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吧 关注:20,994贴子:126,910

【论史】湖东隐士: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本来,说要侃侃岳爷爷的事儿,后来发现岳爷爷果然不好随便瞎吹,愣是酝酿了好几天,找到了湖东隐士老师的帮助,才敢把这个帖子发出来。
所以在这,由衷感谢湖东老师的慷慨支持!
本帖参照我国古代的正规史书和相关典籍来展开论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9-08 13:33回复
    千秋功罪,何人公正评说?
      词曰: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
      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时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香,卤簿迎神。

    以上是南宋刘过的《六州歌头》,词题为“题岳鄂王庙”。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爱国词人。
      岳飞于宋孝宗即位时(公元1162年)平反昭雪,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追封为鄂王,刘过死于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由此可以断定,此词作于1204~1206年间,其时距岳飞被杀才60余年。
      在岳飞追封鄂王之后两年(公元1206年),秦桧被追夺王爵,并改谥号为“谬丑”。
      然而,又过了两年(公元1208年),秦桧又被平反了,南宋朝廷给他恢复了王爵,重新赠了谥号。
      宋朝的官方认定竟然能够如此荒唐——
      第一阶段(公元1142年—1162年):岳飞是谋反的罪人,秦桧是国家的功臣。
      第二阶段(公元1163年—1206年):岳飞是国家栋梁,秦桧是卖国奸贼。
      第三阶段(公元1206年后):岳飞是民族英雄,秦桧是贤明宰相。


    2楼2013-09-08 13:34
    回复
       张浚像 张浚史称“南宋名臣”,一直是主战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9-08 13:37
      回复
        秦桧像 因为是卖国贼,所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秦桧像都有一个特点——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奸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9-08 13:38
        回复
          赵构像 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极限生存”的皇帝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9-08 13:39
          回复
            梁晋竹的这则史评,提出一个很多史论家都忽略了的问题,那就是主战派人物在岳飞下狱之后的反常表现——“臣浚无言”。
            众多史料证明,岳飞下狱后,天下皆知其冤,也就是说不但作为策划者的皇帝赵构、宰相秦桧明白其中就里,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不论是主战派、主守派,还是主和派、主降派其实对此案的个中玄机都心知肚明。
            然而,除当时已经解甲闲居的韩世忠登门质问秦桧外,朝廷文武百官一言不发,主战派人物中无一人上书赵构为岳飞申辩。

            岳飞入狱,他们竟没有组织营救——这太出乎常理。
            更出乎常理的是,秦桧和主审岳飞案的万俟卨竟然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最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

            岳飞这样一个战功赫赫、威镇中原的人物,仅凭“莫须有”的罪名就被置于死地!
            “谁将三字狱,隳此一长城?”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9-08 13:41
            回复
              “莫须有”从表面上看,就是论列的罪状未经核实或无法核实,仅凭大权在握者的判断,就直接给人定罪。
              而透视其本质,它其实是大权在握者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动机,将某些罪状强加于他人头上,并利用权力和各种手段做成冤狱,从而达到惩治甚至诛杀他人的目的。由于这些罪状根本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完全按照当权者想达到的目的来设立,当然经不起核实。

              但又出现了一个疑问:处心积虑地陷害岳飞的赵构、秦桧尚且罗织不成岳飞的罪名,为什么对岳飞充满崇敬的刘过却又在词中说“臣有罪”呢?
              这段历史疑云遍布,迷雾重重。
              历代史学家都曾对这段历史提出过质疑,南宋徐梦莘编撰《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编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写到这段历史时都曾指出,秦桧之子主修国史时,将许多真相掩盖、篡改,所以很多记载不可信
              遗憾的是,他们二人虽然知道史料不可靠,但却没有一一对之做深入细致的考辩,由此留下了一系列重大疑案。
              国史有不可信之处,那么家史呢?
              家史同样有不可信之处,岳飞之孙岳珂编著的《鄂国金佗粹编》、《鄂国金伦续编》中又明显存在将岳飞美化之处。

              岳珂将不少他认为有损祖父形象的事“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了。并且岳飞在赵宋的时代平反,岳珂理所当然地不敢也不能把岳飞和皇帝的矛盾冲突写进书里。正因如此,他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岳飞塑造成了一个愚忠之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9-08 13:43
              回复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09-08 13:46
                回复
                  民间的通俗文艺远比艰深的正史有更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小说的演义、杂剧的渲染、说书人的杜撰如涨起的潮水,淹没了历史的真实……。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九百年,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都已在风吹雨打之下斑驳了。
                    也许我们再也无法完整地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但我们能尽量地去接近真相,而要接近真相,必须先剖析岳飞、秦桧、赵构的一系列重大疑案。
                    真相令人震憾——
                    岳飞三抗圣旨、五犯官场大忌,九违“赵宋家法”。
                    按宋朝的军纪、国法,至少有三次可以杀岳飞的头,然而这三次他都没被杀头(第一次被准许戴罪立功;第二次宋高宗赵构对他先迁就后安慰;第三次先遭皇帝训斥,一转眼皇帝就让人去开导他,第二天宰相出面说不能怪岳飞,肯定是军中的那帮村秀才出的馊主意,威胁说要杀村秀才的头。)
                    而当岳飞克服了自身的种种弱点,成为人格高尚的一代名将之后,有人却举起了屠刀。
                    秦桧在靖康年间,是公认的北宋朝廷中为数不多的忠臣之一,他在国难当头时的所作所为确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也是他日后能在南宋朝廷高居宰相之位的重要政治资本。)
                    两宋之交的三个皇帝(徽宗赵佶、钦宗赵桓、高宗赵构)改变了他初始的信念,他自身的弱点和命运戏剧性的安排让他不经意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主战走到主守,从主守走到了主和,然后从主和被逼到了主降。他起初不会想到,自己迈出一步之后,将来就会成为过河的卒子,一步步走向卖国贼的深渊。


                  12楼2013-09-08 20:24
                  回复
                    宋高宗赵构的一生是“极限生存”的一生,是在惨烈的对外战争和波谲云诡的内部权谋较量中挣扎的一生。一次次的重大事件一次次地改变着他的人格、改变着他的价值观念。他并非昏君,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他历练出了极为阴深狠毒的权术手腕。
                      他是皇帝——但他也是最大的卖国贼。
                      正是他,逼得秦桧迈出了万劫不复的最后一步。
                      这也许就是真相。
                      在真相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将是什么呢?
                      真理,残酷的真理。
                      按宋朝的军纪国法,岳飞的确有罪,但这绝不是赵构等人要杀他的原因。
                      贪财、好色、怕死、畏敌、扰民,这些作为大将绝不应有的劣迹,如果岳飞有一样,可能他就不会死!如果全有,则很可能得到奖赏!
                      而当他人格完善到堪称名将楷模,当他的功绩建立到堪称民族英雄之时——他的死,就是必然!
                      岳飞死于一次集体谋杀!凶手远不止赵构、秦桧两人。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谋害自己民族的英雄就不仅仅是可悲了。
                      然而,我们的民族英雄往往不是死在敌人的刀下……


                    13楼2013-09-08 20:24
                    回复
                      注:本文中,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常合称为“河北”、“河北路”。
                        河北路与河东路常合称为“两河”、“两河之地”。



                      14楼2013-09-08 20:26
                      回复
                        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此前,宋徽宗赵佶在接到金兵南侵的奏报后,下诏罪已,随后在内外压力下,禅位给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正月初三日,黄河防线失守的消息传来,赵佶惊慌失措,当天夜里二更,他以烧香为名逃出了京城。
                        赵佶南逃的消息传开后,东京城里不少官员请求致仕(相当于离退休)的请求致仕,请病事假的请病事假,偷偷逃跑的偷偷逃跑,北宋朝廷形势岌岌可危。
                        当时的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等重臣主张弃都西逃。在此危亡关头,太常少卿李纲挺身而出,与宰相当庭激辩,力主誓死守卫东京,以待天下勤王之师。李纲以一介书生,毅然担负起东京留守的重任,登城指挥东京军民抗敌。(赵桓随即罢免了白时中,升李邦彦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
                        李纲率领东京军民顽强抵抗,完颜斡离不攻城受挫,转而改变策略,表示双方可以议和,提出议和条件为:
                          1、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
                          2、以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帛各一百万匹,马驼之属各以万计犒军。
                          3、宋尊金国皇帝为伯父,并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为人质。
                        赵桓、主和派大臣本来就怯懦畏战,一见有机会议和,准备答应完颜斡离不的条件。
                        李纲对此坚决反对,当庭力辩,但赵桓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随后,太学学正秦桧上书赵桓,表示反对割让三镇,请赵桓不要寄希望于议和,应该加强守备,寻找机会反击金兵。但秦桧没有得到赵桓的答复。
                        赵桓最终还是决定议和,选派亲王、宰相带着割地的诏书去金营当人质。
                        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主动请命入金营为质,在朝堂上慨然言道:“国家有难,死亦何避!”闻者为之动容。
                        赵桓随即命赵构与少宰张邦昌出使金营,但李纲断然压下赵桓的割地诏书。


                        17楼2013-09-08 20:28
                        回复
                          二人入金营不久,宋朝的四方勤王之师陆续赶到了东京城下,尤其是西军名将种师道的到来,使东京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种师道坚决主战,在北宋内部,主战派开始占据了上风,但在作战方针上却出现了分歧。种师道、李纲主张让金军顿兵坚城之下,待其粮尽之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反击,此“必胜之策”,而姚平仲等将领则主张速战速决。
                          赵桓在犹疑不定之时,又有阴阳家胡诌“敌军大将星已遁”,毫无用兵常识和经验的赵桓,自作聪明,准许姚平仲夜里去劫营。
                          完颜斡离不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他早有准备,姚平仲劫营遭到失败,畏罪逃走。
                          出兵不利,吓坏了赵桓和太宰李邦彦等人,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对完颜斡离不辩称劫营一事皇帝、宰相不知,是将帅们大胆妄为,愿意将“罪臣”交给完颜斡离不严惩。
                          姚平仲已经逃走,赵桓把这事全栽在李纲身上,下诏罢免了李纲,命其“待罪”。
                          此时,东京城里的李纲,在金营为人质的康王赵构、少宰张邦昌都已是命悬一线。
                          然而,事情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完颜斡离不让人把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带来训斥,扬言要杀了他们。张邦昌跪地谢罪,涕泣求饶。康王赵构在一旁不为所动,以致完颜斡离不怀疑赵构不是真亲王,是花钱买来替死的一名死士。(后来他提出更换人质,赵构因此被换了回来。)
                          完颜斡离不此时粮食已经快耗尽,其实已经到了非撤兵不可的地步,但他没放过这最后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
                          他派出使节进城质问赵桓为何背信弃义,扬言要大举攻城。
                          赵桓立即表示歉意,并准备把李纲交给金国使者带回金营,听凭完颜斡离不发落。
                          金国使者表示不必如此,赵桓自己惩治李纲就行了,李纲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18楼2013-09-08 20:29
                          回复
                            当赵桓正在为能挽回和谈而庆幸时,东京的军民却再也无法忍耐了,一场民变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先是太学生伏阙上书,抗议赵桓罢免李纲,强烈要求严惩主和误国的宰相李邦彦等人。东京居民闻讯后,自发聚集了十几万人,在皇宫外击鼓为李纲喊冤。
                            赵桓屡次派人安抚、弹压,不但未能平息众怒,反而使事态更加激化。最后,愤怒的军民在皇宫门外将几十个太监杀死、分尸。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十几万愤怒的民众要是冲进皇宫,后果不堪设想。
                            赵桓吓得泪流满面,立即召李纲上殿,将其官复原职,这才度过这场危机,但赵桓从此以后,一直担心李纲有“震主之威”。
                            虽然让李纲复了职,但赵桓已经没有和金兵继续作战的勇气,派人把割让三镇的诏书送给完颜斡离不,完颜斡离不拿到诏书后,不等北宋朝廷把金银交齐就立即拔寨退兵。
                            此时,所有人都明白了:完颜斡离不其实也已经最后的关头,他已不敢不退兵,但赵桓和主和派大臣们在这最后的时刻,将割地诏书交了出去。


                            19楼2013-09-08 20:30
                            回复
                              3、金军第二次南侵(靖康元年8月起)
                                八月,就在赵桓远贬李纲之时,金国开始了第二次大举南侵,完颜粘罕的西路军于九月攻破太原,然后挥师一路南下。
                              完颜斡离不的东路军在井陉击败了种师道,随后攻克了河北重镇真定府。
                              种师道当时已在重病之中,兵败后他上疏朝廷,告诉赵桓金军此次是有充足准备而来,请赵桓赶快迁都长安。同时,恐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请求朝廷换帅(种师道回京后,不久病死)。
                              完颜粘罕和完颜斡离不采取“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一面进攻,一面声称可以和谈,只要赵桓兑现割让三镇的承诺,就可以退兵。他们以和谈隐蔽进攻企图,以进攻加大和谈筹码。
                              是和是战,北宋朝臣又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而金军一步步加快了进攻的步伐。
                              赵桓不想一个人背割让国土的罪名。
                              靖康元年十一月初六日,赵桓在延和殿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是否割让三镇。
                              赵桓吩咐给每个人纸笔,让他们明确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得含糊其辞。
                              以范宗尹为首的七十人主张割地求和,以中书侍郎何栗、左司谏秦桧为代表的三十六人反对割地。
                              出使完颜粘罕军的李若水正好回来,他拜伏于地,泣请赵桓同意割地。
                              最后,主和派占了上风,北宋朝廷决定割让三镇,并向奉上衮冕、车辂,尊金太祖完颜吴乞买为皇伯。
                              康王赵构再次被派出使,到完颜斡离不军中去议和,同时他也是赵桓送给金国的人质。
                              就在赵构出发两天后,金国使者到达东京,开出了新的价码——不再商议割让三镇之事,如要和谈,宋朝必须割让黄河以北全部土地。


                              21楼2013-09-08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