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吧 关注:327贴子:17,906
  • 25回复贴,共1

佛教故事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活里有很多烦恼,我们应该多点耐心
2015-01-01 普光明楼
佛陀旅行经过一个森林,那天非常热,又是中午。佛陀觉得口渴,就告诉弟子阿难:“我们刚才经过了一条小河,你去取些水来。”
阿难往回走,但是他发现那条小河非常小,之前又有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的很浑浊,本来沉淀的泥土都跑上来了,水不能喝了。他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河里的水很脏,不能喝。”
佛陀说:“不会,你再去看看。”
阿难只好照办,当他第二次回来的时侯,阿难问佛陀:“您坚持让我去,但我还是不能做些什么让河水变的纯净。”
佛陀说:“你什么事也不要作,否则你将会使它变得更不纯静。不要进入那条溪流,只要在外面,在岸边等待。如果你进入溪流,你将会把水弄得更混,溪流自己会流动,你要让它流。”
当阿难第三次来到那条溪边时,河水变的那么清澈,泥沙已经流走了,枯叶也消失了。阿难笑了,他取了水快活的回来,拜在佛陀的脚下:“你教导的方法真奇特,你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佛陀教导我们,凡事无常,没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也没有一样的东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耐心,只要等上一些时侯,那些叶子将会流走,那些泥沙将会再度沉淀,那些水就会再度变的纯净。
一条河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有时,生活里会有很多烦恼,但是我们也应该多一点耐心。
另起新楼。。。接比喻、故事等 http://tieba.baidu.com/p/3047909873


1楼2015-01-01 12:20回复
    鬼尤济物
    2015-01-11普光明楼
    景州人李晴嶙说:有位刘先生在一所古寺中教儿童读书。一天夜里,月色微明。他听到窗外似乎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从窗户缝隙往外一看,在墙缺口处,隐隐约约似有两个人影。
    刘先生急忙喊道:“有贼!”忽听隔墙有人轻声说道:“我们不是盗贼,是有事特来求你的。”
    刘吃惊地问道:“求我干么?”墙外答道:“因我们生前造了恶业,死后堕在饿鬼道中,如今将近一百年了。每当我们闻到从僧厨里飘出来的饭香,就饥火如焚。因暗中观察,看你是位有慈悲心的人,所以求你赐给我们一些残羹冷饭,以解饥渴之苦,可以吗?”
    刘说:“佛门中经常举行经忏法事,这种功德足以救济阴间的饿鬼,你们为什么不向寺里的和尚乞求超度?”饿鬼回答说:“鬼辈能够得遇超度,也得靠前世种有善因。像我们俩,上辈子忙忙碌碌钻营于仕宦之途。看谁权势大,我们就去巴结依附他。若是这人势败了,我们就翻脸不认人,视同陌路。当我们得意的时候,从未做过一些扶穷济困的好事。前生既没有积下善因,如今落入饿鬼道中,又如何能遇到超度的善缘呢?所幸的是,当初我们得到的不义之财并没有过分的贪婪吝惜,亲朋故旧之中,有饥寒孤寡的,也能稍加周济。所以如今还能不时地得到些小的矜怜,吃上一口残羹剩饭。不然的话,非要落得像目犍连的母亲那样,被关进大地狱中,纵有食物送到嘴边,也会化成猛火焦炭,纵然有佛菩萨的大神通力,也奈何不了本身的业力啊!”
    刘先生听了,心生怜悯,便答应他们的请求。饿鬼感激不已,呜咽悲泣而去。从此,刘先生每每把残羹剩酒洒向墙外,那饿鬼也像有感应似的前来受享,但见不到任何行迹,也听不见说话。
    过了一年多,一天夜里,忽然听见墙外呼唤道:“刘先生!承蒙您长期款待,今天来向你告别了!”刘先生惊问:“你们要去哪里?”
    鬼说:“我们俩没有别的法子求得超脱,只能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好事,以求自拔。这片树林里野生鸟类很多,有人要来射击它们,我们就事先惊吓它们,令远走高飞。有人下网捕捞湖中的游鱼,我俩就事先驱赶它们,使逃之夭夭,不致入网。就因为这一念善心,感动了神明,遂赦免我俩的罪业。今得以脱离鬼趣,要去转世托生了。”
    刘先生常把这段故事讲给别人听,并且说:“那些遭受沉沦的饿鬼,尚能以其微弱的力量救济动物,而人们对于许多善事,为什么总是借故推托说自己力所不能呢?”


    3楼2015-01-13 13:41
    收起回复
      智慧的启迪,赞叹!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13 19:32
      回复
        因果不虚,南无阿弥陀佛。


        7楼2015-01-15 08:31
        回复
          机智过人的小沙弥
          2015-04-08 普光明楼
          很久以前,日本有位竹斋先生,不但是一位聪明又有地位的学者,而且是佛寺的大护法。他常和佛寺的住持禅师下棋,但是每次一下棋就忘了时间,往往通宵达旦;小沙弥就得在旁边奉茶、拿点心,整晚无法休息,所以小沙弥们都不欢迎竹斋先生。
            有一天听说竹斋先生又要来了,小沙弥们都很不悦。有位聪明的小沙弥灵机一动,立即写了一张告示“皮革之类,不能进入”贴在门口。不久,一向爱穿皮衣的竹斋先生来了,他看了只是笑一笑,仍大摇大摆地要走进去。聪明的小沙弥就挡在门前说:“竹斋先生,难道你没看到门外所张贴的告示吗?”竹斋先生说:“看到了。”“那你为什么还要进来呢?”
            竹斋先生自以为聪明地指著大鼓说:“大鼓不也是皮制的吗?它可以放在大殿,我为什么不能去?”小沙弥说:“没错,正因为不能进来而它进来了,所以每天都要受到惩罚——早晚都要被大锤锤打。你如果要进来,也一样要受罚!”说完,小沙弥就拿起一根木锤,摆出架势要惩罚他。
            竹斋先生只好说:“好,好,我认输了!”赶紧转身离去。回到家里,愈想愈不甘心。他想了一个计策,便托人去请佛寺的住持禅师前来应供,也顺便请聪明的小沙弥一起来。
            师徒俩要到竹斋先生家得经过一座桥,他们看到桥上有一张告示写著“禁示从桥的两边通行”,禅师就止步了,小沙弥看了看,对师父说:“师父,没关系,可以过桥的。这是竹斋先生的恶作剧,来!我们从中间走。”
            到了竹斋先生的家,竹斋先生说:“你们怎么过来了?难道没有看到桥上的告示吗?”小沙弥说:“我们并没有从桥的‘两边’走,是走桥‘中央’过来的!”竹斋先生无奈地说:“我又输给你了。”
            小沙弥的机智斗赢了大名鼎鼎的学者,这消息已是众所周知,连将军府都知道有位聪明绝顶的小沙弥,大将军还特地派人传他前来将军府。
            禅师带著小沙弥到了富丽堂皇的将军府,府内有很多武士,排场气势很大。他们一进去,将军就问:“你就是凭机智斗赢竹斋先生的小沙弥吗?你过来!”小沙弥听了就很大方地走到将军面前。
            大将军指著墙上一幅画,说:“你看,墙壁上那只老虎很讨厌,常常偷跑出去,我想请你帮忙把这只老虎绑起来。”小沙弥看到画中的老虎,似乎真有一跃而出的威势,就说:“好!请您给我一条绳子。”他拿著绳子走到壁画前,摆起架势,喊道:“老虎!你看来是很威猛,有胆量就出来,我要将你绑起来,这是将军的命令!”
            小沙弥喊了半天,画中的老虎当然没有动静;他回过头对将军说:“将军,这只老虎实在很讨厌,叫半天它也不出来。拜托您派一位武士把它赶出来,我一定会把它绑起来。”将军十分佩服并赞叹地说:“你虽然小小年纪,但机智过人,确实很聪明。”
            这位小沙弥从小就如此灵巧,时刻保持天真、清净的本性;在生活中不离禅的境界,在禅境中亦不离生活,这就是他的清净心和超人的智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修行的道场,所遇到的境界,就是磨练智慧的机会,所以要时时把握,时时用心!


          26楼2015-04-10 20:47
          回复
            外道教徒的问难
            2015-04-27 普光明楼
            在佛陀成道初期,他不断到处教化,有一段时间来到舍卫城的郊外,在那儿建了一座简单的精舍。那时有些年轻人好乐佛法、前来听闻。
            但也有一些外道教徒觉得:印度的传统宗教是婆罗门教,这是非常崇高的教派,全国的人都必须接受婆罗门教;现在忽然又多了一个佛教、又多了一位创教者——佛陀,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因此,有些人就抱着刁难的态度来试探。
            因为外道教的人心中不服,所以常常提出一些问题来问难;那时,有一位年轻人就问佛陀:“佛陀啊!我要来精舍以前是循着一条固定的道路走过来的,我所学的是数学,教的也是数学,数学有一个规矩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推算。请问佛陀,您在教导弟子时是否也按照‘道’的顺序?或者是按照您的规矩?”
            佛陀回答:“年轻人,我在教导弟子时同样是顺着‘道’的顺序原则,而且也顺着‘理’的规则;譬如说,我要驯服一匹马就要像驯马师一样,要将马训练得方向感正确,其它的动作才能再继续,这样马匹将来上路时,方向才会正确”。
            那位年轻人再问道:“请问,您讲的涅盘境界那么好,可是确实有那么美的归宿吗?还有,跟随您出家、接受调教的弟子当中,有人曾证到那种境界吗?有没有受了调教后,却仍无法达到那种境界的人。”
            佛陀回答:“涅盘的境界确实是有的,这是一种心灵寂静、身心解脱光明的境界;至于是否有人曾达到这种境界,我相信用功精进的人,一定可以达到,至于未曾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当然也有,比如不用心、懈怠不精进的人,当然就无法达到呀!”
            年轻人就说:“佛陀,您是人天的导师,为什么跟随您的人,有的会达到,有的却不能呢?”
            佛陀就说:“年轻人,我问你,譬如有一个人来问你:往舍卫国的路怎么走?你指导他走向一条可以到达舍卫国的路,但是,这个人却因方向偏差而无法到达,那你怎么办?”
            那位年轻人就说:“他来问路,我已尽心指示他方向以及该在哪里转弯等等,但他如在某地有了偏差,那是他自己不用心,我只是一个指导者,实在也无可奈何呀!”
            佛陀说:“对呀!同样的道理,我只不过是一个指导者,是正道上的导师,是学佛者的指导人。我对弟子们也是尽心尽力地指导他们,至于弟子们是否能用心来听道,是否能力行于‘道’的正确方向,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从这段故事来看,大家应该了解,教的人已经尽心了,那就要看学的人是否用心,这是彼此的互动关系。而且光是作为“经师”(以学问教人)还不够,更需要“人师”(以身教教人),如果可以经师、人师兼具,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家,若没办法当经师,人师仍是不可放弃的责任。
            总之,在人群中才有烦恼可以让我们磨练,才有机会让我们学习拨开烦恼,自明心境。


            60楼2015-04-28 14:54
            回复
              很喜欢这个故事


              62楼2015-04-28 19:49
              收起回复
                淡有淡的味道
                2015-05-04 普光明楼
                著名教育家夏丏(mian3)尊拜访弘一大师的时候,恰逢大师在吃饭。夏先生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很不忍心,问道:“只吃咸菜不是太咸了吗?”
                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完饭,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先生又皱着眉头说:“难道没有茶叶吗?大师每天都喝这样淡淡的开水吗?”
                弘一大师笑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75楼2015-05-07 12:57
                回复
                  堕地狱的原因
                  2016-05-11 普光明楼
                  女人多堕地狱的原因阿那律眼睛瞎了,虽然心里很光明,但对世间生活,一个不见天日的人,总有很多事情不能称心如意,自从佛陀为他缝制三衣以后,佛陀很怜愍他,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就获证天眼通了。他自己的欢喜感激不说,佛陀的欢喜也自在心中,佛陀至此才放下心!
                    所谓天眼,就是不分远近,不论内外,都能看到,失去了肉眼而证得天眼的阿那律,僧团中很多人都羡慕他、敬重他,这固然是佛陀慈悲威力的加被,但也是阿那律坚决的志愿修行所成就的。从此,阿那律对于缝衣托钵不再烦心,别人不能见到的,他都能见到,《阿弥陀经》中,特把阿那律尊者的大名,(阿藐楼陀)列在圣弟子中。以他的天眼,可以见到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从天眼阿那律的证明看来,使初学的众生,对弥陀净土,易于生起虔敬的信心。
                    阿那律的天眼,不但能见到极乐世界,更能见到地狱里的种种情形。有一次,他见到很多妇女堕落在地狱中,他就跑去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今天见到很多妇女堕入地狱之中,在我看,女人很容易信奉佛陀的教法,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仁慈心,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人堕入地狱?”
                    佛陀回答道:
                    “阿那律!在我的法中,女人容易信奉,这是真实的,但女人容易造下罪业,这也是真实的。女人有三种心比男人大,第一、女人在早晨起身的时候,悭贪的心最重,希望全世界的财宝都能进她家中才好;第二、女人在日中的时候,嫉妒的心最大,她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会妨碍她;第三、女人在夕暮的时候,淫欲的心最强,她不时望着有异性随侍在她的身旁。阿那律!妇女的悭贪心、嫉妒心、淫欲心,是最易招致她们犯罪的,这就是那些妇女们堕落的原因。”
                    因为阿那律的天眼,见到一些妇女堕落地狱,引出佛陀对妇女这一段说教,这正是给妇女一个反省的见证!
                  阿那律尊者以八法自律,为座右铭
                  阿那律尊者,以八种的绳规法则,来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着自己,作为座右铭,也可以做我们的座右铭。这八法是什么呢?
                  (一)多欲非道,少欲是道。你若贪吃是吃欲、贪色是色欲、贪财是财欲、贪做领袖是领袖欲,所以多欲,是不合乎道;你若没有这些欲,就是道。
                  (二)愦闹非道,隐处是道——在热闹场所,是不合乎道;你到阿兰若处,就是寂静处,是道。
                  (三)放荡非道,制心是道——尽放肆、无拘无束的,也不是道;你能把心制之一处才是道。
                  (四)多念非道,定意是道——你多打妄想,杂念太多,也不是道;你的意念能专一、不打妄想,就是道。
                  (五)无厌非道,知足是道——贪而无厌,不是道;你若能常常知足,就是道。
                  (六)懈怠非道,精进是道——你若懒惰,听经睡觉,就不是道;往前勇猛精进,才是道。
                  (七)自私非道,为公是道——你若自私自利,这是不合乎道;你能大公无私,才是道。
                  (八)愚暗非道,智慧是道——你做愚痴、无明、黑暗的事情,譬如牛吃草,你也要学牛吃草去,狗吃大便,你也要学狗吃大便,这就是愚暗,不合乎道;你要有智慧,才合乎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16-05-11 08:22
                  回复
                    无常的力量最大
                    2016-05-15 普光明楼
                    过去,有一个村落的长者们,听说佛陀要到村落来,立刻征召年轻力士整顿道路,村内的壮士竞相参与,人数共计五百名。整治中,发现道路中央横着一块大石头,任凭五百力士如何使力,都无法搬动。
                      这时,正巧佛陀路过,询问原因之后便说道:“我来帮你们把石头移开。”只见佛陀轻轻一提,便举起石头抛向空中,“咻!”地一声,瞬间就不见石头踪影。
                      在场大众个个目瞪口呆,惊讶不已,不一会儿,天空落下像微尘般的粉末。五百力士好奇地请问佛陀,为何会有微尘从天而降?佛陀说道:“这是如来神力,令大石碎为微尘。”五百力士惋惜这么大的石头碎成微尘,所以,佛陀又用解脱力将碎石微尘组合成以前的大石头。
                      石头恢复原貌后,佛陀便坐在大石上,五百力士也一同就坐,请问佛陀:“世尊,您是用什么力量举起大石、粉碎大石,又将它恢复原状呢?”
                      佛陀说:“我是用父母所生力举起大石,用禅定力击碎大石。而解脱力胜过禅定力,所以能将这些微尘恢复成石头的原状。”
                      这些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父母所生力、解脱力,还有没有更大的力量呢?”
                      佛陀回答:“还有福德力。佛陀因为修行圆满的福德力,才能于菩提树下,降伏魔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五百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力量?”
                    佛陀说:“还有智慧力。智慧圆满,才能断尽无始劫来积习的烦恼。”
                      五百位力士又问:“除了智慧力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就讲:“还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耆旧无智、贡高的六师外道。”
                      五百力士接着又问:“除了神通力,还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回答:“虽然有父母力、禅定力、解脱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力量,谁也逃不过,就是无常力。”
                      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这么一个偈子:“禅定与解脱,福德智慧力,如斯诸力等,无常力最大。”
                      佛陀告诉五百力士:“当知如来之身虽如金山般地坚固,最后还是归于无常。有智慧的人,应当追求无常不能逼迫的境界。”佛陀又说:“你们应当知道,今日世人的寿命渐渐减短,色力薄劣。其实这颗大石,只是过去的人平常抛掷戏弄的石头而已,你们可以看看石头的两旁,还留下手指拿取的痕迹。”一旁专注谛听的五百力士,个个惊讶不已,生起稀有之心,摧伏了内心的骄慢。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就继续为他们开示四谛法门,五百力士无始以来积习的错误知见,就此摧破,证得了初果罗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6-05-15 10:02
                    回复
                      这里就是地狱
                      2016-05-22 普光明楼
                      有一个人名叫钱琨,平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因为不治生计,又无恒产,没有多久,便以壮年之躯而饿死了。钱琨死了之后,一缕魂魄飘飘渺渺地游荡着,不知要投胎于那一道?正在茫然无措间,突然看到一位官爷模样的大汉,向他频频招手,钱琨赶忙飘了过去,打揖回应。衙役打扮的大汉对他说:
                      「钱琨!你跟随我去转世吧!」
                      钱琨跟着大汉来到了一个地方,只见到处挂满了大块大块的鱼肉,池子里蓄满了一池一池的琼浆,散发出浓烈扑鼻的酒香。除了这诱人的肉林酒池之外,一间一间的房子还装置了各种稀奇罕见的游乐器具,看得钱琨眼花撩乱,垂涎欲滴。大汉指着满室芬芳的酒肉,对钱琨说:
                      「这些好吃的酒肉,好玩的欲乐,都是你的因缘业报所应该得到的,你好好享受吧!」
                      饿得两眼昏花的钱琨,饿虎扑羊似地扯下一大块肥肉,大口大口地吃将起来,大快朶颐。
                      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美妙的地方,不用每日劳动筋骨,辛辛苦苦去赚取糊口的蝇头小利,便能享受美味的甘脂,啜饮馥郁的浓酒,这一定是祖上积有阴德,自己前世有修善,今生才有如此快乐的果报。钱琨洋洋得意地思忖,对于自己能够转生在这样的世界满意极了,每天放纵欲望,尽情吃喝玩乐,不稍节制。
                      日子,在惬意中逝去。第一个岁月,钱琨在骄奢中和欲望追逐游戏,有时把自己泡浸在酒池里,竟日醉气熏天,根本不知道智慧、清明为何物?不过钱琨对于如此纵情享乐的生活却眷恋执迷,一点也不思改变。第二个年头,钱琨渐渐厌烦这种只有欲乐、没有奋进的靡烂生活,虽然偶尔也动念亟思振作,但是又随着自己顽强的业感而沈沦欲望的溪壑。
                      第三个寒暑悄然而至,钱琨对于这样一成不变的享乐日子,已经无法忍耐,央求看守他的大汉说:「大爷!你行行好,能不能把我换到另一个世界去,在这里一天到晚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简直痛苦极了!」
                      「不行,你的果报决定你一定要在这里享受世间的欲乐,并且不可以往生其它的地方。」大汉斩钉截铁地斥驳。
                      「在这里只有眼前的纵乐,没有明日的希望,我宁可坠入地狱去受炮烙割锯、判肠剖腹的痛苦,也不要在这个没有明天、没有希望、没有奋斗、没有上进的世界里生活。」钱琨声嘶力竭地抗议着。
                      大汉突然露出狰狞的样子,铜铃般的双眼透着青色的寒光,冶冶地说道:「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就是没有奋斗的意志力、没有希望的生命力的地狱,我就是拘禁你这种地狱种子众生的鬼王!」
                      世人以为浮华享受的生活是快乐的,工作劳役是辛苦的。其实一味纵乐奢靡、缺乏斗志的人生,是堕落的、罪恶的,比地狱还要可怕。人生不怕有苦难,只要有不退失的精进力、奋斗心,人生就有无限的光明,永恒的希望;丧失了勇猛的进取意念,当下就是没有未来前途的地狱。我们在享受社会经济奇迹所带来的富裕生活之余,是不是应该继续勤奋不懈,创造永恒的净土之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16-05-22 21:21
                      回复
                        妄开恶口 终有恶报
                        2016-05-25 普光明楼
                        有一天,释尊带有阿难到王舍城内托钵後,走出城外。他们看兄一个巨大深坑,乃是城内居民倾倒大小使的粪坑,雨水和脏水混入,臭气冲天。其中有一苹形似人状,而且有许多手脚的小虫。它从遥远处就看见佛来,不断从臭水中抬起头来,泪水直流地仰望著佛陀。
                        释尊见它那悲凄状,忍不住从怜恤的眼神里,呈现著悲哀,此时,一切反应都看在阿难的双眼里。
                        佛返回灵鹫山後,阿难铺好座垫,佛静静地坐著。
                        阿难代表大家向佛打听刚才看见小虫时,为什麽呈现难过的表情呢?
                        「世尊,刚才在王舍城外看见粪坑里的小虫,它前世到底做了什麽罪业呢?何时投胎在那臭水坑里呢?何时才能脱离那种痛苦呢?」
                        「阿难,你们仔细听著。现在让我谈谈它的前後因缘。」
                        佛陀开始谈起往事。
                        这是过去佛出世教化一切众生结束,入灭以後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婆罗门建造寺庙。供养许多僧伽,有位施主供养许多奶物。一天,适逢一群云游和尚来访,该寺的知客僧心里想∶
                        「施主特地送来一批供养品,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端出来未免可惜,乾脆藏起来吧!」
                        知客僧果然暗中藏起奶物,不肯摆出来让大家吃。不料。那群作客僧伽早已知悉此事,就责问知客僧说∶
                        「你为什麽不让我们吃那些奶制品呢?」
                        「你们刚来作客,我是寺里的老主人,新来客人怎能享受佳肴呢?」
                        「奶物是施主供养的,现在住在寺庙的人,应该不分彼此,都能够分享才对。」
                        知客僧被人责备後,愈加愤怒,以至失去自制心,破口大骂∶
                        「你们去喝厕所的脏水吧!那有资格享受这些美食呢?」
                        佛把话说到此,就转口说∶
                        「妄开恶口,终有恶报,在以後数千数百年的漫长时间里,他就投生在厕所坑里了,也就是王舍城外那苹小虫。他只是对许多出家人说了一次恶言恶语,就饱尝如此痛苦。凡我弟子都应该明白祸从口出,妄开恶言会惹火烧身,故不能等闲视之,对父母和其他人必须言谈温和。」
                        大家听完佛陀的说法,无不感激万分,各自合掌向佛礼拜,肃静离去。
                        我都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16-05-25 19:19
                        回复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外界环境无关
                          2016-05-26 普光明楼
                          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闷闷不语。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水河。慧能小和尚深深地吸了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地打坐在山坡上,心中空无一物。
                          小和尚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过了半晌,师父才起来,还是不说一句话,不打一个手势,领着弟子回到寺内。
                          刚到寺内,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上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门外。
                          小和尚不明白师父的意旨,径自坐在门前,半天纳闷不语。很快,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小鸟也渐渐变得不明朗起来。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他的名字,进去后,师父问:“外边怎么样了呢?”
                          慧能答:“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了。”慧能又回答说。
                          “不,外边还有清风、绿草、鲜花、小鸟,一切都还在。”
                          慧能顿悟,明白了师父的苦心,这些天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醍醐灌顶】古人说:“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競;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人生往往如此,有的人活得很暗淡,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中缺乏阳光,而是消极的心态早已把所有朝向阳光的窗户紧紧关上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16-05-26 14:20
                          回复
                            为何有的恶人没得恶报却反而荣华富贵?
                            2016-05-29 普光明楼
                            清顺治年间,顺义县有一富户姓贡,家中财产颇丰,中年时有了儿子贡庆有,贡家一佣人也生了个儿子叫李福。在佣人的请求下,贡家允许李福陪同贡庆有跟随同一位老先生读书。两个孩子十四岁时,李福在一天夜里梦中看见天门大开,有两位神人降临院落中,一神人指着贡庆有说:“他怎么样?”另一神人说:“他是全福之人,十七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官位二品,一世荣华富贵。”又指着问李福一生将怎样,神人说:“他是苦命人,一生功名无份。”说完两位神人就升天而去,天门关闭。李福醒来后很纳闷,将此梦告诉了父母朋友。
                            李福始终留心着贡庆有的境遇,在十七岁那年,贡庆有果真中了秀才,而李福这时已经不读书了,开始在家种地。贡庆有为人既刻薄又暴戾,可谓作恶多端,可他自中秀才后,仕途顺畅,后来真的官至二品,做官后更是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李福认为贡庆有这样一个恶人必得恶报,但贡庆有一直活到七十多岁,财势俱全,人丁兴旺,而且还预知了自己的死期。很多人以为做恶后没立时遭报应,从而对因果报应之理产生疑惑。李福就是这样,他心中也颇为不平,想到阴间看个究竟。就在贡庆有去世的当天,李福也死了来到地府。
                            李福发现贡庆有在阴间居然还受到了礼遇,于是更加愤愤不平,随即将自己的疑惑诉于冥王,冥王命判官打开一簿子看,只见上面记录着贡庆有的生死善恶。冥王说:“他前世做了很多大善事,这世做恶将以前积的德损耗了不少,但还有很多,下一世还将享福,不过没这一世大了。至于他作恶的事,那是还没到要报应的时候。”并告诉李福,说李福前世因为没行善积德,所以这世本应该受苦,但因为这世一心行善积德了,所以衣食无缺,已经不错了,等到再转生就享福了。
                            冥王特意允许李福跟随贡庆有转生,只见贡庆有转生到了一富贵之家中,李福自己则转生到了一中等人家。贡庆有长大后当了县令,仍旧残害百姓,贪赃枉法,陷害良善,他曾酷刑迫供挖去了人的双眼,在另一案子中还剁去了人的双腿。七十岁时暴病而亡。
                            李福这一世依旧行善积德,而且开始努力修行,在贡庆有死后,他已经可以元神出窍去阴间一看究竟了。只见贡庆有在阴间受到了审判,簿子记录着贡庆有的福德已经全部享受殆尽,他在当官时挖人双目,剁人双脚这些事已经没有什么福德可以抵偿,必须以身还债,于是被罚转生到一贫苦人家,双目失明,双脚残废,整日在大街上乞讨,苦不堪言。
                            李福看见了贡庆有这三世果报,更加发奋的修行,希望自己可以早日超脱轮回之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16-05-29 0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