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达元年的休沐既过,这是新生丹几的第一次朝会。一身朝服的南宫榆玑危坐在庙堂高处,她环视着殿下抱笏的旧日元老,最终把目光落在立在众臣之首的国相姜承栋身上:“姜公,多年筹谋劳苦了。” 姜承栋出列揖礼道:“陛下言重,此臣之应分。”
南宫榆玑忙起身虚扶,待得承栋立定,她转身负过双手缓缓开口道:“忆昔汉郸无道,欺我子民,夺我河山。”
此话一出,殿下诸臣纷纷痛心垂首。榆玑回身:“榆玑不才,蒙诸公扶助,得以复立丹几。”
她向堂中扫视了一周,继续道,“榆玑日前归朝。自洛国沿丹江一路南下,方知天灾水患实忧庶民,其中尤以江北二三郡为最。我一行放缓行程沿岸走访,所幸江北民众信我丹几南宫氏,才使得新朝复立之际,未起祸乱。榆玑幼承庭训,深知君臣舟水,而所谓为政以仁,盖为君者当于此时力挽狂澜,救民于疾苦。
“榆玑素慕历朝圣主,愿以绵薄之力效当年忠懿公盛世。诸公皆是我丹几征战沙场的良将,也是安民治国的贤臣,若有良计妙策,尽可言明。榆玑——仰仗诸公。”
话音既落,满堂无声。少顷,礼部尚书杨立德踏步出列,朗声道:“臣有本。”
榆玑道:“杨公请讲。”杨立德道:“陛下容禀,臣要奏之事,非关江北数郡。”姜承栋撇过头去看了他一眼,杨立德微微一怔,道:“臣闻先忠懿公遗骨业已寻得,未知陛下拟得何处宝地,供先君安寝。”榆玑身在高处早将二人的动作尽收眼底,知他原本要说的并非此事,却也不当即点破,只道:“劳杨公记挂,忠懿公陵寝事宜,孤已着工部林侍郎去拟章程了。”她顿了顿,把话题支开道:“陈公何在?”
吏部尚书陈建生出列道:“臣在。”
南宫榆玑道:“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孤欲定在三月由吏部主持春试选贤,如有孝廉之才,也好在江北若干事务上佐协诸公。陈公以为如何?”
陈建生应道:“陛下明断,臣领旨。”
南宫榆玑颔首,又道:“诸公可还有旁的要事要奏?”待过了半刻,殿下无人应声,榆玑示意,便有礼官高喊:“退朝——”
南宫榆玑忙起身虚扶,待得承栋立定,她转身负过双手缓缓开口道:“忆昔汉郸无道,欺我子民,夺我河山。”
此话一出,殿下诸臣纷纷痛心垂首。榆玑回身:“榆玑不才,蒙诸公扶助,得以复立丹几。”
她向堂中扫视了一周,继续道,“榆玑日前归朝。自洛国沿丹江一路南下,方知天灾水患实忧庶民,其中尤以江北二三郡为最。我一行放缓行程沿岸走访,所幸江北民众信我丹几南宫氏,才使得新朝复立之际,未起祸乱。榆玑幼承庭训,深知君臣舟水,而所谓为政以仁,盖为君者当于此时力挽狂澜,救民于疾苦。
“榆玑素慕历朝圣主,愿以绵薄之力效当年忠懿公盛世。诸公皆是我丹几征战沙场的良将,也是安民治国的贤臣,若有良计妙策,尽可言明。榆玑——仰仗诸公。”
话音既落,满堂无声。少顷,礼部尚书杨立德踏步出列,朗声道:“臣有本。”
榆玑道:“杨公请讲。”杨立德道:“陛下容禀,臣要奏之事,非关江北数郡。”姜承栋撇过头去看了他一眼,杨立德微微一怔,道:“臣闻先忠懿公遗骨业已寻得,未知陛下拟得何处宝地,供先君安寝。”榆玑身在高处早将二人的动作尽收眼底,知他原本要说的并非此事,却也不当即点破,只道:“劳杨公记挂,忠懿公陵寝事宜,孤已着工部林侍郎去拟章程了。”她顿了顿,把话题支开道:“陈公何在?”
吏部尚书陈建生出列道:“臣在。”
南宫榆玑道:“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孤欲定在三月由吏部主持春试选贤,如有孝廉之才,也好在江北若干事务上佐协诸公。陈公以为如何?”
陈建生应道:“陛下明断,臣领旨。”
南宫榆玑颔首,又道:“诸公可还有旁的要事要奏?”待过了半刻,殿下无人应声,榆玑示意,便有礼官高喊:“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