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吧 关注:20,994贴子:126,910

回复:【论史】湖东隐士: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岳飞投到了枢密官刘浩的麾下,靖康元年十二月一日,康王赵构接到了宋钦宗赵桓的蜡书密诏之后,在相州开大元帅府。
刘浩所部成为大元帅府的一支部队。岳飞很快遇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当时相州有一名叫吉倩的剧贼,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康王的大元帅府意欲招降此人以充实队伍,岳飞奉命去招降吉倩。
岳飞带着一百骑兵出发了,日落时分到了吉倩的寨子不远处。岳飞命令所部扎营造饭,自己却带了四名骑兵直接就往吉倩寨子里进。
吉倩和几个头领都在寨中,两旁站满了手执明晃晃利刃的喽罗。吉倩见岳飞就这样进来了,不禁感到有些意外:此人好大胆子!
岳飞开门见山:“你们不辅佐国家,建立功名,反而苟活于草泽之间。我奉大元帅之命特来招安,这是你们转祸为福的绝好机会,不可再执迷不误。”
吉倩对岳飞道:“我敬你是一条好汉。来人,摆酒。我们边喝边谈。”
喽罗们端来了酒菜,岳飞也不客气,端起酒碗,豪饮起来。
吉倩道:“我们打家劫舍,攻掠州县,如今受了招安,只怕还是不免要成刀下之鬼吧!”
岳飞开谕道:“不会,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你们可戴罪立功。大元帅一言既出,岂会出尔反尔?”
突然“刷”地一声,有一个头领抽出了利剑,趁岳飞没有防备往他头上就劈。I


103楼2013-09-18 17:52
回复
    岳飞出手之快远非寻常武士所及,他不避不退,反而把身形一进,左拳一格那头领右腕的尺脉,那头领的剑立刻被震得脱了手,岳飞的右掌“呼”地一下带着风声重重击在了他的脸颊上。那头领被打得一个翻滚跌落在地上,他刚想爬起来,却见岳飞早已拨出了佩剑,锋利的剑尖不偏不倚地正刺指着自己——
    吉倩忙率另外几个头领跪拜在地:“好汉且放了我这兄弟,我们愿受招安。”
    第二天,岳飞带着吉倩的几百喽罗回到了大元帅府。刘浩大喜,当下请康王赵构亲自接见岳飞,给予嘉奖。
    赵构看了看眼前这个其貌不扬,但体格健壮的青年,下令擢升岳飞为承信郎。
    宋朝的武职共有五十二阶,最高的一阶是太尉,最低的一阶是承信郎(从九品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副班长)。此时的赵构万万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个青年,会在今后的十几年里经历大小一百余战,凭战功从这最低的一阶,一直升到最高的一阶。
    当然更不会想到,此人将成为宋朝的中流砥柱,成为自己的最可靠的依赖和最大的心病……I


    104楼2013-09-18 17:53
    回复
       3、走上抗金战场
      相州的大元帅府当时仅有一万军兵,是由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所招募的义士、信德府勤王之兵、大名府救河东之兵以及从太原、真定、辽州溃败的士兵凑成的。
      靠这一万人肯定是解不了东京之围的,康王赵构又传檄河北,号令各州各郡的守臣、将领起兵勤王。并密谕大元帅府定于十二月十四日从相州出发至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按各州郡路程远近,赵构分别限令他们于十二月二十日后至正月三十日以前赶到大名府会合。
      为隐蔽行军意图,大元帅府众将商议,先派前军统制刘浩率部前出至浚州(今河南浚县)、滑州(今河南滑县)。作为疑兵,吸引住金军,掩护赵构率主力东渡黄河。
      十二月五日,岳飞跟随刘浩出师浚、滑,一路大张旗鼓,摆出一副欲从浚州渡黄河南下救援东京的架势。
      一天,岳飞骑着刘浩的马,带百余骑兵在黄河的冰上练兵,突然发现大队骑兵正朝这边过来,打的是金国的旗帜。
      宋兵只有一百多骑,寡不敌众,有人建议赶快避退。
      岳飞大喊:“且慢!敌骑虽多,但尚不知我们虚实。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们且埋伏在坡下,我先单骑挑战,我若胜,你们一齐掩杀,我若败,你们再走不迟。”
      说罢,提了一把大刀,一催战马,朝金国骑兵冲了过去。I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5楼2013-09-18 17:57
      回复
        宋兵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虽然早就听说岳飞“敢死”之名,但如此勇悍却还是让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片刻他们回过神来,在坡下埋伏起来。
        金国骑兵突然看见一个宋朝骑兵,单枪匹马迅疾如风地扑了过来,弄不懂这人干什么来了。为首将领看了看也甚觉奇怪,还没有见过这么大胆子的宋兵,在金兵眼里,宋兵历来不堪一击,现在竟然有人敢单枪匹马冲过来,他一下被激怒了,挥舞大刀直取岳飞。
        岳飞催马迎了上去,大喝一声,双臂抖擞千钧之力挥刀砍去。金将举刀相迎,两刀相击,岳飞用力之猛竟使自己的刀砍入金将刀刃一寸多深。
        岳飞奋力将刀拔了出来,反手用刀柄重重地把金将扫下了马,补上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金兵一下被震住了。
        岳飞把刀向前一挥,号令宋兵:“杀——”
        埋伏的百余骑兵被岳飞的勇武所激励,跃马直冲敌阵,金国骑兵只听喊杀声骤起,一时也弄不清对方有多少人马,慌乱中掉转马头,急忙逃跑。
        岳飞率众一路追杀,金兵大败。
        因为这次战功,岳飞被升为秉义郎。I


        106楼2013-09-18 17:58
        回复
          此时,康王赵构又接到了钦宗赵桓的一封密诏,告诉他北宋朝廷正在和金军议和,让赵构先不要轻易和金军交战,把军队带到东京城附近,万一议和不成,在缓急间救援京城。赵构派人给此前南下的刘浩部传达命令,让他们停止渡河,按甲观变,避免与金军交战。而赵构本人则还是按原定计划去大名府,为掩护赵构东渡黄河,副元帅汪伯彦命刘浩率部留屯相州为大军断后,防备滑州的金兵渡河北上追袭。
          在康王赵构到达大名府的几天后,岳飞才跟随刘浩随后赶到大名府。
          在大名府,宗泽和汪伯彦两个副元帅意见发生分歧,宗泽要立即救援东京,汪伯彦认为要继续等待。何去何从,该由赵构来做决断了,但年仅十九岁的赵构长在皇家,既无兵法韬略,又无实战经验,这个决断他迟迟下不了。
          汪伯彦见赵构迟疑不决,建议道:“与其争执不下,不如请宗副元帅领所部人马为先锋,先去东京勤王。大王坐镇大名府,一面探明金兵虚实,一面传檄招天下之兵,待兵士稍众,再挥师京城,此为两全之计。”
          赵构一听,忙问宗泽:“宗副元帅意下如何?”
          宗泽一拱手:“大王,宗泽义不容辞,只是所部仅二千人,须再调拨些人马。望大王速召集两河义兵,随后挥师南下。”
          赵构于是将前军统制刘浩等部八千人调归宗泽指挥,并让宗泽打起自己的旗帜,声言自己就在军中。I


          107楼2013-09-18 18:00
          回复
            宗泽率领一万兵士,命刘浩率二千人为先锋(岳飞在此时在刘浩军中),进军开德府。
            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在开德府与金兵交锋,岳飞带一队精骑出战。
            在两军阵前,岳飞抬眼看了看对面,金兵的队阵中一左一右竖着两面大旗,执旗的人煞是高大威猛,岳飞知道这两个人就是“旗头”。
            宋朝时两军交战,士兵全部要看着本队的“旗头”,旗帜指向哪里,就要杀向哪里,因此“旗头”的作用非常重要,一般都是由意志坚定、武艺高强的人来担当。
            岳飞取弓拈箭,一催战马,不疾不徐地带着宋兵向金兵的阵前逼近。
            岳飞看着金兵的“旗头”已到射程以内,他突然举起强弓,“嗖、嗖”射出两箭,金军的两个“旗头”应弦落马。
            金兵没了“旗头”,立即乱了阵形。岳飞带着骑兵一下突入金兵阵队,一下杀到了敌阵的垓心。金兵很快就招架不住,败退了下去。
            战后,宗泽论功行赏,擢升岳飞为修武郎。
            靖康二年二月,岳飞奉命转战于曹州,后来又接到大元帅府的命令,他所在的部队划归黄潜善节制。(后来宗泽率部救援东京的时候,岳飞已不在宗泽麾下。)
            这年三月底,金兵掳走了徽宗二帝。
            五月一日,康王赵构在北宋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岳飞也随军到了南京城中。
            在南京,他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I


            108楼2013-09-18 18:31
            回复
              南宋政权从建立之日起,就面临两个极其重大的问题:
              在外,金国不可能容忍赵构重建赵宋王朝,势必会再次挥兵南下;在内,朝廷大臣缺乏良策又政见不一,不少庸碌无能、鲜廉寡耻之辈身居要职。

              从赵构即位之初,以患难重臣、定策元勋自居的黄潜善、汪伯彦,就想着奉赵构南下避敌,朝廷中少数几个忠肝义胆的大臣对此深恶痛绝,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监察御史张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大臣想迁都东南,只不过为了在金人南下之时,便于渡江逃跑而已,并严厉弹劾这群大臣中的首要人物黄潜善,拉开了内部斗争的序幕。势单力孤的张所因此很快被罢职。
              但赵构在即位之初,在对金策略上是偏向于主战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废掉了张邦昌的伪楚政权,金国势必不会善罢干休,战争很难避免;另一方面是他还不知道世事的艰难,对一举成就中兴大业心怀幼稚的憧憬。因此,赵构召一贯坚持主战的李纲入朝拜相。
              黄潜善、汪伯彦满以为宰相的乌纱一定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李纲拜相让他们大失所望、愤愤不平,这就已经决定了他们不会和李纲同心协力,和睦相处。I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9楼2013-09-18 18:33
              回复
                李纲拜相之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赵构新建的政权渐渐有了一个朝廷的模样。
                在对金策略上,李纲和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避敌派的斗争却越来越激烈。李纲大力起用坚决主战的张所、宗泽,黄潜善、汪伯彦二人认为李纲这是在扶植党羽,想把持朝政,他们对李纲事事从中作梗。
                风闻赵构要迁都避敌,身为下级军官的岳飞不禁切齿,他以小小八品武官的身份直接给皇帝上了一封书。岳飞上书的原稿已经佚失,在《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了上书的大意:
                “陛下已登大位,民心归往,社稷有主,已足以粉碎金人立张邦昌而灭亡赵宋的计划。御营司之兵和勤王之师云集南京,而金人却以为我朝兵弱势穷,此时应趁其懈怠,出兵攻击。
                “而李纲、黄潜善、汪伯彦之流,不能禀承陛下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之意。欲使陛下避敌南逃,只有苟且偷安之心,全无远大谋国之略,恐不能系中原百姓之望。任用此辈,则即使将帅舍生忘死,最终也必不能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速回东京,趁敌虏巢穴尚不稳固,陛下御驾亲征,统帅三军,北渡黄河,必能使将帅一心,士卒奋勇,中原失地,指日可复!” (参见附录)I


                110楼2013-09-18 19:20
                回复
                  可能是因为岳飞当时的地位还很低,对上层的斗争还不甚了解,他在上书中,指名道姓地把忠义许国的李纲和逃跑派黄潜善、汪伯彦一起抨击,这多少表明了岳飞此时年轻气盛,还不够成熟。
                  岳飞的上书可能根本就没有递到赵构手上,只到了黄、汪二人手里,对他的处分决定就下来了——以越职言事之罪,削夺官职,让他回家种田。
                  岳飞还哪有家可归?又哪有田可种?他的家乡在汤阴,此时已经成为沦陷区,家人生死下落不明。他是多么盼望赵构能下诏北伐,收复自己的家园。
                  现在被从军队里赶了出来,岳飞家不能回,国不能报,连生活来源都成了问题。后来岳飞提起这一段经历,他用的词是“狼狈羁旅”。
                  正在困窘无聊,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听人说此前因抗疏反对迁都、弹劾黄潜善而被罢官的监察御史张所,经李纲全力保荐,已被重新起用,任命为河北招抚使,在大名府设置招抚司,招揽忠义民兵,正在发榜求贤。
                  岳飞认定这是个机会,张所也一定是个像宗泽一样的忠臣,于是他提上行李,投奔大名府。
                  从南京出发后,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触目惊心:凡金兵所经之地,杀人如麻,许多尸首未能掩埋,抛弃道旁田野之间,空气中弥漫着尸臭。城市村庄被烧成废墟瓦砾,原本富饶的田野成片成片的荒芜,许多残破的村庄中已经看不到炊烟。金兵纵兵抄掠四境,财富粮食被洗劫一空,在战乱中幸存下来的百姓又面临严重的饥荒,还有随时可能爆发的瘟疫……I


                  111楼2013-09-18 20:05
                  回复
                    岳飞到大名府后,与同乡赵九龄偶遇,赵九龄此时正在招抚司干办公事,一谈之下,赵九龄马上向张所推荐了岳飞。
                    张所本是一介儒生,所精通的是诗书礼义,对于战乱之后安定人民、恢复经济缺乏经验。但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会决定河北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只能勉为其难,尽心竭力,每日千头万绪,不辞劳苦地忙碌,力图使局面有所改观。
                    对于治军打仗,张所不但毫无经验,连军事常识也所知甚少,他忙完白天的公事,晚上秉烛夜读兵书,一切从头学起。
                    张所在大名府发榜,广为召募精通兵法、能为将帅的人才,并且一再告诉身边的人,只要谁知道有谙习兵法战阵的人才,一定要设法召来,使其为国家效力。
                    赵九龄向张所道:“卑职有一同乡,名叫岳飞,此人武艺高强,弓马娴熟,枪法精湛,有万夫不挡之勇。原在宗泽元帅军中,勇冠三军,屡立战功,授秉义郎之职。数月前,在南京上书言事,被夺官驱逐出军队,现在此人前来投效。”
                    张所问:“他在南京上书所言何事?因何被削夺官职?”
                    赵九龄答道:“岳飞上书极论国家不可迁都,请皇上回东京,统率六军御驾亲征,朝廷以其小臣越职言事,废官驱逐。”
                    “哦”张所一听,正与自己遭遇相同,马上让赵九龄请岳飞来相见。I


                    112楼2013-09-18 20:07
                    回复
                      说真的捧得越伟大的人,这里面就越有文章。
                      这里面事实究竟怎么样,恐怕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去改写。就像当下。


                      113楼2013-09-18 20:53
                      收起回复
                        岳飞见了张所,施了一礼。
                        张所问岳飞:“听说你在宗元帅军中,勇冠三军,你自料以你一人能敌多少人?”
                        岳飞说:“勇武算不了什么,用兵最重要的是谋略,是否有深谋远略,才是胜负的关键。正所谓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现在领兵打仗的将领总爱说:‘我之勇力为三军之冠。’但战前不能有详密之运筹策划,作战时自然难以获得成功,所以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次兵伐交’。古时,栾枝以曳柴之计击败楚兵,莫敖用采樵之谋击败绞人,皆是以谋略胜敌于交兵初战之时。”
                        曳柴败荆、采樵致绞二事均出自《左传》。(《左传》中记录此二事的文字比较艰深,这里不详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附录)
                        岳飞一开始所说的几句话,分别引用了《孙子》、《左传》,尤其是引用《左传》的这两件事,如果没读过《春秋左氏传》是不可能通晓的。
                        张所闻言从座位上矍然而起:“阁下恐绝非行伍中泛泛之辈,竟能有如此见地!”命人搬一把椅子在自己近前:“壮士请坐下叙谈。”
                        岳飞贫苦农家出生,还是第一次受到朝廷官员如此礼遇,给张所行了一个之礼,然后才坐下道:“岳飞自小家贫力学,企望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也可不枉此生。河北军民对张招抚交口称赞,岳飞今日特来投奔,请张招抚收留。今日之事,惟有扫灭金贼,迎还二圣,恢复中原,以报效君父,岳飞素怀此志,愿在张招抚帐下效犬马之劳。”I


                        114楼2013-09-19 16:35
                        回复
                          张所问:“为何不占据金坡诸关,燕云之地即非我所有?”
                          岳飞一笑:“我有时想起童贯向金国索取燕云之地的事,总觉得甚为可笑。国家出兵争夺的土地,有尺寸之地,就应该有尺寸之用。必须要依靠农民耕种以获得粮食,有了粮食才能供养兵卒,有了兵卒才能据险以守,那么,争来的土地才是真正为我所有。
                          “童贯不能领兵克敌收复故土,却靠向金国行贿,拿钱去买燕云之地。金人何其狡诈,一面佯装应允,接收了重金贿赂,一面把各州县的粮食、能耕织的百姓、能战斗的兵士以及熟悉山川形势之人全部席卷而去,将几座空城留给我大宋。
                          “朝廷以为燕云之地已真的为我所有,竭尽天下之财力予以充填,而不知关隘险阻、战略要地,都还在金国的控制之下。金人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掌握了和、战的主动权。待大宋将燕云之地休养生息、充填渐实之后,金国挥兵直入,我无险可守,燕云各州县又被抢掠一空。
                          “童贯所谓的收复了燕云,却没有收回雄关险塞,这是只图了个虚名,其实是祸害国家,将中国之财富千里迢迢搬到边境去送给敌人。如今,河南河北的形势,也正与燕云情势相类同。”
                          张所听后,连连点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I


                          116楼2013-09-19 16:39
                          回复
                            岳飞接着说:“今朝廷命大人为河北招抚使,河北之地,大半已为金人占据,大人欲招抚何处?岳飞以为,只有收复河北之失地,作为京师之屏障,否则国家便如四肢尽断之人,根本危矣!他日金兵势必又将大举南下,如果占据了河北全境,必将长驱河南,我险要之地尽失,京城又焉能不失?到那时,只怕圣驾只能快马南去,是退过淮河还是退过长江,就很难说了。”
                            说到这里,岳飞站起来向张所拱手施礼:“张招抚如能许国以忠,请禀明天子,提兵压境,收复河北,岳飞能在招抚麾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惟张招抚马首是瞻,纵然一死又何足道哉?”
                            张所心中大喜,当即授予武经郎的官职,让岳飞隶属都统制王彦帐下。
                              (请特别注意岳飞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了解他的军事思想,才会明白他成为大将之后的战略决策思路,才能准确判定岳飞一系列抗旨举动、专断行为的真实原因,是军事战略的需要?还是岳飞性格跋扈所致?或者是出于谋反的动机?这对解开后面的几个重大疑案——如“抗旨北伐”、“不援淮西”等——极端重要。)
                            I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7楼2013-09-19 16:45
                            回复
                              正在张所苦心经营、招募人才、训练士卒,紧锣密鼓地为渡河收复失地做准备的时候,朝廷中却有人在无中生有地对张所恶意中伤。
                              在赵构的朝廷里,李纲和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逃跑派的斗争正日益尖锐,黄、汪等首先展开的是“外围战”,先从李纲大力保荐的张所等人下手。
                              早在张所出发到河北之前,河北转运副使、权北京留守张益谦就在黄潜善的授意下,上奏章说张所把招抚司设置在北京(大名府)很不妥当,对百姓多有骚扰。
                              李纲在朝堂上与汪伯彦展开了激辩,李纲指出,对张所的弹劾显然是诬蔑——张所人还没到大名府,大名府的百姓就被他骚扰了?
                              汪伯彦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然而,李纲虽然博学多识,但在官场权谋上却不是黄潜善、汪伯彦的对手。这年八月,他们最终还是将李纲排挤出了朝廷。
                              李纲从就任宰相到被罢免,一共只有七十五日,李纲罢相,朝野震动。
                              张所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抓住了这最后的一点时间,安排好了一项重要的举措——让招抚司的七千将士渡河进军河北。
                              九月十五日,罢免的诏命到达了大名府,张所落直龙图阁之职,岭南安置。
                              张所对岳飞有知遇之恩,岳飞是个知恩重义、爱憎极为分明的人。他的心情无比激愤,他对黄潜善、汪伯彦之流切齿痛恨——南京上书时,把岳飞“夺官归田里”的是他们,现在陷害张所的又是他们。
                              张所踏上了流放的路途,而几乎与此同时,岳飞和河北招抚司的七千将士在王彦的率领下出征了。
                              岳飞没有想到,此次的分离竟成永诀,数年之后,张所死在了岭南。
                              I


                              118楼2013-09-19 16:47
                              回复