁倩暗笑。好像外面是个大金窟,只要带个口袋出去,往地上一蹲,张着口袋往里拣就是了。
再说,他出去又能干什么?拉琴?他那手琴早已经不行了。除非他上街头去做拉琴的高级乞丐。
可是,他怎么想起要出去的呢?难道他出了什么事,呆不下去了不成?“你想潜逃?女人问题?走私问题?还是里通外国?”
“这是哪儿来的话?”白复山觉得情况不妙,梁倩的情绪已经从冷淡变为刻薄。他尽可能地低声下气,又把右胳膊绕到梁倩身后的沙发靠背上去。梁倩立刻感到自己被包裹在白复山胸前所散发出来的热气之中。她往右挪了挪身子,干巴巴地说:“我不能带你去,他最近身体很不好,连我自己也很久没去打扰他了。”
“那么我自己找他去。”白复山夹着香烟的手指颤抖起来。
像过去许多年一样,他仍然拿她毫无办法。她还是个女人吗?啊!简直是个刀枪不入的巫婆。
“我会打电话给那边,不让你进去。”
她说得出就会做得到。这女人,真狠!
梁倩看见,白复山的腮上,鼓起一道道肉楞。她想提醒他,这不好看。可是给白复山下面紧接着的这句话惹火了。
“你真不管?”
口气里,很有一些威胁的,翻底牌的味道。那意思是:“别跟我假装正经。”
利用父亲的关系,办点事情的情况,梁倩是有的。但那都是为了确实应当解决而又不好解决的问题,并没有过了分寸。再说又有几件事是为了她自己?荆华和柳泉离婚之后没有住处,她能不管吗?谁谁父亲的冤案一直拖着不给人平反对吗?她要拍的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好,硬是不给通过?凭什么她这个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高材生,当了十几年的副导演就不能导一部片子?要按论资排辈的办法哪一年才能轮到她?这要求有什么过份吗?就算她不是某某人的女儿,她也会尽一切力量去奋斗的,但像白复山那样想借父亲的牌子去做过份的事,她从来没干过。
真不像话!告诉他老头有病,他连问都不问一句。别说是对自己的岳父,就是出于一般人的礼貌,也该说句不花本钱的假话,问问长短。竟连这点面子上的事都不办,他心里只有他自己。
“你想逼死老头?爹上辈子不知倒了什么楣,这辈子要当这么个官,闹得人人都躺在他身上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坑他,拿他的大头。人人都想在他身上捞点什么。现在又惦着让他把你弄出去?你为自己张罗的还少哇?你在外头打着老头的牌子办这办那,捅了漏子就往老头身上一扣,闹得不了解情况的人对他有意见。他整年整年地见不着你,他知道你干了什么?啊?他是吸了你一根烟,还是吃过你一顿饭……你给我请!”
梁倩跳起来,拉开工作间的门,把门敞得大大的。
白复山看了她一眼。这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再不说什么,把烟头往地上一扔,像每次独奏完毕,谢幕之后,微微地侧着身子,退向后台那样快步地走出门外。
这个家伙,到了这种时候,还忘不了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可偏偏不顾及这没有熄灭的烟头会烧坏地板的。梁倩走过去,将那燃着的烟头踩灭。
从幽暗的走廊里,白复山又送过来一句成心气她的话:“你别忘了,你还是我老婆,你父亲还是我的老丈人!澄澄还是我的儿子!”
走廊里发出了微弱的回声。好像哪部电影里演过的,一个代表渺远的过去的幽灵,从古堡里、墓穴里发出的回声。
梁倩恨不得贴一张海报,声明她父亲是她父亲,她是她,白复山是白复山,谁该上天堂就上他的天堂,谁该下地狱就下他的地狱,各人自己负责。为什么人们非要把他们捏在一块不可呢?梁倩可怜自己的老父亲。世人都只以为当官的人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谁能知道父亲的苦处呢?
父亲一定寂寞。寂寞极了。可父亲不能像她那样,找荆华、柳泉发泄一通,骂上一通。能够随便地喜笑怒骂,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享受。
当梁倩还没有出嫁以前,她常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廊子下的藤椅上,自己跟自己下棋,直到天色已暗,看不清棋子他才住手。然后便呆呆地坐在藤椅上沉思。或是,整个钟头、整个钟头地看鸟儿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做窝。有时也会前言不搭后语地对梁倩说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做人要本份……”
现在,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像长满了羽毛的鸟儿,各自飞离了那个老窝,就剩下老头一个人了。不知道他闲来是不是还在一个人下棋,或是看老槐树上的鸟儿做窝。记得有一次梁倩回去看他,站在那幢老房子的廊檐下,偶一抬头,却不见了那鸟窝。她随口问父亲:“咦,老槐树上的鸟窝怎么没了?”
父亲仰着头,向那曾经座落过鸟窝的空空的枝娅望着。梁倩站在父亲的身后,透过稀疏的白发,她可以看得见父亲淡褐色的头皮,她忽然觉得父亲像个孱弱的婴儿。
她听见父亲苍老而唦哑的声音:“前两年就没有了,一场暴雨给打落了。”梁倩心里笃地觉得失去了什么。想必父亲也会有这种感觉。
澄澄还是他的儿子!这一点他想到的太迟了。像他们这种缺乏做父亲和母亲责任感的人,根本就不应该生孩子。
谁的儿子也不行,谁也不能代替谁生活。谁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澄澄摊上他和她这样的父母,如同她摊上一个做官的父亲一样。要是她是一个小职员的女儿,或一个炸油饼的女儿,她就可以免去许多苦恼。不论她做出什么,只要有人说上一句“她是谁谁的女儿!”那么,她的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她的一切成就全是白拣来的,全靠的是她父亲的荫庇。到什么时候她才能成为她自己,她还要为自己被社会承认奋斗多久啊!
梁倩狠狠地用拳头砸向沙发的靠背。一点也不疼。就跟她刚才发过的那些感慨一样,毫无用处。
现在,有用的行动是打一个电话给谢昆生,问问柳泉的工作究竟落实不落实。
红色的电话机子让人想起救火汽车、灭火器之类的东西。这颜色让人看了感到不舒服,好像生活里的强刺激还不够多。原本是为了醒人心目,然而适得其反,处处都想警人,便都不警人了。应该有更多的颜色。
电话老是拨不出去,不是这边总机没有外线,便是那边占线。梁倩自从拍片子以来,吃够了打电话的苦头,偌大个北京城,哪里有时间处处去跑,只有打电话。而电话的线路也少,机子也少,不知有多少时间要浪费在打电话上。
那边总算接通了。梁倩看了看表,整整花了十二分钟。
“喂——”一个千娇百媚的声音。准是那位姓钱的女人。
这声音让梁倩感到一阵鄙夷又一阵羡慕。这声音使人产生一种泡在一澡盆子热水里的感觉,可以解除人的疲劳,松弛人的精神。在这种情绪下,一切事情会变得更好通融。为什么她和荆华、柳泉一点也学不会呢?她们的嗓音,没有一点女性的甜润、柔媚,一个个全像是京戏里唱老生或是唱黑头的角色,唦唦地。也许她们互相听惯了,感不到有什么欠缺。那么,让男人听起来呢?大概就像一个“娘娘腔”的男人,让女人们生厌一样。
“喂,请问谢主任在吗?”
“不在!”千娇百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
“劳驾,请你告诉我他上哪儿去了?”
“咔嗒!”那边干脆把电话给挂上了。一股怒气直冲梁倩的头顶。这女人,还有一点点做工作的热情吗?梁倩在谢主任的办公室里见过她:经心修过的眉毛,勒得紧紧的、过早地发胖的腰肢,一张抹过淡淡的唇膏的大嘴......
梁倩上来了牛脾气,拿起听筒再拨,仍然是“嘟、嘟、嘟”地占线的声音。可是她非打通不可。
“喂——”还是那位千娇百媚。
“我是梁倩!”梁倩几乎是用一种恶狠狠的口气赶紧自报家门。
“噢!梁倩同志,你好,好久不见了,你怎么不来玩啊?你的片子拍得怎么样了,一定很顺利吧?我们都等着看呐!”
姓钱的女人真是老练。从梁倩那恶狠狠的语气里,她大概猜到了刚才她不耐烦地打发掉的电话,就是梁倩打的,所以问题提得连珠炮一般,不给梁倩留一点可以回味刚才的机会。
梁倩不由地把电话筒从耳朵旁边移开,看了看手里那个电话筒。它还是刚才那个电话筒吗?啊?!看来人们还是吃这一套。梁倩忽然之间泄了气,她看不起这一套,但是要办事情还得来这一套。她又比谁高明在哪儿呢?
她的口气变得和缓:“劳驾请你帮我找谢主任听电话!”
“好咧,你等着,别挂啊!”倒好像她求着梁倩似的。
从电话筒里隐隐约约传来谢昆生的声音:“……这件事情嘛,就这样说定了,你放心,那边我给他们打个招呼就行了……”一副大包大揽的口气,不知又给谁办什么事呢!
“喂——”腔子拖得长长的,又透着一种懒洋洋。好像他不知道是梁倩给他打电话似的,梁倩不信那位姓钱的没告诉他是谁来的电话。
“我是梁倩呀!”
“啊,啊!”那边立刻提起了精神。“怎么样,是给我电影票还是怎么回事?”谢昆生打着哈哈,那个熟悉劲儿,就好像梁倩是他家里的二弟。
“电影票?好说! 好说!我是问柳泉的工作落实了没有?上次您说让我等着听回信,晃晃就一个月过去了,我想我别等了,还是打个电话吧,没准您早给忘到脑后头去了。”
“哪里,哪里。别人的事敢忘,你的事敢忘吗?”这也许是实话,外事局的办公室主任,这是现时顶惹人眼红的差事,又是白复山打着老爹的旗号给他折腾的。想必谢昆生也是给白复山办过什么事情。“小白刚从香港演出回来吧?我还没见着他呢,带回来什么洋货了?能不能给我搞一个袖珍录音机啊!”
“狗蛋!”梁倩心里暗暗骂道。不怕吃多了撑死!有这么明目张胆地进行敲诈勒索的吗?对她梁倩尚且如此这般,对别人又该如何呢?
梁倩冷冷地笑了:“这也好说,今天能不能先把这件事砸死了。您说吧,什么时候能够调人,您可别净拿人涮着玩!”
那边不敢放肆了。倒不仅是因为梁倩有那么一位老爹。谢昆生知道,就是梁倩自己,一年之中也未必能见到老爹几次,况且她老爹也管不到他这等人物的头上。单只梁倩便是一个不大好惹的人物,她不像个女人,倒像旧小说里闯江湖的侠客。喜、笑、怒、骂,真真假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拉下脸来,给人一个下不来台,或是使出什么杀手锏来,闹得人一败涂地,丢尽了脸面。女人要都变成这个样子,那可怎么得了,这个世界上,还要男人干吗使呢?他瞥了瞥等在一旁让他签字的钱秀瑛。大嘴大脸,却是丰丰满满、千娇百媚。谢昆生宁愿和这样的女人打交道,而不愿和梁倩那样的女人打交道,又干又硬,像块放久了的点心,还带着一种变了质的油味儿。
谢昆生一收方才那种随便的口气,郑重其事地说:“下个星期,怎么样?”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放下电话,梁倩苦笑。这么一会儿工夫,扮演了几个角色?当年电影学院里的表演课真是没有白上。那时候,在这门功课上,梁倩是个劣等生。可见教科书能给予人的,比生活能给予人的少得多。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比想像中的大得多。然而舞台上的一切不幸、屈辱、痛苦、失意……都是别人的,而在生活里,一切都是自己的。
箔纸折的小燕儿还丢在沙发上,在电灯光下闪着微弱的反光。小燕儿让梁倩想起自己小学一、二年级时上过的劳作课,那些用笨拙的小手指头折出的小船儿、小燕儿、小猴儿、小裤子小袄……哦,那热诚的,单一的,坦荡的小姑娘们哪里去了?她尽力回忆那些伙伴们的小脸,不,一点也想不起来了,连她自己少年时代的模样,她也回想不起来了。能够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的,是她们,和她自己的那些未老先衰的白发、皱纹,滞重的、对周围的花花世界不及暇顾的眼神,永远像是在追赶什么的、急促的脚步,永远顾不上修饰的发式、衣著……
和荆华、柳泉说过多少次了,她们不能这么过日子,她们也应该拣上一个日子,骑上车子,带上些吃食,到郊外去游游。这提议从春天推到秋天,从这一年推到下一年,终于还是没有实现。她们三个人之中,不是这一个,便是那一个,总被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情羁绊着。永远是一个坎子还没过完,另一个坎子已经等在那里了。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喘息的时候啊!她们总是说:“等这件事办完……”
现在,她们又在说:等柳泉的工作安排好;等梁倩的片子拍完,顺利地上演;等荆华正在挨批的那篇论文引起的争论、批判有了个了结……她们一定出去玩一玩。可这些事,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她们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