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挥五弦吧 关注:5贴子:251
  • 7回复贴,共1

患不知人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1-16 17:08回复
    疑似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直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剌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吕氏春秋》)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11-16 17:08
    回复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虞:度也,意料,猜度。
      毁:毁谤陷害.
      意思是:有意想不到荣誉,有追求完美而受到诽谤.
      吕氏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偶得誉,是谓不虞之誉。求免于毁而反致毁,是谓求全之毁。言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遽为忧喜。观人者不可以是轻为进退。”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易:轻易。
      意思是:人们常轻易说一些话.就是因为没有遭到失言的责备呀!
      吕氏曰:"人之所以轻易其言者,以其未遭失言之责故耳。盖常人之情,无所惩于前,则无所警于后。非以为君子之学,必俟有责而后不敢易其言也。然此岂亦有为而言之与?"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11-28 14:04
      回复
        1)孟子的权变思想
        “权变”在《孟子》中不是一个陌生的理论,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孟子和当时的著名“滑稽”淳于髡之间的辩论。孟子就说:“用手去救掉进水里的嫂嫂是权变之计。”
        可见,孟子在对于不同处境的看法就是——适当权变。
        不止孟子,连孔子也曾经说:“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所以,孔子对“道”的运用的最高层次的理解,就是“权”。(这也可以说是孔孟之间的相同点之一)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1-28 14:05
        回复
          孟子有一段经典的理论,那就是“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心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雕刻人的一生的毛坯、图纸、构思。但是,没有修身的雕刻,再好的钻石,也无人问津。孟子认为,修身也是要有原则的,它的原则还是“人性”。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1-28 14:08
          回复
            王家卫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对一辈子,所以,当他对的时候,不要对他抱一辈子都对的期望,所有都在改变,电影、演员、导演、还有你的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11-28 17:40
            回复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20 13:08
              回复
                干戈載戢,天下为安。


                14楼2016-01-25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