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豫人吧 关注:762贴子:9,154

构建汉本位:政治经济与民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郭守礼
前言
信而好古,为祖先平反
切勿将异族文化附会于本民族传统中
合理区分现代化和西方化
第一部分.传统政治经济的三大原则:王道政治、士人政治和民本主义
一.王道政治
皇权专制吗?
有君主真的不好吗?
二.士人政治:继承察举和科举,反对将“票举”置于察举/科举之上。
古代不公平吗?
想想“民主”是个什么玩意儿
未来中国之政治:王士民共制
三.民本主义:自耕农社会下的幸福
民有恒产和节制资本
古人过的不好吗?
我来构想未来华夏社会:家庭均有主义社会
历史认知之三部曲
第二部分.汉本位民族理论构建
一.谈谈所谓的狭隘
二.汉人认同之辨
个体汉人认同:父系血统。整体汉人认同:血统和文化
分子人类学证实:汉人的父系血统相对纯正
三.我为什么反对同化
同化思想混淆汉人定义
历史上同化过谁?
美国民族政策好?
四. 民族政策的原则:主权在汉之下的民族自治
一视同仁乎?
结语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02 08:04回复
    好!楼主继续转帖啊!


    IP属地:安徽3楼2016-03-07 09:40
    回复
      写的不错啊!你是什么学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08 20:00
      收起回复
        没转完嘛!可惜现在汉文明没落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3-17 15:37
        收起回复
          支持汉本位。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6-03-22 17:06
          回复


            IP属地:安徽9楼2017-01-05 20:46
            回复
              我认为这些人的套路用反了,我们是要依据古人主流的政治经济理念,用古代人的生活态度,来反驳西方人的政治经济和价值体系;用西方来附会祖先,是走不通的,甚至留下巨大的破绽,是站不住脚的。必须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来多浏览些史料,既要为祖先辩护,也要反思和杜绝以上的做法。
              合理区分现代化和西方化
              有一些东西,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有一些则是会有集团、阶级以及民族等的区别。也会有人将有区分的东西说成是普世价值,并达到特定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共有的?比如数理科学,西方圆周率是3.14,东方也一样是3.14,美国人1+1=2,中国人1+1依然等于2。西方人用电脑,我们依然可以用电脑。西方人研究科学的时候讲观察与重复实证,那么我们也同样,这些就是人类共通的东西。我们甚至还要向西方学习这种通用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有民族、阶级、集团或国家属性的东西?比如政治,比如价值观,比如哲学认知等。如民主自由平等契约精神等,以及基于此所衍生出来的政治和社会组织方式,就是带了很明显的民族性、文化性等,而非普世价值。把这些说成是普世价值,往往是为了特定集团的利益服务的。有人认为一人一票选出统治者,才是合法的;我们则认为通过察举和科举选贤与能,提拔贤德兼备之人当统治者,这才是合法的;到底哪个是合法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按照有些人的观点,民主是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这完全是错误的,事实上现今西方的民主形式,是可以从古希腊以及中世纪教会中找到雏形的;西方人能继承他们古代的政治,我们为什么不能继承自己的?为什么还要贬低自己的?并不是一概排除西方的东西,但至少不能忘本,我们完全有自信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政治,并将其放在主要地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06 06:04
              回复
                这么长时间了我在上传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06 06:05
                回复
                  第一部分
                  传统政治经济的三大原则:王道政治、士人政治和民本主义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好的,但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专制黑暗的,这是非常奇葩的观点;政治是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文化思想亦是和政治体制相互影响,岂有文化好而政治差之理?更有甚者,有人也承认中国古代在经济科技以及民生上取得了辉煌,但认为这些辉煌是人民创造的,和政治体制无关,甚至政治体制起的是反作用;这至少有两个悖论,其一:若人民还能创造那么多辉煌,说明这种政治体制并不能有效阻碍文明,那么这种体制并不可怕,也不必要去反对了。其二:既然几千年来都有那么不合理的体制,人民为什么不去改变之?难道人民落后乎?
                  一.王道政治
                  王者,贯穿天地人,王道者,则是贯穿天地人的王者之道。尊王,团结在王这个核心下,而后攘夷,在另一方面诠释了华夷之辨。
                  皇权专制吗?
                  君主专制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刻板印象,和我国的教科书以及官方的各种历史丛书不无关系,谈到中国古代皇权,那就必须是专制的。我告诉你,这些只是抽象而空洞的理论。皇权如何专制了?那我们就看看:
                  中国至少从周朝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王士共制的传统,即皇帝与士大夫集团共治天下,而士大夫集团则是通过选贤与能选拔上来的,宰相则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关于士人政治下面会讲到,这里不做过多陈述。王权与相权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相互制衡关系。
                  汉朝士大夫集团的代表是丞相(曾更换名称,但意义不变),丞相还有个副官是御史大夫,还有军事最高长官太尉(基本不设置,故丞相实际最大),这三个统称三公。三公分别率领九卿,丞相之下又有大概10几个曹,都是办事机构。皇帝见到丞相也要施礼。丞相有封驳权,即驳回皇帝的圣旨。汉文帝时有个丞相叫申屠嘉,曾威胁杀掉一位皇帝身边的红人,还要皇帝亲自求情才躲过一劫。当然汉朝尚书的权力也逐渐增大,与丞相并行辅政。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行使宰相职能,当然,后来还要加上诸如“参知机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才可行宰相职权,但基本内容没变。门下省行使封驳权,可以驳回皇帝圣旨。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流传甚广,很多的解读认为是唐太宗大度,换个角度想想,魏征说的有理有据,唐太宗如何拒绝?还有个例子,唐高宗几个宫室比较奢华,狄仁杰一封上书便将建造宫殿的官员撤职。甚至讽刺皇帝的《长恨歌》也可以广为流传。
                  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是争议颇多的事情,由此有人认为明朝非常专制。实际上明朝的宰相是名废实存,宰相被废又有内阁,内阁也行使宰相的职能。虽然内阁没有封驳权,但是六科给事中却有。这么看来,明朝的政治体制与汉唐宋无本质区别,都是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士共制。明朝有位皇帝要出门旅游,还要骗开守卫和官员。
                  满清灭亡中华以后,限制汉人做官,满清前期地方总督的汉人数量“十中无一二”,后来虽然逐渐对半,可基于满汉人口悬殊比例,还是非常不公平。且满人能担任汉缺,而汉人却不能担任满缺。满清还取消了历朝历代士大夫集团对皇帝的封驳权。民族压迫统治+取消封驳权,称满清为专制才不过分。当然,满清的专制,亦是满族和依附于满人的汉奸集团的专制。可惜的是,历史局限性的原因,包括近代很多巨子也错将满清传统当做华夏传统。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06 06:05
                  回复
                    不否认会出现权力很大的帝王,但这也是由他个人的威望所决定的;亦不否认历史上会存在昏君暴君,但这些人的下场往往不好。权力是什么?权力就是你说话有多少人愿意听,一些人所理解的无上的皇权是不存在的。
                    有君主真的不好吗?
                    教科书和一些公知以及受蒙蔽群众,总是批判所谓的皇权专制。但是可以问一下,你怎么证明有君主就不好?据英国莱斯特大学怀特教授建立的生活满意度指数(2006年数据),民众生活满意度高的前20的国家,有11个是有君主的,并且如不丹和文莱还是君主掌握实权的国家;而满意度倒数20名的,则只有两个是有君主的。有君主国家和无君主国家的生活满意度平均指数,有君主的为228.5084,无君主的为193.5046。而有君主的国家的生活满意度指数的标准差为30.63559,无君主的为36.84605,有君主的比无君主的要低。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有君主国家的民众比无君主的更幸福。
                    注:马来西亚元首虽称为国王,但是确非世袭,故算入无君主国家之列。尼泊尔在2006年尚有君主,故算入有君主国家之列。英联邦国家中,国家元首为英王的算入有君主国家之列,国家元首非英王的共和制国家算入无君主国家之列。
                    还可在历史空间里比较,没有世袭君主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共和国,比当时有君主的华夏要强吗?在政治科技军事与经济方面强于当时中国吗?非也。
                    当然绝不是说有君主就一定幸福。但君主的存在亦是有好处的,忠君思想贯穿古华夏文明的始终,在重视家族血脉传承的华夏文明中,君主是人民敬仰的对象,是人民心灵的寄托,将心灵寄托在君主这一脉上面。在政治问题上,君主亦是各派的协调者,是最终的决策者,亦是精神上的核心。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君主是人民团结统一的核心点。君主甚至是贪官闻风丧胆的对象,比如明初贪官惧怕朱元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君主的土地,当然如果全天下都是王的,那么就等于全天下都不是王的,实际上还是各个百姓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增加君主的责任感,自己的国家谁敢来贪污?当然忠君不是愚忠,从古人伐无道的革命思想就可以看出来。
                    我认为未来华夏复兴,有君主好过无君主,就算是无君主,也最好实行终身制,能够体现出核心的作用。
                    二.士人政治:继承察举和科举,反对将“票选”置于察举/科举之上
                    我认为在政治问题上,若抛离了“士”的文化核心,那么形成的政治思想体系就一定不是我们祖先的。所谓的士人政治,就是通过一套选贤与能的体系,保证上下层流通,提拔才德兼备之人当政的政治。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1-06 06:06
                    回复
                      继续转发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1-06 06:07
                      回复
                        华夏传统对于士的定义有三个层面,即身份职业层面,道德层面和才能层面。从职业层面来说,从事管理和教化民众的人,称为士。在道德层面,则是心存公利者为士,有志于国家治理和教化民众者为士,比如“士志于道” ,比如“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在才能层面,也对于士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再比如“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必须要有管理者,也就是统治阶层;但不同的文明圈,对于统治阶层产生的合法性认识,又有不同。就拿西方来说,他们统治者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血统世袭,父亲是统治贵族,那么儿子也是统治贵族,比如古希腊贵族、古罗马贵族院以及中世纪领主,包括英国上议院。另一种是民选,即公民选举,采取多数通过的方法来产生议员以及统治者,比如古罗马人民议会,以及现今西方国家主流实行的体制。虽然华夏科举制对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有影响,虽然西方也有公务员的考试,但毕竟不占据主流,比如美国,不仅仅是总统,包括议员、州长、市长等都要民选产生。
                        那么我们华夏古代对统治者产生的合法性认识,既不是“血统世袭”,亦不是“民主选举”,而是“选贤与能”,即选士。一个人是否应该当统治者,要看这个人是不是通过了选贤与能的程序(少数情况除外),若是,则合法,若不是,则非法。民选往往被资本所操纵,成为变相的世袭制。
                        如何选士来治理国家与天下?有据可查的早在西周就有“选贤与能”的办法,有众多证据显示,西周并不是传统理解的那种贵族制,和古希腊古罗马有着很大区别;西周在中期和后期发现了很多关于官员任命的金铭文,绝大多数与世袭没关系[1]。后来在汉唐就有了察举制和科举制。所谓的察举就是由荐举为主,考试为辅,即考察一个人的才能和口碑,将其推举上来,然后通过考试(比如策问、公府复试等),被察举上来的官员如果政绩太差,察举官也往往要受罚。所谓的科举就是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察举制和科举制是继承的关系,而非区别巨大的独立体制。
                        古代不公平吗?
                        古代察举与科举在大多情况下,是远比当今要公平的,甚至比很多西方国家还公平。汉朝察举制上位的官员,平民出身的大概占据4分之一。唐代的寒素出身官员的比例,也大概是四分之一。在北宋入《宋史》的官员,出身平民的约占46.1%;对南宋两份进士题名录的研究显示,在1148年非官员家庭出身的占56.3%,在1256年占57.9%。在明代和满清,平民可划分为A类:上三代未获得任何生员以上科举功名的;B类:上三代只产生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生员的人。明代完全平民出身的官员占据了50%,其中47.5%是A类,2.5%是B类。而在满清,A类官员只占19.1%,出身B类占18.1%,两者37.2%。满清相比较明朝,在平民官员的比例上下降,更不用说满清实行了民族压迫统治,限制汉人做官[2]。
                        到底是古代公平还是现在公平?我查了下现今中国省部级及以上高官的名单,其中一大部分难以从网上查出其父母背景,在能查出的少部分人中,裙带关系出身的占了绝大部分。当然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年龄几乎在50岁以上,在那个年代的中国相对公平,而当今中国,已经越来越走向世袭贵族制,权力世袭而且资本世袭;古代中国,书籍非常昂贵(尤其是汉唐,纸张不流行,印刷的成本也高),很多平民无法读书,但即便这样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平民官僚比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1-06 06:07
                        回复
                          想想民主是个什么玩意儿
                          有人会说西方国家公平,甚至认为只有实行民主,才能摆脱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是这样子吗?先看被称为代表平民的议会,据美国多家媒体报导,美国议员一半是百万以上的富翁,中等收入议员的资产是普通美国民众的9倍。被称为代表底层工人利益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各只有百分之8和百分之13的成员是工人,那么党的领导人中工人所占比例更少甚至没有[3]。英国工党领袖布莱尔,卸任首相的时候欠了一屁股债,大概500万英镑,但是卸任后两年内的收入确有2000万英镑。这些还是所谓的代表底层利益的左翼政党,右翼政党更可想而知。权钱已经在西方国家形成了较隐秘的网络,比当今中国要高明。
                          基本上在西方,越是上层阶层,投票率越高,越是下层,投票率越低,农民的投票率最低。有人认为民主代表下层人民的心声,那么怎么解释下层人民懒得投票的几率高[4]?
                          有人主张民主,认为国家的领导人应该由全体公民一人一票产生。那么请问,你去上学,学校的校长或董事长,以及教师等,应该由全体师生一人一票选举出来的吗?你去公司,公司的老板或总裁,应该由全体员工一人一票投出来的吗?你去军队,军队里的各级军官,应该是全体士兵一人一票产生的吗?如果你不赞成在这些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实行民主制,那么一个国家和天下的管理,比公司或学校更要复杂许多,为何“一人一票”就是对的?这种不合逻辑的价值观,背后是财团统治的虚伪面孔。我们应该用察举/科举来对抗西系的票举和普选价值观的入侵。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1-06 06:12
                          回复
                            亨廷顿在《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的民主化》一书中分析了几次民主化的浪潮,其中许多国家在民主化不久即出现倒退。拉美国家有个有趣的现象,民选的政府在经济上的业绩,甚至不如之前军政府当政时期。民主教教徒有个万能理由,就是那些失败的、腐败的民主国家没有彻底实行民主,所以腐败或失败;首先,这样的理由可以为任何制度辩护,其次,很多国家长期实践民主确一塌糊涂,要不要考虑民主的可行性?
                            中国官场确实出现了严重的腐败,也确实出现了严重的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垄断以及两极分化。当今中国公务员考试只限于录用下级小吏,而稍高级别的官员则还是要有裙带关系,非常不公平;应该将绝大多数的官员岗位给全体族人竞争,真正的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要继承和发展中国自古的选贤制度,如察举制和科举制,用以打破当今中国的权力世袭,而不是移植所谓的民主。民主更多的时候是政党之间玩金钱权力和口才的游戏。应该承认,察举制发展到后期,比如东汉后期以及魏晋时期,逐渐流变为门阀制度;而科举制发展至明朝,则变为扼杀人才的八股取士。如果标准太死,则会僵化人的思维,产生高分低能,但如果标准太过泛泛,则可能会有失公平,如何取舍利弊,则极大考验人的智慧。
                            至于未来中国的选贤制度如何设计,可以变通,但原则便是严格、公开。比如可以考虑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参加考试(必须达到某一分数线之上),将自己的简历等反映自己能力的材料递上(甚至简历材料等可考虑实行匿名),成为候选人,实行匿名编号。而后在官员中抽签产生一些人,组成录取委员会,每个委员有权抽取一部分候选人,未被抽取者淘汰。每个委员对抽取的候选人的资料等进行评估,划分等级,而后将所有评估综合起来,择取最高的录取。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1-06 06:13
                            回复
                              总原则是这样的,掌握录取权的官员必须随机产生,故别人事先不知道他们是谁,另外掌管录取的人不能是一个,而必须是多个,这样可以将腐败的可能降低;必须要有标准化考试,但也不能将标准化考试当做唯一标准,将考试与举荐结合。当然,还可能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准确的测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比如是否有腐败倾向等,那么一切都变的简单了,严格的程序也就不必要了。当然也不一定按照上述的选拔方法来做,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见李峰著《西周的政体》
                              [2]见何怀宏著《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晴历史的一种社会学诠释》第五章
                              [3]见赵刚印《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欧洲左翼政党:现实困境与发展前景》
                              [4]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08年8月北京第一版,第213-219页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1-06 0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