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假期,被你们的召唤喊回来了。没法子,今夜趁着酒劲更一更。
![](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12.png?t=20140803)
——————————————
老兔子爱酒善酒但不嗜酒。
爱酒到什么程度呢?嗯,就算年纪大了,吃饭都不太利索了,每餐仍要一两小杯。老兔子年纪大之后,满嘴牙仅存三颗,上面一颗,下面两颗,还是错开的。但老兔子坚决不戴假牙,因此兔家煮饭通常都是两套,一套是正常人吃的,一套是老兔子吃的。老兔子的那一套饭菜,饭是熬得烂熟的稀饭,最好的玉米糊糊,菜要煮得稀巴烂,肉通常要高压锅炖,张嘴一吸就融化的那种。但即便煮得烂,但老兔子也常常以菜不够软为名,撒播耍懒要多喝一小杯,美其名曰:下饭。
善酒怎么个善法呢?老兔子嘴刁,最好喝自酿的粮食酒,每每一闻,就能分辨是哪种粮食酿制的,是新米还是陈米,是好米还是夹烂米。下嘴一小口,就能分辨大概度数,酿了几锅头,火大还是或小,发酵的时间够不够,酒曲做的好不好。诸如此类,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几乎没错的时候。
老兔子爱喝酒但不嗜酒,这是行伍出身的缘故,再怎么喝,也必要把好度,不能因此误事。就本兔所见,一般早起一小杯,午饭一小杯,晚饭两小杯,有客人来,则多加一两杯。事实上老兔子酒量真真是极好的,据村里长辈传说,当年老兔子失明之前,有次农忙的时候回家探亲,下地的时候背着两个硕大的军用水壶,当然里面装的是酒,在田间地头,渴了直接拿起水壶灌起,一上午能把两壶给喝干,而且手里的农活一点都不耽误。
咳咳,插一段。不得不说本兔老家人民差不多都这德性,喜欢自酿米酒,也爱喝酒,很多人下地劳作,必要带一壶酒,休息的时候,坐在那当水喝,高兴了隔着几十米的几个老头老太还飙起山歌,喝得兴起处,大家凑到一起换着喝,把手里头的农活都忘在一边了。所以,本兔小时候,常常在地头看见几老头七倒八歪坐那胡言乱语呼天喝地,地里几个阿婆一边干活一边骂骂咧咧……因为本地人好酒出名,所以县里乡里的干部们对于下乡进村分外头疼,你要没三斤酒量(20多度的),压根没有发言权,喝得高兴大家你好我好,喝得不开心,白眼一番鸟都不鸟你,能做什么事?
因为老兔子爱喝两口,勤劳手巧悟性高的兔妈(在本兔之前,兔妈可是全村文化水平最高的文化人呢,堂堂高中毕业……)很快就变成十里八乡闻名的酿酒高手,兔家里长年保存后不下十种自酿酒,包括:玉米酒、稻米酒、糯米酒(分玉米和稻米两种)、粟米酒、野生葡萄酒(不是市面上的葡萄酒,而是以葡萄为原料,以酿米酒用的酒曲酿造,20多度)、橙子酒、芭蕉酒、旱藕酒、红薯酒、甘蔗酒、桑葚酒、高粱酒(很少,我们基本不种高粱)、麦子酒(也很少,基本不种小麦)、荞麦酒……反正能想到的材料,都试着拿来酿酒,有些实在不适合的才放弃,但凡老兔子觉得不错的,时不时就酿造一些。
老兔子卧室在一楼,床头存十缸酒,每缸约装有50斤,以泥灰搅拌封存,以备身后事。老兔子年近七旬后,身体大不如前,家里控制他酒量,每天只许一小杯,然而爱酒的老兔子自有办法。某年寒假,本兔清理老兔子卧室,见酒缸周边灰尘不易打扫,于是打算搬开酒缸彻底清理,搬了九个,两手有点累了,最后一口缸,本兔沉腰吸气,毕竟是50斤还圆溜溜的酒缸,马虎不得。本兔猛然发力抱起,不料手上轻飘飘的,当即摔了个四脚朝天,酒缸“咣当”一声摔到脑后墙上碎了一地,洒落酒水数滴。
![](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22.png?t=20140803)
老兔子难得脸红了,拄着拐杖出了卧室,说:我出去晒晒太阳。本兔仔细一搜查,在老兔子枕头下,发现鲁基(壮语音译,山坡上长的一种常用语烧火的草本植物,比牙签稍大,中有芯)一根,鲁基长约一米,中间的芯已经被拔出,变成一根吸管,兀自散发酒香……本兔一问,原来老兔子一顿不喝就难受,于是趁着家里没人时,摸到柴房拿了一根鲁基,自制此吸管,小心翼翼地在酒缸泥封上捅了一个小洞,每日吸几嘴,一年下来,把一缸酒给吸干了……神奇的时,别看这老头眼瞎什么都看不见,可那小洞每次都能找得着找得准,又因为卧室里封了十缸酒,平时多少有点酒香,老头偷偷喝了一年,愣是没被发现……
![](http://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18.png?t=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