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马维辉北京报道
如果一只候鸟,从遥远的新西兰穿越赤道来到北半球,当疲倦地飞到中国海岸线的时候,却发现曾经栖息的海滩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大工地。最终,因为找不到一处可供觅食和休憩的场所,掉落水中,力竭而死。这是多么悲伤的一幕!
遗憾的是这一幕并非是电影虚构的故事,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发布的报告,依存于东南亚、东亚潮间带栖息的155种水鸟有24个物种受到威胁,这些物种大部分依赖于潮间带,即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到最低位之间暴露的海岸带,而这也正是填海造地项目最集中的区域。
最近关于填海造地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滨海新区填海250平方公里、曹妃店填海造地380平方公里、[url]http://三亚[/url]和[url]http://大连[/url]几乎同一时间宣布填海造机场……
事实上,过去若干年来,整个中国的东部沿海,北至鸭绿江口,南至海南三亚,许多地方在疯狂地填海造地。而候鸟赖以栖息的潮间带,也在这一大潮下陆续被填埋,变成了工厂和楼房。
在人类向海发展的同时,候鸟又该何去何从?
候鸟在消失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介绍,目前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3条经过中国,其中东亚-[url]http://澳大利亚[/url]候鸟迁徙路线是全球8大路线中物种数量最多的区域,共有368个物种。在中国,这条候鸟迁徙路线北到黑龙江,中间经过黄渤海沿岸,南至广东南岭等地,同时还包括中国的内陆湿地鄱阳湖、洞庭湖等。
“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无数的候鸟迁飞至[url]http://太平洋[/url][0.23% [url]http://资金[/url] [url]http://研报[/url]]西海岸各地。”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告诉《[url]http://华夏时报[/url]》记者,例如[url]http://斑尾塍鹬[/url],它们可以连续飞行9昼夜,从阿拉斯加飞到新西兰。
而在这一过程中,候鸟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脂肪,能否获得充足的食物就成了迁徙的关键。
据周海翔介绍,迁徙途中的食物主要来自中国东部海岸线的那些泥质滩涂。退潮后的滩涂是候鸟的主要觅食地,他经常看到一些小型的鸻鹬类候鸟在滩涂上奔跑,拣食昆虫、甲壳动物以及蠕虫等。
但是,近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填海造地运动,大量的泥质滩涂都被各种填海工程所填平,只剩下一点点无法填埋的河口,成了鸟类仅存的栖息地。
而栖息地是与候鸟数量成正比的。周海翔的团队曾在辽宁丹东、大连、营口,河北唐山、沧州,[url]http://天津滨海新区[/url],以及山东东营、潍坊等地调研,发现鸟类的数量锐减,甚至连鸥类都少了。他告诉记者,目前[url]http://勺嘴鹬[/url]全球数量已经不足200只,黑脸琵鹭全球不足2000只,就连我们引以为傲的丹顶鹤,全球数量也在3000只以下。
“我们有时候观测到一些湿地的候鸟增多,以为是环境改善了,其实是因为它们原来的栖息地被破坏,不得不更集中地飞到其他地方,这反而是更危险的信号。”周海翔表示。
而候鸟的消失,又将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这一损失甚至难以估量。范志勇表示,中国环渤海地区的泥质滩涂保护不好,甚至可能影响到澳大利亚、西伯利亚的生态系统,因为没有那么多鸟类去那里繁殖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影响是一定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