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高中,在学校不等式时发现一个现象,拿(x+4)(x+8)>0来说,当x+4=x+8=0时,前一个括号内的x大于后一个x,将拥有较大的x的括号整体不变号,也就是x+4依旧大于0,而较小的那一个则变号,也就是x+8<0,最后可以得出正确结果。而用我们老师的理论来说,两个数相乘大于0,这两个数应该是同号的,而现在一个大于零一个小于0,是不是有点矛盾?如果是用讨论法来说的确解释得通,但如果项式再多一些就很难去解释了,比如((x+4)平方)(x+8)(5-x)>0,时就不知道怎么解释了。按照我的想法,发现有下面几个规律:(x前的系数均大于零)
(1)两个项式相乘且均等于0时,大的x所在的项式与0的关系也就是符号不变,而小的那个则相反,也就是要变号
(2)两个以上多项式相乘时,同将多个项式等于零,将多个x大小进行比较,如果均是奇数项,最大的那个依旧不变号,第二个大的变号,第三个任就不变号......以此类推
(3)如果是偶数项如:((x+4)平方)(x+8)>0,则有x+4>0,x+4<0,x+8<0,之前比大小的理论也能用,只不过平方学要考虑两个符号,而当得出一个类似于x>5,又得一个x>7时则图像会在x=7时停下,也就是常说的“偶不穿”
也差不多是这些了,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想请复旦的学长学姐解释一下,谢谢!
(1)两个项式相乘且均等于0时,大的x所在的项式与0的关系也就是符号不变,而小的那个则相反,也就是要变号
(2)两个以上多项式相乘时,同将多个项式等于零,将多个x大小进行比较,如果均是奇数项,最大的那个依旧不变号,第二个大的变号,第三个任就不变号......以此类推
(3)如果是偶数项如:((x+4)平方)(x+8)>0,则有x+4>0,x+4<0,x+8<0,之前比大小的理论也能用,只不过平方学要考虑两个符号,而当得出一个类似于x>5,又得一个x>7时则图像会在x=7时停下,也就是常说的“偶不穿”
也差不多是这些了,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想请复旦的学长学姐解释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