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上这样写着:
猫头鹰(全部3加隆)
谷仓猫头鹰:谷仓猫头鹰具有带白色的腹部和带弯曲线条的黄棕色顶部,因而它非常好认。谷仓猫头鹰经常在谷仓里、旧农舍里和教堂里落窝,但是谷仓中的谷子必须是没有因驱赶鸽子而被去壳的。我们帮助谷仓猫头鹰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它们筑巢。谷仓猫头鹰普遍以食小型哺乳动物为生。
穴居猫头鹰:身体纤瘦,腿颇长,成年穴鸮体长28厘米,以啮齿类动物遗弃的洞穴为巢,或者自己打洞为巢,喜欢用多种发出恶臭的动物粪便来装饰自己的小窝。活动范围是在开阔的草地和农耕平原上,喜欢捕食个头大的昆虫,比如一些甲虫和麻雀、老鼠等小动物。分布于美洲地区。
白雪猫头鹰:又名白鸮、雪猫头鹰、白夜猫子,栖息于北极苔原,有时向南到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体长约60公分(约2尺)。翅宽;头圆形,不具耳羽束。吃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旅鼠)和鸟类。营巢于开阔的地面上。
大角猫头鹰:翼展长101-153厘米。大雕鸮的耳边绒毛很大,面部呈红色、褐色或灰色,喉咙有一片白色。其“角”并非耳朵或是真正的角,而只是绒毛或羽毛。下身浅色带有褐色斑纹。脚上至爪前都长有羽毛。个别及地区性的颜色都有分别:靠近极地的个体呈较浅色,而在中美洲的则呈深朱古力褐色。
短耳猫头鹰:体矮,体长约40公分,面盘明显。是分布最广的鸮类之一,分布自北极的周围到北温带,见于夏威夷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可迁徙到更南的地方。耳羽束退化不明显。上体褐色缀以白斑,下体浅色具胸纹。栖息于开阔田野,白天亦常见。成群营巢于地面。以小鼠、鸟类、昆虫和蛙类为食。
乌草猫头鹰:是中等体型的鸮类,体长35厘米,夜行猛禽。面庞心形。似仓鸮,但脸及胸部的皮黄色色彩甚深,上体深褐。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雏鸟晚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