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吧 关注:10,327,584贴子:53,967,696
  • 14回复贴,共1

【追忆】电影大亨邵逸夫传奇一生...(1907.11.19 - 2014.1.7)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4年1月7日凌晨,邵逸夫爵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IP属地:江苏1楼2014-01-07 15:06回复
    邵逸夫吧:http://tieba.baidu.com/f?kw=%C9%DB%D2%DD%B7%F2&tp=0


    IP属地:江苏6楼2014-01-07 15:08
    回复

      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


      IP属地:江苏7楼2014-01-07 15:08
      回复

        他以个人财产成立“邵氏基金”,为内地教育事业捐款达25亿港元,20年赞助4888个校舍,全国遍布逸夫楼。


        IP属地:江苏8楼2014-01-07 15:11
        回复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 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有家庭,父亲邵玉轩,于1901年在上海设立“锦泰昌”颜料号,生意红火。邵玉轩育有5男3女,却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后来到香港后被尊称“六叔”。


          IP属地:江苏10楼2014-01-07 15:12
          回复

            邵逸夫从小天资聪颖,尤其痴迷于戏剧与电影。那时,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在电影行业中大展身手。因为家道中落,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开始涉足电影业。


            IP属地:江苏13楼2014-01-07 15:13
            回复

              1924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大哥是制片兼导演,二哥邵邨人负责编剧,三哥邵仁枚擅长发行,而邵逸夫自己则精于摄影。他们拍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一上映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IP属地:江苏15楼2014-01-07 15:13
              回复

                1927年,“天一电影公司”因为独断专行的经营态度,得罪了其他电影界同仁,上海六家电影公司联合发起抵制“天一公司”粗制滥造影片的的运动,引发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六合围剿”。“天一公司”在上海已无法立足,邵醉翁便派遣三弟邵山客远赴南洋开展制片业务,六弟邵逸夫负责协助邵山客的工作。


                IP属地:江苏16楼2014-01-07 15:14
                回复

                  1957年,邵逸夫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决定重振邵氏家业。他立志,要用自己的电影征服香港人,搞出一个东方的好莱坞!


                  IP属地:江苏17楼2014-01-07 15:15
                  回复

                    1959年,筹办香港小姐,1964年,邵逸夫开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培养了黄霑、罗文、王羽、罗烈、郑佩佩、陈鸿烈等一批新人,又提拔了张彻当制作主任。而1966年邵氏胡金铨的《大醉侠》,就正式开创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热潮。


                    IP属地:江苏18楼2014-01-07 15:16
                    回复

                      上世界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当年风靡亚洲的影星,如蝴蝶、阮玲玉等均出自邵氏门下。可以说,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


                      IP属地:江苏20楼2014-01-07 15:18
                      回复

                        当时,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余东璇亲自出门迎接,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清新脱俗、气质高贵典雅的美貌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

                        第一次会面,在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心湖中都泛起了涟漪。随后,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邵逸夫一面享受着爱情萌芽的心动,一面却又为这如洪水般汹涌而至的感情深感不安。因为,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既是前辈,又对自己有恩。三哥邵仁枚得知此事后,力劝邵逸夫放弃这段感情,而且指出黄美珍大他5岁,不合适。但邵逸夫并不认为年龄是什么障碍。

                        1931年,邵逸夫决定尝试拍有声电影,他的这个大胆想法立刻得到了黄美珍的认同。在黄美珍的支持和鼓励之下,邵逸夫决定到美国考察。1932 年,邵氏兄弟终于在香港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开创了中国有声电影的新纪元。这部影片让邵逸夫赚了一大笔,并声名鹊起。尽管倍受争议, 邵逸夫和黄美珍却越来越感觉彼此再也分不开。

                        终于,邵逸夫鼓起勇气亲自来到余府,坦白地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听罢,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吗?”

                        1937 年,30岁的邵逸夫冲破世俗的种种陈见和约束,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当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二人结婚后,黄美珍一心在家相夫教子,为邵逸夫生育了两男两女。黄美珍伴随着邵逸夫走过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波折、动荡的时段,这份岁月磨励出来的真情让邵逸夫深深感怀。

                        1987 年,邵逸夫的发妻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她与邵逸夫的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为了追忆亡妻,那一年,邵氏公司停业一年。


                        IP属地:江苏21楼2014-01-07 15:19
                        回复

                          提到邵氏,没人不识方逸华,她建议邵逸夫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不负众望地拍出《江山美人》,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她力主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从此,奠定了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无人可及的“教主”地位。

                          方逸华与邵逸夫相伴40多年,无怨无悔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光荫、聪明才智和深情统统付给了邵逸夫和他的事业。

                          1997年,当六叔的妻子去世十年后,90岁的邵逸夫和67岁的方逸华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方逸华一再澄清“我和老板结婚,不是为了他的钱,因为我们将所有的钱都捐去基金会了……”

                          那时,方逸华已经年过60,与90岁的新郎老翁手挽着手,仍是一贯的香奈儿套装配上利落的短发,但脸上却有着属于新嫁娘的娇羞,心里到底是欣慰的吧。

                          都说人生如戏,他的一生比戏更精彩。


                          IP属地:江苏22楼2014-01-07 15:20
                          回复

                            电影之路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注定其一生与电影业的不解之缘。那段时间,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他们历经磨难,备尝艰辛,星马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1957年,从新加坡正式来港发展,其后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任总裁。
                            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猛的电视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74年,由于贡献突出,获得英女王颁发的CBE勋衔。
                            1977年,再获英女王赐予爵士头衔。
                            1980年,邵逸夫以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IP属地:江苏25楼2014-01-07 15:29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14-01-07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