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PJ所有专辑当中,它却是我极其偏爱的。
在90年代早期的所谓西雅图之声大潮当中,习惯于独善其身的PJ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被唱片工业和媒体绑上了Grunge战车”(Kurt.Cobain语),即使在不经意间他们成为幸运的受益者,但他们只喜欢做自己简单传统的摇滚 。 或许他们原本只是喜欢小步小步地渐变——但《NO CODE》却是唯一的例外,难得有这张细胞切片让我观察到他们基因突变。
之前的3张大专每次都不乏精彩曲目,但大体上一直是沿着一条火暴硬朗的道路走直线,一张比一张燥,却总感觉少了一种内在的沉静与精致。
然而自从这张《N C》开始,原先那帮蓝领伙计的愤怒抱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静的心理剖析 。第一首开场曲“Sometimes”就显示出他们以前从未创作过的低调轻灵——由于轻度畸形而彰显珍奇、因微弱的病态才更引人入胜。
作为一张Album大碟《N C》显得似乎极其分裂、缺乏整体感,里面的每一首歌曲都各自为政。比如最粗糙猛烈的“Habit”与深邃悠远的“Present Tense”还有安静的仿旧民谣“Around The Bend” 形成太鲜明的反差,暴露了这是一张转型期的、告别以往经验的、却也未标明未来方向的摸索性尝试 —— 犹如羽化中的茧蛹 也许这正是《N C》奇特吸引力之所在!
其实蛹的模样依然美丽∶这张唱片的实验性并未伤害到它的旋律性 我甚至认为Sometimes和Present Tense是“珍珠酱”写过的最好听的曲子之一。
也许,《N C》并非完美无暇,可PJ所有专辑都没有能够堪称绝对完美的,《N C》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No Code》对于PJ而言 就类似《Tiny Music... Songs From The Vatican Gift Shop》对于Stone Temple Pilots的意义 都是彻底的脱胎换骨 。
两年后的《YIELD》就是《N C》深入提炼的成果。 从此开始 PJ的每张专辑都愈来愈有品有料,全都如同一只只从化多端的万花筒。 但09年的除外——我期待着他们的再下一张能够重拾《N C》→《YIELD》→《Riot Act》这种多彩的冷静
在90年代早期的所谓西雅图之声大潮当中,习惯于独善其身的PJ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被唱片工业和媒体绑上了Grunge战车”(Kurt.Cobain语),即使在不经意间他们成为幸运的受益者,但他们只喜欢做自己简单传统的摇滚 。 或许他们原本只是喜欢小步小步地渐变——但《NO CODE》却是唯一的例外,难得有这张细胞切片让我观察到他们基因突变。
之前的3张大专每次都不乏精彩曲目,但大体上一直是沿着一条火暴硬朗的道路走直线,一张比一张燥,却总感觉少了一种内在的沉静与精致。
然而自从这张《N C》开始,原先那帮蓝领伙计的愤怒抱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静的心理剖析 。第一首开场曲“Sometimes”就显示出他们以前从未创作过的低调轻灵——由于轻度畸形而彰显珍奇、因微弱的病态才更引人入胜。
作为一张Album大碟《N C》显得似乎极其分裂、缺乏整体感,里面的每一首歌曲都各自为政。比如最粗糙猛烈的“Habit”与深邃悠远的“Present Tense”还有安静的仿旧民谣“Around The Bend” 形成太鲜明的反差,暴露了这是一张转型期的、告别以往经验的、却也未标明未来方向的摸索性尝试 —— 犹如羽化中的茧蛹 也许这正是《N C》奇特吸引力之所在!
其实蛹的模样依然美丽∶这张唱片的实验性并未伤害到它的旋律性 我甚至认为Sometimes和Present Tense是“珍珠酱”写过的最好听的曲子之一。
也许,《N C》并非完美无暇,可PJ所有专辑都没有能够堪称绝对完美的,《N C》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No Code》对于PJ而言 就类似《Tiny Music... Songs From The Vatican Gift Shop》对于Stone Temple Pilots的意义 都是彻底的脱胎换骨 。
两年后的《YIELD》就是《N C》深入提炼的成果。 从此开始 PJ的每张专辑都愈来愈有品有料,全都如同一只只从化多端的万花筒。 但09年的除外——我期待着他们的再下一张能够重拾《N C》→《YIELD》→《Riot Act》这种多彩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