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雍华吧 关注:382贴子:17,157

[清世雍华|考核]----公测期间官员考核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报名通过后请来此答题。
题一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上位不凌下,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侥幸。"
简谈理解。
题二
据大清律例,凡叛逆者应处以凌迟之刑。若亲属门生妄题诗词,擅称大明年号,谐音文句,其人却为贤良之才,你当如何。(可演绎,可自述)
题三
依所选职位拟一奏折。


1楼2015-01-10 16:02回复
    考核人员可选择上述三题作答,或对戏演绎,加奏折。对戏每人至少三贴,贴于此处,拉线完毕。


    2楼2015-01-10 20:53
    回复
      第一题:《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上位不凌下,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侥幸。"
      简谈理解。
      篇中意为:君子以其当下的地位行事,不谋求本职之外的事。居上位,不欺凌下位的人;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品行而不苛求他人,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上不抱怨苍天不公,下不埋怨他人之过。所以,君子处于平安的地位等待命运的安排,小人做危险的事情寻求侥幸。水至清则无鱼,性至刚则易折,事不可过,过则不犹,此乃君子为贤之道。然,礼记曾云:“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以七记,即敬、序、恭、惧、志、启、谦七者,此篇虽为学记,尚有一敬、一恭、一惧,何论都察院一职。公道自在人心,无为却非正道,君桴臣鼓,既有鼓,必有不正之风,都察院为天子耳目之司,故而监,从而正,难从中庸仁和。君子道非官宦道所及,官宦道亦非君子道可正,人在其位谋其事,善文提笔安天下,善武马上定乾坤,所求不同,所为则异。人之善恶非一文一书可概,但求本心不违,齐忠义,全孝悌,善矣。


      3楼2015-01-11 16:03
      回复
        第二题:据大清律例,凡叛逆者应处以凌迟之刑。若亲属门生妄题诗词,擅称大明年号,谐音文句,其人却为贤良之才,你当如何。(可演绎,可自述)
        此子不可留,其虽是亲属门生,有才却不识时务,贤良却目光短浅,逞一时之气图一时之快,擅用文墨罔顾师门,所为非信义,便是惊才绝艳也定非善材,今下姑息他日必成隐患。何况性情一说,彼时若已成型,若非日后遭逢变故确是难有长进,更非一日一时便能矫正,此番为他开脱其一,再番开脱其二,日久便是祸患无穷。因父辈遭劾其心不臣而远驻奉天,此事一出,于己于族,都易使有心人大做文章,既是犯了往日的忌讳,又是摊上唆使门下心生反意的祸名。倘若置此事于不顾却是不可,不出五服血脉皆浓,此子既为亲属门生,清者自清断不是解决之道,昔日西林一族忠烈满门亦对舆论左右不能,自知万岁如何看待才是重中之重。一子之失虽不能作全局,该门生此举于己身是福是祸,个中机关一看万岁心思二看自家如何处置。
        亲属门生题反诗之错可大可小,既可作心有反念以示心迹,也可当是年少轻狂题诗作反讽之用,舆论风向瞬息万变,但归根结底还看上位的意思,喜之恶之都是需要人揣摩。倒是清律既在,留弃与否,皆当不得重用。事发初时不当妄动,尽力引导人言不至火烧自身,定要把自己同反心二字摘得干净,左右不能让人捉了错处。再者亲属门生不止他一人,留在门下难免风言风语,搅得人心不定恐是容易多生变故。凡事三思,谋定而后动,此子所为似不具这般耐性,风声一起难免自乱阵脚,又非在朝为官,所托仅有师门,且容亲属令其归家歇息几日避开风头,再看风向所趋也不为迟晚。既是决定此子不可留用身畔,这风言风语也是要把好尺度,毁誉参半最是合适,谋反大逆的帽子不能急着扣上,争议起了意在将此事摆上明面,题反诗事出四九,自己不能一语成箴,万岁得知如何看待便是关窍。
        倘若万岁觉此人才华横溢日后不可限量,大可拿出一副容人之量来,既全万岁所愿又保自家不失。然都察院为天子耳目之司,此子又是出自亲属门下,立场所限亦要出言婉劝,天子爱才却不可因一人之失不义大清,藉由此事于四九城中影响颇大,再与他留任京中难免惹人非议为由,远调京外做一小方县令,一当历练二作赎言论不当之过,他日若政绩卓著尚可调回京城。此番虽迎合了万岁心思,尚需知天下县令不下千人,有幸升迁者不过耳耳,贤才可贵却非再无可与之相较之人,三年一举百花齐放,后生博学强知者多如过江之鲫,天子虽心惜贤才,到底是君桴臣鼓,叛逆者众又有几个能同李贽相论,真金白银尚有蒙尘之祸,何况一介无官无名的书生。与其留他在京动摇人心,不如遣至穷山恶水下,若心思活络尚可知治国不易祛除狂骄,美言一二尚可为己所用,倘若心存不臣也正好给人由头参其一本,他也算主过一方沉浮,此生不亏。
        二者一说则是万岁龙颜震怒,斥其谋反大逆,虽算是了了一桩麻烦,可要周旋其中未免败叶沾身,稍有不慎便是连坐的罪名,迎风而上不如闻风而动,由旁人驳斥其子心有不臣,己身则适时推助一二,所谓火上浇油,能撇干净的时候断不能受人情所制,何况是大逆不道的祸患。既要将其视为弃子,手起刀落都要利索,不可留下后患,轻则贬斥重则一死。然事后这束下不严的罪名可不能揽到身上,仅留惋惜其人年少入歧,不容其他门生心存隔阂便罢。大义灭亲尚有其理,何况是亲属门生,反逆于己于朝皆无益处。此事如何评看,所依不过江山贤才孰轻孰重,然泱泱大族,因一人而动,确得不偿失。


        4楼2015-01-11 16:03
        回复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西林觉罗尹泰谨启,
          臣恭请万岁圣安。
          今天下大定,国运日上,天子开科取士,广录贤才,纳天下有能之人为国所用,不致宝珠蒙尘。然分科举士,本为遴选真才以备任使,关系最重,乃国中大事,然作弊坏法,名声狼藉,断不容于天下。臣闻礼部二位主考私受贿于会试会元,明目张胆目无三尺,莘莘学子心忿难平,科场舞弊,乱纲违纪,大江南北,众目交注,不可姑息!
          臣蒙承圣恩,于今岁春闱之际,协礼部监察会试事宜。日前会试放榜之日,物议沸腾,甚有学子泥污榜名,聚众声阙,京师贡院入目一片狼藉。中有学子经同礼部诸员核查,会试会元达礼疑有贿官之嫌,其因主考李琮、王志德二人批复卷宗之时,阅及达礼试卷,脱口而出此人姓名,面露喜色,在场诸人皆闻,中不乏愤懑者,扬言四九,考生哗然,皆不忿已极,鬻题之说俨已成实!
          臣且闻考生议论,今岁会试行文冷僻,学生提笔皆难以对,唯会元一人单特孑立,才藻富赡。此事事重,臣恐其中或有冤枉,特命人与李府门生亲行面问,其招述达礼曾于月前出入李府门下,疑与主考李琮互通有无之嫌,虽未承认作弊情真,然李琮与达礼二人早已相识确是实情。另有达礼同学考生,举达礼半岁前所书文墨抵京,据核查笔体,此文当为会员亲笔,然行文不稂不莠,樗栎庸材,实难与如今会试会元并论。此情节严重,京城民愤极大,若不按律收押详查,任有舞弊之嫌者逍遥法外,天下学子忠心何托?贪赃坏法,屡有严谕禁止,科场乃取士大典,关乎天下生计,岂容贪墨行私?受贿用贿,目无三尺,若不重加处治,何以惩戒来兹?都察院一众既为天子耳目,不敢夹小人而罔上,此言竭忠以出肺腑,望万岁三思三思三思。
          几番漏言,叩请圣裁。
          ————————————————————————————————— 以上题毕。


          6楼2015-01-11 16:05
          收起回复
            天眷命,统驭万方,合天下之心,公四海之利,八方和乐,四海乂安。臣等深维其故,盖由我皇盛德宏谟,早裕戡乱之本,励精图治,体恤臣工,惠养黎民。
            今,国日盛,当,固城强兵,富农养民,以防外犯。昔秦皇汉武修长城以划疆域,谋远求深,功涉千秋。至今百年,效作不减。然石岁百年,寒来暑往,已呈岌岌可危之象!城为国衣,岂能短漏催朽?臣请有司勘查,续修长城。
            城墙起则国势胜,人丁盛,应启募兵,强国体,壮国形。此为长久之计,万无一纰,更为后世荫蔽。
            臣请启物资并人力,一为安邦,二为养民,保一方之太平安康。
            谨呈已达天听。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1-14 22:23
            回复
              题二
              据大清律例,凡叛逆者应处以凌迟之刑。若亲属门生妄题诗词,擅称大明年号,谐音文句,其人却为贤良之才,你当如何。(可演绎,可自述)
              演绎答题:
              【匆匆过园,恰拾得一纸,上淋墨挥洒豪情一诗。其间言语激烈,字句崇明,心下大骇,再看落款之处“瀛洲”二字煞是醒目。仰天直叹糊涂!迹尤未干,作诗不过须臾功夫。收了纸张,向园探去,瀛洲一人趴桌深寐,桌上白纸黑墨青砚棕笔,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眼一扫,已了然。拍了拍瀛洲。】
              跟我来
              【先行回了书房,遣退众人,独余我与瀛洲二人。摊开那纸张,指着上头墨字。】
              先生墨宝当真绝世。
              @叶赫那拉瀛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15 15:35
              回复
                【 梦里正与周公论道,兴酣时朗声大笑,身肩耸动。陡然肩上一痛,华胥倾倒,一见眼前人,连忙扯袖擦涎。也不顾脸上印着前人墨迹,惺忪双目,趔趔趄趄紧随其后。】
                【 至书房,揉了揉眼,心里有些忐忑。向前凑去仔细看那纸笔迹……】
                “ 嘿嘿,谬赞。。。谬赞。。”


                11楼2015-01-15 16:01
                回复
                  【本端坐椅上,再瞧他貌若阿斗,十足痛心。我知他素来不羁,蔑世俗而行高绝,纵是邋遢,心也澄明,议建总辟径而论。是以,我总也高看于他,更是纵容难忍之事。可此番,着实罪过重大。他之一举,正是触龙之逆鳞。猛然起身,绕案前,众拍他背。】
                  糊涂啊糊涂!你想的再高远,我总觉得你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你这脑子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浑!
                  【扬诗作至其面前。十指弯曲,以一手背击一手心。】
                  这纸虽轻,可罪重。这种诗你也敢写!让别人看去,你可是命不久矣!
                  【再一长叹,缓慢摇头。】
                  我惜先生是旷世奇才,吾生得此一人是我之幸。今刻才知,我这庙小,庙太小!
                  @谢瀛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1-15 16:20
                  回复
                    “ 诚然~诚然!”
                    【 不慌不忙,不徐不疾。一振肩,一指掸开袖袍。】
                    “ 我不知,何罪之有?”
                    【 握过他手,从指缝间抽出宣纸。细细摊开,抚平。】
                    “ 众多诗篇,我最喜欢这篇,若因此获罪,我不求开脱。”


                    14楼2015-01-15 16:48
                    回复
                      【至此刻方未醒悟,留不得留不得。纵是才高八斗,纵是学富五车,纵是高瞻远瞩,却易遭祸患。我宦海沉浮数年,一向谨慎小心,瀛洲是个异数,断不能因他这异数断了我这四平八稳。】
                      字句向明就是罪,语字谐音,行间反意跃然纸上。何罪之有?你这是心藏祸心,你这是谋逆!凌迟之罪啊!
                      【抚额叹惜,痛下决心。】
                      叶府庙小,劳先生另谋高枝吧。今日之事我当从未发生,以报先生过往高见。还望先生往后慎言。
                      @谢瀛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1-15 17:22
                      回复
                        题三
                        依所选职位拟一奏折。
                        臣副前锋参领叶赫那拉巴彦今有起奏:
                        承蒙圣恩,拜副前锋参领一职。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上任之日始,兢兢于营中诸事。然臣近日听闻民间能士不显于武举之事,实为陛下失显而扼腕叹息。
                        今科举壁垒森严,武围以外场之武加之以内场之策、论遴选武举之能生。然则现今无人多不能文,因内场之差落于榜外而武艺高超之能士,多如牛毛。韩昌黎先生曾著《师说》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专文,武专武,文者尚不以武测能,武者何以因武远庙堂。是以,因文而拒武士之举实有妥当。臣斗胆谏言,废策、论之谈,以背默《兵法》一段而代之。
                        叩请圣裁。
                        ——————————答题完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15 23:40
                        收起回复
                          题一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说的是君子的处世之道,是在其位则谋其职,绝不做本分意外的事,简言之就是,安分守己。然而,在这里我将它理解为独善其身。也就是说,仕途之上,不越权,不指下,更重要的是在没有把握赢得帝心时,不加妄为。
                          上位而不凌下,下位而不援上。意思就是当地位高于他人之时,不做欺凌之事;当地位低于他人之时,也不谄媚不巴结。
                          简单来说,在其位,谋其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上不能干预下,下不能叨扰上,端正自己言行,不去乞求别人,这样就没有怨恨,上不报怨命运,下不怪罪别人。所以君子心胸坦荡,等待上天使命,而小人则冒险求成,贪求偶然的幸运。
                          总的来看,人还是应该严于律己,静待时机,不越俎代庖,不心怀抱怨,于祥和盛世或太平乱世间均能以独善其身、知进退作为行事准则;不可常怀侥幸心理,太急于求成。
                          在儒家思想体系里,原本不仅有迫切求进、积极用世的一面,还有顺时知命、宠辱不惊的一面,作为君子处世之道,两者相为表里自然能得以长久。
                          只可惜,众多儒家读书人,一旦任事总要过多关注前者,而遗落后者,只知进是儒者勇气,不知适时的退更是儒者智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1-16 00:56
                          回复
                            题二
                            如题一所说,遇此状况当独善其身,然而白达尔以为不然,适时而退的确要紧,而于甫入京华的白达尔而言,却还有反其道行之的逆水行舟之术更为得当。
                            白达尔举家初初涉足京华,才入仕途,少不得收拢人才入麾,而此人既为贤才,如何也应收为己用,为往后白达尔所需舆论作备。需知道,同兵戈争雄相比,口诛笔伐有时更胜一筹。所以,先凭己能保其性命,往后再适时举荐。
                            于圣颜前,反众道行之,赞其诗文虽看似反清向明,实则别出机杼。大清才安,偶有动乱,亦不在话下,明党潜伏于盛世,必然伺机复过。此诗文一出,明党势必以为同僚,自然追捧,乃及乔装登门造访,可以之作饵,引蛇出洞。
                            首减其罪,次轻其罚,再适时令之笔饱墨酣,写诗文赞誉大清盛世、皇帝明政,凭白达尔势加以传播,令四邻五巷俱闻其赞颂之词,再呈著作于帝眼前,说其人实则心向大清,以绝帝迟疑之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1-16 00:56
                            回复
                              第一题
                              《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上位不凌下,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侥幸。"
                              简谈理解。
                              君子在其位而谋其政,居上位不欺下,居下位不攀权,正己品性不苛求他人,亦不怨天尤人,因此君子处于平安的地位等待命运的安排,小人做危险的事情寻求侥幸。故为君子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君子者当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并以此正己正人。戍边将领,负有保百姓家国安危之责,《史记》中有言,“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君奉公则国强,将守法则兵壮,兵马强壮方能保民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1-16 1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