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控吧 关注:29,118贴子:66,006
  • 4回复贴,共1

秦汉时期黄金和铜的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西汉承袭秦制,黄金仍为法定货币,单位改为斤。这一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使用黄金货币最盛的时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2-14 12:36回复
    汉代黄金与铜钱的比价,法定是黄金一斤值铜钱一万。但在民间实际流通中,则因时因地而有高有低。《九章算术》中曾记载:金一斤值钱“六千二百五十”,(56)“金价九千八百”。(57)在战乱年代,黄金价格变化甚大,如王莽失败后的长安三辅一带,曾有“黄金一斤,易豆五升”的现象。(58)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2-14 12:39
    回复
      唐宋时代,金银制作工艺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黄金用于打造器物、饰品以及佛、道法事祭祀、布施等有增无减,黄金的用途更加广泛。与此同时,由于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以黄金计价、估值以及用于大额赋税、大宗交易的情况又时有发生。杜甫就有“囊虚把钗钏,米尽折花钿”的诗句。由于经济的增长,黄金的货币作用在这一时期又有所上升,但相比之下它作为贮藏、保值的作用仍是主要的。史籍对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如“天下金帛皆贮于左藏”(60)等等。元代以后,纸币逐渐流行,黄金则进一步退出流通领域。尤其是明朝,曾明令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但实行的结果是,白银未能禁止住,而黄金的货币地位则正式取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14 12:40
      回复
        黄金货币的形制,一直是多种式样同时并行的,但不同时期又分别以某一式样为主要形式。东汉以后,除圆饼形外,铤状逐渐多起来。金铤是狭长的金钣,似大臣用的笏,一直流行到唐代1979年山西平鲁曾出土金铤八十二件,金饼四件,部分刻有唐肃宗乾元年号。(61)南北朝时,黄金制的钱币开始出现,《南史·吕僧珍传》曾有生动的记述。这种金钱,多是仿照当时流通的铜钱的形制而造的。从出土实物看,有些金钱是从国外流入的,如拜占廷金币等等。唐宋时期,金银制的钱币已较普遍,但多用作祭祀、布施、馈赠、殉葬等,与流通中的铜钱有所区别。《旧唐书·玄宗本纪》记:开元元年(713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杜甫诗云:“何时重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张祜诗云:“长说承天门下宴,百官楼下拾金钱”。两宋时金银开始以锭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砝码或绕线板的形状,为两端宽、中间窄的亚腰形。元代的金银锭又改为元宝形,即两端尖而翘起。明、清时又有中锭(小元宝形)、锞子(小馒头形)以及滴珠、福珠形状。上述多种形状的黄金体,都仍属于称量货币,在使用时需用秤称量,份量多者要进行截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14 12:41
        回复
          黄金的购买力,东汉以后千百年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金银比价,大约为一比五左右,维持了相当长时间。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明中期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右,和当时欧洲的比价大体相当。黄金和铜钱、纸币的比价,则由于后者价值经常不稳,而变化较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2-14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