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吧 关注:2,577贴子:21,563

伍子胥和屈原:两个人的端午 [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时,开始在端午这天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到了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率吴兵攻入楚国都城,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这就是著名的“鞭尸”的来历。
  伍子胥报了杀父兄之仇,了却了一生最大的心愿,一心一意地辅佐吴王阖闾,吴国的国力逐渐壮大起来,雄霸一方。
  夫差为报复,把伍子胥装进“鸱夷”,
  压上石头,投到江里
  伍子胥死时,是公元前484年左右,比屈原死年(约公元前278年)早了二百多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史记·伍子胥列传》)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农历五月五日。《荆楚岁时记》载:“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则明确载明东吴之俗,端午是纪念伍子胥而非屈原。


IP属地:浙江1楼2016-06-22 22:28回复
    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
      屈原名平,时任楚怀王的左徒。他博闻强志,既能治乱,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又辞令娴熟,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井井有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发令,大家都知道,每一令出,屈原都自居为自己的功劳,以为非他不能为,哪里把大王您放在眼里。”楚怀王大怒,不仅疏远了屈原,而且把屈原放逐到国都之外。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
      屈原死的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IP属地:浙江2楼2016-06-22 22:29
    回复
      据《太平御览》记载,夫差曾经亲自率领群臣到江边致祭,而吴国人还在胥口为伍子胥建立了祠庙,称为“胥王庙”,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胥江、胥湖、胥山、胥口、胥门等等,封他为江神。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作为敌国的越国似乎也很敬重伍子胥,越人在西湖边的一座小山上也修建了一座伍子胥祠,连这座小山也被名为“胥山”或“吴山”,封他英烈王、还封他为镇丅压钱塘潮的潮神,并在庙内写上这样的楹联:“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为涛神。” 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公元前484年农历五月五日,正是我们现在端午节的日子。事实上,端午的“端”,就是平反与昭正之意;端午的“午”,就是“伍”的通假字;所以“端午节”,原意是人民用以昭雪中国最伟大的复仇战士伍子胥的日辰。然而不知为何,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端午节竟抛弃了原创者伍子胥,却开始纪念起楚国的“无暇忠臣”屈原来。
      大概是因为伍子胥这样棱角四出的狂徒,不大招统治者喜欢吧!可惜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反叛者的节日,从此生生的变了味道。
      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濆。
      仲谋公瑾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苏轼(北宋)《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
      梦笔桥东夜系船,残灯耿耿不成眠。
      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
      ——陆游(南宋)《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
      类似这样的诗词,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很多,从古到今的文人雅士们,在伍子胥身上从来不会吝惜词句,因为这个人太特殊了,他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分类的人物,他自己就是一类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数千年的芸芸众生中,他将永远放射光芒,不论是毒光还是阳光。


      IP属地:浙江3楼2016-06-22 22:29
      回复
        端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异类,一个孤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所有这些节日,情势以及内容都高度同一,数千年如一日,从未分裂;只有端五,在今天演变成为了单纯的粽子节以及龙船节,焦点价值消失了,情势代替了内容。人们在吃粽子的时辰,仅仅想起了一个图腾化的会写诗的骚客,同时还在担忧本身吃到的是否是冒充伪劣的黑粽子。平易近间的吊唁遭遇了国度意识形态的改写,乃至连“平易近间”这个词都被缩略为一系列风尚以及乡下小调的纠合体。


        IP属地:浙江4楼2016-06-22 22:30
        回复
          惋惜,在伍子胥去世后两千余年,端五精力完全掉了,刚烈、激忿、干净的端五精力让位于身体媚术的年夜行其道,世间只余端五其形,而无故午其神了。只有当韩国“江陵端五祭”申遗的时辰,人们才想起来端五原来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可是,所谓“急救端五”无非是以及四年夜发现一模一样的阿Q生理,端五精力反而更合适韩国精力——韩国精力中的刚烈,韩国精力中自尊、知耻、无私、利他的年龄人格,韩国精力中不向国度强权垂头,对强权的清理,不恰是端五精力的最佳继续吗?而中国呢?竟然有专家建议当局出头具名以及韩国联合申遗,这是对端五这一节日“平易近间性”的极年夜嘲讽,“国度形象”成为“急救端五”的惟一诉求。在这一争取战中,没有人往究查端五精力究竟是甚么,局促平易近族主义成为国度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反讽的是,却其实不被国度意识形态所采取,同时,反向地又是端五精力“平易近间性”的雄辩证实。
            端五精力如许的本土精力资本,就像它的两个不凡代表同样,受到的一样是被充军的运气。
            伍子胥,斯人已经矣,魂兮已经再也不返来。端五和附丽于它的端五精力亦复如斯,魂兮也已经再也不返来。若是不克不及返来,那就完全地沦亡吧。


          IP属地:浙江5楼2016-06-22 22:31
          回复
            伍子胥这种代表着对自由,反抗独裁的追求,令人遗憾的是,战国粪坑吧的蛆虫们居然还去刻意诋毁伍子胥,真是一群充满了愚昧和奴性的生物。


            IP属地:浙江6楼2016-06-22 22:31
            收起回复
              伍子胥是当时举世公认的大贤(甚至包括楚国在内)。楚襄王君臣曰: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白公、子胥都是匹夫中不畏强暴的代名词。而堂堂大楚,却一再被别国打的夺地迁都。屈原有辞曰: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一些缺心眼子认为屈原作为一个楚人,尤其是楚公族后裔不该替伍子胥唱赞歌,因此此楚辞中的伍子是伍奢。那么我们看整个战国秦汉的人是怎么说的吧:
              比干剖心,子胥鸱夷。(《邹阳上梁王书》)王子比干谏纣而剖其心,子胥忠直夫差而诛于属镂。(《韩非子》):先秦秦汉文献大多可以找到这样的语例,以伍子胥与比干相提并论,作为忠臣的范例,而不是脑缺楚吹意淫中的伍奢,就历史知名度而言,伍子胥远远高于其父。


              IP属地:浙江7楼2016-06-22 22:33
              回复
                楚国一贯奉行牺牲韩、魏以亲秦的路线,不可能得到或团结韩、魏全力帮助和抗秦。
                楚怀王及其后继者楚顷襄王、楚考烈王和黄歇,一向惧秦、亲秦、消极“合纵”,甚至为了自己侥幸图存,竟把祸水泼向邻国,终孤立无援,被动挨打,毫无起色。
                ——————————魏昌《楚国史》


                IP属地:浙江8楼2016-06-22 22:33
                回复
                  @kegebo88


                  IP属地:浙江9楼2016-06-22 22:35
                  回复


                    IP属地:浙江10楼2016-07-01 06:37
                    回复


                      IP属地:浙江11楼2016-07-08 09:09
                      回复


                        IP属地:浙江15楼2016-09-08 14:20
                        回复
                          伍子胥大义辱楚,将楚王掘墓鞭尸。


                          IP属地:浙江16楼2016-09-12 11:57
                          回复


                            IP属地:浙江17楼2016-09-16 21:10
                            回复


                              IP属地:浙江18楼2016-09-22 1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